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2 09:39:4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顯得更加珍貴。很多父母小時候由於經濟條件限制,沒有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便想方設法要給孩子最好的,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很多早教機構的盛行,正是迎合了父母的這種心理。很多父母不管自己的經濟條件如何,不論早教學費多麼昂貴,創造條件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早教。 愛孩子就要給孩子最好的,這固然沒錯。但最好的並不一定得「燒錢」,如果父母能巧調教,其實是為孩子量身打造了一個「家庭早教機構」,可是省去一把筆的早教費用哦。 成功案例: 小雨媽媽說,她從懷小雨開始,就注重胎教,小雨出生後,她也沒特別送去什麼早教機構,平時就是給她聽點音樂,放點英文磁帶之類的。不過她經常會帶小雨到處去參觀,她說目前小雨已經走過了很多省份。平時也經常帶著她參加音樂會之類的活動、場面,目的是讓孩子見識下。送到早教機構,至少每個月得多支出1000多元,她認為沒有這個必要。「我們並沒想過把她培養成一個天才、小神童,目前並不要求她學多少知識,更多的是教她怎麼做人,教她一些道理,讓她以後在社會上能更好的生存,讓她能夠快樂成長。」 早教老師:早教不是過早學習知識 金寶貝長沙松桂園中心藝術班王老師告訴記者,不是非要到早教機構學習。特別是家庭經濟不寬裕的話,父母可以自己在家裡帶寶寶。他建議當寶寶6個月大時,父母就應該給寶寶買一些幼兒讀物,讓寶寶定時定量閱讀。由於寶寶2歲前視網膜等還不成熟,2歲前不要讓寶寶看電視,因為電視節奏快,沒互動,對孩子視網膜等有傷害。他建議孩子多聽或者看一些節奏慢、重複的節目。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肯定孩子的行為,不要拿別的小孩的長處來和自己寶寶的短處比,不要非得讓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思維發展。同時父母害要扭轉觀念,早教不等於早期的知識性學習,早教只是開發孩子的大腦。孩子至少要到2歲多才能進行識字之類的學習,太早孩子根本不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應該以身作則,教孩子的東西,自己也要做到,這樣才能贏得小孩的信任感。父母可以選擇自己的家裡教,但不要閉門造車。父母要多看早教書籍,多關注最新信息。 專家:孩子應以父母為中心 「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假設孩子成長完全由外因決定,那其中學校教育只能起到30%作用,家庭教育要佔70%。」專家認為,目前早教市場並不成熟,有一些早教機構確實是從精心研究0至3歲兒童身心特點出發的,而有的則是抓住了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理,以贏利為目的。昂貴的投入並不一定有高回報,早教課程不能以價格多少來證明價值,選擇時一定要謹慎。同時她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強管理,引導早教市場規範發展。 3歲之前是人智力形成發育的一個重要階段,早教的目的不是多學文化,而是要開發兒童的智力潛能,所注重的內容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行,通俗而言就是「3歲前教做人,3歲後教做事」。如0歲至1歲的孩子,要養成好的作息習慣,進行動作、語言訓練;1歲至3歲的孩子,進行道德教育,以及肢體運動、語言發展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早期教育的第一個老師,家長不要簡單寄望於某些早教機構、老師或幫助帶養孩子的人,而應以父母為中心,以家庭為場所施行早教,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親子遊戲,例如和孩子一起玩躲迷藏、老鷹抓小雞的遊戲,在遊戲過程中很容易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