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就能讓孩子從普娃變成牛娃?北大牛媽的分享來啦

2020-09-19 家長筆記

經常混在各種雞娃群、育兒論壇,我發現很多家長羨慕的,不一定是那種冰雪聰明、全面開掛的天生牛娃,而是那種後期培養出來的。究其原因,這種娃是生出來的,不是培養出來的,強求不來。——果果媽媽


」雞娃「一定得趁早嗎?

自己家娃起步晚了怎麼辦?

別人家娃都那麼厲害,自己家的一定得超過嗎?

到底要不要買學區房?


本期對話星媽·星爸邀請到了北大學霸星媽——果果媽,分享自己「佛系」的養娃經驗,和對「雞娃」的看法。


身為超忙碌的在職媽媽,果果媽幾乎在果果4歲前沒做過什么正經的啟蒙,直到4歲才正式開始。雖然果果是一個調皮的個性男娃,可果果媽還是用了一年時間,讓果果有了很大蛻變。


接下來就聽聽果果媽的經驗分享。


人物檔案:

星媽:果果媽

北大學霸,定位北京西城,長期關注各大雞娃群、育兒論壇,對」雞娃「有獨特想法的在職媽媽,很忙。

牛娃:果果

15分鐘完成AR測試,成績3.4;20秒內準確口算千位以內加法;一個月識字600個的5歲準備上小學的調皮男孩兒。


01

「雞娃」應該怎麼雞?

接受採訪的果果媽是北大的學霸,果果爸也是,他們一家住在北京的學區——西城區,像這樣有著得天獨厚的學習資源,爸媽還是學霸,果果一定很早就開始學習了,爸媽也肯定給果果做好了規劃。


可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果果媽和大多數家長差不多,沒有給果果做很系統的規劃,還因為自己的工作忙,讓果果在4歲之前都處於一種「散養」狀態,只是給果果看一些自己喜歡的繪本、聽聽英文兒歌。


至於啟蒙,是在果果4歲的時候才正式開始的。


之所以沒過早的給果果啟蒙,主要原因不是果果媽和果果爸忙,而是覺得孩子應該「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年齡的事」,得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特點、興趣做引導,太早「雞娃」很有可能適得其反,事倍功半


就像繪本,大概3歲才開始讀,看的多數是家長常用的,比如《小雞卡梅拉》、《葫蘆娃》、《牛津樹》、科普類的......


在讀繪本這方面,也是果果想看什麼就看什麼,喜歡看什麼就多看幾遍,也沒過多的要求。


「如果果果喜歡,他自己就能主動和我們講,有時候還考考我和他爸爸。」


這其實就能慢慢培養孩子的主動性。



但很多家長都覺得,一定要給孩子做好規劃,要超前學。可忽略了一個問題,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超前學。


得根據孩子每個時期的特性,進行引導。就像果果這個年紀,正是好奇心最強的時候,但沒耐心,坐不住,這個時候讓他超前學習,不一定能學好。


與其如此,莫不如就投其所好的給他做安排


就像果果對非虛構的故事不感興趣,果果媽就給他定了一個「看完150本RAZ非虛構故事」的目標,並且給果果做了獎勵機制。


因為果果對這個目標感興趣,加上有獎勵,就開始主動看,基本上其他類型的書都不看了。


不久前,果果對宇宙、人體等科普領域很感興趣,不僅自己看完了RAZ有關的部分,還翻出了買了好久的「DK」系列書籍,甚至讓果果媽再入手《DK人體大百科》。


這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動性。


果果媽平時也看一些育兒論壇,研究別人的育兒經驗。經常能看到5、6歲孩子能背多少個單詞、考了什麼測試分數多好,還有人七八歲就已經考過劍橋五級......發現有很多厲害的孩子。


但她覺得沒必要看到別人家的小孩很厲害,自己家的也得這樣,搞得自己很焦慮。


「孩子順其自然就好,也不能太差,努力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到程度。」


關於學區房的,果果媽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聽果果媽說,在西城這個地方買房,不是因為這兒是學區,而是因為離上班的地方近,雖然住在西城,卻是大椿天學區,傳說是西城墊底。


「這裡對應的小學還可以,比不上一流的,也算是第二梯隊的。對應的初中不算好,有幾個墊底,買房的時候也想過孩子升學的問題,但初中就三年,在小學培養出好習慣,初中就沒什麼了,所以,我們對學區房也沒有很焦慮。」


按照果果媽媽的話說,學校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孩子本身。


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好的學校能給孩子加分,但孩子不給力,家長做什麼都白搭。



02

牛娃的培養攻略


雖然果果4歲才開始「啟蒙」,但效果卻很好,像英文的AR測試,就拿到了3.4的成績,千位以內加法的口算也是十幾秒就能算出來。


下面就看看果果媽是怎樣做的吧。

part1

5歲一年時間刷到RAZ M級別的秘訣


說到刷RAZ,果果媽也是看到很多家長都在給孩子做這個,覺得果果也應該開始了,這才開始的。


但開始也沒有給果果做RAZ的閱讀計劃,就隨著果果來,初級階段很簡單,有時候一天果果就能看完7本。


從B到G,果果媽都是放1-2遍的音頻,遇到果果不會的單詞或句子就講解一下,之後會讓果果跟讀一遍就結束,看完也沒做什麼QUIZ,直到H才開始做。


從H開始,在看完書聽完音頻後,開始做QUIZ,之後果果媽再講解,直到果果能自己正確讀完全文,才算結束。


雖然很速度,但卻有個BUG,就是根基不穩,記得不牢。


根基不穩,後續推進一定會越來越難,從中低級別其實就應該穩紮穩打。


所以L級開始,就放慢了速度,遇到果果理解不了的地方,果果媽就詳細講解。


只講是不夠的,家長還得根據孩子做QUIZ的情況,找到孩子的弱點,對症下藥,提升不足。


看果果做QUIZ的時候果果媽發現,果果在文章理解方面有點弱,就側重提升這方面的能力。


改變孩子的思路,給孩子講一些理解上的套路,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比如RAZ經常會有判斷一句話是opinion還是fact的問題,果果媽就用生活中的例子給果果解釋,像「這些花非常漂亮」,就是opinion,而「這些花是紅色的」,就是一個fact。


而其他問題像是「總結作者的觀點」等等可以用娃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講解。


果果媽說,從思路上給孩子做好鋪墊,以後的理解就會簡單很多。慢慢,果果就找到了理解的技巧,在做題方面也有了提升。


雖然果果的AR成績不錯,但果果媽暫時沒打算讓果果考KP。


「不一定非要拿考試去衡量,可以繼續看書,該怎麼進步就怎麼進步,等孩子心智再成熟一點,再考慮考試.也不一定非要從KET開始考,根據他的情況吧,如果成績好,可以直接考PET。」


為了果果的英語更紮實,果果現在也開始看一些章節書,像神奇樹屋(magic tree house)一二季、老鼠記者(Geronimo Stilton)等。


part2

&34;的遊戲教學法


說到果果的口算,這得得益於一個軟體&34;。


剛開始,果果媽也是「連哄帶騙」地讓果果做了一些,可沒多久果果就不感興趣了,果果媽就調整了戰略。


先是用誇張的語氣對果果說「十以內的計算題目你不願意做,那麼你知道大人還能算的出來幾百以內甚至幾億以內的計算題嗎?」


小孩子會有很強的好勝心,在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的時候,可以用「激將法」挑起他的勝負欲,孩子就會自己主動去做題和學習


有時候,讓孩子學習,得講究點兒技巧。


就這麼,從春節開始,一個多月的時間,果果就能在20內準確口算出千位以內的加法了。


但果果之前的基礎沒有打牢,果果媽就想到用「玩紙牌」鞏固果果20以內計算的基礎。


這個遊戲是果果媽對「21點」的紙牌遊戲的改編。


玩法:

A是1,J、Q、K分別是11、12、13(初期可以不要大小王);

兩人輪流摸牌,每人五張牌,然後輪流出牌,並且把所有出過的紙牌點數相加;

一個人出完一張牌,桌子上所有紙牌相加剛好21,就是這個人贏了;如果超過21 就是對方贏了。


可以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程度,改變遊戲規則和玩法。


當然,這個遊戲剛開始家長一定得裝傻讓著點兒孩子,給他們點兒信心玩下去。


果果媽就用這樣的方式讓果果變成了口算達人。


雖然計算對學齡前兒童來說有點兒難度,但根據孩子的特點,找對方式方法,讓孩子的計算能力在短時間內提高,也不是不可能


part3

&34;的競賽玩法


在果果4歲半之前,果果媽都沒認真的教過他認字,後來果果媽意識到認字對以後的閱讀有很大影響的時候才開始引導。


當時參考了一些家長的建議,買了幾套認字書,最主要就是《學前快讀600字》


但認字對果果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太枯燥了,果果不是很感興趣,果果媽就想了一個辦法-用競賽的方式


果果媽當裁判,果果和果果爸是參賽選手,每天以搶答計分的形式比賽,誰能最快的讀出書上的字,誰就得分。


當然還得讓著孩子,讓孩子多得分,因為有強烈的勝負欲,每天果果都主動要求看一兩課,也很快記住了生字。


03最後的快問快答


Q1:您對果果的教育有什麼規劃嗎?

A1:沒有詳細的,但是我覺得他現在年齡小,應該先學習一些需要長期積累的學科,像英語、語文這類的,稍微大一點再更多的去學習數學。


Q2:現在果果有上什麼班嗎?

A2:有,貝達的一對一外教的網課,練習口語的。


Q3:對果果的教育是完全根據他自己的興趣嗎?

A3:也不是,如果我覺得這個有必要去學,比如認字這件事,就會讓他學,只是會調整教育方式,如果他不接受這種枯燥的,就採用一些能引起他的興趣的方法。


Q4:在雞娃的時候都要注意什麼呢?

A4:根據孩子特點吧,我也看了很多論壇,很多孩子都很厲害,啟蒙也很早,但在果果很小的時候,就沒學過什麼,覺得雞娃其實不用特別早。

相關焦點

  • 因為牛娃的存在,普娃再努力也沒用?
    一番苦口婆心的開解後,孩子好像放開了。但是這個問題卻擊中了我,讓我進一步去思考孩子的學習規劃應該怎樣做更好,過程中會有哪些問題,我該如何應對。目前最具體的問題就是,牛娃的存在有時候對普娃是一種打擊,好像再怎麼努力也追不上,感覺自己的付出都是徒勞,因此喪失動力,不想學了。
  • 牛娃是讓家長焦慮了,還是更有動力了?普娃成牛娃的最佳案例
    :4歲就被央視「點名」的娃,算牛娃嗎? 這就很牛了!這就跟家長沒學過奧數,但培養出奧數一等獎的孩子一樣。沒有強大的能力和背景水平,能讓孩子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堅持和努力,媽媽一定要非常懂得教育才行。看牛娃,我們看的不是牛娃令人豔羨的成績,而是牛娃背後家長的方法。
  • 這屆媽媽太嚇人:比牛娃更可怕的是牛媽
    各種才藝後面還密密麻麻的寫著,連續三年區三好,一年市三好,優秀少先隊員稱號、紅領巾獎章、優秀學生幹部…… 都是六年義務教育,感覺自己家的娃就是充話費送的。 這時候就能看出牛和渣的區別了,絕大多數孩子一說要走都是各種拖延耍賴,有的還要發起一場中小型的罷課運動,最後被就地鎮壓,押走了。這才是我們熟悉的正常孩子。 可是西西不一樣,她媽媽永遠只提醒兩遍。一說時間到了,小姑娘馬上轉身背上書包,微笑著和大家告別,說走就走沒有半點不開心。
  • 牛媽教娃歷險記:那些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是怎麼教孩子的?
    所以,收到這篇牛媽來稿的時候,老母心有戚戚焉,必須要跟大家分享。如果我會,可能我也會自己來。通過雞娃群裡的口碑推薦,晨媽找到了一位更專業的鋼琴老師,果斷把娃丟了進去。跟風報班,因為我們從來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羨慕牛娃,因為我們從小就是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下長大的。
  • 親歷海澱小升初 牛娃一年刷的卷子80公斤
    身邊有位小夥伴成功入營,笑到最後,成為17年早培班170多個孩子中的一員。很多媽媽聽說後都去找這個小夥伴的媽媽取經,娃媽淡淡地說:「孩子考上早培後,我把他這一年做的數學卷子收拾了賣給收廢品的,稱了一下,80公斤。」大家聽了都默默退下了。自此,這娃有了個新花名---80公斤。娃爸大學同學的女兒才上四年級,低娃一年級,也在17年考上了人大附早培。
  • 娃的天賦有多重要?如何看出娃是普還是牛?
    五六個月就能清晰地叫出全家人稱謂的孩子,一歲多能背誦古詩,2歲多能說很多英文單詞的,長大後就會比同齡人強很多嗎?再加上我們小區有個同齡的娃,識字大拿,更牛的是,四歲的時候已經會寫100多個漢字了,包括類似於「晚」這樣結構複雜的字也能差不離(有一次在小區地上,看這個小朋友拿著粉筆在地上歪歪斜斜的寫來著……)!先先在這方面和他比起來,簡直是雲泥之別!不過雖然說識字認知在我看來是正常,但是娃的數學著實出乎我的意料。
  • 牛娃跟普娃的差距不在智商,關鍵還是這3個字決定!(父母必讀)
    看著人家曬的孩子履歷表,很多寶媽感嘆:這麼多牛娃!讓我們這些智商平平的普娃怎麼過?昨天跟朋友一起約吃飯,吃著吃著她就唉聲嘆氣,哭喪著臉跟我開啟吐槽模式。「好煩啊!我發現兒子現在好笨,一道題我講三遍他都聽不懂。"
  • 牛娃家長熱追的KET/PET考試,到底是什麼?
    哈哈,喵媽和同事們也做了很多功課,今天一篇給大家掃個盲!先用一句話簡單概括:雖然貌似是專屬高精尖牛娃的一個考試,但實際上卻對所有小學生都挺有用。 基本情況介紹 首先先介紹一下什麼是劍橋KET/PET。
  • 新潮育兒鄙視鏈:雞娃,牛娃,普娃?網友:雞娃已成流行病
    真的是沒有想到,養娃的道路上面也有鄙視鏈。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孩子之間的競爭,同時也是孩子家長之間的競爭。最近就有一個新潮育兒鄙視鏈的出現,雞娃,渣娃,普娃,牛蛙,素雞,這種新的育兒鄙視鏈已經開始慢慢滲入到家長圈了,快到看看自己家的娃娃屬於哪種吧?
  • 3歲牛娃媽媽如何讓娃一年實現自主閱讀!?
    超詳細攻略,千萬不能錯過,還可以加小助手微信「ywbyc001」回復「打卡」進入打卡交流群和牛媽們一起學習~~~人物檔案星媽 Vincy全職寶媽,原銀行職員,細心與耐心兼備的超級牛媽~Vincy在和我們回顧自己這一年來的雞娃感悟時說道,「英語啟蒙這件事媽媽得自己先有個全面的了解和知識圖譜。」青兒兩歲的時候,Vincy決定著手雞娃,看著身邊的的媽媽們陷入買買買的焦慮,她意識到不能人云亦云,雞娃這件事,還是要先自己「心中有數」。
  • 莫焦慮,牛娃簡歷牛的可能是簡歷
    莫焦慮,牛娃簡歷牛的可能是簡歷 秦志 2018-11-01 15:45 來源:澎湃新聞
  • 一位牛媽分享的小學奧數學習攻略
    下文是一位牛媽分享的奧數學習攻略,據說是最全,最接地氣的奧數學習攻略,現分享如下,供2016重慶小升初家長參考。   經常會有很多媽媽來問:孩子到底要不要學奧數?什麼時候學?要學到什麼程度?等等問題。
  • 我向牛娃媽要來了計劃表和雞娃心得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我的朋友——花生媽媽,安柏。
  • 英語牛娃的培養路線,父母為孩子準備好了嗎
    那麼,這裡的高中水平,我們以常常提到的劍五的PET為基準,新進圈的家長來跟寶媽回顧一下,達到PET的孩子到底能學成什麼樣?拿統編考試來參照的話:PET水平接近於體制內孩子的高考水平,如果考上PET的話在同齡人中已經很突出,具備明顯的英語優勢。
  • 浙江牛娃的10大特點,太準了!尤其是第7條
    這是某論壇的一篇精華文,是家長對浙江本土牛娃觀察後所感所悟。雖然發布在5年前,現在讀來仍然妙趣橫生、言簡意賅,尤其是第9條!快來對號入座,看看你家娃都中了幾條?首先聲明,我娃不牛。要想當牛娃,就只有少玩或不玩。貪玩,又有個性的孩子,成不了牛娃。
  • 掌門教育「牛娃來了」分享高考經驗,高分秘籍一次性曝光
    為了讓廣大學子能夠近距離地聆聽學習高考牛娃們的學習經驗,掌門教育連續三年攜手南方都市報打造「牛娃面對面」系列直播節目。今年,掌門教育高分學子經驗分享再度升級,上線「築夢青春正當時·掌門教育牛娃來了」自製專題欄目。2020年的高考與往年不同,在新冠疫情下,全國的高三考生都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在線備考。
  • 「普娃」的英語進階之路——來自上海世外小學5年級的家長分享
    今天來分享是上海著名的世界外國語小學的家長,她重點談的是閱讀,但在分享一開始家長談到了在學校的幫助下,孩子的語音語調已過關。學校裡高手如雲,他就是個妥妥的普娃。 看了不少家長的英語學習分享,不得不承認牛娃的背後一定是有用心的父母。普娃和牛娃的差距,實際上就是父母的差距。雖然猶豫了蠻久要不要寫心得,但想想不論學校裡還是社會上,普通人還是大多數的,我從普通學生家長的視角分享體會,互相鼓勵,也互相緩解一下焦慮。哈哈!
  • 羨慕牛娃,不如羨慕牛娃的家——談談學習型家庭01
    經常在朋友圈裡看到各種各樣的牛娃——有初二、初三的學生就被清華、北大提前鎖定,獲得高考成績加60分上清華、北大的優惠有8歲孩子就已經在學習初中數理化的。更是有一份流傳甚廣的幼升小牛娃配置表,把普娃、牛娃、超牛娃的要求都數位化了:牛娃要認識1000字,超牛娃則要1500字起;牛娃數學要會100以內加減,而超牛娃則要會乘除法;牛娃英語要會簡單對話,而超牛娃要能夠熟練交流……天啦嚕,我​活了四十多歲,在英語方面還比不過一個牛「娃」!
  • 杭州牛娃/普娃/渣蛙的英語閱讀能力到底怎麼樣?終於被虎爸調查清楚了!
    58%的中班孩子仍處於AA和A的啟蒙階段,90%的孩子在D以內,中位數從AA升格一級到了A。與普娃相比,已經有超過6%的牛娃升級到了H,比中位數普娃A高了7級。相比只升了一級的普娃們,他們在讀小班的一年內,從D到H,升了4級。
  • 奧數更適合牛娃?不不不,普娃剛剛好
    之前我也給大家分享過果爸寫的關於奧數的文章,《「今年的數學高考題,我竟然在小學奧數裡找到了!」》很多媽媽看了以後,有很多疑問,比如:「感覺奧數普娃學不了啊」「怎麼才能讓普娃更有效的學習奧數呢,有什麼經驗分享呢?」對於這一點,果爸也專門寫了一期關於奧數學習的文章。今天我也來分享給大家。可能也會有很多媽媽說,為什麼 總是分享奧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