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佛教的圓滿世界,法身實相的意義!

2020-12-19 重樓逾陀

■佛教的圓滿世界 ·法身實相篇

壹法身實相的定義

「法身」是指佛陀證悟的法性,是理知所成的法性之體,是清淨離垢妙極之身,不同於父母所生的粗陋垢穢生滅之身;「實相」是指諸法真實的體性。法身與實相具有相同的意義,《華嚴經》說:「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實相是涅槃的三德之一,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永離眾患,畢竟安樂,十力具足,妙用無窮,萬古不變,歷劫常存,福智圓滿,萬德莊嚴。經典中除了以實性、實際、一如、真性等來詮釋法身實相的真實不變之外,更常以否定的字眼來形容法身實相的不可思量,例如:無晦、無明;無名、無相;無彊、無弱;非淨、非穢;不在方、不離方;非有為、非無為;無示、無說;不來、不去;不出、不入;非福田、非不福田;非應供養、非不應供養;非取、非舍;非有相、非無相;不可稱、不可量、過諸數量;非大、非小;非見、非聞;非覺、非知;無作、無境;無生、無滅;無畏、無憂;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等。

貳法身實相的意義

「法身實相」是佛的自證境界,非語言文字所能形容,諸經論為了化益眾生,而別立不同的名稱,各宗各派也本著自己的立場賦予不同的教義。雖然如此,百川歸於大海,各種教義都是相互融通無礙的。茲將各種說法詮釋如下:

1.法身實相是平等一如的理體:現象界的森羅萬象彼此消長,互為因緣,其理體是平等一如的空性。在差別的萬象中存有無差別的空性,就是萬有的實相。

2.法身實相是理事圓融的境界:萬有雖然千差萬別,但都是由平等的理體所緣起,所以宇宙萬有,無非空性,萬象的空性,也無非差別的現象。法身實相就是這種有空中道、理事不二的平等世界。

3.法身實相是相即相入的萬象:由於萬有諸法互相緣起,所以隨舉一法,都具有萬有的特性,每一法的力用都能無遠弗屆地遍及於十方一切諸法,而又不失其本位。此外,法與法之間,無力的諸法含攝於有力的一法中,所以法法都能借著力用與其他諸法相互容受。以上是就空間而說諸法的相即相入。就時間而言,三世諸法遷流不息,過去之外,沒有現在未來;現在之外,沒有過去未來;未來之外,沒有過去現在。所以,三世諸法相即相入,重重無盡。總之,同時具起,相互顯發,沒有前、後、始、終之別的十方三世一切諸法,都是萬法的真實相貌。

4.法身實相是本自具有的佛性:世間的形形色色無一不是法身實相,然而凡愚眾生因為無明貪愛,執妄為真,將自己執著於萬法表面的假相上,所以處處覺得障礙隔離。佛陀因為證見法身,所以能超越時空,在清澄的心海中,印現出十方三世、無量無邊的森羅萬象。由此可知法身實相歸於一心,也就是我們本自具足的佛心佛性。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這個意思。

參法身實相的證得

法身在那裡?實相是何相?由法身實相的意義看來,法身非身,非不身,因為它包含了全法界;實相非相,非不相,因為隨拈一微塵,都是實相的全體。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森羅萬象都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互相緣起,莊嚴無比的一大建設。蘇東坡的一首詩說得好:

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無非都是法身示現;一沙一石、一山一水,無一不是實相妙諦。甚至涓涓的溪流、颯颯的松濤也都是如來的法音宣流。當我們證入法身實相時,山河大地、宇宙虛空,乃至一切眾生,都是從自己清淨自性中湧現出來的智慧活泉。所以法身實相就是我們周遭的人、事、物,法身實相就是我們本自具足的佛心佛性,法身實相是物我一如的境界。法身實相雖是諸佛的自證境界,然而每個人都具有佛性,只要我們本著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可以證見實相。因此,如何與三世諸佛共同遨遊在法身實相的世界中呢?

1.無我度生:「法性平等,無有高下」,契合法性,泯除對待,發同體悲心,度無量眾生,在實踐無我的當下,就是平等一如的法身示現;在千差萬別的眾生相裡,就可以見到無相無不相的真如實相。

2.無住生活:經云:「凡有所住,皆為非住。」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幻有的假相,不執不拒,內心寬廣,等如虛空,就能在行住坐臥中體會到「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的實相世界。

3.無得而修: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法身實相,如果有修證的意念,便被修證之相所系縛,就不是如實的修證。唯有無得而修,好比以空印空,以水印水,隨到隨遣,了無痕跡,才能見到本自具足的清淨法身。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生命教育的意義(下)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3生命教育的意義(下)問:請問大師,「生命教育」的意義是什麼?佛教對「生命教育」能否提供一些積極面的啟發與省思?佛教更提倡要建設無限、普遍的生命,例如,我們平常念「阿彌陀佛」,意義就是無量光、無量壽,這是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的意思。什麼東西能超越時空?那就是真理,所以真理就是無限而普遍的生命。乃至佛陀的三身,應身是有為的,有來有去;法身是無為的,是進入宇宙無限的時空。所以只有真理的生命是無限,其他都是有階段性的循環生命。
  • 星雲大師:生命教育的意義(上)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2生命教育的意義(上)問:請問大師,「生命教育」的意義是什麼?佛教對「生命教育」能否提供一些積極面的啟發與省思? 生命是世界上最值得珍貴的東西,殺生是世界上最殘忍的事情。人間雖有貧富貴賤,但生命都是同等寶貴,任何生命都應該獲得吾人的愛護。
  • 星雲大師生平
    大師著作等身,撰有《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等,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 你一定知道星雲大師,但你不一定知道他為什麼叫星雲
    後來,今覺才懂得這番遭遇的意義。所謂「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這種「以無理對有理,以無情對有情」的教育,就是要把你「打得念頭死」,然後才能「許汝法身活」。「當初我心中雖然不服,但後來終於懂得:在無理之前也能放下,這才是學佛的開始。」
  • 星雲大師:人間星雲 臺灣奇蹟
    向沒有佛教背景的大陸讀者介紹星雲大師的志業、行誼與功德,頗不容易。而大師已在美、臺辦成3所大學,規模略小的眾多中、小學還不論。1991年創於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大學,首開中國佛教在美辦大學之風。運行十餘年,已成為美國西區大學聯盟(WASC)的正式會員(該聯盟是美國6個大學聯盟之一,加入須經嚴格審查)。號召百萬人興學(每人每月捐資100元,為期3年)建成的南華大學,是臺灣首家免學雜費的大學,「是佛教力量辦的,但不是佛教大學,而是全民大學」。
  • 星雲大師講《心經》第二講|般若有何用?
    共讀書籍:星雲大師講《心經》推薦理由:以生活事說法,活用到生活中去,般若作舟,在世間沉浮中找自在本期共讀:本期內容為《星雲大師講<心經>》第一課▲星雲大師手書《心經》按播放鍵收聽般若有幾種?我認為可從「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三個方面認識。1、文字般若什麼叫作文字般若?
  • 【星雲大師動態】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成立公益獎助文教活動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國家宗教局副局長蔣堅永表示,星雲大師不僅創立了佛光山,還創立了佛光會,對於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恢弘氣魄,積極投身社會事業,弘法利生,開創星雲模式人間佛教。今天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的掛牌,正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在祖國大陸在佛光祖庭的集中體現。
  • 星雲大師「一筆字」西安開展 大多是四字法語
    中新網西安8月21日電(記者 張一辰)「祥和歡喜」、「圓滿自在」、「威德福海」……一幅幅出自86歲臺灣高僧星雲大師的墨寶,令觀者得以細細品味「慈悲心」。20日上午,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2013大陸巡迴展來到西安,展出星雲大師的墨寶、印鑑、書籍等物品共113件。  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1927年出生於江蘇省江都縣。大師出家70餘載以來,一直秉承「人間佛教」的理念,致力於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陸續於世界範圍內創建兩百餘所寺院、16所佛教學院,全球信眾達數百萬之眾。
  • 功德主會議 星雲大師:唯有信仰永久恆常
    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大家要將信仰的層次晉升到碩士、博士,唯有信仰的力量才是永久恆常。」2 提到「佛光山有三寶」,大師表示,佛寶是具有社教功能、廣為度眾的佛陀紀念館;僧寶是佛光山教團;而佛光山屬四眾弟子共有,更應建立法寶道場,因此創建藏經樓,讓佛光山成為佛法僧三寶具備的道場。 大師說,在《怎樣做個佛光人》裡提到「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信徒」。
  • 佛教在港臺:星雲大師勉勵佛光大學畢業生 回饋父母師長
    佛光大學6月7日舉行畢業典禮,星雲大師勉勵472位畢業生,要回饋師長父母,要服務國家社會,要帶給人們歡喜。 佛光大學畢業典禮6月7日上午在小巨蛋懷恩館舉行,一大早校園裡充滿歡樂與惜別的氣氛,全體畢業生和師長進行大合照,翁政義校長率全體畢業生進行校園巡禮。
  • 佛光山50歲生日禮讚 星雲大師獲屏東大學名譽博士
    星雲大師開示(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當天舉行的「國立屏東大學名譽博士教育學位頒授星雲大師典禮」,正好作為佛光山50歲生日、大師90大壽的最佳獻禮。 古源光表示,欣逢佛光山開山50周年,頒授名譽博士學位給大師是非常有意義的事。50年前,大師在高雄大樹開創佛光山,從荒蕪到殿宇輝煌;幸運的他在開山5年後,以高中生身分來參觀人間佛教殿堂。
  • 「清淨法身佛」,這五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裡,有一種遺憾叫做不識本心:自心本是無戲論的法身自性,淪陷在迷亂輪迴淤泥中,委實可惜。心的本性是佛性,心的本性是法身。何謂法身?佛有三身:化身、報身、法身。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人前所示現的就是化身。
  •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星雲大師講述的報恩小故事,值得分享
    星雲大師現身說法,向世人分享了自己所經歷的3個報恩小故事,值得一讀。  第一個小故事,是星雲大師報答別人40年前的恩情的。  40年前,王如璋女士主動幫助星雲大師,為他挨家挨戶推銷不下1000份《人生雜誌》及《玉琳國師》。當年佛教處境艱難,還不發達,此舉十分難得。
  • 星雲大師開示勝敗兩俱舍,和靜住安樂
    星雲大師簡介釋星雲(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其信徒常稱之為星雲大師。十二歲於南京棲霞寺禮志開上人出家,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45年入棲霞律學院修學佛法。1949年春,組織僧侶救護隊來臺灣。1967年創建佛光山,並出任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
  • 星雲大師親傳法 佛光道場大覺寺
    佛經中的「四不」,在星雲大師的詮釋下,成為人間佛教的基本元素。典籍不枯澀,經書不深奧,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就在於能夠把複雜義理明白化,讓人人都樂於接受、方便接受。——純道題記了解更多臺灣佛教情況,請免費訂閱微信《禪藝會》後輸入「15M」查詢。
  • 星雲大師大學校長論壇專題演講 成就歸於百萬人
    圖說:星雲大師在2016大學校長論壇專題演講。佛光山系統大學創辦人暨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10月1日在佛光山雲居樓舉辦的2016大學校長論壇專題演講中,向與會的11國、21所大學的校長、學者們分享他辦教育的成就歸於百萬人,由佛光山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擔任引言人,列席有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以及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等。
  • 星雲大師: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文/星雲大師 金剛經講話4/莊嚴佛土無有住相分第十(二)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華手經 圖說:波斯匿王訪佛圖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三
  • 星雲大師 獲頒第20個名譽博士 屏東大學授證
    【記者羅智華大樹報導】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一輩子沒上過一天學校、沒領過一張畢業證書,卻在海內外創辦五所大學、十六所佛教學院、二十六所圖書館等文教機構,成就千萬個孩子教育路。為表彰大師對文化、教育的不遺餘力,國立屏東大學今天頒授星雲大師「名譽博士教育學位」,由校長古源光為大師頒授學位證書,並配戴學位帽及撥帽穗。這是星雲大師繼一九七八年首次獲得榮譽博士學位以來,獲頒的第二十個名譽博士學位。
  • 星雲大師: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資料圖: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簡介: 釋星雲(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其信徒常稱之為星雲大師。 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並創辦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中華學校、佛教叢林學院及大、中、小學等數十所。曾主編《人生》、《今日佛教》、《覺世》月刊等佛教刊物。 曾任中國國民黨黨務顧問、中央常務委員。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等職。
  • 星雲大師廈門演講 稱現代社會需要誠信、勤勞
    星雲大師(釋星雲1927-),俗名李國深,原籍江蘇揚州(江都),為臨濟正宗第48代傳人。  ■開山宗長  國際著名佛學大師,1967年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