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尚處於靠靈感寫作的初學者,我很佩服那些能夠在創作平臺上堅持日更的人,與他們的寫作速度相比,我的10萬字小目標看似遙遙無期。
在靈感枯竭的日子裡,我喜歡流連在各個創作平臺上,瀏覽其他創作者——特別是那些和我一樣的新手——的日更文章,期望從他們的創作中汲取靈感和勇氣。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一部分新手的寫作字數已經遠遠超過了10萬字,有的人甚至日更超過了2年,但他們的「寫作事業」仍沒有太大起色,只能靠不斷地自我加油打氣來維持創作。粗略翻看了一下這些創作者的文章,發現他們的文章數量雖然很多,但是每篇文章的字數只有幾百字,有些甚至只有一百來字,文章內容大多以內心剖白,個人心情或者金句集錦為主。我不禁恍然大悟。

每一個想要成為優秀寫作者的人,若不是天賦異稟,必然要經歷刻意寫作的過程,而日更是公認的訓練刻意寫作的有效途徑之一,至少在我讀過的新媒體寫作大咖們的創作歷程中,他們都經歷過一段痛苦的日更歲月。但這些大咖們所謂的「日更」絕不是幾百字的心情日記或名家名言,而是實打實的、言之有物的千字文,有的人甚至會逼自己日更三千字。我目前的素材儲備無法支撐我完成這樣的日更,正是因為如此,日更在我心目中一直是「mission impossible」般的存在。我只好退而求其次,力圖保證每篇文章的質量和字數。
通觀一下目前的徵稿函就不難發現,除詩歌外,大多數文章字數要求都在1500—2500字,故事類稿件字數要求更是達到了3000字以上,幾百字的文章顯然連門檻線都達不到。這樣的字數要求不是沒有道理的:字數太少,不足以闡釋清楚觀點或者講完一個故事;字數太多則很容易消耗讀者的耐心。無怪乎很多寫作大咖們在刻意訓練階段擬定日更目標時動轍1500字以上了。
如果一個寫作愛好者在日更了一段時間後,字數仍然停留在每日幾百字,那麼即使達到了「10萬字」的寫作入門的門檻線,也是徒勞的。因為看似每日的努力日更其實只是對昨天的重複,寫作水平並沒有得到提高,今天的自己並沒有比昨天更優秀。須知,日更的目的不是堅持20天、100天乃至365天,而是在這個過程中達到刻意訓練的目的,讓自己的寫作在高強度的輸出中得到精進。

趙星(一隻特立獨行的貓)在她的寫作課中說,沒有人關心你的小情緒或是七大姑八大姨的瑣事,人們更想知道你試圖通過這些小事說明什麼問題、有什麼認識?你的這些感悟是否能引發他們的思考,從而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改觀?換言之,我們的日常感悟和生活瑣事只是寫作素材,重要的是我們能從這些素材中提煉出怎樣的觀點,並將這些觀點升華到怎樣的高度,從而引發讀者的廣泛共鳴。能夠引起人們共鳴的文章自然自帶流量。
以吃穿住行、生活瑣事為主題寫作的作家比比皆是,比如以寫吃聞名的蔡瀾、以寫生活隨筆見長的豐子愷,他們本身就是各自領域的大咖級人物,自帶流量屬性,人們對他們的衣食住行和精神世界充滿好奇,自然願意花費時間去讀一讀他們的文章。更何況,這些名家並不是單純地寫流水帳似的日記,他們的文章文筆雋永,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藉由生活中的小事表達了對現實人生的思考。閱讀這樣的文章無論是在閱讀體驗上還是心靈上都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初學寫作的無名小卒既沒有流量加持,也沒有經過千錘百鍊的文筆,除非能夠把自己的心情故事和日常生活寫出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來,否則在一眾寫作大軍裡絕難出頭。枉圖通過寫幾百字的「今天幹了什麼」、「今天發生了什麼」或者「今天心情怎麼樣」的「注水」日更來達到吸引流量的目的更是絕無可能。
很多寫作初學者把「表達自我,記錄人生」作為自己的寫作目的,聲稱自己不在乎閱讀量,認為只要堅持寫下去,就一定能夠有所收穫。同樣作為寫作新手的我心裡明白,其實我們很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回報。可是,如果我們所謂的努力只是一天重複一天的原地踏步,那我們將很難到達自己想去的終點,最終我們的努力感動的只有我們自己。
願每個人的努力不僅可以感動自己,也能夠感動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