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只有三種強者才可以做到遇事處變不驚,行事從容不迫

2020-12-24 仙翁洩天機

一個從容的人常常能展現出平靜自然、和善慈悲、以及無聲的強大與威懾力,但是想真正做到從容,其實並不簡單。

那麼一個人的從容是從何而來呢?只有三種人才可以做到遇事處變不驚,行事從容不迫。

至真至純者

第一種人是以豐富自身以強大的實力作為自信的基礎,從而達到從容的狀態,這是領域的王者。

除此之外,其實真正能成大事的人,真正能成為一個領域王者的人,也一定是至真至純之人,同時也只有至真至純之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從容不迫與處變不驚。

因為他的心能夠靜下來,這並不是說他看不清楚那些破事,也並不代表他沒有見過世界的黑暗,恰恰是因為見到過,才知道天真的好,其實最高級的成熟不是走向複雜,而是抵達天真。

一個人從簡單到複雜實在太容易了,你只要經歷一些困難的事情,多受一點委屈,被人多潑兩盆髒水,一下子就變複雜了,然後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不可信,人心不可測。

但是一個人從複雜再變到純粹和簡單,實在是太難了,這是需要通過修煉才可以做到的,需要通過一層一層地把自己蛻變,從而去找到那個原來的本我,再去找到那種真善美的東西

所以真正能做事情的人一定是至真至純的人,他可以把所有複雜的問題變得異常簡單而純粹,諸如馬雲、賈伯斯就是這類人,也只有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才可以真正地做到從容不迫,處變不驚。

道心堅定者

第二種人是專注於自己的道,堅守自己的信仰而看淡其他,懂得取捨,這是道心堅定者。

《論語·泰伯篇》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說:「可以把還未成年的孤兒託付給他,可以將一方政權交付於他,在危機存亡之際也不改變自己的氣節。這樣的人是君子嗎?這樣的人當然是真正的君子了。」

真正的君子視名利如過隙,視前塵如夢境,知清靜為天下本,剛則折,柔恆存,柔勝剛強,無欲無求,淡泊之至,終能疾雷破山而不驚,白刃交前而不懼。

《太極張三丰》裡有這樣一個情節,面對董天寶的追捕與濫殺無辜,凌道長慌忙地說:「修道之人要避禍慎行啊,我們還是快走吧。」然後張三丰卻說:「修道之人不可以只為自己,還有普度眾生。」凌道長又說:「但是現在天道寧淪哪~

張三丰說:「我相信上天有好生之德,為了避免更多的人再受傷害,我一定要想辦法阻止他再作惡。」凌道長憂慮地說:「如果你們有什麼不測~」張三丰堅定地答道:「生死有命。」凌道長最後感嘆說:「我悟道幾十年還不及你一朝悟道,你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代宗師的。

「一代宗師」張三丰是如此,歷史上諸如文天祥、譚嗣同、秋瑾也是如此,他們都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因為信仰他們會變得有使命、有情懷、有擔當,所以他們才能無懼的面對強敵,從容地面對生死。

得道歸真者

第三種人是能對外界的變化和運行規律瞭然於胸,並已融入其中以身合道,這是得道歸真者。

《道德經》有言:「致虛極,守靜篤。」回歸虛靜的極點,回歸內在的本真,便會發現世界上最強大的的能量,永遠不會是外圍的那些能量,而是在心靈最深處的地方。

所謂得道歸真者其實都是找到了這種來自本源的力量,所以他們才能輕鬆地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的人生境界。

如《莊子·天地》有言:「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

真正的得道者,即使讓天下人都稱譽他,稱譽的言詞合乎他的德行,他也會淡然而不顧;即使讓天下人都非議他,非議使其名聲喪失,他也無動於衷不予理睬。天下人的非議和讚譽,對於他們既無增益又無損害。

因為他們對於人世間令我們困惑的一切,包括我們自己都已豁然了悟,因而獲得了內心徹底的自在和祥和,他們變得無私,甚至無懼於死亡,人類史上的聖賢,諸如老子、莊子、耶穌、釋迦摩尼佛都是這種人。

已經準備好退休的靈魂,快要沒有欲望了,傳統的成功對他們已了無意義,物質對他們而言,也不再重要了,他們會變得從容和善,處變不驚,只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幫助這個世界,能度化無量的眾生。

相關焦點

  • 智者:遇事不亂,處變不驚
    智者的應對,就是儘快冷靜下來,想想接下來的事怎麼去做才是最重要的。遇事不亂,處變不驚,是智者所為,也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處世之道。02控制情緒,是遇事不亂的第一步蘇洵說: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 心理素質很強,遇事不慌不亂的星座,從容不迫,能獨擋一面
    遇事鎮定,能獨當一面的人,內心素質往往是很強大的。主筆:老妖在應對突發情況的時候,有的人會按捺不住內心的緊張,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而有的人卻能憑藉一己之力獨當一面,他們心理素質很強,遇事鎮定,可以用最快的時間尋找正確的解決方式。那麼,哪些星座能做到這樣呢?
  • 道德經:「禍莫大於不知足」,真正富足的人,常以知足心態行事!
    《道德經》說,「禍莫大於不知足」,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常足。真正富足的人,常以知足心態行事!大多數禍害的根源,源自人性的弱點:貪得無厭。《道德經》第四十六章說:「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 冷靜理智,遇事最沉穩的4大星座,思慮周全,面對一切從容不迫
    人生是一個漫長的旅程,在這個旅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而每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有人遇事慌張,手忙腳亂。有人堅定冷靜,從容不迫。這就是性格所致,也是習慣形成,「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遇事冷靜,淡然處之的人,總會比其他人多擁有一些機會,他們的冷靜會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會使得他們更容易走向成功,不被情緒左右。
  • 十二月份,這4個星座順風順水,遇事處變不驚,生活也青睞於你
    十二月份,這4個星座順風順水,遇事處變不驚,生活也青睞於你 文/無計聊星座 十二月份對這四個星座來說是非常友好的 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是順風順水的狀態 作為一年中最後的月份
  • 五千言《道德經》,告訴了我們三個重要的觀點
    為何天地可以長久?在《道德經》中,我找到了答案。「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道德經》第七章」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
  • 為人處事最好的狀態,處變不驚,保持淡定
    古今中外凡是成功之人定會遇事不慌保持淡定,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正確地判斷局勢,應變局勢,取得成功,因此處變不驚,保持淡定往往是成功的必要因素。為人處事最好的狀態,處變不驚,保持淡他平穩了一下情緒,為了不讓大家受到傷害,他沒有警告大家注意毒蛇,而是冷靜沉著的告訴大家,我和大家打個賭考考大家的自制力,我數300下,這期間你們如果能做到一動不動我將輸給你們
  • 《道德經》中的20句頂級妙語!迷茫時誦讀幾句,眼前頓時豁然開朗
    正所謂越炫耀什麼,這個人就越缺少什麼,一個人真正的強大的時候,他一定是很低調的,這才是人最可怕的地方。18、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老子《道德經》主要妄為要失敗,強行把持一定會失去。
  • 《道德經》中一番話,告訴了我們往後餘生該怎麼過
    老子在數千年前,其實就在《道德經》中對此說過一番話,告訴了我們,往後餘生,到底該怎麼過: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短短幾句話,其實就已經把人為何不能把榮華看得太重,說了個一清二楚。
  • 感悟《道德經》
    導讀《道德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經典的優秀代表,是「道」的具體化。「無欲」才能體驗到道的奧妙,依道而行,人生才會進入順途,反之,人被私慾所驅使,常會背道而行,而強大的自然力會讓背離它的人吃盡苦頭。 故,修道,即是修德,事事順應客觀,即是「德」,「德」者,「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 老子教你做人,道德經中10個成語,做到了為人一定不差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很多現代成語都出自《道德經》,比如大器晚成、功成弗居、虛懷若谷、大象無形等等。這些成語背後蘊含的為人處事的道理,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下面是老子《道德經》中的10句話,包含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10個成語,如果我們做到了,為人一定不會差。
  • 《菜根譚》:懂得提前謀劃,遇事才能從容不迫
    生活中,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從容不迫,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到自己面前的時候都能夠泰然處之,正如蘇洵《權書·心術》中所講:「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意思是泰山在眼前崩塌但是臉色不變,麋鹿突然出現在身邊但眼睛不眨。
  • 「正念祈禱文」《道德經》:自古以來凡成大事者 身上必有這種品性
    圖源:網絡《道德經》第七十三章言:「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這句話的意思是內心有了勇氣,如果不是基於慈愛的初心,從而不考慮後果的貿然付諸行動,就不會有好的結果,必定有害處,受到懲罰;《道德經》第七十三章言:「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
  • 口口聲聲說要奮發圖「強」,可是你又知道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強者?
    說到奮發圖強,我又不置可否的笑了一笑,很多人口口聲聲說要奮發圖「強」,可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強者?這是因為他們還搞不清楚到底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強者,就信誓旦旦地說要奮發,要變強,所以不免會在前進的道路中步入岔路口,走錯方向。
  • 談「柔弱」,從水滴石穿品味《道德經》
    「柔弱」一共在《道德經》出現5次,排69名。「柔弱」的意思是:柔弱,常指體弱,易感疲勞的;易得病的(身體柔弱),容易受疾病或其它災禍影響的。「能柔能剛」是一種境界,不容易達到。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人之所助,強者怨之所攻。《道德經》中談到「柔弱」,我們拿出來分享。1.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2. 柔弱勝剛強。
  • 《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升華人生的真理
    道德經本章,透視劉備:知人善任,大智若愚。呂布:力勝群雄,敗給本性。道德經三十三章。老子本章重點倡導:人要自我修養,豐富自己的人生知識。」 意為:能夠戰勝他人,是體現了你的力量而以,但要戰勝自身的弱點,才算得上真正的強者。正如:「三國」中的人物呂布,他驍勇無比,堪稱三國第一猛將。但他有勇無謀,貪圖名利,貪戀美色,為了貂蟬不肯出城,結果讓曹操用水淹了。最後註定只能在落魄的處境中,自縊而亡!他的武力雖能戰勝天下群雄,恰恰敗給了自己的本性弱點!人往往就是被自己所打敗,要自我克制弱點,戰勝欲望,唯有極少數真正的強者。
  • 讀老子《道德經》啟示之二
    信實不足,才有不信。悠悠然大道之行,無鬚髮號施令,大功告成之後,百姓都視之為自然而然的事,百姓都說:我們本來就應是這樣的!老子要求掌權者要成為聖人,自己必須做到: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 《道德經》:三種性格,命最好;看你佔有幾個
    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性格通過影響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進而對人的命運產生重要影響。因此,一個人性格好,命也不會差。如果你擁有或養成下面的三種性格,那你的命運也錯不到哪!隨和我們都知道「上善若水」,水雖柔,但能包容萬物。
  • 如何讓自己心如止水,處變不驚,遇事不亂?
    面對困境,處變不驚,鎮定自若,才能讓一切盡在掌握,心想事成。那麼,怎樣變得淡定從容?如何讓自己心如止水,處變不驚,遇事不亂呢?5 從電視電影裡,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電視和電影,展示了不同的人的生活的視角,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環境相對來說可能比較單一,但是我們通過電影,可以了解到不同層次的人。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解視頻全集
    更是因為,我發現,自古以來,那些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士,皆把《道德經》列為必讀書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稱其為萬物之根,帝王之師,臣民之寶;魯迅曾說,不讀這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馬雲行商數十載,只有《道德經》從未離身,他說,古聖人完全能解讀今天的人心;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更把《道德經》作為生命之書,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