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有技巧,想要事半功倍,不妨借鑑「增減效應」

2020-09-17 幼教咖

徐琳和丈夫都可以稱得上是事業成功人士,對於事業,二人從結婚開始便從來沒有懈怠過,為的也是將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

結婚多年後,當兩個人終於覺得條件可以了,寶寶也順利出生了,可是事業發展到這個地步又不能扔給別人,所以徐琳休完了產假便匆匆地返回到了工作崗位。

老人和保姆帶大的孩子自然跟徐琳和丈夫不是很親,再加上夫妻倆覺得陪伴孩子少了,愧對孩子,所以經常用錢和玩具來彌補孩子。

孩子想要學鋼琴,徐琳便花高價買來了鋼琴,可是三分鐘熱血過去後,孩子再也提不起興趣,徐琳就開始用兒子喜歡的一套系列玩具做誘惑。

剛開始的時候,兒子確實重新興致勃勃地練習鋼琴,可是時間久了,即使徐琳不斷加獎勵的籌碼,兒子卻對鋼琴的興趣與日俱減。

經過諮詢專業的心理醫生,徐琳換了一個策略,佯裝要把鋼琴賣了,還斷言兒子肯定學不好,兒子一聽,覺得不服氣了,開始認真地練起了鋼琴。

經過日後一點一點的適度小獎勵,兒子如今已經取得了八級鋼琴證書,丈夫也誇徐琳真是教育有方。

增減效應的原理

其實在上文中,心理醫生給出的建議就參考了「增減效應」,是一種外界環境對個人的刺激,而做出的反應和應對的姿態。

但是個體對這種環境刺激的接受程度處於一定的範圍內,也就是說,超出了這個範圍,反而刺激起到的作用就是有限的

簡而言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講究批評與獎勵相輔相成,既不能盲目地過多獎勵,也不要太過於苛刻,一味地打擊否定孩子。

俗話說,凡事做過了,沒有把握好分寸,就會適得其反,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所以父母要把握好這個度,把「增減效應」應用到其中往往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的過度批評或者獎勵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1.過多批評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謙虛使人進步,很多家長認為批評能夠讓孩子更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做出改正,這樣才是完善自己的過程。

但是批評也講究方式和度,如果不管什麼事家長都習慣批評孩子,這樣就會無形當中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開始否定和懷疑自己,甚至變得自卑和消極。

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所以父母說的話,給出的評價對孩子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長期的批評之下,孩子跟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2.過多獎勵容易讓孩子迷失方向

別說孩子,即使是成年人,也是喜歡聽好聽的,聽到別人對自己的獎勵和肯定,這也是對一個人的正面教育。

父母表揚孩子也是如此,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是如果過度表揚,則會毀掉孩子,逐漸讓孩子變得容易驕傲,膨脹,甚至是迷失方向。

如果孩子總是得到表揚,就會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興趣,也不利於在學習上探索求知。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如何把「增減效應」利用得當?

1.適當的獎勵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獎勵,毫無疑問是非常有好處的,是一種激勵孩子成長的最佳方式。

但是家長要懂得適當的獎勵機制,也就是要有原則的適度獎勵,而不是盲目的過度獎勵。

比如孩子不是每一次考試取得好成績都要買玩具,也不是每做一件好事都要獎勵,這樣一來,會讓孩子覺得不管自己做什麼都是有目的性的,而不是發自內心的興趣。

2.批評之後再鼓勵

小孩子本身認知能力有限,對於很多事物有時難免有錯誤的處理方式,犯錯在所難免。

一些家長看到孩子犯錯了就會急著去批評,其實這樣是不妥當的。家長應該及時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並且做出改正。

但是同時也不要忘了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明白即使犯錯了也不可怕,並且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日後會做得更好。

3.幫助孩子設定合理目標

人活一世,有個明確的目標是很重要的,不僅前進有了方向和動力,同時還能讓自己保持一種激情。

家長在幫助孩子設定目標的時候要合理,不要太過於宏觀,否則反而容易讓孩子打退堂鼓,產生挫敗感。

家長可以教會孩子學習分解一個大目標成為多個細小的目標,有階段性地完成,這樣孩子也能更有成就感。

只有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講究方式和技巧,才能幫助孩子向著更健康的方向成長。

我是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讚、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先褒後貶"?父母要了解"增減效應",孩子更易接受
    按照我們平時的習慣,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都習慣&34;。說點好話讓孩子高興一下,然後再提出問題教育孩子,這樣他們更容易接受。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應用中&34;的效果並不是很好,孩子大多會因為前後的落差大,而難以接受父母的評價和教育。
  • 教育孩子最有用的四種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嗎?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位家長都應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規律」的積極或消極影響,並趨利避害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只有讓家庭教育遵循一定科學的心理規律,教育的效果才能實現事半功倍,親子關係才會更加溫馨。心理規律一:超限效應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
  •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先褒後貶還是先貶後褒,「增減效應」給你答案
    對於孩子的教育,總是離不開批評或表揚,但是要如何把握一個度是一門學問,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中庸之道」,即凡事應該把握一個度,過猶不及,對於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當父母不知道怎麼辦時,增減效應可以告訴你答案。
  • 有用的心理定律(三十):增減效應
    在心理學上,這種先否定後肯定、先抑後揚給人最好感覺的心理現象被稱為「阿倫森效應」,也稱作「增減效應」。兩個素昧平生的人,可以成為好朋友,也可能分道揚鑣。這說明,人際交往及由此產生的關係,是一個動態結構,隨主觀、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人們都希望在千變萬化的人際關係中能產生好的交往效果。怎樣才能如願以償呢?這就需要研究人際交往中的增減效應。
  • 父母善用「潛臺詞」,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優秀,所以當他們發現孩子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完善時,便會想著去改造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改造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父母所要的效果,只有學會善用潛臺詞和暗示效應,也許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教育孩子成難題?家長巧妙運用「扇貝效應」,效果顯著事半功倍
    導讀:教育孩子成難題?家長巧妙運用「扇貝效應」,效果顯著事半功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教育孩子成難題?家長巧妙運用「扇貝效應」,效果顯著事半功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登門檻效應」在教育上的應用和借鑑
    【導讀】「登門檻效應」蘊涵的是一種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經意處見匠心。「登門檻效應」對我們的啟示很多,在教育工作上也有應用和借鑑。其實,「登門檻效應」蘊涵的是一種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經意處見匠心。「登門檻效應」對我們的啟示很多,在教育工作上也有應用和借鑑。例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一下子不宜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個比過去有進步的小要求,當學生達到這個要求後再通過鼓勵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生往往更容易接受併力求達到。
  • 父母必讀的十大兒童教育心理學效應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穫學習的樂趣。
  • 妙用「邊門效應」,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去家長的道理呢?事不過三的「超限效應」。記得之前寫過關於「超限效應」的小故事,馬克吐恩有一次在聽牧師演講的時候,一開始覺得特別好,深受感動之餘,決定要捐款給這個教堂。可是5分鐘過去了、10分鐘過去了……牧師的演講越來越長,馬克吐恩也覺得越來越不耐煩,焦躁的他決定少捐一點。
  • 父母培育優秀孩子必須知道的神奇心理效應以及運用
    很多優秀的父母是深知」心理效應「的運用方法的,因為這些父母知道只有」知人心,懂人性」才能真正的培育優秀傑出的孩子! 由此我們應該知道,家庭教育中採用&34;、&34;之類&34;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實行溫情教育,多點科學的表揚和鼓勵,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孩子做事愛拖拉,這3個心理學效應很有用,父母不妨試一試
    這種棍棒教育的方式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驅使孩子主動做事情,但是從長期來看,這種方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討厭父母的管教方式。現代家庭教育都融入了心理學教育法,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試一試一些很經典的心理學原理,或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 懲罰孩子要講究方法,家長不妨試下「自然懲罰」,效果事半功倍
    懲罰孩子要講究方法,家長不妨試下「自然懲罰」,效果事半功倍在教育中,家長也在不斷學習。遇到孩子犯錯,經常會不知道該怎麼辦?有時會通過吼叫、打罵、批評暴力方式,希望孩子快速改正。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效嗎?其實實際中,收效甚微。有時候打罵完,孩子仍毫無悔改,下次依舊。
  • 四個心理學效應,提高家長的教育智慧,讓孩子聽話起來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教育孩子是每一個父母奮鬥一生的目標,而對於每個家長來說,最希望的便是自己的孩子能夠非常的懂事又聽話,但是結果卻發現想要讓自己的孩子達成這個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家長的言行是改造孩子的魔法,善用"潛臺詞",教育就能事半功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優秀,所以當他們發現孩子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完善時,便會想著去改造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改造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父母所要的效果,只有學會善用潛臺詞和暗示效應,也許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怎麼辦?父母善用「鳥籠效應」,孩子愛上學習
    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關心之至,為什麼孩子會對學習毫無興趣?比起一味盲目的催促強迫孩子學習,父母不妨先了解一下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再對症下藥,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為什麼孩子對學習毫無興趣?1.當孩子對於學習不感興趣的時候,父母不要一直強迫孩子去學習,如此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與思想負擔,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父母要善用「鳥籠效應」,讓孩子自覺主動地愛上學習。
  • 打罵教育不可取,學學阿倫森效應,想要讓孩子聽話還得靠好辦法
    文/甜心奶爸 其實最令父母頭疼的就是,孩子總是跟自己針鋒相對。因為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都不知道該怎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會處於一個比較被動的局面當中。其實有的時候父母的想法是有一些邏輯感缺失的,譬如他們的確是想要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所說出來的話,的確是沒有辦法讓孩子去理解的,這也就導致有的孩子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想法。所以說每一個孩子不聽話都是有著輕重的原因存在的,但是我們如果真的想要教育孩子的話,往往可以使用阿倫森效應,這種效應對於那些不聽話的孩子一般都是有著很好的作用的。
  • 不妨試試「登門檻效應」,聰明的父母都在學
    並不能夠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不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影響到親子間的關係,其實這個時候不妨採用登門檻效應。案例:朋友最近和他的孩子一直都處於冷戰的過程當中,問及到原因才知道,有一天朋友和他的孩子就去商場的時候,朋友的孩子在玩具區看到一個玩具,他非常的喜歡。
  • 誇孩子你真棒並沒什麼用,不妨試試這些方法,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導讀:誇孩子你真棒並沒什麼用,不妨試試這些方法,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誇孩子你真棒並沒什麼用,不妨試試這些方法,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應該怎麼使用"南風效應"教育孩子呢?試試這3種方法
    父母應該怎麼使用&34;教育孩子呢?試試這3種方法&34;通過柔和的方式來使得對方受到影響,相對於直接激烈的影響方式而言會更加有效。南風效應講究的是採用對方更容易接納的方式來得到對方願意配合。孩子想要與父母們保持親密的關係,但是卻會因為父母的吼叫而選擇性疏遠。當父母衝孩子大喊大叫時,孩子心理的逆反情緒被觸發。尤其是當孩子的想法更加獨立後,父母的情緒激動讓孩子覺得尤為討厭和反感。孩子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反抗的對象,於是反叛的表達更加明顯。
  • 孩子的創造力需要保護,父母教育時要警惕「霍布森選擇效應」
    父母都想要一個有創造力的孩子,但現實中有很多父母"當局者迷",無意間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但父母若想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那教育時就要警惕"霍布森選擇效應",以免無意間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