談錢,很俗,但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如果有人問你:你家是窮還是富?你會怎麼回答?
我想你很難回答!窮和富自古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即使僅用金錢這個指標來衡量,那多少算是分界線呢?100萬、500萬?還是有房有車?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食物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那麼我們就可以用食物支出在家庭所有支出的佔比來衡量居民物價消費水平。有些小夥伴可能已經猜到了,接下來我們就要講有趣的恩格爾係數了。
什麼是恩格爾係數?
19世紀中期,世界著名的統計學家恩格爾闡明了一個定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這一定律被稱為恩格爾定律,反映這一定律的係數被稱為恩格爾係數。
恩格爾係數可不是越高越好!
在經濟學中,一些大家常見的指標比如GDP、GNP、CPI都是越高越好,但是恩格爾係數卻恰恰相反。在國際上,這一指標常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一個國家生活越貧困,恩格爾係數就越大;生活越富裕,恩格爾係數就越小。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係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之間為溫飽;40%-50%之間為小康,30%-40%之間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
簡單來說,一個家庭的恩格爾係數越小,就說明這個家庭經濟越富裕。相反,如果這個家庭的恩格爾係數越大,則說明這個家庭的經濟越困難。
今年1月,據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儲士家表示,2019年,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28.2%,連續八年下降。由改革開放初期的57.5%降至如今的28.2%,不光是中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進步的見證,還是我國人民富裕生活的生動體現。
你家的恩格爾系統,你會算嗎?
我們先來看看恩格爾係數的計算方法!
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總額/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100%。
接下來我們假設小明本月家庭總收入為1萬元,所有支出(食物、衣服、水電費、生活用品、房貸、人情費等)加起來共7000元,食物支出(買米、面、肉、菜、零食等)部分為3000元。
那麼小明家庭的恩格爾係數=3000/7000*100%=42.8%,由此可見小明家庭為小康水平。
是不是很簡單呢!
搞懂自己家庭的恩格爾係數,還要學會記帳!
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自己家庭中每個月的食物支出和總支出,因此就不能計算出相應的恩格爾係數。其實我們可以從學會記帳開始,記錄家庭的每一筆收入和支出,這樣不光能很清楚的算出食物支出的佔比,還能幫助自己弄明白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進而幫我們改善消費習慣,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合理的配置家庭資產。
想要學習如何記帳的,可以持續關注我,我將在後面的文章裡給大家介紹到。
寫在最後
當然了,恩格爾係數也並不是對每一個家庭都完全適用,比如美食家、網紅吃播等,這群人花在食物上的消費比例很可能比其他消費要多出很多,但以此判定他的經濟水平為貧困未免會有失偏頗。因此,我們在計算恩格爾係數時,應考慮到個人消費支出的實際情況,要正視因特殊情況產生的誤差。
SF海外資產,每天跟我學點金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