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0 11:4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竺佳
2歲,六年級,能做什麼?為了小升初做各種準備?還是抓住小學的尾巴盡情玩一把?寧波市海曙中心小學602班的葉澍宜小朋友卻玩出了不同的花樣,她的7本童話書日前由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正式籤約出版,成了校園裡的小明星。
一個雨天的詩意午後,記者見到了這位筆名叫麥子的小作家,小作家穿著一套中國風小棉襖,無論打扮和長相都很萌很可愛。麥子高興地分享了她的七本書《小松鼠和松果項鍊》《消失的樹枝》《雷龍和他的學生》《淘氣的小魚皮皮》《會說話的視力藥水》《精彩一路》《住宿海底花叢》。看看這7本書的名字是不是就很吸引眼球?麥子說,其實每一本故事的背後才是更有意思的故事。意義最深刻的自然是第一本書《小松鼠和松果項鍊》,那年,麥子8歲。麥子從小就喜歡各種動物,在地上抓螞蟻,一蹲下來就可以是半天。於是媽媽就問她,地上的螞蟻都一樣嗎,它們在搬什麼,它們什麼時候最喜歡出來勞動…小小的她帶著媽媽的這些問題去看那些螞蟻,再回家翻翻書,查閱一些資料,再帶著問題思考,把這些想法通過繪畫和文字記錄…於是第一本書就這樣出來了。
「現在覺得,這本書裡面沒有複雜的情節,只適合幼兒園小朋友閱讀,有點不夠成熟」麥子自我評價像小大人一般。但也正是那本不起眼的童話,麥子第一次知道了除了語言,文字,繪畫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思想,那就可以是創作,還知道了通過書籍和網絡可以查閱相關資料。
麥子二年級的時候,開始自己能閱讀一些簡單的東西,她的媽媽也偶爾帶她看一些紀錄片,知道了可可西裡,知道了藏羚羊…在懵懂的年齡,第一次對人類的某些做法有點傷心,卻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於是,很多故事情節看起來很無釐頭卻又夾雜了小作家當時思考的《消失的樹枝》就在不經意間出爐了。
第三本《雷龍和他的學生》是麥子上三年級時寫的,那也是她第一次嘗試寫系列故事。那時她特別喜歡恐龍,某天,麥子和媽媽說,她要開個恐龍學校,那裡的孩子,主要是做遊戲,到各處春遊,那是她理想的學校。她媽媽鼓勵她可以寫下來,這時候她學會了寫系列故事需要的步驟:查閱恐龍的各種資料,設計關鍵人物的名字和個性,寫提綱。麥子依然謙虛地覺得自己這部童話還有很大進步空間,但是,在現實中不能獲得的很多願望在文章裡統統實現,這應該是最大的收穫。她說自己經常寫得哈哈大笑,很滿足。 或許是媽媽和周圍朋友的一直鼓勵她,麥子又一口氣寫了兩本系列叢書《住宿海底花叢》和《淘氣的小魚皮皮》。
麥子出書的事不僅在她讀書的學校成為了大新聞,也被熟悉她的人津津樂道,已經有很多叔叔阿姨準備支持麥子籤名售書了。
比起麥子出書的事更讓周圍人稱道的是孩子的成長之道。麥子從小就喜歡運動,喜歡畫畫,喜歡拿著相機去拍拍路邊的花花草草,或許她沒有被父母承載著過多的希望,所以她的童年還是過得有點慢。意外的獲得過「寧波市少年兒童繪畫大賽」唯一的一個特等獎;全國青少年宮桌球大賽第五名;三年級起,她還主編了一份班報《蒲公英》。
這次出書後,周圍人開始叫麥子小作家,媽媽還是擔心麥子會有點「飄」,告戒她,作家需要的敏銳和深刻,我們還是非常缺乏,某家也不是隨便可以稱呼的。最多,才只是一個喜歡寫故事的人,但是,可以把自己的寫作興趣一直堅持下去。「把寫書或者出書當作一個載體,更多的是可以學會事情背後的事情,錘鍊各種品格和技能,以後,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麥子媽媽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些書記錄了我人生的第一個十年,我想,我會用一輩子去銘記。」麥子微笑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