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過度「女性化」不是好現象,家長注意這6點,提升孩子氣概

2020-12-19 晴媽育兒日記

文丨晴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導語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男生似乎變得越來越沒有男子氣概,變得比女人還脆弱,越來越顯得「女性化」。

而這種現象也讓不少父母變得焦慮,一個育兒難題擺在了他們的面前:該怎麼培養男孩子的男子氣概。男生太過於「女性化」的話,不僅僅對自己的發展不利,而且可能會給自己的家庭帶來一系列的麻煩。

案例分析

還記得西晉的悲慘歷史嗎?在那個年代的男子,他們身上沒有一點陽剛之氣,他們感興趣的不是軍政國事,而是女生才喜歡的胭脂水粉。

不僅普通男子如此,竟然連君王和各個諸侯達官都偏愛男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西晉,他們喜歡男子和胭脂水粉。結果,面對胡人的侵犯,無人能夠帶兵打仗,只得落個亡國的下場,既可悲又可恨,可謂自作孽不可活。

有言道:少年強則國家強。可是,近年來小鮮肉大量出現,越來越多的男生變成了人們口中的「娘娘腔」「娘們兒」,各種嘲諷男生過於女性化的詞在網絡上出現。

之前,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一位男明星因為戴了耳環,而被眾人嘲諷和批評「少年娘則國娘」。不少新聞媒體也針對「男生女性化」的問題發聲,認為這種男生越來越女性化的風氣應該停止。

現代社會,家庭應培養出來的是有勇氣和擔當的孩子,而不是讓孩子成為人們嘲諷的對象。如果父母在男孩子小的時候不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娘」,那麼,父母該怎麼讓孩子成為男子漢?

一、男人女性化的由來

有言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培養男孩子的男子氣概之前,父母要明白為什麼男生會變得越來越女性化,為什麼男生會說話做事越來越娘娘腔,變得陰柔,缺乏陽剛之氣。

1.社會的發展,「女強人」越來越多

人們都說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是的,在現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和魄力是無法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的。於是,越來越多的女生逼著自己變得強大,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慢慢地就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女強人」。

而這不僅僅體現在職場中,在家庭中也很常見。有些父親本身就是一個「妻管嚴」,缺少男性的雄風和魄力,又怎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男子氣概呢。

於是,家庭中具有話語權和絕對權威的就只能是母親,俗話說:慈母多敗兒,母親對於孩子的溺愛,會慢慢把孩子推向了女性化的發展方向。

2.女生審美觀念的變化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隨著網際網路等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女生審美觀念開始發生了變化。她們不再喜歡那種有擔當、有男子魄力的男性,轉而對一些比較「娘」的男生感興趣,於是,越來越多的男生改變了自己的發展方向,開始向女性化的一方轉變。

3.父親教育的缺失

現在很多父親存在一個錯誤的觀念,在他們思想意識中,女性一方就應該在家裡做家庭主婦,承包家務,管教孩子,教育孩子都是女性一方的事,和我們這些男生有什麼關係。正是因為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讓很多父親對孩子不管不問,孩子接受不到雄性教育,慢慢地就變得越來越女性化。

二、家長應該怎麼防止男孩娘化

1.父親多承擔一些教育孩子的責任

孩子對母親的信任感要高於父親,他們會喜歡和母親建立一種信賴和安全的關係,這個時候父親就要主動承擔起責任,主動引導孩子向外探索和發展,而不是天天讓孩子待在他的安全區,不敢向前。

2.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

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份子,需要建立自己的交際圈和社會關係,因此,父母要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會讓孩子的意志力和大腦都得到發展,鍛鍊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慢慢地培養他們的膽量。

3.讓孩子做一些家務,鼓勵他們自己解決自己的需求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就是太過於溺愛,所以才會導致他們膽小怕事、唯唯諾諾的做事風格。父母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做家務的過程中,鍛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身體協調能力和動手能力。

當然,孩子的能力是不如大人,家長們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和鼓勵,讓他們有信心、有勇氣去解決問題,也要鼓勵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事,解決自己的需求。

4.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小孩子面對困難時,都會有退縮的想法,他們會害怕自己做不好這件事情。這個時候,父母要及時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讓他們相信自己能夠行,可以做好這件事。如果孩子失敗了,父母不要給孩子擺臉色,或者直接說他「笨」,而是保護他們的自尊心,鼓勵他們再嘗試一次,給予他們認同。

5.當斷即斷,父母要及時制止孩子女性化行為

在生活中,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做出一些女性化的動作時,要及時制止孩子的行為,然後耐心地解釋為什麼男孩子不可以這樣,而應該怎麼樣。孩子對於男女之別的意識比較薄弱,父母不要對孩子太過於嚴厲,要慢慢地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

6.不要強加思想,多為孩子著想一點

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比較急躁,沒有耐心,但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因此,父母在培養孩子的男子氣概時,不要強加給孩子你的思想和意願,多為孩子著想一點,慢慢地引導孩子的行為。

總結

每個家裡有男孩子的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的話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正常的發展和成長,因此,父母對於男孩子男子氣概的教育請不要忽視,利用以上六個小技巧,慢慢地引導孩子成為男子漢。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靈魂

相關焦點

  • 養育男孩:注意這幾點,男孩子長大之後才會更有男子氣概
    導讀:養育男孩:注意這幾點,男孩子長大之後才會更有男子氣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養育男孩:注意這幾點,男孩子長大之後才會更有男子氣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男孩性格「靦腆」「害羞」,家長抓住3點,培養真正「男子漢」
    ,缺乏一般男孩子應有的男子氣概。 澳大利亞著名醫生和心理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在他的書《養育男孩:從男孩到男人的成長曆程》中提出了男孩成長的下面這三個階段。 1、「溫柔歲月」,0~6歲。這一階段的男孩和女孩的性別差異並不需要過分強調,但是比起好靜的女孩好動的男孩分離焦慮更容易感受到分離焦慮,他們往往更加膽小,愛哭和缺乏安全感。
  • 如何培養男孩子的男子漢氣概
    但是現實中卻跑偏了,小哥妖嬈,甚至娘娘腔、娘炮甚囂塵上,更有甚者誕生了人妖……雖然人人生而平等,但是性別性別,摸爬滾打的還是更多是男孩子,女孩子就是應該是被男孩子寵著的,更多的責任和擔當在男孩子這裡。我們家就是男孩子,所以特別刻意用心學習領會如何培養男孩子的男子漢氣概。
  • 男孩變得越來越女性化,究竟是誰的問題?看看專家怎麼說
    不少男孩子紛紛戴起了耳環,畫起了眼線,塗起了口紅,身上缺少男子氣概,但是這樣的形象卻受到了很多女孩兒的追捧。我們暫且不論這種審美究竟是好還是壞,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有關於性別的界限的問題。之所以現在男孩兒不像男孩兒,女孩兒不像女孩兒,其實還是因為性別的界限出現了偏差。就拿有的男孩兒女性化這個問題來說,其實是和家長的很多行為有關係的。
  • 孩子有點「娘」怎麼辦?家長要審視教育方法,別毀掉他的男子氣概
    如果男孩子一直被吐槽,那麼他們甚至有可能會對自己的性別產生懷疑,甚至認為自己更適合當女生。這會導致孩子的性別意識不高,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會因此冒犯到身邊的朋友。所以這並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一個值得去深究的問題。如果發現家裡的男孩子有&34;的跡象,那麼父母就要審視自己教育方式,不要因此而毀掉男孩子的氣概。
  • 男孩子總愛哭鼻子?並非是軟弱,3個原因教你了解孩子
    朋友特別煩惱,一個男孩子那麼愛哭鼻子,一點男子漢氣概都沒有,以後踏上社會可怎麼辦呢!大多數家長可能都會像上面的那位朋友一樣,心裡覺得男孩子就應該堅強,動不動就哭鼻子像個小女生一樣,怎麼能保護自己呢。會覺得別人看到他那麼愛哭肯定就會更喜歡欺負他了。
  •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培養「陽剛之氣」……網友為什麼吵翻了天?
    一個時期以來,他通過觀察發現現在中國的青少年男孩子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對於,追求「小鮮肉」式的「奶油小生」,他稱之為男孩子「女性氣質化」。他認為,中國青少年的「女性化」趨勢,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 「窮養兒」的真正含義,培養男孩子的男子漢氣概,就是這麼簡單
    各位家長,肯定聽說過一句老話,就是「窮養兒,富養女」,有不少家長都疑惑這個窮養兒富養女到底有沒有科學性啊,應該怎麼培養男孩子呢?那麼今天如歌就為大家科普一下這個話題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其實,這句話科學性並不是很強,但是,這句話對我們如何養育男孩、女孩畫出了基本正確的大原則和大方向。
  • 父母的個性可能正在扼殺你的男子氣概
    預示著孩子的行為問題和對父母規則的不良內化,所以這種父母更有可能訴諸權力主張。因為情緒不穩定意味著難以應對壓力,有問題行為的兒童會對家長造成不尋常的壓力,以致這種類型的家長更經常經歷父母教養成效不佳的情況,導致更多的對抗和敵對互動。童的問題行為很可能是對這些過激反應的模仿。
  • 想要兒子有「男子氣概」,媽媽就要及時「退出」,不然孩子很窩囊
    可如今但我們也驚訝地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現在家庭中的許多男孩子好像越來越沒有「男子氣概」了。孩子老師態度倒是很好,賠禮道歉以後卻也悄悄跟耿媽媽說:建議適度調整一下養孩子的方式,這孩子在學校也是動不動就哭,或許是養育方式,導致孩子丟了男子氣概,要改一改了。
  • 教育男孩子,父母應該注意這4個原則,孩子長大以後會更優秀
    父母不能和教育女孩子一樣管教男孩子。在面對男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家長要採取正確的方法,讓孩子有一個男孩子該有的自信和擔當能力。是每一個父母都希望的。那麼應該怎麼樣教育男孩子有擔當呢?教育男孩子,父母應該注意這4個原則,孩子長大以後會更優秀。
  • 培養男孩子不是多才多藝,而是要有陽剛之氣,網友:同意點讚
    如今,我們一打開電視手機,就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花美男」,她們有著淡淡的頭髮、精緻的眼妝和淡薄的口紅,這讓我們看起來像個女孩。就是外表和女孩相似,甚至言行舉止也越來越像女孩,怎麼看都感覺缺一些男孩該有的陽剛之氣。
  • 女裝大佬成潮流,家長要警惕「性別認同障礙」,幫男孩子把好關
    ,當女裝大佬成為潮流趨勢,小孩子在接收這些訊息的時候,難免會缺乏辨別能力,出現盲目崇拜,跟風模仿的情況,作為家長要警惕孩子的性別認同障礙,幫孩子把好關什麼是性別認同障礙按照兒童心理專家的研究,正常來說,孩子在3歲性別意識已經開始萌芽,潛意識裡知道自己和異性的差別,男孩子會傾向於和男孩子交往,也表現出所謂的男孩子氣概,傾向於和同伴一起玩遊戲,而女孩子則會展示自己柔弱的一面,
  • 「陽剛氣」引關注,央視這條評論被贊上熱搜
    在網友的評論中,有人對培養「陽剛之氣」表示支持,也有人認為關注「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是矯枉過正的表現。有媒體對此發起網絡投票,百萬參與者中,超6成網友認為有必要培養男性青少年「陽剛之氣」。關於這一現象,不少學者、教育工作者曾就此做過分析研究,而在教學層面則已有多地嘗試開設「男孩班」,或在教育初始階段補充更多「男幼師」。鳳凰網1月29日發起了題為「政協委員提出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你怎麼看?」的網絡調查。截至1月29日16時00分,共有1061109人參與了調查。
  • 真正的男子氣概要這樣培養
    耳濡目染之下,他很容易女性化,講話不陽剛,走路也沒有一點男人的樣子。這提醒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對於孩子的教養,爸爸是不能缺位的。尤其對於男孩子來說,要讓他從小的成長環境中,有爸爸的存在,有男性的影響在。爸爸對於一個男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 男性「 女性化」怎麼不行了?
    起因是去年5月份,全國政協常委斯澤夫在《關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趨勢》的提案中稱: 現在中國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追求「小鮮肉」式的「奶油小生」。中國青少年的「女性化」趨勢,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 孩子「人來瘋」,不是好現象,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
    不知道很多家長有沒有經歷過孩子「人來瘋」:孩子自己在家的時候明明很聽話、很安靜,但一旦遇到不常見到的人,就會變得喜歡胡鬧,樂於說話,甚至有一定「表演型人格」的徵兆。很多家長面這種情況時,錯誤的認為這是孩子有表現欲的體現,是孩子性格開朗熱情的象徵。可實際上這並不是好現象,反而是孩子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體現。
  • 這幾種媽媽,養不出有「氣概」的兒子,只會讓男孩越來越「柔」
    開始懂得尊重個體差異,而不是像從前一樣,在對待男生和女生上,總有既定的標籤。大家開始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需要強求每一個人都和標籤一樣。但是作為一個男生,擁有男子氣概仍然是很多家長最想要看見的。這或許與標籤無關,而是來自男孩父母心中,最原始的期盼。「你家孩子沒有男子氣概,都是你的錯!」
  • 養兒切忌嬌生慣養,聰明家長用3招培養男子漢氣概
    但是現在看到,有許多的男孩子有女性化的現象。男孩子沒有作為男孩子來培養,忽略了性別和性格的特點。出現這種情況,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媽媽陪伴的多,而且無論是幼兒園的老師還是小學的老師,相對來說都是女老師比較多,男孩子在女士的環境裡呆的久了,言談舉止就會有模仿,會被影響。
  • 孩子,你的男子氣概去哪兒了?這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嚴重
    但孩子的表現還是符合大家對偽娘的看法的。我們並非貶低厭惡這個孩子,但男孩兒女性化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這也並非個例,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這種現象如果任由追捧、任由發展,可能會讓一個民族勇氣不足,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會被壓制,所以這種社會現象非常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