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有這麼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很多父母真是為自己的孩子操碎了心。自從孩子生下來,教育、醫療,沒有一件不需要操心的。
父母在努力履行自己的責任,這本沒有錯。但是一些父母因為自己錯誤的養育方式,導致孩子非但不感激養育之恩,還怨恨自己。有些父母心是好的,可說出來的話對孩子來說卻不是那麼合適。
今年年初,有一則新聞講,一個17歲小男孩留下遺書自殺了,內容是:我的屍體要麼燒了,要麼扔了,千萬別拿回家。
是怎樣的仇恨才會讓他留下這樣的遺書?原來是因為他怨恨自己的父母。其實,父母在他生前並沒有做什麼十惡不赦的事,只是經常「磨鍊」他。
孩子的爸爸因為小時候受了很多苦,所以堅信男孩子要多吃苦,這樣以後才會有出息,所以他對小男孩非常嚴格,甚至算得上苛刻。
男孩考試沒考好,他就會說:你怎麼這麼笨,真是浪費我的錢;考得好了,也不會有任何獎勵和誇讚,甚至覺得你原本可以考得更好。
別的孩子都在快樂享受童年時,他卻只能在小房間裡默默學習。終於,他等到了高考,然而他的成績並不理想,父親的怒罵讓他再也無法忍受,選擇了輕生。
因此,心理學家分析,家長再生氣也不能說這幾句話。
「你為什麼這麼笨」
這句話一般什麼時候會聽到?孩子作業不會做的時候,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家長關心孩子學習天經地義,但有些家長恨鐵不成鋼時,難免想要罵孩子兩句,這樣才能不生氣。
也許父母會覺得這句話很普通,但對孩子來說,這非常具有侮辱性。家長這時候不應該急著去罵孩子,反而需要心平氣和地與他們溝通,找出考得差的關鍵。
此時,這些話語只能起到反作用,更會擊垮他們後續努力的自信心與積極性,得不償失。
「真不知道養你有什麼用」
現代生活壓力非常大,父母有些焦躁情緒沒有地方發洩,這時,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可能成為他們發脾氣的導火線,年幼的孩子便不幸成為了情緒宣洩口。
日常生活中,孩子有一些小事沒有做好,或做得讓父母不滿意,他們便會覺得: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那養你有什麼用?在你身上花那麼多錢有什麼意義?
這些話在孩子聽來都會很傷心,只是不敢表現出來,生怕再次惹怒父母,只能偷偷哭泣。孩子也有自尊,不要讓隨口的話語離間你們之間的感情。
「我不記得什麼時候答應過你」
不少家長都喜歡給孩子許諾,希望讓他們可以聽話地做某事。這個承諾對家長來說,不過是輕飄飄的幾句話,但孩子卻對此抱有極大期望。
孩子努力完成後,有些父母卻會用各種理由搪塞,不履行諾言。他們的努力換來這樣的結果,難道就不會記住這些嗎?他們也會失望,也會憤怒。
父母這樣做不僅破滅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形象,也喪失了孩子對自己的信任,也許你下一次許諾,他們就不會相信你了。並且,還可能給孩子樹立了壞的榜樣,讓他們變得不守信用。
孩子是有思想的個體,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做錯了一點事,就對他們進行人身攻擊,說出一些侮辱、傷害自尊心的話。
實際上,靜下心來跟他們談,效果會好很多,相信沒有哪個父母希望悲劇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 The End -作者 | 湯靡達參考資料:Erikson, Erik H.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Norton,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