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科大少年班:並非是「天才集中營」 神童月考也「掛科」

2020-12-14 安徽門戶網站

高強度 並非是「天才集中營」,高智商少年也「掛科」

的確,少年班學生有的3歲就上小學,14歲考入少年班;有人申請出國留學,一口氣拿到美國前十所名校中的9個錄取通知書……

但在少年班,高智商並不意味著你就能一直「牛」到底,這裡更看重的是勤奮和努力。

少年班學生,入學後也會「掛科」。

大四的2013級少年班學生陳欣怡告訴記者,大一時最擔心數學月考,一次月考下來全班大面積掛科二三十個人。「大家都掛科,就沒有那麼緊張了,慢慢學就趕上來了。」

在這樣高強度的學習環境中,並非所有的學生都能適應。記者了解到,有學生跟不上節奏,還有人沉迷遊戲不能自拔,最終退學……

在陳暘眼中,與其說他們有超常的智商,更不如說他們有超出常人的勤奮和努力。「一周學習60個小時對於少年班的孩子來說才是『剛剛合格』」。記者走進少年班學院的一間宿舍,一名大二學生正在攻讀英文原版的微積分教材,書架上堆滿了學習資料。「身邊人都太刻苦了,你學到晚上十點,別人又能學到十一點,你就只好再學到十二點,結果發現第二天早上六點人家就自習去了。」這名學生感嘆道。

其實,漫步在校園裡,少年班學生和其他大學生沒什麼區別:一樣泡在圖書館學習,一樣加入學校社團,一樣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

業餘時,這些少年班大學生也喜歡看電影、看小說,也經常聚餐、聊八卦等。一個女同學喜歡一個愛練跆拳道的影視明星,她就報了跆拳道班刻苦訓練,風雨無阻。「可千萬不能說出去啊……」她小心翼翼地囑咐記者。

王永的兒子王嘉騮高考全省第16名,放棄了就讀其他的名校,選擇了讀少年班學院。在這裡,這樣的佳話還有不少:有父女檔、兄妹檔、姐弟檔等多種組合。

試驗田 磨礪中前行,科大少年班之路越走越寬

多年來,社會對少年班的質疑聲始終不斷,主要圍繞在是否違背了人才規律,在拔苗助長?此外,少年班迄今還沒有出現諾貝爾級的頂尖科學家,達不到人們的高期望值。

歷經39年風雨,中國科大少年班為何常青?辦學之路為何越走越「寬」?

少年班已經由當年幾十人的一個班,發展成以「少年班」命名的每屆約300人的學院,培養宗旨也悄然發生著變化,由最初培養頂尖科學家轉為培養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

在教育學者看來,當年許多大學放棄辦「少年班」的理由,除了少年班確實不適合擴大規模舉辦外,還需要傾注更多心血,甚至是教學成本,這也是不能維持長時間辦學的原因之一。

「培養特殊人才,需要耗費不同尋常的成本。在科大幾乎是舉全校之力來辦少年班,但我們是從探索教育改革、創新培養人才的大尺度來著眼。」陳暘說。

杜江峰,如今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大教授,昔日也是少年班的學生。他坦言,自己的科研之路經歷過不順,但感恩少年班的培養模式。「經過基礎課強化訓練後,大家適應能力很強,不局限於某個特定的學科領域,從事不同學科的研究都得心應手。」

因材施教,尊重個性化發展的培養方案,「先不分專業、再自由選擇」就是科大少年班的首創。「我先試了無線電,上了電路分析,又去試了計算機,還是覺得不大對勁;後來又選了近代化學專業,但我更擅長物理,最終就選定了物理。」1982年考入少年班、當時14歲的盧徵天,如今已是知名的物理學家、科大教授。

這種教育模式,賦予學生充分自主權,注重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少年班這些成功經驗,之後便在全校推廣,如今國內一些高校也複製這一模式,成為教育史上的創新之舉。

相關焦點

  • 少年班裡的那些神童現況如何?專家:並非都是神童,也有人掛科
    而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國家也曾選拔了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天才少年,在中科大組建了少年班進行培養。 1978年3月9日,中科大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大學少年班,這第一批就讀於少年班的少年天才一共有21位,這21個孩子年齡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這些孩子有的記憶力超群,有的棋藝出色。
  • 中科大少年班真的是天才聚集地嗎,什麼樣的學生才能進少年班呢?
    今天,小玥在網上看到了教育界的一條新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科大)2021屆的少年班的招生簡章公布了,報名時間從9月18日持續到10月8日。少年班在大學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一直以來,人們都把大學少年班看作天才聚集地,認為只有那些天賦異稟的學生才能進入。
  • 中科大「少年班」40年培養近4000神童,究竟有多少成才了?
    四十年前的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各地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
  • 中科大少年班真的是天才聚集地嗎,什麼樣的學生才能進少年班呢?
    近期,卓小越在網上看到了教育界的一條新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科大)2021屆的少年班的招生簡章公布了,報名時間從9月18日持續到10月8日。少年班在大學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一直以來,人們都把大學少年班看作天才聚集地,認為只有那些天賦異稟的學生才能進入。
  • 中科大少年班摸底考試有多難?很多高考學霸只能考20多分
    中科大少年班摸底考試有多難?很多高考學霸100分的試卷只能考20多分。中科大少年班怎麼學?學生學到凌晨一兩點是常事。 他高二參加高考,考了598分,比廣東省理科高分優先投檔線高出近100分,順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學院創新試點班就讀。 中科大少年班被外界稱為「神童班」。少年班學院內有「少年班」和「創新試點班」(簡稱少創班)。
  • 中科大少年班40年:不再只招天才,從超常教育轉向精英教育
    9月15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2018年少年班招生辦法,面向全國招收2002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的優秀高二(含)以下學生。而在今年的招生中,有兩名浙江籍新生,王哲和張浩然。中科大的少年班始於1978年,到今年已是第四十一期。
  • 中科大的少年天才有多厲害?
    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聽著別人家的孩子傳奇故事長大的,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別人家孩子」集中營——中科大少年班。當然這些少年的都是天才,不能拿普通大學生與之衡量。二.少年班今年招生:中科大官方表示,本屆的招生對象需符合:2004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高二(含)以下學生。從年齡看,入選者大概在16歲左右。
  • 中科大少年班出家「第一神童」寧鉑:現已還俗做心理諮詢
    在梳理曹原人生時,他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經歷被媒體一再提及;「神童」「天才」的評價又一次見諸報端;中科大少年班也再一次回歸大眾的視野。幾天之後的2018年3月9日,是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周年的紀念日。
  • 中科大少年班公布48名新生名單,「因為懶,就沒考清華北大」
    8月12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其官網上公布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級少年班考生錄取名單》。今年,中科大的少年班共錄取48名學生,其中10名女生、38名男生。中科大的少年班是怎樣的存在?在公眾心目中,少年班的學生幾乎等同於「少年天才」。2018年,時任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院長的陳暘接受採訪時談到,「少年班招收的不是『偏才』『怪才』」。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年 出家「第一神童」寧鉑現還俗做心理諮詢
    40年過去了那些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2018年3月5日,年僅22歲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曹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連續發表兩文關於石墨烯超導重大研究發現,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梳理曹原人生時,他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經歷被媒體一再提及;「神童」「天才」的評價又一次見諸報端;中科大少年班也再一次回歸大眾的視野。
  • 中科大少年班95後新生代:「我們寢室就有三個談戀愛的」
    2012年,參加中科大面試後,參加當年高考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其中,趙文君考了674分,參照應屆生標準排在石家莊市第十幾名。2016年,兩人順利從中科大畢業,出國繼續讀博。和中科大78級(首屆)少年班學生寧鉑不同,新生代的中科大少年班學生,已是另一番模樣。
  • 中科大少年班走過四十年:爭議淡去之後
    2017年8月21日,中科大少年班新生正在軍訓。(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8年9月27日《南方周末》) 讓少年班學生公開接受媒體採訪,是中科大「近十年來破天荒的一次」。2018年9月5日下午,中科大少年班學院四樓最北側的小型會議室內,一場座談會在此進行,出席的有8名少年班學院學生,他們對面坐著媒體記者。會議沒有主題,記者隨意提問,學生依次作答。讓少年班學生公開接受媒體採訪,這被少年班學院院長陳暘稱為是「近十年來破天荒的一次」。
  • 首屆少年班中的三大「神童」:從輝煌到落幕,「神童教育」錯了嗎
    對於這些神童、天才同樣如此。神童,當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賦,那麼就要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而談及天才少年、神童,那麼就不得不提起1978年,在這一年,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天才匯集到一起,組成了一個堪稱家喻戶曉的班——「少年班」。
  • 13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教授,這位天才少年自願加入美籍
    不誇張的說,能夠進入少年班的學生都可以被稱之為天才,畢業以後也往往能夠在某一領域成為領導者。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位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的天才少年。據環球網報導,他的名字叫做尹希。1983年12月出生,13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為了哈佛的正教授,通過這一點也能夠看出他的實力究竟有多強。不過讓我們感到可惜的是這位天才少年卻自願加入了美籍。
  • 中科大少年班怎麼考需要考哪些內容 少年班面試考什麼問題
    中科大少年班怎麼考需要考哪些內容 少年班面試考什麼問題­  日前,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舉行了130周年校慶。該校校友,正在中科大少年班學院創新試點班就讀的吳泓毅也特意從合肥趕回母校參加校慶。他還特意穿上了母校的校服。
  • 創立42年的中科大少年班,培養4000多名神童,成才了多少?
    1974年5月,當時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的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回國訪問。他的這次訪問,也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眼見我國教育的現狀,李政道便提議:選拔一批優秀的十三四歲的天才少年,到大學去培訓,從而在基礎科學隊伍建設上能夠有所進展。這樣的提議,也得到了肯定。
  • 家長質疑中科大「天才班」 稱孩子不去可能更好
    《中科大少年班不是「神童營」》追蹤  中科大少年班不是 「神童營」,但是確實有一批天才少年。  一路跳級  心算力強,他14歲考入少年班  14歲,一般人還在上初中,但此時陳衛已經在中科大少年班開始了大學生活。「讀書是陳衛的強項。」陳玉華介紹,陳衛從小智力超常,五六歲時心算能力比一些大人還要強;小學二年級就自學完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課本。因此,「跳級」一直伴隨著陳衛的「少年班」之路。
  • 少年班神童今何在?
    當時,南方周末刊文《寧鉑,遠去的少年天才》,講述昔日「第一神童」進入少年班後,「一面陷入自卑的痛苦,一面又不得不武裝成一個天才的樣子」,最終遁入空門。一時,少年班「拔苗助長」的聲音一時鋪天蓋地,不少觀點認為,少年班已成「黑洞」,令部分「神童」泯然眾生。真實的少年班,是否是急功近利的試驗場?
  • 天才神童,5歲自學完小學,6歲上初中,12歲上重點大學,現狀如何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對小孩特別重要,神童也不例外,曾經名噪一時的「高考天才神童」龔民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龔民出生於湖北省公安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在他出生半年後,他的父母便離婚去了外地,把小龔民留在老家跟隨外公外婆生活。
  • 中科大少年班37年:量體裁衣,還是拔苗助長
    20歲的謝豪是一名中科大少年班學生,6月21日剛剛參加完畢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