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力學:克卜勒運動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

2020-12-09 蝸牛談原理

一、克卜勒運動定律

數學中每一個等式,是否都反應一個原理

克卜勒在對第谷等人的大量精密觀測數據的研究基礎上,從1609年到1619年先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1.克卜勒第一定律

所有的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行星軌道的偏心率都比較小,例如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只有0.0167,很接近圓。

2.克卜勒第二定律

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近日點速率最大,遠日點速率最小)。

3.克卜勒第三定律

行星三定律是萬有引力的基礎

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a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轉周期T的平方的比值為一常量。即a/T=K=GM/4π(M為中心天體質量),K是一個與行星無關的常量,僅與中心天體有關。

二、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1.萬有引力定律

機遇往往只光顧有準備的頭腦

①.定律內容

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兩個物體間的引力大小,跟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②.計算公式

F=Gm1m2/r,G為萬有引力恆量,G=6.67×10-11N·m/kg。公式適用於質點間的相互作用,當兩個物體間的距離遠遠大於物體本身的大小時,物體可視為質點。質量分布均勻的球體可視為質點,r是兩球心間的距離。地球對物體的引力是物體具有重力的根本原因,但重力又不完全等於引力。這是因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隨著地球自轉而繞地軸做勻速圓周運動,這就需要向心力。這個向心力的方向是垂直指向地軸的,它的大小是f=mrω,式中的r是物體與地軸的距離,ω是地球自轉的角速度。向心力來自地球對物體的引力F,是引力F的一個分力,引力F的另一個分力是物體的重力mg。在不同緯度的地方,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角速度ω相同,而圓周的半徑r不同,這個半徑在赤道處最大,在兩極最小(等於零)。緯度為α處的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f=mRωcos α(R為地球半徑),由公式可見,隨著緯度升高,向心力將減小,在兩極處Rcos α=0,f=0。作為引力的另一個分量,即重力則隨緯度升高而增大。在赤道上,物體的重力等於引力與向心力之差,即mg=GMm/R-mωR;在兩極,引力就是重力。但由於地球的角速度很小,數量級僅為10-5rad/s,所以mg與F的差別並不是很大。重力mg一般並不指向地心,只有在南北兩極和赤道上重力mg才能指向地心。同樣,根據萬有引力定律知道,在同一緯度,物體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的數值,隨著物體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減小。若不考慮地球自轉,地球表面處有mg=GMm/R,可以得出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g=GM/R。在距地表高度為h的高空處,萬有引力引起的重力加速度為g′,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GMm/(R+h),即g′=GM/(R+h)=R/(R+h)g。如果在h=R處,則g′=g/4。在月球軌道處,由於r=60R(r=h+r),所以重力加速度g′=g/3600。重力加速度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這一結論對其他星球也適用。

2.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

人造衛星是當下全球通信的基礎

①.基本方法

把天體(或人造衛星)的運動看成勻速圓周運動,其所需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

②.解決天體圓周運動問題的兩條思路

a.在地面附近萬有引力近似等於物體的重力,F萬=mg即GMm/R=mg,整理得GM=gR。b.天體運動都可以近似地看成勻速圓周運動,其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即F萬=F向。

一般有以下幾種表述形式:GMm/r=mv/r,GMm/r=mωr,GMm/r=m4π/Tr。

③.天體質量和密度的計算

一個好想法比一切苦幹有效得多

a.利用天體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天體半徑R。由於GMm/R=mg,故天體質量M=gR/G,天體密度ρ=M/V。

b.通過觀察衛星繞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T,軌道半徑r。

(a)由萬有引力等於向心力,即GMm/r=m4π/Tr,得出中心天體質量M=4πr/GT;

(b)若已知天體的半徑R,則天體的密度ρ=M/V=M/4/3πR=3πr/GTR;

(c)若天體的衛星在天體表面附近環繞天體運動,可認為其軌道半徑r等於天體半徑R,則天體密度ρ=3π/GT。可見,只要測出衛星環繞天體表面運動的周期T,就可估測出中心天體的密度。不考慮天體自轉,對任何天體表面都可以認為mg=GM/mR,從而得出GM=gR(通常稱為黃金代換),其中M為該天體的質量,R為該天體的半徑,g為相應天體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相關焦點

  • 萬有引力七大題型之克卜勒定律型
    當在萬有引力題中遇到周期T時,儘量用克卜勒第三定律,這樣做答案來得快些1,(2016·全國卷Ⅲ)關於行星運動的規律,下列說法符合史實的是(  )A.克卜勒在牛頓定律的基礎上,導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B.克卜勒在天文觀測數據的基礎上,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C.克卜勒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找出了行星按照這些規律運動的原因D.克卜勒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 高三資料1:萬有引力——克卜勒三大定律
    摘要:萬有引力及重力相關問題,是新高考考察選擇題常見知識點,縱觀幾年高考考題特點。
  • 網友問:萬有引力定律是怎麼被發現,又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力學中的一個獨立定律,不是推導出來的,而是先經過猜想再得到驗證後,成為經典力學中的一個獨立定律。萬有引力定律關於題目的疑問,我上面的觀點其實已經做了回答,因為萬有引力定律本來就不是推導出來的,而是科學家總結物質運動規律,然後先猜測,再逐步得到驗證的。
  • 「天空立法者」克卜勒,三大定律制定九重天上的秩序
    克卜勒第二定律是對行星運動軌道更準確的描述,為哥白尼的日心說提供了有力證據,並為牛頓後來的萬有引力證明提供了論據。不過第二定律只在行星質量比太陽質量小得多的情況下才是精確的。如果考慮到行星也吸引太陽,這便形成了一個二體問題。
  • 物理總複習:行星的運動與萬有引力定律
    【知識網絡】 【考點梳理】考點一、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1、克卜勒第一定律這就是克卜勒第一定律,又稱橢圓軌道定律。2、克卜勒第二定律  對於每一個行星而言,太陽和行星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這就是克卜勒第二定律,又稱面積定律。
  •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證明
    運動方程我們將從控制行星運動的方程中推導出克卜勒定律。我們從牛頓第二定律F=ma開始。力是:在這個方程,G是萬有引力常數,M是太陽質量的,m是軌道行星的質量,r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以及箭頭符號是徑向方向上的單位矢量。
  • 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能解釋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嗎?
    當有人把這個問題提給牛頓的時候,牛頓知道他必須回答,因為當時他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也是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的發現者,實際上回答這個問題的困難之處正跟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有關。難道萬有引力定律對宇宙中的恆星不起作用嗎?
  • 非常物理《必修二》——《萬有引力定律》
    2.知道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3.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4.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重點:知道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難點: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
  • 解讀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
    牛頓出生於1643年,他建立了一套在人類可感知的範圍中能夠解釋世界上許多的物理現象的萬有引力理論。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1,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確可以有效地解釋人類在可感知範圍內的所有物理現象。牛頓將這個隱藏在眾多現象背後並支配這些現象之間的規律稱作萬有引力。他對引力定律的解釋為:所有物體彼此通過引力相互吸引,並且引力的大小與物體之間的距離成反比,與兩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 改變世界面貌的十個數學公式之五——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存在於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由質量引起的相互吸引力,力的作用線約在兩物體質心的連線上,其大小與兩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兩物體的距離平方成反比。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追索地面上的物體受重力作用的原因而發現的,1687年正式發表。以m1、m2表示兩物體的質量,r表示兩者之間的距離,則相互吸引的力F為:
  • 牛頓為什麼會研究力和運動?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定律是這樣產生的
    上述關於萬有引力的想法出現在他腦中時,他正在林肯郡的家裡,他在家裡躲避那時正在劍橋流行的瘟疫。如果是這樣,月球的運動肯定受到重力的影響,或許它因此有可能保持在它的軌道上。」正如牛頓所猜想得,也如胡克、惠更斯、哈雷、雷恩和其他人所猜想到的那樣,即如果克卜勒第三定律(行星運轉的時間的平方與它們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的立方成正比)是正確得,那麼,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與太陽之間的吸引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你還記得克卜勒三大定律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克卜勒發現的偉大定律。在1609年,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發表了第一和第二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是克卜勒利用他老師第谷二十年的天文觀測數據,經過十年的計算,才得出的結論。克卜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所處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克卜勒第二定律:行星和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掃過的面積相同。十年的數據計算只是個開始,時間來到了1619年,克卜勒又經過十年的數據計算,發表了第三定律。
  • 對於萬有引力定律公式,我有個奇怪的觀點!
    本文有個奇怪的觀點想給大家說一下,我們先來說一下萬有引力定律和萬有引力公式先吧。    萬有引力是由於物體具有質量而在物體之間產生的一種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克卜勒第二定律 以及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就越大;物體之間的距離越遠,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就越小。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 讓人類開始認識宇宙的偉大理論——萬有引力定律
    而隨著對太空研究的深入,克卜勒對哥白尼的日心說進行了修正,他發現天體運行軌道並不是圓形,而是橢圓的軌道,這就是克卜勒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的, 但是他當時還是無法解釋是什麼原因讓天體的運動軌跡產生了變化?如果不是有新的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那麼物體只能一直勻速直線運行或者靜止狀態,更不可能使物體能做圓周運動了(牛頓第一定律)。通過牛頓的發現了存在向心力的存在就可以很好的解釋為啥天體運行軌跡是橢圓的了,但是人們希望可以計算出這個力到底是多大?那就得需要弄清楚這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麼樣的?
  • 牛頓的蘋果如何落地——萬有引力定律
    這年初,科學巨星、近代力學之父伽利略隕落;而這年歲尾,另一顆科學巨星牛頓卻在英國升起。這是一顆更加燦爛的明星,科學史上千年一遇的巨人。他在天文學、力學、光學和數學上都取得了開創性的成就,為科學史開創了一個牛頓時代。1642年12月25日,艾薩克·牛頓出生在英國林肯郡,是一個小農的遺腹子牛頓出世時,給他接生的接生婆說:「咳!
  • 開啟天文學新篇章: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圖:克卜勒,來源:Wikipedia這個關係成為了未來舉世聞名的「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的基礎。儘管這些定律在當時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它們的確改進了哥白尼「日心說」理論,並解釋了行星的速度是如何變化,以及行星軌道的路線是橢圓形而非周轉圓。
  • 牛頓三大定律有兩個是伽利略發現?為何經典力學還被稱作牛頓力學
    答案居然是8牛頓提出的物理學定律具有巨大的開創性,尤其是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事實上,三大定律中的前兩條定律都是伽利略發現的,只有第三條才是牛頓發現的,那為什麼還要叫做牛頓三大定律呢?這句話雖然是調侃別人的話,但是牛頓的成就也來源於對之前科學巨人的繼承,這個巨人就是伽利略,伽利略也被稱作現代物理學之父,經典力學的鼻祖,物理學上的速度、加速度、自由落體、重力和慣性等理論都是伽利略率先提出的。伽利略作為一個距離牛頓力學最近的科學家,他是第一個將實驗和力學結合起來。
  • 他被稱為「天空立法者」,細說克卜勒行星三大定律
    他們像性格秉性完全不相同的孩子,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運動起來各不相同,但是在看似不同的運行方式背後,這八個兄弟姐妹卻遵守著同樣的紀律,而最早發現行星運動定律的人,就是17世紀歐洲著名的天文學家克卜勒。科學定律可不是像童話故事那樣,能夠在頭腦中憑空編造出來,相反,科學定律都必須建立在大量的觀察事實之上。
  • 高中物理常考十大公式之萬有引力定律公式
    天體運動是一種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典型的圓周運動。本文系統闡述萬有引力定律,及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天體運動。  萬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萬有引力定律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的重要貢獻。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