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媽教娃歷險記:那些優秀孩子的父母都是怎麼教孩子的?

2020-12-23 魚sir家長圈

本文來自白娘子也是二寶媽,雖然文章很短但是乾貨滿滿,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記得2020開年的時候,有大師說過,這將是深度清理的一年。

港真,老母當時是不信的。

結果,竟然真的很明顯。

上半年的時候,大家問的最多的,還是什麼課好,什麼課牛,你報了什麼,我要不要跟。

而這幾天,群裡的主題變成了這樣:

那些一周10+個興趣班的課表,曾經是受人仰望的對象。可現在,大家都不會盲目從數量上去崇拜了。

嗯,老母就把大家的進步,理解成是雞娃群帶來的好處吧。

所以,收到這篇牛媽來稿的時候,老母心有戚戚焉,必須要跟大家分享。

來稿的作者,還是晨媽。

從十八線老母的碎碎念,到慢慢找尋雞娃的方向,再到現在,很明確知道該走什麼路。

晨媽進步好快,老母也莫名欣慰。

一起來看看吧:

這張課表,是學校剛複課時,晨晨的一周安排。

晨媽的原話是:

白天終於可以正常搬磚了;

晚上,大號丟給直播課,小號丟給AI課。

大號上網課不錯,不用我操心。當時的直播網課有:數學、語文、英語;線下都還有書法、樂高、英語。

當然,為了眼睛,我還安排了室外活動時間,優秀的家長怎麼可能不雞體育,對吧。每天都安排的可充實了。

嗯,曾經老母也是這樣的。

一周七天,姐弟倆的課表都要排的妥妥的。

哪裡有留白,哪裡就有焦慮

即便是玩耍,也必須是計劃內的,戶外運動。

滿滿當當的課程表,看起來很美,執行起來很骨感。

晨媽執行了,結果娃每天都要11點才能上床。

強行堅持了一個星期,晨媽砍掉了三門課。

課程表變成了下面這樣:



再後來,晨媽繼續一路砍。這是最近的課表:

除了鋼琴和書法,其他所有能自雞的,我都準備自己來。

因為這兩個,我確實不會。如果我會,可能我也會自己來。

專業的事情,還是需要專業的人去做。

但是我把孩子的課砍成這樣了,終究還是因為窮,窮在時間和金錢。

晨媽的自雞和找名師,簡單地說,是這樣:

退掉了上課效率很低的雞肋課程,

退掉了老師水平一般的心裡安慰課程,

把上課時間的水分擠幹,

要麼好好上課,

要麼高效自雞,

要麼心無旁騖地玩耍運動。

比如,晨媽退掉了原來機構的英語、鋼琴、美術和書法,用盡所有的人脈和人品,重新挑了一家專業機構,重啟硬筆和軟筆。

鋼琴,也還是要學的。通過雞娃群裡的口碑推薦,晨媽找到了一位更專業的鋼琴老師,果斷把娃丟了進去。

至於樂高,晨媽是這樣放棄的:

去年孩子學過滑輪組和槓桿。我帶他去公園挖沙,然後用滑輪組提起沙桶,問他,這是用了什麼工具,什麼原理。

他一臉懵逼的看著我。

那一秒,我突然心疼起我的錢。

說到底,還是孔夫子幾千年前講的那句話:

其實挺不容易做到的。

信息爆炸的時代,販賣焦慮的時代,有太多豬油,太容易蒙住我們的初心了。

遇見未知的學科,遇見未知的機構,到底適合娃嗎,我會不會,錯過這家,就錯過了娃成功的道路。

對未知的恐懼,是焦慮的根源。

當很難去辨別信息的時候,也許,靜下心來重新評判娃,評判自己,才是最有效的冰桶。

比如,晨媽說的,窮在時間,窮在金錢。

或者,娃不喜歡,娃不擅長。

最重要的是,雞娃之前要想好,我娃到底是塊什麼料。

什麼是主項,什麼是優勢,什麼又是必須要補的短板。

寫到這裡,老母突然有點明白了,為什麼說爸爸才是雞娃界的戰鬥機。

因為男性的邏輯推理和單線程思維模式,都非常適合去扔掉那些不要的,專注那些重要的。

而老母們,嗯,應該是遠古留下來的本能吧,囤貨才更有安全感嘛。

開個玩笑哈。

認真地,老母今天想說,從人云亦云到做自己,我們在陪孩子成長的路上,雞的是娃,照見的卻是自己。

那些青春期不敢去叛逆的事情,那些年輕時犯過卻忘記反省的錯誤,到了這會兒,竟然一樁樁一件件都泛起來。

每一條都是我們未完成的功課,都在提醒著我們,不做完這些功課,我們就沒有辦法心如明鏡地,去好好雞娃。

吼娃,因為我們一直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跟風報班,因為我們從來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羨慕牛娃,因為我們從小就是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下長大的。

我們以為自己結婚生子,披上了社會人的外衣,成了孩子眼中不會犯錯的大人,就真的可以無往不利,無堅不摧。但其實,那些弱點和膽怯都還在,當時繞過去了,但面對孩子時,ta們,又回來了。

從報報報到砍砍砍,看似一堆機構在我們手上流轉,但實際上,拷問的是每位老母的靈魂。

錢換不來安全感,雞娃也是。

只有真的明白娃是娃,我是我,才能好好地,客觀地,不焦慮地,雞娃。

這張桌面,今天很適合再放一次。

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

複製頭條留言置頂處第一條的小英文可以找到我

或者頭條私信均可

每位孩子的情況各不相同,我會根據你家孩子的情況為你進行針對分析。

相關焦點

  • 嫌棄老人帶娃教不好?那是不懂挖掘優勢,老人照樣能教出優秀孩子
    老人帶娃,一直以來是很多寶媽詬病的事情,很多寶媽有孩子前表示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哪怕是不上班也不能讓老人插手,但是真的有了孩子後,自己卻打了自己臉,很多事情還真需要有個人幫你。這個人老公忙著賺錢養家肯定不行,說來說去還就是老人了,作為孩子的長輩,除了父母,沒有誰比老人更疼愛孩子了。寶媽嫌棄老人帶娃教不好?那你是不懂得挖掘優勢,很多老人照樣帶出優秀的孩子。
  • 孩子叛逆時,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
    孩子叛逆不聽話?低層次父母才會打罵嘮叨,高層次父母這樣教娃「快起床去刷牙、洗臉!」「你就穿這樣的衣服出門嗎?像什麼樣子?」「別忘了下午去上課!」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根據調查顯示:「有超過九成的孩子都認為自己媽媽太嘮叨了,像唐僧一樣煩死人了!」甚至有人說,「嘮叨」就是媽媽的代名詞,你家也有一個愛嘮叨的媽媽嗎?
  •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人都認為養育孩子誰都會,沒什麼可研究的。然而你的孩子是成功的嗎?你的理想和希望實現了嗎?你的付出得到回報了嗎?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想過,等看到結果的時候,自己會抱怨,為什麼我拼命的工作賺錢?想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生活。可是孩子就是不爭氣,什麼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有些人看似沒怎麼拼搏?也沒怎麼付出?可是人家的孩子就能成名成業呢。這些就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 父母不教孩子這4件事,娃長大後容易「四處碰壁」,後果很嚴重
    尤其是在這4件事上,父母若是不及時教孩子,那麼娃長大後容易「四處碰壁」,後果很嚴重。對於那些對自己生活、學業乃至以後的事業有幫助的人,他們都應該學會去感恩別人。畢竟沒有人有義務去幫助你,之所以會幫你,也是出於情分,比如說一個學生在學校裡總是用一種命令式的口吻去要求別人幫自己輔導作業,卻不知道感謝那些幫助你的同學,那麼時間長了還會有人願意幫你嗎?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恩,即使別人沒幫到你,也不能去責怪他人。
  • 我「英語渣」能教好孩子嗎?踩準四點帶出原版娃
    一個愛琢磨教育方法的媽媽分享教育心得、啟蒙乾貨、學習資源關注我,一起做有方法的父母文 | 捲兒媽來源 | 微信公眾號「捲兒媽教子手記」ID:juanr-ma最近老家有個親戚,看了我公號裡一些關於英語啟蒙的文章,她說自己既有點焦慮,也有點困惑,說:「你這是自己英語好,能教了孩子,像我們
  • 為啥蒙特梭利教出來的孩子如此優秀:培養孩子學習自驅力是根本
    今天我就給大家仔細扒一扒蒙特梭利的那些事。眾多名人代言早年蒙特梭利學校出來的很多娃,長大後成為世界頂尖優秀人才和領導。而蒙特梭利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預見到了這個遠景,認定兒童早期的啟蒙不應該教孩子「知識」,而應該培養他們未來一生路上獲得知識的智力、自我驅動力、心態和習慣作為一生發展的根基。下面我簡單說一下自我驅動力的娃和非自我驅動力的娃有什麼區別?
  • 做好3件事,老人帶娃也能教出優秀孩子
    再有就是女兒除了看電視之外,好像其他的娛樂生活都沒有。跟周圍媽媽帶的兩歲小孩相比,明顯比別人差一些。最後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貝貝媽決定送孩子去早教,但是奶奶卻死活不同意,為此兩個人還發生了很大的爭執。老人的想法是,送早教要花錢,而且孩子還那麼小,甚至覺得貝貝媽是嫌棄自己帶的不好。
  • 我「英語渣」能教好孩子嗎?踩準四點帶出原版娃
    文 | 捲兒媽最近老家有個親戚,看了我公號裡一些關於英語啟蒙的文章,她說自己既有點焦慮,也有點困惑,說:「你這是自己英語好,能教了孩子,像我們,自己還是半瓶子的水平,怎麼敢拿出來教孩子?再給孩子帶溝裡。」我說,你想多了。
  • 「我才初中畢業,能教育出優秀的娃?」什麼學歷,都能讓孩子優秀
    孩子從一出生,首先接觸的,就是家和父母。他每天的飲食起居、吃喝拉撒、學說話、學走路、學做人,無一不是在家裡進行的。所以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才初中畢業,能教育出優秀的娃?
  • 低層次父母喜歡跟娃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卻這樣做,難怪孩子優秀
    高爾基曾經說過一句話,養孩子連一隻母雞都會,但是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學問。就如高爾基所說,怎麼教育孩子是很多人頭疼的問題,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命運,對於世界各個國家的教育孩子來說,中國的父母雖然不敢說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是卻是最用心最勤奮的。
  • 娃易怒愛哭,與其管理孩子的情緒,不如教孩子做情緒的管理者
    上一秒鐘孩子還很安靜地自己在玩,下一秒就突然大發脾氣,開始摔玩具,顯得怒氣衝衝;剛剛還和你微笑示好的小朋友,轉身就不理你了,顯然是生氣了,不過家長並不知道原因,感到莫名其妙;還有的孩子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有很多寶媽問,孩子經常大哭大鬧,還生氣,家長怎麼哄都沒有用,有什麼哄娃的妙招嗎?
  • 為啥蒙特梭利教出來的孩子如此優秀:培養孩子學習自驅力是根本
    今天我就給大家仔細扒一扒蒙特梭利的那些事。而蒙特梭利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預見到了這個遠景,認定兒童早期的啟蒙不應該教孩子「知識」,而應該培養他們未來一生路上獲得知識的智力、自我驅動力、心態和習慣作為一生發展的根基。下面我簡單說一下自我驅動力的娃和非自我驅動力的娃有什麼區別?
  • 教孩子學英語,我有一百種方法
    別以為小五媽只會研究大語文,實際上我可是多頭推進、全學科自雞的。而且,對於英語學習,小五媽還有一個給力的外援,那就是小五的姨媽。我的姐姐是英語專業畢業,現在是一位英語老師。雖然我也是從初一才開始學英語,但畢竟近水樓臺先得月,比同齡的孩子多接受了一點薰陶。姐姐在老家一所中學工作,每次她來北京玩兒,走到哪兒都不停地拍照。
  • 「你把桌上的糖都裝上」,教娃貪小便宜的家長,正在傷害孩子的善
    」,教娃貪小便宜的家長,正在傷害孩子的善教娃貪小便宜的家長,正在無形中傷害孩子。任何事情都有因果,父母教育孩子貪圖小利,必定不會得到飽滿的果實,這只會是一個惡性循環,今天貪了小便宜,明天就會貪大便宜,最終一發不可收拾,父母教孩子貪小便宜會在將來「毀了」孩子。
  • 再不帶孩子看冰雪奇緣,孩子都沒法參與幼兒園社交了
    文 | 米粒媽2019年快結束了,各位親愛的中年老母親們,緊繃的神經千萬不能放鬆,今年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你們必須完成,不然,就是在當媽這個工作上業績沒達標,KPI沒完成,考核沒過關。啥事?趕緊帶娃去看冰雪奇緣啊!冰雪奇緣都上映一周了,怎麼還有人沒帶孩子去看?我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 「我媽比我學習還瘋狂」優秀的孩子,背後往往有愛學習的父母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往往是這樣一種畫面:孩子在寫作業,而父母表面上是在監督,其實自己在玩手機。那麼,孩子又怎麼可能會認真學習呢?那些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愛學習的父母曾看過一期《少年說》,其中有一個孩子抱怨自己的媽媽「太愛學習」,已經38歲的媽媽還在準備考研,每天努力學習。於是這個孩子吐槽道:「我媽學習比我還瘋狂!到底是學習重要還是兒子重要呢?」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回家跟孩子爸聊起這件事,反被埋怨道:「你自己不愛說話也就罷了,但為了孩子,怎麼也得多少跟老師套套近乎,了解了解孩子的情況,平日裡老師才好多照顧一下咱孩子啊?!」「別人家的爸媽」好像都很多才多藝,能言善辯,但本身就不愛表達的,性格內向的人當了父母,該如何調節性格和帶娃之間的衝突?
  • 晚一年上學孩子為什麼優秀?背後的原因,是父母滿足這三個條件!
    近年來,很多寶媽寶爸開始覺得讓孩子晚一年上幼兒園對孩子更好,從鄭淵潔自己教孩子,到霍思燕說晚上一年幼兒園,是給男孩子最好的禮物,寶媽寶爸們都開始羨慕這樣的教育方式了。不過細想之下,發現這樣的決定自己根本沒法承擔。
  • 提前教孩子畫畫的弊端,為什麼不要隨便教孩子畫畫?
    我兒子牛大力從小就愛拿著筆亂七八糟的畫畫。許多朋友建議我送他去美術興趣班培養。我都拒絕了他們的建議。我認為在畫畫這件事上,是要遵循孩子的規律和水平,揠苗助長反而對孩子不好。這位媽媽非常驚訝,問她怎麼認得的,她告訴媽媽是幼兒園的老師教的。媽媽先把小女孩表揚了一頓,隨後一張訴狀把小女孩所在的幼兒園告了,要求賠損失費。人人都覺得這個媽媽瘋了!經歷三個月打官司後,出乎意料的結果是幼兒園敗訴了。因為陪審團的成員們被這位媽媽在辯論時講的一個故事所感動。她說:「我曾去某個國家旅行,在一個公園看到被人剪去翅膀的天鵝。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跟家長融不到一起,啥消息我也得不到,耽誤孩子前程怎麼辦?」「孩子要是受我影響,也變得這麼內向,該怎麼辦啊?」……這也讓常爸思考起這個之前從未想過的問題,我們看到的那些「別人家的爸媽」好像都很多才多藝,能言善辯,但本身就不愛表達的,性格內向的人當了父母,該如何調節性格和帶娃之間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