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前教育原理試題
課程代碼:00398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學前教育的實施主要有兩種形式,包括學前家庭教育和( )
A.大眾傳播媒介的教育影響 B.學前公共教育
C.學前社區教育 D.託幼機構教育
2.使幼兒善於體察他人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情感、從而與之共鳴,改善幼兒社會行為的方法是( )
A.自然後果法 B.移情訓練法
C.生活鍛鍊法 D.社會評價法
3.兒童成長最自然的生態環境是( )
A.家庭 B.社區
C.幼兒園 D.少年宮
4.幼兒園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開始於( )
A.19世紀20年代 B.19世紀30年代
C.19世紀40年代 D.19世紀50年代
5.對兒童實行公有公育,並且兒童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與社會生活和生產活動有直接關係的是( )
A.原始社會的兒童教育 B.農業社會的學前教育
C.工業社會早期的學前教育 D.現代社會的學前教育
6.我國最早重視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荀子
7.從近代起,我國學前教育的終止年齡確定為( )
A.6-7歲 B.6歲
C.7歲 D.8歲
8.20世紀50年代,把「學前教育」這一概念引入幼兒園的是( )
A.皮亞傑 B.杜威
C.維果斯基 D.烏索娃
9.我國學前教育基本理論中指出,教與學的共同基礎是( )
A.一日生活 B.遊戲
C.活動 D.教學
10.在美國,各種日託中心、保育學校託收幼兒的年齡為( )
A.0—3歲 B.2—5歲
C.2—6歲 D.3—6歲
11.家庭與託幼機構合作中,不屬於託幼機構組織的活動是( )
A.家長會 B.家庭訪問
C.家長學校 D.家長委員會
12.目前的研究表明,現已知道的學習類型主要有( )
A.視覺型、聽覺型、嗅覺型、書面型和群體互動型
B.視覺型、聽覺型、肢體型、書面型和群體互動型
C.視覺型、聽覺型、肢體型、口語型和群體互動型
D.視覺型、觸覺型、肢體型、書面型和群體互動型
13.一般由各班開辦,教師用書面形式及時向家長反映本班幼兒的最新情況、幼兒的點滴進步、階段目標和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這是家庭與託幼機構合作中的( )
A.園(所)刊 B.家園(所)專欄
C.家園聯繫冊 D.家園(所)之窗
14.在假設的情境中,幼兒的利他行為( )
A.較多 B.較少
C.很少 D.幾乎沒有
15.在學前階段,最為明顯的、直接體現出來的效益是( )
A.內部效益 B.社會效益
C.個人經濟效益 D.個人精神效益
16.幼兒園教學的基本途徑是( )
A.上課 B.生活活動
C.勞動 D.遊戲
17.資訊時代對幼兒教師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在師幼關係方面,教師要由師幼關係的控制者轉變為師幼關係的( )
A.協調者與合作者 B.引導者與合作者
C.領導者與協調者 D.指導者與合作者
18.個人本位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圖 B.英格曼
C.盧梭 D.烏索娃
19.面對幼兒的告狀行為,專業化教師會做出的反應是( )
A.抓緊了解情況,當務之急是消除爭端
B.通過轉移注意力、大聲訓斥、拿走玩具、分開、說教等方式息事寧人
C.考慮「怎樣迅速解決這場糾紛」,儘量不要影響正在開展的教育活動
D.把這一事件以及對它的思考作為課程設計和班級管理的依據
20.表現出平靜、性情平和、可信賴、克制、有思想、謹慎、被動等特徵的是( )
A.穩定的內傾型 B.穩定的外傾型
C.不穩定的內傾型 D.不穩定的外傾型
21.下面不屬於師幼關係單向度表現的是( )
A.教師——兒童的「代言人」,兒童——教師的「應聲蟲」
B.教師——引導者,兒童——探索者
C.教師——規則的維護者,兒童——規則的執行者
D.兒童——教師的「玩具」,教師——「玩具」的操縱者
22.認為「課程是兒童和青年獲得這些目標所必須具有的一連串經驗」的是( )
A.麥克唐納 B.杜威
C.坎薩斯 D.博比特
23.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輔導的主要和主導力量是( )
A.教師 B.家長
C.班級生活 D.集體輿論
24.下面不屬於建立優質師幼關係策略的是( )
A.與幼兒經常性的平等交談 B.與幼兒建立個人關係
C.以旁觀者的身份觀望幼兒的活動 D.積極回應幼兒的社會性行為
25.現代優質師幼關係的特徵主要有互動性、民主性、激勵性和( )
A.平等性與分享性 B.互主體性與平等性
C.互主體性及分享性 D.互主體性與啟發性
26.從歷史上看,「課程」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的( )
A.漢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27.當一名幼兒試圖爬上攀登架但又猶豫不決時,教師支持、鼓勵的目光會使他感到安全並能夠自信地繼續自己的活動。這體現了哪種師幼關係?( )
A.幼兒從與教師的關係中獲得關愛
B.教師的榜樣作用來自於一定的師幼關係中
C.良好的師幼關係有助於教師對幼兒給予更多的理解與關注
D.幼兒獲得來自教師的安全感
28.結構主義的幼兒園課程提倡( )
A.平行式課程 B.螺旋式課程
C.直線式課程 D.漸進式課程
29.認為「教師應當是父母的替代者,是幼兒自我實現和人格建構的支持者和引導者」的理論流派是( )
A.成熟主義理論 B.精神分析理論
C.行為主義理論 D.社會建構主義理論
30.義大利瑞吉歐的教育在教學方面的特色是( )
A.合作教學 B.直接教學
C.間接教學 D.支架式教學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31.學前教育價值取向
32.幼兒行為輔導
33.兒童觀
34.課程模式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35.簡述各國重視託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的原因。
36.簡述託幼機構與社區合作的途徑。
37.簡述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特點。
38.簡述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本途徑。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9.聯繫實際,分析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的系統性原則。
40.結合實際論述支架式教學方式在幼兒園中的運用。
五、應用題(本大題共10分)
41.材料1:據史書記載,北宋元豐年間,饒州有一人因從小就能熟讀經書而做了官,被譽為神童。於是,當地有孩子的人家都逼著家裡的小「神童」熟讀《五經》。但是,小孩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記。為此,家長將這些「神童」放進竹籃中,吊上樹梢,使其無法玩耍。不少家長還請來家教。孩子背完一經,先生就能得到孩子家長的若干銅鈿,作為酬勞與獎勵。結果,饒州許多孩子被活活逼死。
材料2:近些年,不少機構或個人推出了名目繁多的培養神童的所謂「方案」、「工程」等等。在「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刺激下,很多家長趨之若鶩。例如:某培訓機構曾經推出了一個計劃,號稱只要孩子從小接受他們的培訓,10歲時就能趕超大學生。並且,不需要任何篩選,只要交錢,所有孩子都能成為「神童」。
從功能論的角度,對以上材料中的現象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