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應|學會對比論證,才能突出異點

2021-03-02 粉筆事考教育

議論文中的論證方法是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論證方法不僅是方法,還是闡述觀點、分析問題的嚴密過程,是一種由「表」及「裡」的推理過程。

而「對比論證」是一種求異的思維方式,它側重於、從事物的相反或相異的屬性比較中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本質,即從正反兩個方面去闡述道理,使文章的論證更加充分。

所謂「析因式對比論證」,指的是把矛盾和對立的事物進行比較,對比出兩者的差異或不同,並對此進行層層分析,找出差異或不同的原因,並藉此闡釋論點的過程。

例:範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裡的那個少年,在海難中只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他在大西洋上漂流了幾個月,忍受孤獨、飢餓的痛苦,可他卻從未放棄生存的希望。只有心懷希望,才能足以抵擋悲傷的渲染,才能在被現實一次次擊傷時學會更加堅強。

沒有了希望,人生就猶如一潭死水,不知意欲何為。楚人屈原在面對國家岌岌可危,國君對他誤會疏離的局面時,選擇自投汨羅江,從此一代才子湮滅在歷史的先河中,人們談起時只有無盡的嘆惋和追憶。人生漫漫,希望或許微弱,但它不該泯滅。

何以解難?唯有希望。只有心懷希望,才能放飛所有的夢想,才能不被現實擊垮。心懷希望,才能勇敢地、堅強地、無所畏懼地直達你夢想的遠方。希望,是窮人的麵包,是溺水者的救生圈,更是失敗者的曙光。」

解析:在這段例文中,作者選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少年與楚國才俊屈原在面對困境時的對立抉擇,在對比中論述分析其不同選擇的原因所在,論證希望存在的意義和重要性,對比鮮明、道理深刻。這是對比論證的經典模式。

反思式對比是將事物發展的原因、經過、結果做反向思維的追究和分析,假設事物發展為另一個方向後的結果,與之對比,分析反省,追究事物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的論證過程。

例:古往今來,在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中,湧出的誠信者比比皆是。荊軻吟詠「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為報知遇之恩,赴湯蹈火,一心為國,無怨無悔;伍子胥逃離楚國,得吳王重用,從此盡心盡力輔佐吳王,縱然受猜忌卻不改忠心;陶朱公蕩舟西湖之上,得以「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秘訣便是誠信經商,後世商行的繁榮昌盛也因此形成。成功的背後都有著一堵堅固的誠信之牆,是誠信,它鑄就了輝煌;是誠信,它完善了人格;更是誠信,它為我們開創了更光明的未來。

解析:作者在論述「誠信」話題的過程中論述從古至今的名人佳作,呈現誠信的重要性,在引用過程中,不忘與現實結合反思總結誠信的重要性。

客觀世界裡的事物往往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對比論證之所以可以與舉例論證相互配合,是因為這兩種論證方法都是以「事實」這一相似點作為論據的。

例:「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解析:例文選自《師說》,是我國第一篇專論教師的名作,也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非常重要的議論文。這篇文章巧妙運用對比手法,論述了從師求學的道理,批判當時恥於從師的不良社會風氣。

習近平總書記《之江新語》中說:「一個黨員幹部只要心裡裝著群眾,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人民群眾就惦記他、信任他、支持他。」請在理解這句話深刻內涵的基礎上,結合「給定材料」,以「為民服務要有真摯情懷」為主題,聯繫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鮮明,議論深刻,結構嚴謹,語言流暢。字數1000字左右。

通常人們評價一位黨員幹部合格與否的標尺就是在為民服務中是否有真摯情懷。這種情懷,不僅僅體現在心中有民,時時刻刻想著群眾,更體現在腳下有「土」,在提供社會公共服務中,能夠「俯下身子」,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公事、辦實事、解難事。就如總書記所說,這樣的官員,人民群眾才會惦記他、信任他、支持他。不言而喻,為民服務呼喚一種真摯情懷。

有人說:「『辦公室』」與『街頭巷尾』的距離決定著人心向背。」誠哉斯言,黨員幹部在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過程中只要有一份真摯情懷,就會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人民群眾就會惦記他、信任他、支持他。從焦裕祿帶領蘭考縣民眾治理風沙,到谷文昌領著東山百姓走向致富之路;從廖俊波「俯下身子」紮根基層,心繫百姓,到老支書黃大髮帶領民眾歷時三十餘年絕壁鑿「天渠」,不難發現,這些官員心裡裝著百姓,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公事、解難事,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獲得了群眾的愛戴。

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部分地區、部分黨員幹部卻在為民服務中缺少這種真摯情懷,缺少同理心及有效方法,沒有考慮民眾情感需求,意見收集反饋機制不完善,甚至出現懶政、庸政、不作為。從公交站牌太高,不方便居民查看,到刷臉出廁紙的尷尬選擇;從農村基礎設施的常年不完善,到垃圾分類的多年未實施……種種現象,折射出的問題要麼是在公共服務中缺少同理心,不能考慮公民感受,要麼是缺乏有效工作方式方法,意見收集反饋機制不完善。更值得引起警惕的是,這些行為的背後出現了懶政、庸政、不作為的「魅影」。倘若不及時解決,會產生諸多「後遺症」。

以民之所望,為施政之所向。政府部門、黨員幹部在提供社會服務過程中,就要懷揣真摯情懷。這種情懷,既要體現在心裡裝著百姓,有同理心,也要求能夠採取合理方法,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心裡裝著百姓,意味著要有同理心,多考慮百姓感受。部門工作人員、黨員幹部在提供公共服務時,要多將心比心,想想自己遇到這類問題時,會有怎樣的情緒,希望獲得什麼樣的幫助。同時,要有敬業精神,做好本職工作。這才是心裡裝著百姓的題中之義。除此之外,還要改善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能力,切實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這既需要黨員幹部注重調查研究,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採取技術創新,加大政策落細落實,也需要各部門回歸專業主義,以更具專注度的履職行為,實現對社會生活的精準介入與有效服務。

古人云:「但願蒼生俱保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從古至今,兼濟蒼生一直是國人崇高的理想。及至今日,這種理想呼喚著黨員幹部心中有民,腳下有土,在為民服務中永懷一份真摯情懷、赤子之心。

本文運用了上文所介紹的對比方法之一「結合式對比論證-對比與舉例相結合」,將焦裕祿、谷文昌、廖俊波等黨的好幹部與部分缺少真摯情懷的黨員幹部進行對比,突出了文章的核心觀點「為民服務要有真摯情懷」。文段中「但令人遺憾的是」起到了強調轉折的作用,過渡自然、邏輯連貫。

同學們,再好的論證方法也不能只是空談道理,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文章的論點加以分析,在分析中要有辯證的思考,嚴謹的邏輯,才能發揮好論證的功效。希望大家可以通過實際寫作練習,悟出其中的技巧,寫出具有個人魅力的佳作。

相關焦點

  • 【申論備考】用對比論證增強論證效力
    我是圖圖~關注我,每天都有新的招考資訊在考場議論文的寫作中,對比論證是一種常用的、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這種論證方法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後,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論映襯而出,也稱比較法。事物的特證和本質在對比中最容易顯露出來,特別是正反相互對立的事物的比較,具有極大的鮮明性,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2020寧夏事業單位綜應備考:如何區別比喻論證和類比論證?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綜應備考:如何區別比喻論證和類比論證?,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都是好用的論證技巧,舉例論證、道理論證非常常見,相對來說,比喻論證和類比論證就比較新鮮、生動。但比喻論證和類比論證比好相近,容易讓人混淆,把握不好往往會不倫不類,適得其反。   要想會用,必須學懂。今天分享比喻論證和類比論證如何區分。
  • 事業單位寫作技巧:文章寫作論證—對比論證
    遇到很多備考者在事業單位文章寫作過程中,論證方式相對單一,從今天開始陸續給各位備考者分享一些論證的有效方式,幫助備考者豐富論證技巧,今天重點分享的是對比論證。對比論證即通過正反兩方面的道理或事實之間的對比來證明論點。
  • 雅思作文論證怎樣才能論證嚴密?
    雅思作文論證怎樣才能論證嚴密而不至於平鋪直敘呢?對比,是常用的好方法。如何利用對比的手法寫好一篇雅思作文呢?  為大家整理了雅思大作文高分技巧:——對比,對比是雅思大作文寫作中的高分方法,因為使用對比可以突出主題,也可以是文章更為吸引人。
  • 議論文 | 對比論證、類比論證、比喻論證的區別
    對比論證、類比論證、比喻論證的區別  1、對比論證:這是一種常用的、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後、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也稱比較法。事物的特證和本質在對比中最容易顯露出來,特別是正反相互對立的事物的比較,具有極大的鮮明性,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經過對比,正確的論點更加穩固。
  • ​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與類比論證的區別
    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     專家回覆:對比論證、類比論證、比喻論證  1、對比論證:  這是一種常用的、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後,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也稱比較法。事物的特證和本質在對比中最容易顯露出來,特別是正反相互對立的事物的比較,具有極大的鮮明性,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經過對比,正確的論點更加穩固。
  • 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與類比論證的區別
    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與類比論證的區別      一、比喻論證  1 、比喻論證法。
  • 高考議論文高分結構指導:正反對比論證(方法舉例+範文點評)
    對比的另一種情況是將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的不同情況進行比較。這種對比叫做「縱比」。例如《納諫與止謗》中,通篇都使用對比手法,把虛心納諫的齊威王和粗暴止謗的周厲王進行對比,古人與今人進行對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產生了強烈的效果。2. 在本論部分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分論點和擺出正反兩方面的論據,加以論證最後進行結論。
  • 【綜合應用】對比論證的三種方式你都知道嗎?
    而「對比論證」是一種求異的思維方式,它側重於從事物的相反或相異的屬性比較中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本質,即從正反兩個方面去闡述道理,使文章的論證更加充分。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乾貨積累就是「對比論證」的三種方式所謂「析因式對比論證」,指的是把矛盾和對立的事物進行比較,對比出兩者的差異或不同,並對此進行層層分析,找出差異或不同的原因,並藉此闡釋論點的過程。
  • 高考議論文如何展開論證?
    如果說論點解決「證明什麼」的問題,論據解決「用什麼來證明」的問題,那麼論證則是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要想寫出邏輯嚴密、說理透徹的考場議論文,必須學會恰當地運用多種論證方法。理論指導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例證、引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歸謬論證等。這裡擇要談一談例證與對比論證。
  • 2020寧夏事業單位綜應備考:寫作題之議論文結構與要素(二)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綜應備考:寫作題之議論文結構與要素(二),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2020寧夏事業單位綜應備考:寫作題之議論文結構與要素(一)   議論文的基本要素   一篇好的議論文必然是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嚴謹的,因此,議論文的基本要素就包括:論點、論據和論證。   論點   論點:即作者想要表明的觀點。
  • 高考議論文寫作指導之學會論證分析
    高考議論文寫作指導之學會論證分析   「講道理」是議論文寫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總有許多考生,只會提觀點、擺材料,而不會論證。對文章進行道理分析,既可增強論證的深度,揭示論據所蘊涵的道理,說明其與論點的聯繫,又能顯示出作者思維的縝密。
  • 中考語文,論證方法與論證思路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兩大重要考點:辨析論證方法與理清論證思路。一.論證方法及作用1.舉例論證答題格式:運用了舉例論證方法,舉出……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3.比喻論證答題格式:運用了比喻論證方法,將……比作……,形象生動地論證了……觀點,使論證淺顯易懂,易被接受。
  • 論證方法舉例詳解
    ②道理論證  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  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  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⑤歸納論證  也就叫「事實論證」。
  • 2022京考申論文章論證法寶——例證法_北京中公教育
    要說作文中哪一部分佔比最高,同學們一定會回答——論證。沒錯了,今天中公教育就跟大家說說作文論點如何論證,一個好的作文論證,一定要滿足充實、有效、豐富的要求,而其中的「豐富」就要求我們能夠合理運用材料內、材料外的案例,以及使用豐富的論證方式,論證中主要分為例證法和理證法,這裡中公教育專家先為大家介紹其中一種方法,即例證法。
  • 2021國考申論技巧分享,文章論證之法寶:例證法,乾貨收藏了
    在國考申論考試中,高分的作文通常有幾個特點:分論點充實、有效、論證的方式多種多樣。今天小編就教大家一種寫作中非常好用的論證方式,例證法。在進行作文創作之前,我們要知道例證法的寫作思路,這樣才能有邏輯性地進行論證。
  • 2018管綜論說文得分點在於觀點明確、論證嚴密
    首先明確,管綜試卷滿分200,由數學基礎(75分)、邏輯推理(60分)以及寫作(65分)三種題型依次構成。針對寫作而言,"分析論證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實乃考查本質。具體就論說文這一題型來論:考試形式有兩種:命題作文、基於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題作文。每次考試為其中一種形式。要求考生在準確、全面地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對命題或材料所給觀點進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觀點並加以論證。
  • 綜述性文獻在選題時應注意的問題
    依據醫刊彙編譯的經驗來看,綜述性文獻的選題過程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實際工作中或開題論證,需要對某些問題進行歸納、提煉,或某些專題研究近年來發展較快,成果較突出,有必要綜合評價。因此,多為先有擬題,然後再大量查閱文獻。
  • 2021考研大綱尚未公布,管綜寫作該如何複習?
    很多2021考研的同學在考研管綜沒有新大綱出來的情況下,一直覺得沒有方向,會擔心一些考點的增減或是一些語言表述的調整等等。其實這些考慮都是都是多餘的,對於管綜考生而言,管綜考生寫作備考大可以按照以往大綱要求儘快投入到備考中,下面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往年管綜寫作的大綱要求,供參考!
  •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證方法有以下幾種: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作用: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作用:有力地論證了觀點,增強文章的權威性和說服力)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