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8
華東師範大學以「推進一流本科教育,建設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大學」為目標,在本科教學過程中堅持「教學為本、質量為本」的方針,始終把握「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方向,穩步推行「基本要求+需求選擇」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並以完全學分制建設為著力點,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辦學特色和管理體系,有效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持續健康發展。學校通過創新學分體系、完善通識限修方案、豐富學校課程資源建設、拓展校園科研體驗、創新專業選擇制度等具體措施,在切實推進學校完全學分制建設的基礎上,穩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注入力量。
――整合資源,完善學分體系建設。學校整合相關資源,完善學分體系的設計與建設,在打破課程壁壘的基礎上實現院系課程資源的交叉共享,進一步擴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選擇空間。學校在文科專業中實施「通識限修」選課制度,使學生在一定的範圍內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實現對相關課程的自由選擇,目前學校文科類學生的數理類課程選擇,可以在大學數學、數學文化、數學統計中實現自由選擇,從而消除了以往硬性規定所帶來的弊端。學校進一步完善學分體系建設,設計並推出創新學分,結合學校「大夏」科研創新基金、大學生實踐創新基地項目等活動,將創新實踐活動有效納入課程體系建設,根據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表現評定相應創新學分,學校對累計創新學分超過6分者給予創新獎勵,並授予學校優秀創新學生稱號,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免試直升研究生,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科研創新熱情和科研創新能力。
――拓展範圍,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學校進一步完善與學分制相配套的各項管理制度,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在有效推行「強化基礎、注重個性」培養傳統基礎上,通過學分分類、分流等途徑,進一步拓展並完善學分的選修層次和選修範圍,在不斷增強學生選課自由度的基礎上,有效提升學校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學校在不斷拓展學生選課範圍的基礎上,加強學校課程資源建設,進一步擴大以學院為單位的專業通識課程選擇範圍,在一定的範圍限制下儘可能滿足學生的選課需求,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基礎上,穩步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學校課程也有2005年的3000多門增加到目前的5000門,同時在強調質量建設的前提下繼續加強學校課程建設,為學校完全學分制實施提供保障。學校積極構築並不斷完善校級平臺選課系統建設,並積極進行基於選課平臺的學分制管理系統建設,在進一步擴大學生選修範圍和選修資源量的基礎上,也為學校的精細化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
――完善制度,打造體驗式教學平臺。學校以推進完全學分制建設為目標,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改革專業選擇方法與途徑。對以往學生大一升入大二時允許申報輔修專業或轉專業進行改革,開放對轉出學生第一學年的績點要求,同時依託學校孟憲承書院建設,為師範生探索並設立書院制特色管理模式,拓展學校完全學分制建設途徑。實施英才培育計劃,打造體驗式教育教學平臺,以完善學分制度建設為著力點,不斷探索優秀學生的培養新途徑。設立校長獎學金,依託國家、上海、學校三級創新實踐項目,培養學生學術興趣和學術創新能力。以創新學分為依託全面實施大學生科研創新計劃,通過實踐體驗、科研體驗、校園體驗等體驗式學習項目建設,在激發學生科研創新熱情的基礎上有效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能力。學校目前已與國內外400多所高校達成學生交流協議,通過學分互認、學分對接等保障措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科研探究體驗機會和體驗效果,使學生在完全學分制建設中得到實惠,通過參與科研項目、校級交流學習、構築創新學分體系等系列途徑,在不斷推進完全學分制建設的基礎上,有效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能力和培養水平。
(責任編輯 劉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