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卜勒運動定律
克卜勒在對第谷等人的大量精密觀測數據的研究基礎上,從1609年到1619年先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1.克卜勒第一定律
所有的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行星軌道的偏心率都比較小,例如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只有0.0167,很接近圓。
2.克卜勒第二定律
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近日點速率最大,遠日點速率最小)。
3.克卜勒第三定律
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a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轉周期T的平方的比值為一常量。即a/T=K=GM/4π(M為中心天體質量),K是一個與行星無關的常量,僅與中心天體有關。
二、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1.萬有引力定律
①.定律內容
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兩個物體間的引力大小,跟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②.計算公式
F=Gm1m2/r,G為萬有引力恆量,G=6.67×10-11N·m/kg。公式適用於質點間的相互作用,當兩個物體間的距離遠遠大於物體本身的大小時,物體可視為質點。質量分布均勻的球體可視為質點,r是兩球心間的距離。地球對物體的引力是物體具有重力的根本原因,但重力又不完全等於引力。這是因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隨著地球自轉而繞地軸做勻速圓周運動,這就需要向心力。這個向心力的方向是垂直指向地軸的,它的大小是f=mrω,式中的r是物體與地軸的距離,ω是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向心力來自地球對物體的引力F,是引力F的一個分力,引力F的另一個分力是物體的重力mg。在不同緯度的地方,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角速度ω相同,而圓周的半徑r不同,這個半徑在赤道處最大,在兩極最小(等於零)。緯度為α處的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f=mRωcos α(R為地球半徑),由公式可見,隨著緯度升高,向心力將減小,在兩極處Rcos α=0,f=0。作為引力的另一個分量,即重力則隨緯度升高而增大。在赤道上,物體的重力等於引力與向心力之差,即mg=GMm/R-mωR;在兩極,引力就是重力。但由於地球的角速度很小,數量級僅為10-5rad/s,所以mg與F的差別並不是很大。重力mg一般並不指向地心,只有在南北兩極和赤道上重力mg才能指向地心。同樣,根據萬有引力定律知道,在同一緯度,物體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的數值,隨著物體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減小。若不考慮地球自轉,地球表面處有mg=GMm/R,可以得出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g=GM/R。在距地表高度為h的高空處,萬有引力引起的重力加速度為g′,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GMm/(R+h),即g′=GM/(R+h)=R/(R+h)g。如果在h=R處,則g′=g/4。在月球軌道處,由於r=60R(r=h+r),所以重力加速度g′=g/3600。重力加速度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這一結論對其他星球也適用。
2.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
①.基本方法
把天體(或人造衛星)的運動看成勻速圓周運動,其所需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
②.解決天體圓周運動問題的兩條思路
a.在地面附近萬有引力近似等於物體的重力,F萬=mg即GMm/R=mg,整理得GM=gR。b.天體運動都可以近似地看成勻速圓周運動,其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即F萬=F向。
一般有以下幾種表述形式:GMm/r=mv/r,GMm/r=mωr,GMm/r=m4π/Tr。
③.天體質量和密度的計算
a.利用天體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天體半徑R。由於GMm/R=mg,故天體質量M=gR/G,天體密度ρ=M/V。
b.通過觀察衛星繞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T,軌道半徑r。
(a)由萬有引力等於向心力,即GMm/r=m4π/Tr,得出中心天體質量M=4πr/GT;
(b)若已知天體的半徑R,則天體的密度ρ=M/V=M/4/3πR=3πr/GTR;
(c)若天體的衛星在天體表面附近環繞天體運動,可認為其軌道半徑r等於天體半徑R,則天體密度ρ=3π/GT。可見,只要測出衛星環繞天體表面運動的周期T,就可估測出中心天體的密度。不考慮天體自轉,對任何天體表面都可以認為mg=GM/mR,從而得出GM=gR(通常稱為黃金代換),其中M為該天體的質量,R為該天體的半徑,g為相應天體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