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澱區一學生家長花900萬買了70多平的「學區房」,想讓孩子上重點小學,結果新政策一出,這個願望成為泡影,那花天價買來的學區房還有沒有用?
天價買學區房的背後,是現在社會焦慮式的父母。因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名校有優質資源,雄厚的師資力量,升學率也高,性價比更好。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花重金購置「學區房」。
「學區房」顧名思義就是學校周圍的房源,是教育資源壟斷導致階層固化的結果。一些教育資源好的學校,都被有錢人孩子佔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
一、位置特殊,上學方便
學區房因為地理位置特殊,離名校近,有了學區房,孩子可以順利上優質學校,孩子上學方便。
一是有了學區房孩子順理成章可以上好學校,二是離學校近,上學不需要走太遠路,省去了太多路上的時間,孩子可以安心上學。
二、師資力量雄厚
學區房靠近名校,很多優質教育資源都會傾斜到名校,也會有很多名師聚集在這裡。師資力量雄厚,自然會有很多成績優異學生由此產生。
三、生源優質,學習氛圍好
因為自帶名校光環,自然會吸引很多各地優秀生源,很多都是每個地區拔尖學生,這樣的生源組合,無疑又給學校增添了含金量。再者優秀學生通常學習主動性強,學習氛圍好,學生在這裡會被勤奮好學的氛圍感染。
所以依託名校,周圍的學區房自然成了人人追捧的「香餑餑」。
四、價格高,升值空間大
學區房因為靠近名校,價格要比市場價高出很多,家長投資學區房,很多不看面積大小,環境如何,更多是為了讓孩子上學短暫性過渡。
只要名校還在,學區房就一直在升值,所以也會用來投資。高價買進來,等孩子上完學再更高價賣出去。無形中穩賺不賠,所以對很多家長來說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五、現在競爭激烈,不能輸在起跑線
很多家長秉承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原則,從小就要開始競爭,上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所以很多家庭賣掉了自己的大房子,東拼西湊換了一個學區房,目的就是為了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這樣的無序競爭,已經是家長之間的競爭,拼房子,拼錢。
我們知道進了好學校一方面享受優質資源,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習成績,但也不是絕對的。不是有了學區房就一定能夠成績好,有時候競爭激烈,學習壓力大,對孩子來說不見得是好事。
暗箱操縱學區房無疑會擾亂市場秩序,給教育帶來更多不公平。教育部為了公平實行了片區調整。
受生源人數影響,每所學校每年招生區域也會適當進行調整,這樣勢必會影響到有就近入學需求的購房者,如果提前「打埋伏」所選擇的區位不準,很有可能會面臨「放空炮」的尷尬情形。
一、科學確定劃片方式。在教育資源相對均衡的地方,要積極通過單校劃片的方式,落實就近入學的要求。
二、合理確定片區範圍。
教育部考慮推行「多校劃片」,即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小學初中,讓買了學區房的家庭不確定到底能上哪個學校。
所以家長也不要為了所謂的學區房費盡腦筋,因為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掌握科學合理教育方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讓孩子主動學習才是硬道理。對於此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我是 ,高級育兒師,多平臺育兒知識創作者,一個賺錢帶娃兩不誤的全職寶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歡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