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多動症的七個表現是哪些?

2020-12-20 復禾健康

3歲多動症七個表現是哪些?多動症危害性是很大的,而且對孩子健康和未來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夠重視孩子的平時的一些變化和一些異常的症狀,出現症狀後要及時與醫生溝通治療,讓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那麼,3歲多動症七個表現是哪些?

1、任性衝動:患兒做事常不考慮後果,而顯得任性衝動。如常未經老師允許,而搶先回答問題;經常打斷他人談話,不分場合及人物;經常幹擾他人活動,且不考慮後果;登高爬低或奔跑打鬧,而不考慮周圍的危險因素,便可經常給自己或他人帶來傷害。與此同時,患兒異常任性,有時會出現反抗或攻擊性行為。

2、掩飾和否認:有的小兒多動症患兒為了逃避責難,當老師或家長批評時就搶先通過開玩笑、扮小丑、做鬼臉、哄騙等方法來控制局面,引開批評者的注意力。這種掩飾和否認行為都會無形中加重小兒多動症的症狀,降低藥物治療的效果。

3、咬指甲:兒童多動症都有哪些不良行為多動症兒童經常控制不住地用牙齒把長出的手指甲咬掉。嚴重者可以把十個手指甲咬得很短,甚至甲床出血。有的兒童不僅咬手指甲,還經常咬腳趾甲,還有的兒童咬手上各小關節伸側皮膚,久而久之,皮膚咬得變厚。此外,還有的兒童有咬衣袖、咬紅領巾等不良習慣,雖經家長和老師的教育也難以改正,這也是一種不良行為習慣。

4、拔頭髮:兒童多動症都有哪些不良行為由於大多數兒童的父母不認為這是一種不良習慣,因此就診的兒童較少。此外,還有一些兒童拔眉毛、拔眼睫毛、拔唇周的汗毛等。產生這類行為的原因多數受愛美、模仿、好奇心驅使。這類兒童見自己的母親拔眉毛就認為自己的眉毛不美,見自己的父親刮鬍須就認為自己口唇周圍汗毛不美,便好奇地開始拔、用刀刮。

5、吸吮手指:兒童多動症都有哪些不良行為吸吮是嬰兒與生俱來的原始反射。隨著嬰兒的漸漸長大,2~3歲以後,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逐漸建立,語言和動作能力不斷發展,吸吮手指的現象也漸漸消失了。倘若有些兒童到了此時吸吮手指現象仍然存在,並一直延續下去,尤其是飢餓、心情緊張或激動時更加明顯,經過糾正仍不能改正,這就成了不良習慣。

6、幻想和孤獨:小兒多動症兒童由於在學校和家庭中得不到應有的呵護、關心和樂趣,他們便會自己尋找一個「清靜而快樂」的世界來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和滿足,會逐漸出現幻想和孤獨的症狀。幻想和孤獨的行為又必然要影響學業,導致學習困難,久之易形成適應障礙。

7、退縮、迴避:失敗和挫折的經歷使小兒多動症兒童害怕再次遭到打擊,從而採取退縮和迴避的方式進行自我防衛,以試圖改變其處處受責難的局面。兒童的這種退縮、迴避行為常被家長和老師認為是有意對抗,形成了「退縮迴避一懲罰加重一退縮迴避」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使小兒多動症症狀遷延而加重。

相關焦點

  • 兒童多動症七個表現是哪些?
    兒童多動症七個表現是哪些?對於孩子的成長,我相信大家都是痛並快樂著的,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非常可愛,家長都是十分喜歡的,但是面對疾病的時候就束手無策,尤其是多動症,多動症的孩子表現出來是和正常的孩子是不一樣的,所以就很容易被疏遠,所以家長要留意下症狀,才能規避這種情況發生,得到更好的治療,那麼,兒童多動症七個表現是哪些?
  • 孩子坐不住就是多動症嗎,多動症的表現有哪些?
    孩子坐不住就是多動症嗎?許多小朋友從小總是坐不住,老是瘋狂的跑來跑去。還特別願意表達,常常在教師的問題還沒有問完時搶先說出答案,即便教師提示後還是無法做到先聽再答。問到原因,他會說他也不知道,但是好像就是操控不住自己。就屬於極度活潑、易動型。"坐不住"幾乎是許多小孩的通病,關於孩子來說好奇心往往會大於專心力。
  • 孩子出現這5個異常表現,可能是患上了多動症,不要大意
    什麼是多動症?多動症又稱之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男性患者多於女性。多動症可明顯影響患者學業、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後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因此,如果孩子出現這些異常表現,可能是患上了多動症。
  • 孩子多動不一定是多動症
    諮詢:孩子3歲,精力旺盛得讓人頭疼,一刻都不能消停,讓他安靜下來是非常困難的事。每次收拾好的玩具,他翻箱倒櫃弄得滿地都是,然後又跑去玩其他的東西……會不會有點多動症呢?要不怎麼一刻都停不下來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朱冬生:多動症,醫學上也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最常見的神經行為障礙之一。
  • 多動症當心「三年級現象」
    每到假期,因多動症問題就診的兒童約比平時增加五成,而這些孩子中超過半數是三年級學生。三年級最容易暴露多動症。多動症孩子主要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任性衝動、自控能力差、精細動作不協調、學習困難,尤其是成績變差,三年級是個分水嶺,家長會明顯感覺孩子症狀逐漸加重等。
  • 8歲男孩多動症的表現是哪些
    那麼8歲男孩多動症的表現是哪些?專家介紹,多動症是最常見的一種障礙。一項最新的全球調研結果顯示,3%-7%的學齡兒童患有兒童多動症。男孩患多動症的概率比女孩高3倍。之所以男孩比女孩容易得多動症,專家解釋,因為社會和文化背景決定著男孩和女孩在教養上的差異,社會性別角色決定了男性多按照獨立的、競爭的、自信的特點來規範和發展其行為,而女性則多按照被動的、依賴的、非攻擊性的特點來規範和發展其行為,這種差異可能是導致男孩多動症發病率高的原因。另外,男孩生長發育較晚,心理成熟程度不如同齡女孩,可能也是男孩發病率高的原因。
  • 如何判斷孩子是多動症還是正常的活潑好動呢 誘發因素有哪些
    多動症的全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起病於學齡前,主要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活動過度、注意力缺陷、多動、衝動。其中男孩患病率明顯高於女孩,家庭功能不良,即家庭氛圍不好、社會經濟條件較差、有腦發育障礙性疾病的孩子多出現此類病症。近年來,兒童多動症患病率有所提升。
  • 孩子好動≠多動症,這些表現才是多動症的表現,家長看好別忽視了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多動症不是感冒發燒,不是醫生量個體溫,做個檢查就可以看出孩子有沒有,而是需要家長通過孩子的日常行為來推斷猜測。因此,很多家長看到自己坐不住,喜歡到處亂跑的孩子時,都忍不住懷疑自己家的孩子患有多動症。但是,有這樣的表現就一定是多動症嗎?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多動症的表現,5個方法提高孩子注意力
    7歲的濤濤是一個可愛聰明但是好動的男孩,剛上小學一年級的他往往很難堅持一節課都在認真聽講,有時上課二十分鐘就要打報告去廁所,還有時候上十分鐘課就要和同桌打鬧。老師無奈給他換了好幾個同桌,大家都受不了好動的濤濤。老師反應給家長很多次,濤濤媽媽懷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
  • 5歲男孩失眠兩年 竟是患了多動症
    數據顯示:25%-50%的多動症患兒可能同時伴有睡眠障礙或睡眠問題說起失眠,你可能認為是大人才會有的煩惱,而5歲男孩小多也「失眠」了,而且已長達兩年。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保科專家稱,失眠可能和多動症有關,約25%-50%的多動症患兒可能同時伴有睡眠問題或睡眠障礙。
  • 嬰兒寶寶多動症有哪些表現?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患有嬰兒多動症?
    在寶寶出生後幾個月就會發生腸絞痛,莫名其妙的出現哭鬧,易激惹,餵養和睡眠困難等現象,這是寶寶患多動症的表現嗎?如何判斷呢?兒科醫生告訴您!5、低出生體重:正常的足月嬰兒的低出生體重與多動症有關,儘管這種情況較不常見,也沒有確切的原因
  •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嬰兒期的表現,將會對應相似性格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嬰兒期的表現,將會對應相似性格關於孩子的作為,老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真的有用嗎?其實老一輩的話不一定就是沒有用,曾有人說過,如果孩子在嬰兒期的時候有這些表現的話,那麼孩子的性格應該會不錯。為什麼呢?孩子在嬰兒期也就是2-3歲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孩子的第一個敏感時期,這個時期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慢慢的開始叛逆,會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如爬、跑、搶東西。
  • 5歲男孩「擠眉弄眼」兩年 不是多動症是鼻炎
    原標題:5歲男孩「擠眉弄眼」兩年 不是多動症是鼻炎   本報通訊員 應紅燕 本報記者 李竹青   昨天下午,5歲焓焓躺在李惠利東部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病床上,乖巧地配合醫生做耳朵的術後檢查,焓焓的媽媽站在一邊,滿臉欣慰的笑容。   這兩年,兒子有擠眉弄眼的毛病。
  • 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或是多動症,需及時幹預
    那針對自己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坐不住,是不是就可以判斷為是多動症了?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多動症,萬一患上了,也要學會應對。 多動症在兒童中比較常見,也可以說是終身性疾病,因在兒時沒有得到幹預,所以持續到成年,影響到就業、人際關係,所以很多老年人有多動症也不稀奇。
  • 9歲男孩忘性大 原來患上多動症
    本報訊(記者王愷凝 通訊員鄧國歡)小動作多、計劃能力差、丟三落四可不僅僅是因為「調皮」,很可能患上多動症。昨天,同濟醫院副主任醫師郝燕就接診了一名這樣的小患者。9歲男孩小明從小就調皮,從幼兒園到上小學,上課特別容易走神,小動作多,常常咬手指,有時還會離開座位。他做作業非常拖拉,考試也經常做不完題。
  • 是調皮還是多動症,看看醫生怎麼說!
    ,家長們先別著急,有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動作多就覺得是多動症了,其實多動症的症狀表現不僅僅是動作多而已。小兒多動症又被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科比較常見的一種自控能力發育障礙性疾病,經常在6-9歲的孩子身上見到,而且男孩出現的比例要比女孩子高。小兒多動症的判斷標準有哪些呢?
  • 是調皮還是多動症,看看醫生怎麼說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讓家長苦惱的問題,就比如自己收到私信有孩子家長說:孩子總是坐不住,不論是在家裡吃飯還是幼兒園上課,一直時不時的搖搖晃晃、抓耳撓腮、扣這個摸那個的,由於近些年小兒多動症越來越多,一旦出現問題,家長們就會覺得是不是多動症了,家長們先別著急,有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動作多就覺得是多動症了,其實多動症的症狀表現不僅僅是動作多而已。
  • 上課三分鐘,眼神已漂移!孩子到底是頑皮還是多動症?
    但是若出現注意力受損、活動過多、行為衝動這三個症狀,就要注意了。若兒童出現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廣度縮小、注意時間短暫,不分場合的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等,並常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顯著影響了兒童日常生活,就要考慮多動症。
  • 熊孩子可能是多動症!100個有5個「中招」,不治或影響一生
    廣東六一兒童醫院公眾號 為大家說一說「多動症那些事兒」 多動症孩子不光好動,注意力也特別不集中 多動症有一個學名: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即不是光好動才是多動症,注意力缺陷或者注意力特別不集中也是多動症的主要表現。
  • 怎麼判斷孩子是多動症?
    怎麼判斷孩子是多動症,醫學上規定其症狀發生在7歲以前,實際上,多動症狀在3歲時就可能已經存在了,甚至一些孩子在胎兒期就表現出胎動多,在嬰兒期也明顯比一般嬰兒好動。那麼,怎麼判斷孩子是多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