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能解釋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嗎?

2020-12-11 冥維空間

宇宙中的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當有人把這個問題提給牛頓的時候,牛頓知道他必須回答,因為當時他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也是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的發現者,實際上回答這個問題的困難之處正跟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有關。

№1:萬有引力定律是一條優美、和諧、簡單的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與兩者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間距離成反比,問題就出現在這裡,宇宙中的行星受到恆星的吸引,行星運轉時產生向外的離心力,離心力的大小與恆星對它的引力相等,所以行星圍繞恆星轉動,這一點不難理解,難以理解的是宇宙中有那麼多的恆星,恆星之間也是有引力的,這些恆星為什麼沒有在相互間引力的作用下塌落聚集一起落到某個地方去呢?難道萬有引力定律對宇宙中的恆星不起作用嗎?

圖解: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關於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這個問題,早在牛頓之前4000年古希臘人就開始琢磨了,他們的認識是從地球開始的,他們很聰明地意識到地球可能是圓球,這個意識首先來自於對船的觀察,觀察地平線外駛來的船,古希臘人見到這些船總是先露出船帆,然後再露出船身,如果地球是平的,就不應該出現這種現象。

這個意識還來自於對星空的觀察,古希臘人發現旅行時越往南走天空中的北極星就越低,更加靠近地平線,越往北走北極星就越高,如果地球是平的就不應該出現這種現象,非常可惜,古希臘人沒機會走到北極點,如果他們走到北極點他們還會發現北極星已經上升到他的頭頂,因為北極星在北極的正上方。

古希臘大思想家亞里斯多德的觀察更加仔細,他發現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總是圓的,總結這些觀察亞里斯多德得出結論「地球是圓的」,這個結論很正確,他還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靜止不動,月亮,行星,太陽以及其他宇宙中所有的星球都圍繞著地球轉動,它們的轉動軌道是標準的圓周型。我們都知道後面這些結論是有問題的,但麻煩的是西方世界很有勢力的基督教會,完全接受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並且把這個觀點跟上帝創造世界聯繫在一起。

圖解: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

1800年後,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他判斷出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但他遲遲不敢正式公布,40歲就判斷出的理論,到70歲才敢寫成書,拿到書的當天哥白尼去世了,哥白尼的宇宙模型中,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們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後來伽利略用他的天文望遠鏡為日心說提供了證據,他觀測到木星的幾個小衛星是圍繞木星旋轉的,而不是如地心說的理論,全都圍繞著地球旋轉。

圖解:木衛一(IO·伊奧)、木衛二(EUROPA·歐羅巴)、木衛三(GANYMEDE·蓋尼米得)圍繞木星(JUPITER)作周期運動

再後來克卜勒提出行星的運動軌跡,不是圓周而是橢圓的,有意思的是克卜勒的結論來自於他的實際觀測,而他本人卻對這一觀測結果很不喜歡,他覺得橢圓實在不如圓周完美和諧。

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都曾受到過教會的迫害,牛頓比他們幸運,到牛頓的年代,科學已經從被教會打壓的異端邪說轉變成受到公眾尊重的知識,前人的努力幫助牛頓認識到萬有引力定律。千萬別迷信萬有引力定律來源的蘋果說,如果沒有克卜勒的理論基礎,牛頓被蘋果砸1000次也發現不了萬有引力定律。

№2:宇宙中星球分布的問題

牛頓是這樣解釋的,如果宇宙中只有少量的恆星,顯然它們會相互吸引,落到一個中心點,但宇宙中有無限多的恆星,分布在無限廣的空間裡,所以宇宙中根本不存在一個恆星落去的中心點,但是這個解釋難以令人信服。

按照牛頓定律,如果只有少量恆星,那麼他們就要它落聚集,那麼即便在這些恆星周圍添加更多均勻分布的恆星,按照牛頓定律添加的恆星,對原來那些少量恆星是不會產生影響的,原來的該塌落的還是要塌落呀,所以牛頓的解釋站不住腳。

後來有人幫牛頓解釋說,星球間的距離非常大時,引力就不再是引力了,而是變成了斥力,這些引力和斥力保證了宇宙中星球的穩定平衡。

可是如果宇宙真是這樣的話,那宇宙的平衡豈不太脆弱了,任何一個領域的恆星位置稍微有一點變化,宇宙的平衡就要被徹底打破。

宇宙如何保持平衡這個問題,牛頓沒能正確回答,牛頓同時代的科學家也沒能正確回答,甚至牛頓之後200年一直也沒有人能夠正確回答。

№3:科學不夠發達的時候,很多科學問題是被當作哲學或神學問題來思考的

宇宙的起源,最先給出解釋的是幾大宗教,哲學家也喜歡幹這事兒,牛頓之後有個相當著名的哲學家「康德」,非常認真的思考了宇宙起源和時間問題,結果呢,這位理性哲學大師在自己的思考中迷失了,對於宇宙有沒有起源的問題,康德發現無論怎樣回答總存在矛盾。

如果宇宙沒有開端,那麼時間就是無限的,怎麼可能存在無限的時間呢?如果宇宙有一個開端,那麼在這個開端之前,豈不還是有著無限的時間,時間不可能是無限的呀?

這個問題還是得靠科學來回答:

1929年哈勃在觀測中發現,宇宙中遠處的星系正在離開我們遠去,這個結論讓他認識到宇宙正在膨脹,很快這一見解被科學界普遍接受,宇宙正在膨脹,宇宙並非處在一個靜止穩定的狀態,這一發現解釋了牛頓沒法回答的問題,宇宙中的星球正如氣球上的幾個黑點,隨著氣球的不斷變大而遠離,膨脹的力量使它們不至於塌落聚集,宇宙正在膨脹的發現也預示著宇宙是從一個點開始的,那是一個尺度特別小,密度特別大的點,宇宙正由這個點的大爆炸而來。

而這個點裡科學理論失效了,大爆炸之前宇宙不存在,時間也不存在,科學發現解決了康德的困惑,時間不是無限的,時間是從宇宙大爆炸的那個點開始的,科學的發展是有節奏的,亞里斯多德認識到地球是圓的,但他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1800年後,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但他以為星球們在做圓周運動,克卜勒觀測到星球的橢圓運動軌跡,他本人並不喜歡這個觀測結果,然而牛頓站在克卜勒的肩膀上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這些定律使牛頓成為人類歷史上幾乎是最重要的科學家,接下來你會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並不完美,某些方面甚至牛頓本人也不買帳,當牛頓的運動定律與某些觀測結果不一致時,愛因斯坦找到了新的理論(相對論)。

圖解:牛頓/運動定律

№4:結語

相對論使愛因斯坦名揚天下,他被認為是牛頓之後最值得與牛頓相提並論的科學家,可是相對論也束縛了愛因斯坦,使得他遲遲不肯接受另一個重要的科學理論(量子理論),接下來我們會講到相對論有正確的地方,量子理論也有正確的地方,但它倆之間並不協調,甚至相互違背怎麼辦?不用擔心,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對於求知人類有著深切的意願,科學永遠不會停下腳步,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我們要到哪裡去,或許某一天這些哲學意義的問題,都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回答。

相關焦點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能解釋廣義相對論三大預測嗎?
    1687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其中萬有引力定律成功解釋了天體的運動。並且,萬有引力還幫助科學家發現了海王星的存在。但是,對於大質量和高速運動的物體,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不再適用,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卻彌補了這一缺憾。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黑洞的存在和水星的近日點進動。
  • 牛頓為什麼會研究力和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定律是這樣產生的
    如果是這樣,月球的運動肯定受到重力的影響,或許它因此有可能保持在它的軌道上。」牛頓雕像萬有引力定律產生了。從物理學的發展史來看,科學家們(伽利略等)是先認識到力不是住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的雛形。後來由牛頓進行了總結,產生了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
  •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定律
    力學粗略的可以分為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三部分,靜力學研究物體的平衡,運動學只研究物體怎樣運動,動力學則討論的是物體的運動和受力的關係。古希臘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將常見的運動為為三類,第一類是地面上物體的運動,第二類是在空中下落物體的運動,第三類是天體的運動。
  • 【直播課】牛頓運動定律
    L70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在研究周圍世界的時候,哥白尼日心系宇宙觀的發表已經過去了100多年。伽利略出書為哥白尼的觀點提供有力證據也已經過去了30多年。更重要的是,距克卜勒提出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之最後一個定律也過了40多年。然而,有些人還是懷疑日心說宇宙觀。但牛頓堅信太陽位於太陽系的中心,並且太陽系所有行星都繞太陽公轉。
  • 解讀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
    牛頓出生於1643年,他建立了一套在人類可感知的範圍中能夠解釋世界上許多的物理現象的萬有引力理論。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之所以說牛頓的理論只能夠解釋人類的可感知範圍內的現象,是由於現代科學指出,牛頓力學在面對兩個極端世界(即宏觀和微觀世界時)就會失去解釋力。有趣的是,在牛頓理論失效的地方,正是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這兩門堪稱現代物理學支柱的學科能夠發揮所長的地方。
  • 牛頓的蘋果如何落地——萬有引力定律
    他在這裡學習數學、天文學和物理學。讀到三年級時,一位遊歷過歐洲大陸的學者巴羅來劍橋擔任「魯卡斯講座」的首任教授,給劍橋帶來了科學的新曙光。他向學生介紹哥白尼、克卜勒、伽利略和笛卡爾等人的先進思想、科學理論以及研究方法,使牛頓大開眼界。巴羅發現牛頓的才華,舉薦牛頓為研究生,讓他繼續在劍橋深造。
  • 物理基礎要點:直線運動、力和物體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
    物理基礎要點:直線運動、力和物體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小編認為,單純背誦光禿禿的公式,是沒有多大效果的,至少要記住一些基本原理。這裡發布一些知識要點,僅僅描述一些最基礎的物理學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可以解決一些基本問題。
  • 物理總複習:行星的運動與萬有引力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並能應用; 4、理解三種宇宙速度及其區別。要點詮釋:由第一定律出發,行星運動時,軌道上出現了近日點和遠日點。由第二定律可以知道,從近日點向遠日點運動時,速率變小,從遠日點向近日點運動時速率變大。由第三定律知道 ,而值只與太陽有關,與行星無關。
  • 經典力學:克卜勒運動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
    一、克卜勒運動定律二、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1.萬有引力定律重力mg一般並不指向地心,只有在南北兩極和赤道上重力mg才能指向地心。同樣,根據萬有引力定律知道,在同一緯度,物體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的數值,隨著物體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減小。若不考慮地球自轉,地球表面處有mg=GMm/R,可以得出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g=GM/R。
  • 高中物理常考十大公式之萬有引力定律公式
    天體運動是一種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典型的圓周運動。本文系統闡述萬有引力定律,及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天體運動。  萬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萬有引力定律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的重要貢獻。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
  • 改變世界面貌的十個數學公式之五——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在那個神奇的假期裡,一個蘋果偶然從樹上掉下來,這卻是人類思想史的一個轉折點,它使那個坐在花園裡的人的頭腦開了竅,終於牛頓發現了對人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萬有引力定律—— F=GmM/r2()其中G為引力常量,m1和m2分別表示兩個物體的質量,r為兩個物體的距離。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相對論是兩個層次的理論。萬有引力定律就像一個梯子的下面幾級,比較接地氣,指導了人類幾百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而廣義相對論是梯子的上面幾級,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但我們爬梯子必須先踩在下面幾級才能攀爬到上面。
  • 網友問:萬有引力定律是怎麼被發現,又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萬有引力定律關於題目的疑問,我上面的觀點其實已經做了回答,因為萬有引力定律本來就不是推導出來的,而是科學家總結物質運動規律,然後先猜測,再逐步得到驗證的。試圖用其他經典力學定律,反推萬有引力定律的做法(廣義相對論除外),都是「先射箭,在畫靶」,是沒有意義的!
  • 開局一個牛頓和若干定律,如何一統力學江湖?
    假設你生活在牛頓那個時代,你要如何根據已有的經驗和規律開宗立派,創建一個完整的力學體系?這篇文章我們來嘗試復盤一下牛頓一統力學江湖的過程。牛頓出生於1642年,我們先來大致了解一下時代背景。加上一些實驗的驗證,牛頓發現了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有了牛三的加成之後,在地面上摸爬打滾的事都可以統一解釋了,但是另外還有一大類事情不好解釋:人走路騎車明顯的跟地面有接觸,所以有力也是正常的,但是蘋果為什麼要往地上落,水要往低處流呢?
  • 牛頓,在什麼條件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在故鄉過著與世隔絕的瘟疫雖然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體命,卻給這位天才的科學家以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探索和計算,他的三項主要成就微積分萬有引力和光學都是在此期間打下基礎的,這是牛頓一生中科學發明的全盛時期,媽媽看到久別重逢的兒子
  • 躲避瘟疫的牛頓,真的是被蘋果砸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最近,宅家成了話題,歷史上宅在家裡弄出大成果的典型案例,莫過於牛頓:【蘋果樹的故事是真的嗎?】牛頓也沒有對兩位有學識的人談起過落果之事,這兩位飽學之士曾與他廣泛地談論過他的地心引力理論之來由。一位名叫卡爾·弗萊德裡奇·高斯的德國天文學家,對蘋果理論的來源提出了也許是最合理的解釋。高斯是這麼寫的:「蘋果的故事太荒唐了。
  • 宇宙理論物理大會,牛頓定律被棄,落選偉大物理學家稱號
    地球學家:我們地球物理學家首推牛頓,是他發現和總結了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創始人。外星學家:牛頓不能評選,因為牛頓的第一定律,即慣性定律是錯誤的,萬有引力的總結也是不全面的,特別是他引入力的概念,與宇宙統一物理學是格格不入的,也大大誤導和阻礙了地球物理學的發展,導致地球物理學三大理論各自分立,實現不了理論統一,特別是以牛頓引力為基礎,誤導地球人推出宇宙爆炸論,成為宇宙笑談。
  • 你知道遊樂場裡有哪些牛頓定律的應用嗎?
    牛頓第一定律表明:物體具有保持原有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我們把這個性質叫作慣性。在遊樂場中我們最熟悉的碰碰車,就涉及到了牛頓第一定律。相撞前,兩輛碰碰車和車上的遊客在同樣做著勻速運動,但在相撞的瞬間,因為撞在一起後碰碰車停止運動,但車上的遊客並不是車的一部分,由於慣性,他們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車上遊客身體會向前傾斜。碰碰車相撞也包含了牛頓的第三定律:碰碰車的撞擊是由一方撞向另一方的行為。但是,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線上。
  • 細說牛頓運動定律
    1666年初,牛頓創立了三大運動定律,這些定律為他發明微積分和發現地球引力創造了必不可少的條件。1684年,讓·皮卡爾第一次精確地求出了地球的大小和質量。有了這些關鍵數據,牛頓就能證明利用三大運動定律和他的重力方程式可以正確地計算出行星運動的真實軌道了。可是,雖然有了確鑿的數學證據,牛頓還是不願意發表他的發現,即使是哈雷的請求和說服也難以撼動他那執拗的心。
  • 讓人類開始認識宇宙的偉大理論——萬有引力定律
    而隨著對太空研究的深入,克卜勒對哥白尼的日心說進行了修正,他發現天體運行軌道並不是圓形,而是橢圓的軌道,這就是克卜勒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的, 但是他當時還是無法解釋是什麼原因讓天體的運動軌跡產生了變化?認為物體只要受力就做勻速圓周運動,這也解釋了為啥天體是繞圓運行了,但是後來發現他提出的是錯誤的,並不能很好解釋天體運行是橢圓的軌跡問題。而就在1669年,年僅27歲的牛頓研究發現,要使物體進行勻速圓周運動,那就必須要用一個外力,即向心力。但是在當時並不清楚這個力與物體質量速度是怎麼樣的關係,只清楚這個向心力受質量速度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