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國父母瘋搶學區房?這部「中國版《起跑線》」真的很現實!
最近,看了一部在去年沒有什麼熱度但卻充滿了爭議的國產電影,名為《學區房72小時》。這部電影就講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卻折射出許多真實存在的社會矛盾,廣大中產階級父母與高價學區房之間的矛盾。光是這一點,本片就已經比其他電影略勝一籌。
首先,還是介紹一下電影的製作。《學區房72小時》是青年導演陳曉鳴自編自導,知名導演劉鎮偉監製,管軒、徐幸、傅淼等主演的聚焦社會教育熱點話題的電影,於2019年6月28日上映。名導監製,教育熱點,社會矛盾,電影的多樣元素充滿了魔幻感。
然後,就講一講《學區房72小時》的大致劇情:(放心,不會劇透的!這個劇情設計的很有意思!)
主人公是某大學副教授傅重,為了讓女兒進入市重點小學,在72小時內出售現有房子,湊足錢款,買下對口學校的學區房。由於時間緊迫,傅重不得不以200 萬的價格降價出售,鐘點工牛阿姨聲稱兒子小寶正急於購買婚房,雙方於是立即籤約。
這時傅重又接到消息,賣家坐地起價 40 萬。 傅重正為難之際,中介來電說有人願意以 250 萬的市場價一次性付款購買傅重的住宅,這樣所有問題便得以解決,而這位客戶正是有求於傅重的學生家長袁主席。是堅守誠信與牛阿姨履行合約,還是為了孩子的未來,毀約將住宅高價轉售他人,傅重面臨兩難選擇......
最後,我們就談談《學區房72小時》的主題立意:爭奪天價學區房資源的家庭,既不是一方富豪,也不是仍為生計所困的老百姓,而就是像電影中大學教授傅重這樣的中產階級,他們深知當今社會教育的重要。
他們希望給孩子提供儘可能最好的教育,如果電影單只是聚焦這一人群,受眾面不免顯得單一,本片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其在展現傅教授學區房焦慮的同時,也透過72小時串聯起了一系列的社會現實問題。
《學區房72小時》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現實」立足於政策,政策又滋生出「魔幻」。講述當下中國家庭為了孩子爭取學區房的各種荒誕行徑,劇本非常好,衝突不斷,節奏緊湊。每一個荒誕不經的背後,都是如假包換的現實。一部處女作能把劇本做到如此精細,實在讓人驚訝。
起跑線是什麼?贏在起跑線真的那麼重要嗎?學區房真的那麼重要嗎?傾家蕩產換來學區房就能讓孩子幸福嗎?除了對教育體制、學區房政策引起的各種壓力與癲狂作闡述外,還適當捲起教師行業賄賂、師生戀、婚姻矛盾的波浪,混雜在買房與賣房的矛盾中,壓力仿佛一堵牆向觀眾撞過來。
一套破舊狹小的房子,因為有了學區的屬性,便足以讓無數家庭為之瘋狂,這看似荒誕又尤為現實的題材,成為了電影《學區房72小時》中絕佳的戲劇張力,由此所展開的一場本潔身自好的大學教授為了孩子爭奪學區房的變形記,不單只是折射出了現代社會的教育焦慮,更展現著中國父母對孩子的良苦用心。
最後記錄的採訪頗讓人動容,升華了主題。初看海報和名字還以為是爛片,看完後被意外打臉。編導真的很有心,支持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