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DIY] | 用氣球車探索牛頓運動定律

2020-12-13 澎湃新聞

適合年級

6-8年級

活動概述

本活動介紹的是一個基於項目的學習單元,旨在為學生提供可以加強他們對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理解的實踐經驗。在學習本單元期間,學生輪流通過3個站點,每個站點探索1個牛頓運動定律。每個站點都有指導筆記(表1),幫助學生將牛頓定律與他們觀察到的現象聯繫起來。該單元最終是學生設計和構建氣球驅動的汽車並用其進行比賽。學生通過向全班展示海報分享他們所學習到的牛頓運動定律知識。

▲表1 各站點指導筆記

在開始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們先要完成關於功、速度、力和功率的練習題(表2)。此練習題可幫助學生了解他們在單元學習期間需要進行的並在海報上展示的計算。學生應以4人1組的形式開展活動。各小組通過輪流完成以下各站的實驗開啟本單元的學習。

▲表2 功、速度、力和功率的實踐問題計算

第1站

在第1站,學生探究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任何物體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這條定律,實驗中,在小坡道頂部釋放玩具車並觀察玩具車分別在光滑桌面和地毯表面上的行進距離。學生要在每個表面上多次進行實驗。在他們的指導筆記中,學生記錄了他們對玩具車行駛方向和速度的預測。學生將預測玩具車是向前、向後、向右還是向左運動,以及玩具車將會快速還是緩慢行駛。學生還要記錄玩具車的實際行進速度和方向,列出可能作用在玩具車上的、影響玩具車行駛距離的力。

材料

● 玩具車

● 坡道

● 1塊地毯

● 光滑的表面,如桌面或油氈地板

第2站

在第2站,學生探究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加速度是在力作用於物體上時產生的。

為了探索這條定律,學生從設定的高度丟下各種物體並計算它們落到一盤麵粉上所需要的時間。隨後,學生觀察不同物體在麵粉上製造的撞擊坑的大小,並得出物體撞擊產生的力的大小。學生不用精確測量撞擊坑的大小,他們只需根據視覺觀察估計尺寸差異即可。不同尺寸的彈珠很適合用於此活動,當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球體,如高爾夫球、桌球或捲紙球。沿著標尺的凹槽水平排列3個球體,然後側向傾斜標尺使3個球體同時被釋放。這有助於向學生展示所有的球以相同的加速度降落,並且物體的質量是影響撞擊坑大小的唯一變量。

材料

● 不同大小和質量的球體(彈珠、桌球、高爾夫球等)

● 帶中央凹槽的尺子

● 1個大平底鍋

● 麵粉(足以在平底鍋內填充至10釐米的深度)

● 秒表

第3站

在第3站,學生探究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每一個作用力都有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這是一個演示站,學生觀察員必須始終佩戴安全護目鏡。學生看著教師向2個小膠捲盒中倒入等量的水。將其中一個膠捲盒蓋上蓋子並將其放在一個大塑料箱中。將少量泡騰片添加到第2個膠捲盒中,然後快速蓋上蓋子並挨著第1個膠捲盒放置,使2個膠捲盒的蓋子相接觸。當泡騰片與水反應產生氣體時,盒子內的壓力將會增加,直到產生足夠大的力使蓋子彈起來。此時,學生將觀察到2個膠捲盒彼此向相反的方向運動,互相分開。學生在指導筆記中記錄他們的觀察結果並嘗試解釋導致膠捲盒移動的原因。

材料

● 2個帶蓋的膠捲盒

● 防衝擊安全護目鏡

● 水

● 泡騰片

● 大塑料桶

運用他們學到的東西

作為本單元的高潮活動,學生要將他們學到的關於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的知識運用到氣球車的構造中。將學生分成小組,並為每個小組提供相同的材料。

材料

● 4個泡沫球(高爾夫球大小)

● 3根塑料吸管

● 1個1〜2升的空塑料瓶

● 4根木製扦子

● 2個圓形氣球

● 2片紙板(1片9英寸×11英寸,1片9英寸×14英寸)

● 遮蔽膠帶

● 透明膠帶

● 安全剪刀(與學生一起回顧如何安全操作)

要求學生運用這些材料完成構建汽車的任務,學生構建的汽車需要達到以下要求。

● 根據學生創建的藍圖構建

● 至少有3個輪子

● 可以利用自己的動力行駛至少1米

學生還必須製作1張海報與全班同學分享,展示他們在設計過程中所做的所有計算。海報應該可以解答以下2個問題。

(1)解釋你如何將牛頓的三個運動定律應用於氣球車的設計和構造。

(2)計算汽車從靜止到行駛至1米時,它的速度、力、功和功率。

各小組無須用完所有材料構建他們的汽車,但也不能使用任何沒有提供的其他材料。各小組間不能共享或交換材料。如果材料損壞(如氣球上漏了洞),可以申請更換。

在製作過程中,應為每個小組成員分配一個角色,以確保每個人都在項目中發揮作用。我們建議小組中有以下角色。

● 小組領導——確保團隊專注於完成任務,協助建造汽車,負責小組海報的製作。

● 材料領導者——確保小組擁有所有必要的材料,確認可以使用提供的材料建造成汽車。

● 計算專家——監督數據收集,檢查所有計算的準確性。

● 藍圖隊長——監督藍圖創建,驗證構建的汽車是否與藍圖相匹配。

學生們有15分鐘的時間為他們的汽車繪製藍圖。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創建自己的草圖並提供製作建議,但小組成員必須在開始製作前,就最終的主藍圖達成一致意見。學生有30分鐘時間建造他們的汽車。教師應把設計要求張貼在教室中,並在製作階段投影到教室智能白板上。

一旦製作完成,學生就可以開始收集有關他們汽車的數據並根據汽車的表現情況進行計算了。

學生測量他們汽車的質量、長度和高度,並將這些信息體現在他們的海報上。此外,學生要確定汽車行駛1米所需的時間,然後使用該信息確定汽車受到了多大的力。在學生建造汽車和製作海報時,教師要在教室內四處走動,回答學生的問題,幫助他們計算,並提供故障排除技巧。如果學生忙於構建或測試他們的車輛,教師可以在他們的海報上留下寫有特定反饋的便利貼。

學生海報的一個常見缺點是缺乏汽車設計元素與牛頓定律之間的具體聯繫。例如,學生應該指出他們試圖減輕汽車重量,從而使氣球作用在汽車上的力帶來更大的加速度。

製作和測試完成後,就是進行比賽的時候了。可以使用遮蔽膠帶製作1段2米長的三車道。每組指定1名成員負責在起跑線上釋放汽車。進行多次分組賽,讓每輛車都有機會與其他競爭對手比賽。每輛賽車都分配計時器,學生將比賽結果添加到海報中。然後,該數據用於計算每輛車的加速度。

評價

在海報中添加了比賽結果後,讓學生討論他們認為哪些設計元素影響了汽車性能。最後,各小組向全班展示他們的海報。教師使用表3中所示的評價量規對海報進行評價。

▲表3 氣球車評價量規表

結論

這個活動提供了一種教授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的引人入勝的實踐方式。設計和製作氣球車可以讓學生運用並展示他們所學到的知識,並在此過程中獲得樂趣。

(來源:本活動案例改編自《中國科技教育》雜誌2019年第6期NSTA專欄文章。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會員可點擊「閱讀原文」登錄雜誌網站下載全文。)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

提醒廣大科技輔導員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會

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原標題:《[活動DIY] | 用氣球車探索牛頓運動定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活動DIY]用氣球車探索牛頓運動定律
    本活動介紹的是一個基於項目的學習單元,旨在為學生提供可以加強他們對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理解的實踐經驗。在學習本單元期間,學生輪流通過3個站點,每個站點探索1個牛頓運動定律。每個站點都有指導筆記(表1),幫助學生將牛頓定律與他們觀察到的現象聯繫起來。該單元最終是學生設計和構建氣球驅動的汽車並用其進行比賽。學生通過向全班展示海報分享他們所學習到的牛頓運動定律知識。
  • 【直播課】牛頓運動定律
    我們會用一種淺顯有趣的方式幫助孩子們理解,可以為中學物理打下堅實的基礎。5-8年級孩子都可以學。L70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在研究周圍世界的時候,哥白尼日心系宇宙觀的發表已經過去了100多年。伽利略出書為哥白尼的觀點提供有力證據也已經過去了30多年。更重要的是,距克卜勒提出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之最後一個定律也過了40多年。然而,有些人還是懷疑日心說宇宙觀。
  •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定律
    然而笛卡兒沒有建立起他試圖建立的那種能演繹出各種自然現象的體系,不過他的思想對牛頓對此類定律之後的總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684年在英國物理學家埃德蒙多·哈雷的鼓動下,牛頓將開始寫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於1687年出版。在「公理或運動的定律」部分,牛頓了提出並論述了「運動的定律」,也就是牛頓三大定律。
  • 細說牛頓運動定律
    正如歐幾裡德的基本定理為現代幾何學奠定了基礎一樣,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同樣構成了物理學的基礎。三大定律的提出、地球引力的發現和微積分的創立也使牛頓成為過去一千年中最傑出的科學巨人。牛頓算不上一個實驗者,他更喜歡思考問題——在腦海裡做實驗,他會長時間專注地想事情,直到得出需要的答案。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會把問題擺在面前,然後開始等待,一直等到出現第一縷曙光,接著漸漸變得清晰,最後豁然開朗為止」。不知從何時起,牛頓頭腦中出現了一個問題:是什麼力量導致了運動呢?於是,他集中精力研究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定律和克卜勒的行星運動規律。
  • 高考物理知識點:牛頓運動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為止。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慣性。
  • 牛頓為什麼會研究力和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定律是這樣產生的
    再有運動和力的關係用一個規律不能說明那麼多的問題,所以牛頓用了三個。隨著人們對物理現象的研究,人類的正確認識也是逐步完善的。從物理學的發展史來看,科學家們(伽利略等)是先認識到力不是住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的雛形。後來由牛頓進行了總結,產生了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
  •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三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    內容: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表達式:F=-F'    意義: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之間的聯繫機制,也是對力的物質性的進一步說明,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的同時又是受力物體。    適用範圍:低速、宏觀、慣性系、實物粒子。
  • 牛頓第四大運動定律
    1687年,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三大運動定律。
  • 牛頓運動1,2,3定律知識點詳解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為止.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慣性.(3)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但是建立在大量實驗現象的基礎之上,通過思維的邏輯推理而發現的.它告訴了人們研究物理問題的另一種新方法:通過觀察大量的實驗現象,利用人的邏輯思維,從大量現象中尋找事物的規律.
  • 牛頓定律
    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3.發展:人類對運動和力的關係的探索研究運動和力的關係,是動力學的基本問題。A.十七世紀前亞里斯多德的錯誤觀點:力是維持問題運動的原因。牛頓第二定律定量的描述了運動與力的關係。三.牛頓第三定律1.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範圍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範圍;   (2)知道質量和速度的關係,知道在高速運動中必須考慮質量隨速度而變化.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簡介了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範圍,同時提出了物體的質量是隨其運動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的,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這實際上是有關靜質量和動質量的問題.有了這個觀念,就為後來學到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和相對論的有關知識打下一個基礎.
  • Scratch趣味編程與物理8—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學生可以在學習編程的同時融入物理學的知識,能拓展自己的思維,活用所學的編程和物理知識。上一課介紹了浮力定律,這節課我們將介紹牛頓三大運動定律,Scratch編程模擬牛頓三大定律效果如下:二.牛頓故事分享1:煮懷表的故事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
  • 《牛頓第三定律》教學設計
    牛頓第三定律       【教材分析】牛頓三大定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解決了單個物體的運動和力之間的關係
  • 在這樣的高鐵裡牛頓運動定律不成立,該怎麼辦?
    牛頓運動定律再次告訴你,無人機受到的重力和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你坐在座椅上看著無人機,此時隨著高鐵勻速運動的你也會受到重力和座椅對你的支持力,牛頓運動定律還會告訴你,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牛頓力學中,物體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合力為零。合力為零的時候,物體只能處於靜止或勻速運動狀態。
  • 第八章 運動和力 第1節 牛頓第一定律
    第1節 牛頓第一定律學習目標1.通過動手實驗,探究出牛頓第一定律。2.推理:如果運動的小車不受阻力,那麼它將做       。 學點二:牛頓第一定律交流討論:(1)牛頓第一定律的研究對象是哪些物體?(2)牛頓第一定律成立的前提是什麼?(3)「總」和「或」表示什麼意義?(4)牛頓第一定律有什麼重要意義?
  • 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梳理
    一、牛頓第一定律。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2、意義: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即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定義了慣性,即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
  • 牛頓運動定律在這裡失效了,慣性力來救場
    這是由於乘客保持了之前運動狀態的緣故,這種性質就是慣性。把一隻保齡球拋出去,球在脫離手之後就失去了動力來源,球能夠繼續向前運動靠的就是慣性。在亞里斯多德及之後一千多年裡,人們普遍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樣豎直向上拋出去的石頭之所以能向上運動是因為受到了向上的「衝力」。
  • 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能解釋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嗎?
    當有人把這個問題提給牛頓的時候,牛頓知道他必須回答,因為當時他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也是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的發現者,實際上回答這個問題的困難之處正跟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有關。後來伽利略用他的天文望遠鏡為日心說提供了證據,他觀測到木星的幾個小衛星是圍繞木星旋轉的,而不是如地心說的理論,全都圍繞著地球旋轉。
  • 高一物理課件: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
    來源:高考網 2019-08-20 15:33:27   點擊下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
  • 《紅樓夢》與牛頓運動定律哪個更重要?
    由於不可能擺脫功利思想,學校及學生必然要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語文,擴大閱讀等等,會造成一連串的效應,重文輕理!這後果會很嚴重。比如新課程規定課外閱讀列出必讀書目這需要多少精力 ?我不懷疑這些都是經典,學生會從中汲取許多營養,但我質疑必須,沒有哪一部作品是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