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瘋搶學區房?這部「中國版《起跑線》」真的很現實!

2021-01-08 欣陽影評

#電影#中國父母瘋搶學區房?這部「中國版《起跑線》」真的很現實!

最近,看了一部在去年沒有什麼熱度但卻充滿了爭議的國產電影,名為《學區房72小時》。這部電影就講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卻折射出許多真實存在的社會矛盾,廣大中產階級父母與高價學區房之間的矛盾。光是這一點,本片就已經比其他電影略勝一籌。

首先,還是介紹一下電影的製作。《學區房72小時》是青年導演陳曉鳴自編自導,知名導演劉鎮偉監製,管軒、徐幸、傅淼等主演的聚焦社會教育熱點話題的電影,於2019年6月28日上映。名導監製,教育熱點,社會矛盾,電影的多樣元素充滿了魔幻感。

然後,就講一講《學區房72小時》的大致劇情:(放心,不會劇透的!這個劇情設計的很有意思!)

主人公是某大學副教授傅重,為了讓女兒進入市重點小學,在72小時內出售現有房子,湊足錢款,買下對口學校的學區房。由於時間緊迫,傅重不得不以200 萬的價格降價出售,鐘點工牛阿姨聲稱兒子小寶正急於購買婚房,雙方於是立即籤約。

這時傅重又接到消息,賣家坐地起價 40 萬。 傅重正為難之際,中介來電說有人願意以 250 萬的市場價一次性付款購買傅重的住宅,這樣所有問題便得以解決,而這位客戶正是有求於傅重的學生家長袁主席。是堅守誠信與牛阿姨履行合約,還是為了孩子的未來,毀約將住宅高價轉售他人,傅重面臨兩難選擇......

最後,我們就談談《學區房72小時》的主題立意:爭奪天價學區房資源的家庭,既不是一方富豪,也不是仍為生計所困的老百姓,而就是像電影中大學教授傅重這樣的中產階級,他們深知當今社會教育的重要。

他們希望給孩子提供儘可能最好的教育,如果電影單只是聚焦這一人群,受眾面不免顯得單一,本片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其在展現傅教授學區房焦慮的同時,也透過72小時串聯起了一系列的社會現實問題。

《學區房72小時》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現實」立足於政策,政策又滋生出「魔幻」。講述當下中國家庭為了孩子爭取學區房的各種荒誕行徑,劇本非常好,衝突不斷,節奏緊湊。每一個荒誕不經的背後,都是如假包換的現實。一部處女作能把劇本做到如此精細,實在讓人驚訝。

起跑線是什麼?贏在起跑線真的那麼重要嗎?學區房真的那麼重要嗎?傾家蕩產換來學區房就能讓孩子幸福嗎?除了對教育體制、學區房政策引起的各種壓力與癲狂作闡述外,還適當捲起教師行業賄賂、師生戀、婚姻矛盾的波浪,混雜在買房與賣房的矛盾中,壓力仿佛一堵牆向觀眾撞過來。

一套破舊狹小的房子,因為有了學區的屬性,便足以讓無數家庭為之瘋狂,這看似荒誕又尤為現實的題材,成為了電影《學區房72小時》中絕佳的戲劇張力,由此所展開的一場本潔身自好的大學教授為了孩子爭奪學區房的變形記,不單只是折射出了現代社會的教育焦慮,更展現著中國父母對孩子的良苦用心。

最後記錄的採訪頗讓人動容,升華了主題。初看海報和名字還以為是爛片,看完後被意外打臉。編導真的很有心,支持一波~

相關焦點

  • 太現實了!《起跑線》這部暖心的印度電影給了我太多的感動
    爸爸》到《神秘巨星》,從《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再到現在的《起跑線》,印度電影在家庭話題上不斷提升,以小見大,用小人物的故事巧妙的勾勒出一個社會的現狀。尤其是在今年4月4日在中國上映的這部豆瓣8.1分的《起跑線》,很真實也很現實,它折射出了當下家長的現實焦慮。影片有笑點有淚點有感動,有些場面會令你發笑,但喜劇後面更多的還是讓人反思和引起我們的共鳴。
  • 學區房,真的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嗎?
    重溫2015年熱播劇《虎媽貓爸》時,我又陷入沉思......劇中虎媽為了能讓女兒上第一小學,花光家裡所有積蓄,東拼西湊,並賣掉寬敞的自住房,搬入了破舊不堪但是房價竟需要9萬元一平米的學區房!虎媽認為學區房是孩子能上重點小學的唯一途徑,但是為此全家人都過上了拮据的生活。最後得知入住學區房要滿一年孩子才能上該重點學校,虎媽更是決定讓適齡的女兒推遲一年上學。這樣做真的就會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嗎?
  • 印度神片《起跑線》續集將登陸中國,印度版《帶著爸爸去留學》?
    2018年,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對中產夫妻千方百計將女兒送進名校接受教育的故事,期間以喜劇的方式,描摹了從高額學區房的現實困境到教育資源壟斷以及商品化的社會現象,由於種種細節像極了發生在中國當先的一切,因而引發了觀眾的廣泛共鳴。
  • 中國有哪些類似《起跑線》的電影?
    他的每一部作品,像《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等等都是在喜劇的包裝下揭露最現實最尖銳的社會問題。當然很多說的都是印度的社會問題,比如應試教育問題,重男輕女問題。但是也有很多反映的是全球性的問題,那就不得不說最近剛上映的這部電影《起跑線》了,這雖然不是阿米爾汗主演,但是同樣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電影。豆瓣評分也獲得了8.1分的高分。
  • 印度神片《起跑線》續集將登陸中國,印度媒體對票房樂觀!
    2018年,一部名為《起跑線》的印度電影在中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對中產夫妻千方百計將女兒送進名校接受教育的故事,期間以喜劇的方式,描摹了從高額學區房的現實困境到教育資源壟斷以及商品化的社會現象,由於種種細節像極了發生在中國當先的一切,因而引發了觀眾的廣泛共鳴。最終,影片在豆瓣取得7.9的高分,並順利斬獲2.1億人民幣票房,堪稱叫好又叫座!
  • 《學區房72小時》:中年父母的崩潰,從孩子上學開始……
    《學區房72小時》這部現實題材的電影,講述了一個中產階級為孩子買學區房的狗血故事無獨有偶,每一個荒誕不經的背後,都是如假包換的現實,和傅重的經歷類似,早在2018年福州就上演了現實版的《學區房72小時》,有一篇題為《掙扎在學區房裡的福州中年》的文章被熱議。
  • 《起跑線》印度人拍了個中國故事,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
    這部新片的名字叫《起跑線》該片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幼兒園開始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經歷。一聽到這個名字大家肯定就很清楚這是講什麼的,這樣的故事在中國每天都在發生,我們也常常說:「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
  • 花900萬天價買學區房,房子炒熱了,孩子就真的可以贏在起跑線?
    北京海澱區一學生家長花900萬買了70多平的「學區房」,想讓孩子上重點小學,結果新政策一出,這個願望成為泡影,那花天價買來的學區房還有沒有用?,是現在社會焦慮式的父母。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花重金購置「學區房」。
  • 中國父母為了孩子上好的學校到底有多拼?你也這樣做嗎
    最近小編在不停地刷《三十而已》這部電視劇,相信身邊的好多家長朋友們也都在追這部劇吧?相信裡邊的顧佳給屏幕前的所有家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顧佳是令人羨慕的金字塔上層,雙商在線能力強的一位又美又颯的全職媽媽,原本她也有自己的事業。還記得顧佳的坦言:「我出月子那天,我忽然發現,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這一番話切中了無數父母的軟肋:那就是孩子,哪一個父母不是為孩子而活?
  • 《起跑線》——印度版《虎媽貓爸》的故事
    爸爸》開始,2姐才開始關注印度電影,相比於中國電影的玄幻、高科技、大製作相比,印度的電影更加生活化,總是能夠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來揭示殘酷的現實生活。最近有一部印度電影《起跑線》極具爆款潛質,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對印度中產階級的夫婦,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能夠徹底擺脫窮人階級,進入上層社會,而挖空心思近名校的故事,完全是一版中國的《虎媽貓爸》故事的主人公,憑藉自己的經商財富,終於擺脫了貧窮,過上了中產生活
  • 印度電影起跑線影評分享
    這部片子要比之前引入中國的寶萊塢電影,如摔跤爸,神秘巨星,神猴爸爸等,都更具現實意義,值得人們深思。等正式上映後再返場看一遍。6《起跑線》之於中國,其現實意義遠超《摔爸》,基本鎖定本年印度電影年度最佳。將龐大的主題置身歡脫氣氛之中,解讀貧窮,直擊社會疾患,唾棄體制,批判人性。主角夫婦的思想覺醒充滿了銀幕化的理想主義,當妻子一人起立為丈夫的批判演說鼓掌時,依然死寂的會場讓電影在自我嘲諷中再一次升華。
  • 電影《起跑線》:拍的是印度,反思的卻是中國家長
    4月4日,又一部印度寶萊塢電影登入中國影院,票房與口碑齊高,觀影評分高達9.0分。這就是《起跑線》,一部印度現象級電影,關注點為印度的教育。小麗強烈推薦大家去看,從影片中可以得到啟發,反思或指導中國式教育的發展。
  • 北京西城學區房政策調整,千萬學區房遭瘋搶有沒有必要?
    可能傳遞出幾個信息:一是從原來的學區內住房與學校的對應關係由一對一改為一對多,這樣變動的結果是學區房的學區差異在減弱,同樣重要的是,學區房的價值就沒有那麼大了。二是7月31日前在西域區購買住房並落戶的業主孩子,仍然有機會上對口的名校,從而7月31日前就成最後的上車機會。
  • 扎中國父母心的印度神片:父母的《起跑線》,孩子的大騙局
    這句中國父母人人皆知的話,到底是至理名言還是坑人謊言?沒有起跑線嗎?當然有,富二代、星二代從小上不一樣學校、看不一樣風景、接觸非一般的人,他們的起點就是別人的終點,怎能說沒有起跑線?因為它會讓你在笑得合不攏嘴時看見心裡流著的淚,因為它扎心揭示出一個同樣在中國上演的殘酷事實:起跑線是設給父母的,而騙局才是設給孩子的。
  • 為什麼要買學區房?鄭強:贏在起跑線的觀念並不正確!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也漸漸的抓起來了,但是鄭強老師認為,人生的輸和贏,並不是在起跑線決定的。 當高學歷已經成為了社會必須的催化劑的時候,那麼學區房的價值也就凸顯出來了,這個時候是大家都爭著要學區房,所以才造成了學區房的漲價。
  • 為給孩子買學區房,教授在原則底線前徘徊:學區房,戳中你了嗎?
    周末晚上,看了一部電影《學區房72小時》,和現實一樣戳中為人父母的心。學區房,一直是很多家庭難以跨越的問題:要不要買?是不是對口好學校?如何湊夠錢?一切為了孩子,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父母們和學區房槓上了。
  • 電影鑑賞:《起跑線》這部最新的印度神片,真是扎心了!
    而當他們費盡心思終於要將女兒送進名校時,事情卻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中國有一句很熱門的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這條「起跑線」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中國人認為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具備強大的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機制中獲得先機與優勢。
  • 贏在起跑線上的父母——淺析影片《起跑線》
    願兒女能上好學,事業有成,幸福生活,是每個父母心中最大的願望。從小時候開始,教育兩字,在父母心中比例最大。每個父母都希望小孩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學校,和最厲害的同學做朋友。在中國,就有很多父母為了小孩能上好的學校,不惜花光所有錢去給所謂的贊助費,目的就是為了小孩能在起跑線上比別人跑快一點。印度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其實教育問題最嚴重,可汗這個時候站了出來拍了一部影片為小孩的教育呼聲。《起跑線》中的一對父母,男的是服裝店的一個老闆,賺了些錢,所以家庭情況還是挺樂觀的。而美麗的妻子,就在家裡相夫教女。
  • 母親的鉑金包=孩子的起跑線?當代父母怎麼破解育兒焦慮?
    後來,為了打入富太太圈,顧佳砸下所有家當就為了買一款限量版的包包,換取一張「入場券」。看到這裡,我想起了一部近幾年在國內爆火的印度電影《起跑線》,雖是印度電影,但是一些中國媽媽看完後說:這簡直在說我們自己!豆瓣評分7.9,電影中把中產階級的育兒焦慮,描寫的酣暢淋漓,賺足了觀眾的笑聲和淚水。
  • 北京西城劃為學區房的公寓樓暴漲700萬,學區房真的那麼值錢嗎?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北京城西一處辦公樓因突然被劃入學區房,業主們再者淡定不了了。原來每平6萬左右的房子,「天降」學區房的他們不約而同調價到每平10萬左右,最高暴漲了700萬!看到這則消息後,驚得我目瞪口呆!乖乖,先讓我咽下一口吐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