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的孩子跟我的孩子在同一個學校,到了學校組織的晚會上,所以我和同事都到了學校觀看學校組織的節目,沒想到的是同事的孩子竟然是晚會的小主持人。
我看著他的孩子在舞臺上絲毫不怯場,站在臺上談笑風生,不論是帶動氣氛,還是引出節目都做的可圈可點,我對同事說沒想到你的孩子做主持人,那麼棒啊。同事聽到後也是謙虛的說:還好還好。觀看完節目的時候,我和同事聊起來對於孩子的教育。
同事說道:「其實我覺得你的孩子也是十分棒呢,剛才還被表揚為優秀學生呢,學習成績一定非常好吧,哪像我的孩子呀,一天天就在練習演講的時候比較積極,根本不需要我提醒,但是一到學習學校的課程時候,完全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自己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讓孩子去學習,我可沒少因為寫作業的事情對孩子發脾氣」
其實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同樣是學習孩子對自己藝術特長總是非常自覺,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研究,但是面對學習文化課程總表現的不積極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的
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陸登庭
其實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上天送給所有人的一份禮物,孩子都會喜歡去做一些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情,並且對於這些事情它們總是會自覺去做,不需要去督促。
例如孩子孩子會在三個月的時候就學習抬頭,到了孩子一歲的時候開走路,以及孩子大了之後會學習一些自己喜歡感興趣的知識,這都是孩子的好奇心所推動的,孩子會從學習這些事情中感到滿足感,進而會樂此不疲的去學習。
國外曾有一項教育研究課題叫「發生在教室的好奇心」,想要通過這個課題去研究出引導孩子好奇心的天性,這個課題研究旨在研究教會和引導孩子們的好奇心這一天性。
此項研究發現:好奇心對於人工作愉悅程度,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技巧,和孩子能否在生活中感受到快樂都有很大的關係。
密西根大學幼兒科學副教授Prachi Shah通過對2600名孩子進行調查後發現:孩子的好奇心越強,智商也就越高,學習能力也就越強,在數學和讀寫能力天賦也就越高,孩子的,「努力控制」和集中精神的能力也越強。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所具有好奇心程度與家庭經濟是不相關的,並且孩子的好奇心如果能得到家長的合理引導調動,能彌補因為貧富差距學習資源差距造成的孩子之間學習成績之間的差距。
二、孩子都是熱愛學習,但是父母對於學習的觀念太過狹隘
還記得小時候的自己嗎?是不是對於老師課堂講課時候,十分認真呢,到了家就算到了11點也要把作業寫完再睡覺,根據研究表明,孩子是十分渴望學習的,學習是兒童遺傳資質的一部分。
孩子學習的環境如果是寬鬆的,自由的,能夠從環境中得到愛和安全感已經滿足感,那麼孩子就是熱愛學習的,能夠做到自主學習,而這種孩子的自主學習,對於孩子成長也是十分重要的。
那既然孩子是喜歡學習的為什麼孩子對學習學校的課程時候,顯得不開心呢,做作業也不積極,完全沒有看出來是喜歡學習的,這是為什麼呢?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你要想讓孩子學習不好,就整天在他面前說學習的重要性,你說的越多,孩子的學習就會越差。」
學習能給孩子帶來滿足感和快樂,我們在街道上,看見一群孩子在學習滑板,每個孩子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表情,那學習文化課的快樂去哪裡了?
其實這與父母給還的壓力有著很大的關係,家長給孩子傳遞出學習是唯一的出路,不學習的孩子是壞孩子,孩子學習的興趣在家長的壓力下逐漸消磨殆盡,孩子的積極性也自然而然的不高了。
父母只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就是各科的分數,對於孩子其他的學習總是不管不顧,認為這只會荒唐掉孩子的青春,我朋友的孩子明明,十分喜歡音樂,經常在通過網上學習一些音樂的知識,在孩子上初中的時候,他想要讓家長給他報一個音樂吉他輔導班。
但是家長卻十分反對,對著孩子說:「你自己的成績都快成倒數了,你不一心提高學習成績,竟然還想方設法的玩音樂,你想都不用想。
我是覺得不會支持你的」這個場面不知道在多少個家庭上演過,不是孩子不喜歡學習,而是孩子的學習家長沒有看到,家長所認為的學習就是學校課程的學習,看到孩子看外書也是被稱為看閒書,父母對於孩子學習的認知太過淺顯。
三、父母要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好奇心呢?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
我們已經知道孩子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進行自主學習,那麼家長是否能培養出對於孩子對於學校課程的好奇心嗎?這當然是可以的,但家長要做到以下三點。
1、勞逸結合的學習
家長不能讓孩子只知道學習,而忽視玩耍的重要性,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耍的時候,能做到休息大腦,這樣才能做到更好的學習。並且許多知識都可以從玩的時候學習到,也可以把學校的知識在玩的時候更加深刻的理解。
如今,許多家長和老師都提倡題海戰術,以及鋪天蓋地的輔導班,生怕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相信許多的孩子都上過輔導班,有的孩子在學校完成了學習後,到家還要接受家庭輔導。
不僅如此,在星期六星期天的時候,也要參加輔導班,學習輔導成為了孩子生活的主旋律,孩子只能在忙碌的學習中喘息,這樣怎麼能發自內心的喜歡上學習呢?怎樣才能產生好奇心呢?孩子沒有厭煩學習,逃避學習就已經很好了。
家長可以安排一段時間是孩子專門玩耍的,這段時間完全受孩子自由支配,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打遊戲打籃球,都由孩子決定,讓孩子緩解學習壓力,這樣孩子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2、家長不要給孩子設立太高的目標
我們從上文已經得到了,自由寬鬆的學習環境對於孩子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也得了家長對孩子太大的壓力會消磨掉孩子對於知識的渴望,所以家長首先不能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太大的學習壓力,會讓孩子逃避學習恐懼學習,讓孩子有產生焦慮心理。
孩子是考慮不到那麼深遠,他不知道自己現在的學習會給以後的生活產生影響,父母對孩子講述這樣的畫面,也是在對牛彈琴,這樣也只會給孩子帶來壓力。
比起這樣的說教,家長可以嘗試這樣教育孩子,告訴孩子:」只要你認真努力學習,分數其實沒有那麼重要的」「不論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都是需要學習的」「自律得到自由」「只問耕耘,莫問前途」。
3、父母從興趣入手引導孩子學習
好奇心驅使著孩子去探索和學習,孩子在小的時候非常喜歡問為什麼,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天上為什麼有雲朵?這都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現,小孩子這個年齡段正是好奇心最強。
也是孩子最想吸收知識的時候,父母可以積極的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到學科知識上。數學、語文、英語、歷史、物理、化學、地理、生物。
其實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如家長可以利用廚房的各種配料,讓孩子體驗到化學之美,多給孩子講述一下歷史故事,孩子在上歷史課的時候,自然也會十分感興趣,全神貫注的聽講。
並且家長不要對孩子學習太過狹隘,孩子在可以從書本上學習到知識,也可以在生活中學習到知識,在生活中的學習反而更生動形象,更加激發孩子學習欲望。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學習興趣,摒除掉狹隘的眼光,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道路,需要家長細心的引導,不要因一時的成敗,給孩子貼上標籤,孩子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即使家長不監督孩子,孩子也能不斷進步。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