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四大運動定律

2021-02-19 十八裡駐

1687年,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三大運動定律。其中,第一定律說明了力的含義,即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即力使物體獲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質,即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這三大運動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礎,深刻影響了物理學的發展。

 

三大運動定律,無疑是牛頓天才般的偉大發現。但牛頓的天才卻並沒有延伸到投資中——他在「南海泡沫」中損失慘重,以致於他後來總結到:「我可以計算星球運動,但卻無法計算人類的瘋狂。」據說他晚年皈依神學,似與此相關。

 

甚至,南海泡沫已經成為經濟學上的專有名詞,指的是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間,脫離常軌的投資狂潮引發的股價暴漲和暴跌,以及之後的大混亂。

 

2005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裡曾打趣說,投資上,存在牛頓第四大運動定律:對於投資者而言,運動的增加導致了收益的減少。

 

美國稅法上存在「遞延納稅」制度,這一稅務制度使得投資組合「買定離手」、「多思少動」具備了現實依據。

 

所謂遞延納稅,指的是納稅人根據稅法規定可將應納稅款推遲一定期限繳納。遞延納稅雖不能減少應納稅額,但納稅期的推遲可以使納稅人無償使用這筆款項而不需支付利息,對納稅人來說等於是降低了稅收負擔。納稅期的遞延有利於資金的周轉,節省了利息的支出,還可使納稅人享受通貨膨脹帶來的好處,客觀上亦可使投資收益增加。

 

遞延的那部分稅負一直在複利投資並產生收益,久而久之,被愛因斯坦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複利,就會發生巨大的作用,從而產生巨大差異。(前提是,投資收益率>通貨膨脹率)

 

無論是遞延納稅還是摩擦成本(指交易佣金、基金管理費、信託費、集合管理費等),都會對長期投資的最終結果產生影響或者重大影響。

 

當每個投資者都幻想可以通過聰明的買與賣去獲取超額收益時,關於投資者長期盈利狀況的調查卻告訴我們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七虧二平一賺。

 

一個觀點是這樣的,短期看,股票市場是投票機;長期看,股票市場是稱重機。如果這一觀點成立的話,長期投資回報較短期投資有著更高的確定性(其中的論證過程包含了非理性操作導致的出錯、摩擦成本等的影響)。

 

由此,巴菲特的結論是,選股如選妻,一定要慎而重之。如果你不想持有一隻股票十年,就不要持有十分鐘。

相關焦點

  •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定律
    力學粗略的可以分為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三部分,靜力學研究物體的平衡,運動學只研究物體怎樣運動,動力學則討論的是物體的運動和受力的關係。古希臘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將常見的運動為為三類,第一類是地面上物體的運動,第二類是在空中下落物體的運動,第三類是天體的運動。
  • 細說牛頓運動定律
    正如歐幾裡德的基本定理為現代幾何學奠定了基礎一樣,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同樣構成了物理學的基礎。三大定律的提出、地球引力的發現和微積分的創立也使牛頓成為過去一千年中最傑出的科學巨人。牛頓算不上一個實驗者,他更喜歡思考問題——在腦海裡做實驗,他會長時間專注地想事情,直到得出需要的答案。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會把問題擺在面前,然後開始等待,一直等到出現第一縷曙光,接著漸漸變得清晰,最後豁然開朗為止」。不知從何時起,牛頓頭腦中出現了一個問題:是什麼力量導致了運動呢?於是,他集中精力研究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定律和克卜勒的行星運動規律。
  • 【直播課】牛頓運動定律
    L70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在研究周圍世界的時候,哥白尼日心系宇宙觀的發表已經過去了100多年。伽利略出書為哥白尼的觀點提供有力證據也已經過去了30多年。更重要的是,距克卜勒提出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之最後一個定律也過了40多年。然而,有些人還是懷疑日心說宇宙觀。但牛頓堅信太陽位於太陽系的中心,並且太陽系所有行星都繞太陽公轉。
  •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三定律
    1、牛頓第三定律    內容: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表達式:F=-F'    意義: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之間的聯繫機制,也是對力的物質性的進一步說明,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的同時又是受力物體。    適用範圍:低速、宏觀、慣性系、實物粒子。
  • 備戰強基計劃:第3講牛頓運動定律
    引言牛頓運動定律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石,在往年的自主招生以及學科營中多有涉及,學好這部分內容對於後面的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牛頓運動定律討論的是力與運動關係的理論。牛頓三定律的內容如下:牛頓第一定律:任何物體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高考物理知識點:牛頓運動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為止。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慣性。
  • 第八章 運動和力 第1節 牛頓第一定律
    第1節 牛頓第一定律學習目標1.通過動手實驗,探究出牛頓第一定律。2.推理:如果運動的小車不受阻力,那麼它將做       。 學點二:牛頓第一定律交流討論:(1)牛頓第一定律的研究對象是哪些物體?(2)牛頓第一定律成立的前提是什麼?(3)「總」和「或」表示什麼意義?(4)牛頓第一定律有什麼重要意義?
  • [活動DIY] | 用氣球車探索牛頓運動定律
    適合年級6-8年級活動概述本活動介紹的是一個基於項目的學習單元,旨在為學生提供可以加強他們對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理解的實踐經驗。在學習本單元期間,學生輪流通過3個站點,每個站點探索1個牛頓運動定律。
  • 牛頓為什麼會研究力和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定律是這樣產生的
    如果是這樣,月球的運動肯定受到重力的影響,或許它因此有可能保持在它的軌道上。」牛頓雕像萬有引力定律產生了。從物理學的發展史來看,科學家們(伽利略等)是先認識到力不是住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的雛形。後來由牛頓進行了總結,產生了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
  • [活動DIY]用氣球車探索牛頓運動定律
    本活動介紹的是一個基於項目的學習單元,旨在為學生提供可以加強他們對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理解的實踐經驗。在學習本單元期間,學生輪流通過3個站點,每個站點探索1個牛頓運動定律。每個站點都有指導筆記(表1),幫助學生將牛頓定律與他們觀察到的現象聯繫起來。該單元最終是學生設計和構建氣球驅動的汽車並用其進行比賽。學生通過向全班展示海報分享他們所學習到的牛頓運動定律知識。
  • 牛頓運動1,2,3定律知識點詳解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為止.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慣性.(4)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不能簡單地認為它是牛頓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時的特例,牛頓第一定律定性地給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牛頓第二定律定量地給出力與運動的關係. 2.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 第8章 第1節 第1課時 牛頓第一定律(教案)
    第1節  牛頓第一定律第1課時 牛頓第一定律知識與技能1.理解力和運動的關係,知道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 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梳理
    一、牛頓第一定律。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2、意義: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即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定義了慣性,即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
  • Scratch趣味編程與物理8—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上一課介紹了浮力定律,這節課我們將介紹牛頓三大運動定律,Scratch編程模擬牛頓三大定律效果如下:二.牛頓故事分享1:煮懷表的故事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水已經在燒了!」
  • 牛頓定律
    理解:①公式:F合=ma②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因為有了力才會產生加速度。③1N的規定:使質量是1千克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是1N。1N=1m/s2④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和合外力方向相同。⑤牛頓第一定律定性的描述了運動與力的關係。
  • 在這樣的高鐵裡牛頓運動定律不成立,該怎麼辦?
    牛頓運動定律再次告訴你,無人機受到的重力和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你坐在座椅上看著無人機,此時隨著高鐵勻速運動的你也會受到重力和座椅對你的支持力,牛頓運動定律還會告訴你,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牛頓力學中,物體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合力為零。合力為零的時候,物體只能處於靜止或勻速運動狀態。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範圍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範圍;   (2)知道質量和速度的關係,知道在高速運動中必須考慮質量隨速度而變化.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簡介了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範圍,同時提出了物體的質量是隨其運動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的,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這實際上是有關靜質量和動質量的問題.有了這個觀念,就為後來學到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和相對論的有關知識打下一個基礎.
  • 牛頓運動定律在這裡失效了,慣性力來救場
    這是由於乘客保持了之前運動狀態的緣故,這種性質就是慣性。把一隻保齡球拋出去,球在脫離手之後就失去了動力來源,球能夠繼續向前運動靠的就是慣性。在亞里斯多德及之後一千多年裡,人們普遍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樣豎直向上拋出去的石頭之所以能向上運動是因為受到了向上的「衝力」。
  • 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能解釋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嗎?
    當有人把這個問題提給牛頓的時候,牛頓知道他必須回答,因為當時他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也是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的發現者,實際上回答這個問題的困難之處正跟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有關。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都曾受到過教會的迫害,牛頓比他們幸運,到牛頓的年代,科學已經從被教會打壓的異端邪說轉變成受到公眾尊重的知識,前人的努力幫助牛頓認識到萬有引力定律。千萬別迷信萬有引力定律來源的蘋果說,如果沒有克卜勒的理論基礎,牛頓被蘋果砸1000次也發現不了萬有引力定律。
  • 關於慣性系和牛頓運動定律的成立條件
    昨天有學生問了圖中的問題,對於老師來說,這不是問題,但是對於部分同學,在學習牛頓運動定律時會陷入這樣的死循環。首先看一下這個問題的提出背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必修1(2010年第3版)中,講完牛頓第一定律後,課後有個欄目科學漫步:慣性參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