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有引力七大題型之克卜勒定律型

2020-12-22 WULI168

當在萬有引力題中遇到周期T時,儘量用克卜勒第三定律,這樣做答案來得快些

1,(2016·全國卷Ⅲ)關於行星運動的規律,下列說法符合史實的是(  )

A.克卜勒在牛頓定律的基礎上,導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

B.克卜勒在天文觀測數據的基礎上,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

C.克卜勒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找出了行星按照這些規律運動的原因

D.克卜勒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解析 克卜勒在天文觀測數據的基礎上,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但並沒有找出其中的原因,A、C錯誤,B正確;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發現的,D錯誤。

2,(2016·全國卷Ⅱ)(多選)如圖,海王星繞太陽沿橢圓軌道運動,P為近日點,Q為遠日點,M、N為軌道短軸的兩個端點,運行的周期為T0。若只考慮海王星和太陽之間的相互作用,則海王星在從P經M、Q到N的運動過程中(  )

A. 從P到M所用的時間等於T0/4

B. 從Q到N階段,機械能逐漸變大

C. 從P到Q階段,速率逐漸變小

D.從M到N階段,萬有引力對它先做負功後做正功

解析:海王星繞太陽沿橢圓軌道運動,由克卜勒第二定律可知,從P→Q速度逐漸減小,故從P到M所用時間小於T0/4,選項A錯誤,C正確;

從Q到N階段,只受太陽的引力,故機械能守恆,選項B錯誤;

從M到N階段經過Q點時速度最小,故萬有引力對它先做負功後做正功,選項D正確。

3,(2016·全國Ⅰ卷)利用三顆位置適當的地球同步衛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兩點之間保持無線電通訊,目前,地球同步衛星的軌道半徑為地球半徑的6.6倍,假設地球的自轉周期變小,若仍僅用三顆同步衛星來實現上述目的,則地球自轉周期的最小值約為

A.1 h B.4 h

C.8 h D.16 h

4.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由35顆衛星組成,衛星的軌道有三種:地球同步軌道、中地球軌道和傾斜軌道.其中,同步軌道半徑大約是中軌道半徑的1.5倍,那麼同步衛星與中軌道衛星的周期之比約為(  )

5, (2018全國卷Ⅲ)為了探測引力波,「天琴計劃」預計發射地球衛星P,其軌道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16倍;另一地球衛星Q的軌道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4倍。P與Q的周期之比約為(  )

A.2∶1  B.4∶1  C.8∶1  D.16∶1

6,宇宙中有兩顆相距很遠的行星AB,它們的半徑分別為RARB.兩顆行星周圍衛星的軌道半徑的三次方(r3)與運行周期的平方(T2)的關係如圖所示;T0為兩顆行星近地衛星的周期,則(  )

A.行星A的質量小於行星B的質量

B.行星A的密度小於行星B的密度

C.行星A的第一宇宙速度等於行星B的第一宇宙速度

D.若兩衛星軌道半徑相等,行星A的衛星向心加速度大於行星B的衛星向心加速度

相關焦點

  • 經典力學:克卜勒運動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
    一、克卜勒運動定律1.克卜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行星軌道的偏心率都比較小,例如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只有0.0167,很接近圓。2.克卜勒第二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近日點速率最大,遠日點速率最小)。3.克卜勒第三定律
  • 高三資料1:萬有引力——克卜勒三大定律
    摘要:萬有引力及重力相關問題,是新高考考察選擇題常見知識點,縱觀幾年高考考題特點。
  • 非常物理《必修二》——《萬有引力定律》
    2.知道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3.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4.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重點:知道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難點: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公式並能解答有關問題。
  • 物理總複習:行星的運動與萬有引力定律
    這就是克卜勒第一定律,又稱橢圓軌道定律。2、克卜勒第二定律  對於每一個行星而言,太陽和行星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這就是克卜勒第二定律,又稱面積定律。3、克卜勒第三定律  所以行星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這就是克卜勒第三定律,又稱周期定律。若用表示橢圓軌道的半長軸,T表示公轉周期,則(是一個與行星無關的常量)。
  • 高中物理常考十大公式之萬有引力定律公式
    天體運動是一種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典型的圓周運動。本文系統闡述萬有引力定律,及處於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天體運動。  萬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萬有引力定律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的重要貢獻。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
  • 「天空立法者」克卜勒,三大定律制定九重天上的秩序
    克卜勒第二定律是對行星運動軌道更準確的描述,為哥白尼的日心說提供了有力證據,並為牛頓後來的萬有引力證明提供了論據。不過第二定律只在行星質量比太陽質量小得多的情況下才是精確的。如果考慮到行星也吸引太陽,這便形成了一個二體問題。
  • 高考物理萬有引力七大題型之一口訣型 - WULI168
    2.適用條件公式適用於質點間的相互作用.當兩物體間的距離遠大於物體本身的大小時,物體可視為質點;均勻的球體可視為質點,r是球心間的距離;對一個均勻球體與球外一個質點的萬有引力的求解也適用,其中r為球心到質點
  • 你還記得克卜勒三大定律嗎?
    還記得中學物理學的克卜勒定律嗎?讓我不禁感慨,時間真是一種慢性毒藥,那些讓你印象深刻,感覺永遠不會忘掉的東西,有一天,真的忘了。克卜勒我是知道的,畢竟當時印象很深,但我忘記了他對科學的貢獻,定律的內容那是無論如何想不起來了。
  • 他被稱為「天空立法者」,細說克卜勒行星三大定律
    其實對於那些有志於探索宇宙奧秘的人來說,最大的一個困難也許就是宇宙太廣闊,而我們人類太渺小了,我們既不能像傳說中的神仙那樣,在一個全局的視角觀察宇宙,也不能對它實施可控的科學實驗,不過人類精神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不服輸,科學家們的心中有著一股雄心壯志,要用自己的理性去探索宇宙,了解宇宙。
  • 網友問:萬有引力定律是怎麼被發現,又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力學中的一個獨立定律,不是推導出來的,而是先經過猜想再得到驗證後,成為經典力學中的一個獨立定律。萬有引力定律關於題目的疑問,我上面的觀點其實已經做了回答,因為萬有引力定律本來就不是推導出來的,而是科學家總結物質運動規律,然後先猜測,再逐步得到驗證的。
  • 改變世界面貌的十個數學公式之五——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在那個神奇的假期裡,一個蘋果偶然從樹上掉下來,這卻是人類思想史的一個轉折點,它使那個坐在花園裡的人的頭腦開了竅,終於牛頓發現了對人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萬有引力定律—— F=GmM/r2()其中G為引力常量,m1和m2分別表示兩個物體的質量,r為兩個物體的距離。
  • 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能解釋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嗎?
    當有人把這個問題提給牛頓的時候,牛頓知道他必須回答,因為當時他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也是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的發現者,實際上回答這個問題的困難之處正跟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有關。№1:萬有引力定律是一條優美、和諧、簡單的定律萬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與兩者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間距離成反比,問題就出現在這裡,宇宙中的行星受到恆星的吸引,行星運轉時產生向外的離心力,離心力的大小與恆星對它的引力相等
  •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證明
    運動方程我們將從控制行星運動的方程中推導出克卜勒定律。我們從牛頓第二定律F=ma開始。力是:在這個方程,G是萬有引力常數,M是太陽質量的,m是軌道行星的質量,r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以及箭頭符號是徑向方向上的單位矢量。
  • 【物理定律】1687年萬有引力定律就已問世,為何直到1798年才測出地球質量
    約翰尼斯·克卜勒而這三定律揭示了太陽系內行星的運行規律:①克卜勒第一定律:行星繞著太陽運行的軌道都是橢圓,且太陽的位置位於橢圓兩焦點其一②克卜勒第二定律:行星與太陽之間的連線,在相等時間段內,掃過的面積相等③克卜勒第三定律:行星軌道半長軸的三次方與其公轉周期的平方比值相等克卜勒在提出這三大定律後,還對為什麼行星會如此運動產生了疑惑,他提出了一種太陽磁力流假說,認為太陽系內的所有行星都受到太陽的磁力控制,但後來我們知道,克卜勒的這個假說是錯誤的。
  • 萬有引力定律專題訓練(附解析)
    牛頓在1665~1666年間只用離心力定律和克卜勒第三定律,因而只能證明圓軌道上的而不是橢圓軌道上的引力平方反比關係。
  • 讓人類開始認識宇宙的偉大理論——萬有引力定律
    而隨著對太空研究的深入,克卜勒對哥白尼的日心說進行了修正,他發現天體運行軌道並不是圓形,而是橢圓的軌道,這就是克卜勒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的, 但是他當時還是無法解釋是什麼原因讓天體的運動軌跡產生了變化?著名賭局成就---《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1684年,胡克在哈雷跟雷恩面前吹牛說自己已經證出平方反比的引力可以推導行星運動軌跡是橢圓的問題(即克卜勒第三定律)。
  • 優美和諧的數學詩歌——克卜勒三大定律的發現
    用數學公式表達物理定律之開先河者,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 是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確定克卜勒三大定律,精確描述了行星運動的真實軌跡,被時人稱為「天空立法者開。普勒在大學時代就接受了哥白尼的日心說,決心盡全部力量為之辯護。
  • 解讀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
    牛頓出生於1643年,他建立了一套在人類可感知的範圍中能夠解釋世界上許多的物理現象的萬有引力理論。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1,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確可以有效地解釋人類在可感知範圍內的所有物理現象。牛頓將這個隱藏在眾多現象背後並支配這些現象之間的規律稱作萬有引力。他對引力定律的解釋為:所有物體彼此通過引力相互吸引,並且引力的大小與物體之間的距離成反比,與兩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 牛頓的蘋果如何落地——萬有引力定律
    這就是命運之神把一個叱吒風雲的思想家介紹到世界上來的那種開玩笑的方式。由於母親再嫁,從兩歲起,他就與年邁的外祖母過著貧困孤苦的生活。在小學時他就非常愛科學,經常製作一些靈巧的小機械,如水鍾、風箏和日晷等。他的興趣很廣,時而做詩,時而繪畫。他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孩子。因為經濟困難,14歲就離開學校回家務農。勞動之暇,他獨自躺在草地上聚精會神地鑽研數學。
  • 高中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橢圓軌道克卜勒第三定律
    03-04-19_橢圓軌道克卜勒第三定律本期高中物理競賽試題,我們共同來研究一下克卜勒第三定律的推導思路和方法,雖然這是一個常見的定律,但是其高中階段常見的推導思路和方法都僅僅局限在行星圍繞恆星做圓周運動的情況下,就推導過程而言,由於行星做勻速圓周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