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娃是讓家長焦慮了,還是更有動力了?普娃成牛娃的最佳案例

2021-02-07 澤哥點評
澤哥,北京人,曾靠奧數保送初中。北大畢業後進入教育圈,所帶自己最擅長的小學奧數課程,十年畢業班經歷,也接觸過很多公立校老師。對北京小升初和奧數體系均有深入了解。


寫在前面:澤哥所有觀點僅代表個人。


題記:4歲就被央視「點名」的娃,算牛娃嗎?


後來我去關注了一下,發現「言仔」確實和我之前見過的很多孩子都不太一樣。因為言仔曾經是個網紅。

估計有些家長認識言仔比我早很多。3歲的時候言仔就上了電視欄目《了不起的孩子》,拼寫單詞1000+,甚至有很多是大人都不會的生僻單詞。



4歲時候被央視網微博點名,變成了「網紅」。現在言仔已經6歲,英文聽說讀寫樣樣精通,數學和語文能力也非常超前,小作文寫得非常漂亮。


我看了公眾號上的這些介紹之後,本以為言仔的爹媽是海歸,或者有多年海外居住背景。但後來深入了解之後,發現言仔的英語水平都是靠媽媽在家陪學沒有上過任何輔導班。再進一步了解之後,我才知道,言仔的媽媽就是一名北漂,英語大學四級水平。

 

這就很牛了!這就跟家長沒學過奧數,但培養出奧數一等獎的孩子一樣。沒有強大的能力和背景水平,能讓孩子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堅持和努力,媽媽一定要非常懂得教育才行。看牛娃,我們看的不是牛娃令人豔羨的成績,而是牛娃背後家長的方法。

 

因為我自己本來就發愁閨女的英語學習,所以發動了身邊的一些朋友,終於和言仔的媽媽(言媽)認識上了。她也給我介紹了很多在學前階段學習英語的辦法。


而她的公眾號「言仔好忙」,專注於言仔英語啟蒙經驗的分享,特別是小童英語啟蒙,聽說讀寫全面覆蓋,這方面的經驗大家在我的公眾號上看得比較少,想了解學習的可以去【言仔好忙】的公號看一看。

 

言媽經常分享各種英語學習資源,比如自己整理的言仔學習後親證有效的英語啟蒙階段閱讀、自然拼讀worksheet,英語進階階段寫作、閱讀練習和牛津小學生自然科學練習,以及各種原版英文數學教程及workbook等等,很多都是言媽各處搜集來的獨家資源。強烈推薦大家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言仔好忙】。到她的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詞「言媽資源」就可以一鍵獲取。

 

在言仔的學習過程中,你會發現這個娃有著超強的自驅力,對學習充滿好奇與主動性,這是很多娃身上不具備的特質,也與媽媽對娃的鼓勵和激發密不可分。所以今天我把他寫的關於如何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文章轉載到這裡,對幼小階段的孩子一定會有幫助!

孩子上了央視我才知道,他成了別人眼中的牛娃

 

大家好,我是言媽,我的兒子言言在4歲那年,因為能夠拼寫1000+單詞和流利對話,而被微博央視網點名,轉眼之間成了小網紅。



而我這個老母親,直到身邊的朋友打電話來祝賀,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成為了別人眼中的「牛娃」。


一直以來,言仔的數語外三門課,都屬於自雞狀態,三科都還不錯。


和澤哥認識後,前段時間我們聊天他和我說:「言媽,和我的粉絲交流一下給孩子學習的事情吧。言仔也算是別人家的孩子,有什麼好的建議和經驗給到大家?」


我考慮了好久,自己家娃的成績看得到,但付出的努力確實可能只有我自己才知道。言仔從來不是什麼天牛娃,從3歲起每天固定時間學習,一開始是很短的時間,慢慢隨著他的接受程度加長。光是自然拼讀,我們就學了三遍,所以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作為一個孩子媽媽,我很願意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但我不是什麼教育專家,只能從我自己的經驗出發。所以我梳理了一下言仔的數語外學習經歷,從啟蒙到進階,再到目前的學習情況,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如果對媽媽們有一點幫助,我和言仔都會非常開心。



由於疫情原因,從2月份到8月份,言仔一直屬於在家自雞的狀態。7月末的時候給他測了一下SR測試,閱讀能力GE值從4月末的4.4,用時3個月直接升到了5.5,也就是他的閱讀能力相當於美國5年級小學生閱讀5個月的水平。藍思值從610升到了827,自雞效果顯著,說明我的路子和堅持還是對的。


前段時間晚上回到家,我順手扒拉了言言白天自己在家完成的數學作業,檢查過後老母親的臉上笑開了花:

       

 

這是一套國內二年級的算術練習冊,言言作為一個5歲小朋友,字跡工整(雖然後來粉絲媽媽檢查,發現他錯了一道題)。

 

言言告訴我這一頁計算題,他是10分鐘完成的,上面部分完全是口算的。我心裡的一塊大石頭落地,看來以後沒有我在身邊陪伴,言言也能高質量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其實從言言從邁入5周歲起,我就開始刻意培養他獨立學習的習慣,比如讓他獨立的上網課,或是他在做練習冊的時候,刻意說自己要去洗衣服或者工作一會,讓他一個人在課桌前完成。加上疫情期間學校不開學,言言白天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學習,自主完成我給他布置的作業,每天都不會拖欠。


有時候,我晚上也會很忙,就會給言言安排自學一些錄播課,一個視頻大概45分鐘,知識點還是挺滿的,沒想到言言也能安安靜靜的把視頻看完。


因為害怕累著言言了,我還刻意的問言言:「你覺得學習任務多嗎?累嗎?」 言言搖搖頭說:「不累啊,我很快就完成了。」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基本抖音上,言言每個點讚量高的視頻,下方都會有這樣的評論:


這個小孩真可憐,天天都是學習

這個小孩的眼神告訴我,他的童年不快樂

讓他去地裡瘋玩吧,這個年紀不應該學習


遇到這樣的問題,我一開始還反駁下,後來就算了,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力。但是我通過這樣的現象,發現了一很可怕卻很普遍的設定,那就是很多人都認為「學習=苦=不快樂」,孩子需要快樂的童年,所以童年不需要學習。


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在我們小時候老師經常會說:「你們加油考試,考試考的好,放假就能隨便玩,愛幹什麼幹什麼。」 高考的之前老師更加強調:「高考決定命運,考到好學校隨你怎麼玩都行。」


所以學習=苦,這個認知也曾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我天真地以為,大學畢業後就能解放了。哪曾想到,外面的確有高樓大廈,但同樣有萬丈深淵。比起生活上的苦,學習上的苦,只能算是調味品。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上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的回答:生活的苦是被動的,你不找它,它自己就會來。這種苦可以被疲勞麻痺,被娛樂轉移,無論如何只要還生存著,行屍走肉也可以得過且過,最終習以為常。但學習的苦得自己找,而且始終要保持自律、清醒的認知和對學習的熱情。


每個成年人基本都有這樣的感悟,小時候一心想要趕緊離開學校進入社會,進入社會後卻恍然大悟,原來在學校學習的日子是那麼的單純,無憂無慮。可是時間,卻回不去了。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看待學習的態度,非常重要!

 

在言言成長過程中,我特別注意,不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苦」差事,相反的,言言把每天學一點新知識,當作特別有意思、有成就感的事情。

 

白天我不在家,他會自己拿出我做的規劃表,對照項目一項一項完成,自己上網課、做口算、讀分級;讀繪本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他自己會去查字典。不到兩個月,一本新字典已經被翻舊了。上網課的時候,他會自覺預習、完成作業。

               

當然,孩子天性還是愛玩,當他不想上課,不想讀書的時候,我會引導他,比如先降低當天的學習項目的難度,用簡單易完成的項目激發他的興趣;或者適當讓步,不和他發生正面衝突,有時候小孩子的情緒說來就來,走得也快,洗個澡之後情緒就平復了。

 

所以,當我再收到留言,說言言不快樂的時候,我會特別平常心對待。因為,對於我和孩子來說,看動畫片玩玩具出門旅行,是快樂;不斷學習新知識獲得成就感,也是快樂。

 

所以今天,我也和大家分享三個培養學習習慣,讓孩子不牴觸學習的方法:


對於低齡的孩子,我們不要刻意強調「學習」兩個字   


對於低齡小朋友,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的新鮮事物刺激,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走路,學習說話,學習拿握物品,學習辨識安全與危險……


其實學習英文,識字,簡單的書寫概念和前面的概念一樣,都是可以融為生活的一部分。


下面我分別說說英語、數學、語文,我是怎麼引導言言的。

 

言言小時候非常喜歡聽英文兒歌,我就經常引導他說:「言言,我們一起聽歌,然後床上跳跳吧?」言言就會非常的開心,邊聽兒歌邊在床上蹦蹦跳跳。

 

等到言言開始有音素拼讀意識時,我就給他買了帶有26個字母的積木塊,和他搭房子的時候還會順便拼幾個英文單詞。可以模仿字母積木(Alphabet blocks)裡的拼讀方式去拼讀。

             

字母積木是BBC的一檔兒童節目,每集不長大約三分鐘。裡面的主人公是一塊塊小積木,它們隨意拼單,組成了不同的單詞。字母積木是英式發音,但是和美音的拼讀方式是類似的。通過這些有趣的方式吸引言言接觸英文,言言很快就對英文產生了濃濃的興趣。

 

從1歲多言言剛開口說話時,我就開始教言言數數。平時下班買蘋果回家,習慣性的讓他去數:「言言,你看看媽媽買了幾個蘋果?」而且為了培養言言的有序思維,我會先讓言言把蘋果擺成整齊的一到兩排,然後引導他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去數數。

 

為了培養言言有時間觀念,我經常故意問言言現在幾點了,然後用時鐘模型,引導言言時針和分針的區別,以及如何準確的認識時間。別看這些看似人人都會的小知識,對小朋友來說真的不簡單,而且時鐘概念可是1-2年級的考試重點呢。如果從小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建立數學概念,孩子以上小學數學一定差不了。

 

其實無論是學習英文還是語文,語言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那就是要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對於學前小朋友,我們的母語就是中文,「說」肯定沒問題,所以要訓練的無非是識字和閱讀


在生活中,我和言言在外面玩,言言最喜歡踩井蓋(這個習慣很不好,比較危險),鑑於他對井蓋的痴迷,我就順便引導他認識了井蓋上的文字:電錶、水閘、汙水、消防栓….等等。等他識字量大一些的時候,我就開始引導他讀街邊的路牌以及商鋪的廣告牌。慢慢地讓言言意識到,認識這些漢字可以方便我們的生活。      



產生興趣後,要快速過渡到培養學習習慣   


讓小朋友對某樣東西產生興趣非常容易,只要在他做這件請的時候不斷的表揚他,他就會樂在其中;難的是,怎麼讓他持續有興趣。

 

從言言三歲半開始,也就是英文啟蒙了一年後,我給他固定了8:00~8:30半小時的英文系統學習時間來學習美幼,同時8:30~9:00的時間,我們一起玩英文的拼詞遊戲。

 

這個習慣,無論我們身在哪,在幹什麼,都雷打不動的堅持。所以,這個習慣已然成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非常自然,又怎麼會覺得苦呢?

 

在疫情的假期期間,我每天出門前都會給言言在ipad記事本裡寫上今日學習任務,然後每天晚上回家一項一項挨著檢查。言言做的好的,立馬豎起大拇指讚美言言,做錯的地方給他打上小叉叉,讓他自己看看錯在哪裡並改正。

 

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終生獲益。

現在由於電子產品繁多,很容易轉移小朋友的注意力,言言這段時間就非常迷戀看短視頻平臺的宇宙知識。

 

為了不讓言言被一些錯誤信息給誤導,我刻意找他交談了一次,並告訴他:「言言,這些視頻裡面的知識不一定正確,媽媽不是給你買了宇宙的書了嗎?你可以自己先讀一遍,看看視頻裡的這些知識對不對。」


第二天,我還在睡大覺,言言就去客廳看書了,我起來後,他連忙向我匯報求表揚。我也趕緊趁熱打鐵,和他在寫字板上又寫又畫。


所以說小孩子都有一顆好奇心,需要父母來幫忙正確引導。

        

      

人生是一段學無止盡的旅程,雖然這段旅程我們會偶爾會有黑暗,偶爾會被眼下的泥濘所絆,但學習就如同一盞燈塔,能照亮我們未來的路。如果吃不了學習的苦,未來生活上的苦就會走來敲打我們。給孩子從小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從而讓他獲益終生。

 

今天只是簡單地說了說培養小朋友學習習慣的話題,在我的公眾號「言仔好忙」裡,還有更多關於英語、數學、語文學習的文章。當然更多的還是關於言仔的強項——英語。


新學年,言仔升入了國際學校的學前班,我也會和大家多多分享關於國際學校和幼小銜接的經驗。言仔還小,所以希望我們一起相互陪伴,互相激勵,抱團雞娃,這樣才會更有動力。


今天我也給大家準備了很多福利,包括適合英語啟蒙階段閱讀、自然拼讀worksheet,英語進階階段寫作、閱讀練習和牛津小學生自然科學練習,以及各種原版英文數學教程及workbook等等。大家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言仔好忙】,在後臺回復「言媽資源」就可以獲得這些資源哦~

   

相關焦點

  • 因為牛娃的存在,普娃再努力也沒用?
    我想了想,跟她講:考級只是檢驗你一個階段練習的成績,它有兩個作用,一是對你這段時間努力的認可,二是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會更有動力。一番苦口婆心的開解後,孩子好像放開了。但是這個問題卻擊中了我,讓我進一步去思考孩子的學習規劃應該怎樣做更好,過程中會有哪些問題,我該如何應對。
  • 牛娃跟普娃的差距不在智商,關鍵還是這3個字決定!(父母必讀)
    其實牛娃和普娃的智商,真的沒有多大差距。曾經有跟蹤調查發現,除了特殊的智障者,一個班40個人,幾乎找不出哪個智商特別高或者特別低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那差距到底在哪裡呢?其實智商平平的孩子照樣能成為「牛娃」,關鍵因素只有一點。
  • 新潮育兒鄙視鏈:雞娃,牛娃,普娃?網友:雞娃已成流行病
    真的是沒有想到,養娃的道路上面也有鄙視鏈。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孩子之間的競爭,同時也是孩子家長之間的競爭。最近就有一個新潮育兒鄙視鏈的出現,雞娃,渣娃,普娃,牛蛙,素雞,這種新的育兒鄙視鏈已經開始慢慢滲入到家長圈了,快到看看自己家的娃娃屬於哪種吧?
  • 「牛娃簡歷」雖假,但背後焦慮真真切切
    現實還是相對客觀理性,沒有隨著「搶跑」這一教育的「風口」肆意隨風飄揚。對此,上海市實驗學校特地發布聲明,表示「最近網上傳播的所謂『天才小囡簡歷』,經比對,與我校的網篩無直接關聯,許多帖子屬杜撰。」原來,這「牛娃簡歷」有摻假和誇大的成分。不過,這種虛假,所帶給我們的可不能只是感官和精神上的刺激,還應有更深層次的價值思考。
  • 奧數更適合牛娃?不不不,普娃剛剛好
    他非常擅於從一個個具體題目的拆解入手,來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果爸的教育乾貨都分享在了「果爸在海澱」公眾號中,果爸說希望和大家一起相互切磋、彼此借鑑,最終找到適合自己家娃的教育方式。最近總是跟大家叨叨奧數,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煩,但我還是想把今天這一篇跟大家叨叨完。馬上孩子們就要迎來疫情後的第一次開學了,不少朋友和家長也都來問我,這幾天準備給孩子「收收心」,可以做哪些準備。
  • 楊靖:《如何培養身心健康的牛娃》| 演講文字稿
    整個演講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了牛娃的五大特徵。 ——包括不將就的心態、堅毅的性格、破局思維、行動力、軟實力等。 第二講了牛娃和普娃的分化時間節點。所謂的外部環境,可能是培養牛娃最寶貴最稀缺的資源,也是最難得的禮物。 一、牛娃的五大特徵 我們先看看牛娃和普娃相比,有哪些獨一無二的特徵。
  • 望子成龍鳳 大陸牛娃簡歷懂微積分核反應爐
    新華社報導,近日一篇題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文章在網路朋友圈廣為流傳。文章提到這場名校幼升小需經過網選、機考(電腦作答)、面試三輪,競爭激烈程度令人咋舌。且在名校光環下,許多家長精心撰寫「牛娃簡歷」,希望為孩子爭得入場券。
  • 牛娃家長熱追的KET/PET考試,到底是什麼?
    前一陣,讀者群裡有不少朋友聊起KET/PET。有人悄悄問我:她們在講的KET到底是什麼?趕腳很高級的樣子。 哈哈,喵媽和同事們也做了很多功課,今天一篇給大家掃個盲!先用一句話簡單概括:雖然貌似是專屬高精尖牛娃的一個考試,但實際上卻對所有小學生都挺有用。
  • 親歷海澱小升初 牛娃一年刷的卷子80公斤
    牛娃背後是高強度的訓練,一度同時上七個奧數班,有一對一也有集訓隊,牛娃爸爸說起各個培訓機構的優劣和名師,都是門清。對於這樣的孩子和家長,來來媽是相當服氣的,每天上學之餘同時上這麼多培訓班,在時間規劃和計劃執行上需要多高的智慧和多強的定力才能完成啊?
  • 莫焦慮,牛娃簡歷牛的可能是簡歷
    莫焦慮,牛娃簡歷牛的可能是簡歷 秦志 2018-11-01 15:45 來源:澎湃新聞
  • 沒有神童,更沒有牛娃,都是苦學出來的
    我當然相信有神童,不管是體力還是智力方面。但太神的那種,且不說我和我身邊的高人們都沒見過,一個時代出個把神童到神人,已經是這個時代的幸運了,何況扎堆兒?之前提到小學時代的王小錚不提,初中年代二班有個綽號「田大榜」的大個子,上課內容經常是吃飯或睡覺,據說呼嚕聲響老師都不打擾他,因為他是我們四個班裡唯一被認為是天才的。而且如大家所願上了師大一附,再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 除了早培的「牛娃」,放養的「普娃」,第三類「郊區娃」怎麼養?
    「牛娃」和「普娃」,在帝都,我看到很多放養的「普娃」,也聽說過一些早培的「牛娃」,這些「早培」的孩子不容易,家長更不容易。時常穿梭於各類公眾號和講座,漸漸發現,原以為一直放養的兒子是「普娃」,其實是第三類「娃」——「郊區娃」!
  • 杭州牛娃/普娃/渣蛙的英語閱讀能力到底怎麼樣?終於被虎爸調查清楚了!
    54%的大班孩子在C以內,仍有34%的孩子處於最基本的AA\A啟蒙階段,中位數普娃從A升格2級到了C。與普娃相比,已經有超過6%的牛娃升級到了K(對1個Z投票虎爸表示懷疑),比中位數C高了8級。相比只升了2級的普娃們,他們一年之間,從H到K,升了3級。
  • 羨慕牛娃,不如羨慕牛娃的家——談談學習型家庭01
    有8歲孩子就已經在學習初中數理化的。更是有一份流傳甚廣的幼升小牛娃配置表,把普娃、牛娃、超牛娃的要求都數位化了:牛娃要認識1000字,超牛娃則要1500字起;牛娃數學要會100以內加減,而超牛娃則要會乘除法;牛娃英語要會簡單對話,而超牛娃要能夠熟練交流……天啦嚕,我​活了四十多歲,在英語方面還比不過一個牛「娃」!
  • 被各種牛娃刺激到心理失衡,怎麼辦?
    只要網癮足夠深,可以看到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牛娃,沒有最牛,只有更牛。再看看自家的熊孩子,各種不順眼,各種心理失衡,心慌焦慮沮喪憤恨。這種情況還真的不是在說笑。 心態調節能力比較強的家長,會實事求是根據自家情況指定計劃行動起來,再根據行動調整,不斷精進。有些心大比較佛系的家長乾脆躺屍當鹹魚,歲月靜好、與世無爭。
  • 寧波牛娃保送清華,聽聽家長怎麼說
    真的很感謝學校,好的平臺才能讓孩子更進一層;但結果也可以用慘烈來形容,我們班有近五十位小朋友,全部參加過五大競賽,最終只有3人成功突圍。 小編:當爸:您怎麼用突圍來形容競賽的慘烈,難道是軍人?當爸:談不上指導,其實很多家長都懂得教育的道理,只是限於這樣或那樣的條件做不到,我說一下他的成長過程,給大家只是一個借鑑,畢竟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全盤照搬的,而且可能教育的理念也會不同。
  • 被武漢名初錄取的牛娃,校內成績、獲獎情況如何?揭秘
    對小升初的家長來說2020是充滿迷茫與焦灼的一年先有全國小升初新政帶來的未知恐懼後有武漢疫情帶來的招生推遲慶幸的是大家終於上岸啦恭喜恭喜家長幫每年都會收集武漢小升初的真人案例希望給下一屆小升初娃們提供升學參考另外,真人案例對於今年新初一的家長也有用可以看看你家娃新初一的同學厲不厲害~
  • 娃的天賦有多重要?如何看出娃是普還是牛?
    孩子的進步絕對是各位老母親們前進的動力,哪怕只是一點點,都能讓人驚喜不已。放心,你不是唯一一個,大家都這樣。只是有時候,真不能因為覺得自己家孩子在某方面稍微比同齡人學得快一些,早一些,就是有天賦了。畢竟隨著孩子長大,當家長接觸更多的「別人家的孩子「,就會發現什麼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當然,作為家長,我們都是一邊焦慮,一邊佛系,一邊暗自努力。
  • 浙江牛娃的10大特點,太準了!尤其是第7條
    這是某論壇的一篇精華文,是家長對浙江本土牛娃觀察後所感所悟。雖然發布在5年前,現在讀來仍然妙趣橫生、言簡意賅,尤其是第9條!快來對號入座,看看你家娃都中了幾條?首先聲明,我娃不牛。你嬌生慣養,吃不得苦,天資再高,也成不了牛娃。
  • 上海華二初中發文引質疑,到底是牛校成就牛娃還是牛娃成就牛校?
    通篇看下來,在教育均衡的趨勢下不得不走向搖號之路的華二初中,以「傲慢」的姿態向即將參與搖號的家長提出了華二家長即學生需具備的條件,簡言之「家長有錢有閒有專業知識,學生有基礎有能力有良好的交際能力」。這樣的名校與其說是教學實力雄厚的學校,不如說是優質家庭的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