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盡繁華,歷經滄桑,一代紈絝名士張岱

2020-12-13 陳辭兮的BJ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即便歲月腐化了軀殼化為一抔黃土,連石碑上的文字都已經變得斑駁,但那些雋永有味的文字仍流淌在我們的心間,隔著時空,再次回味咂摸著這位與眾不同的名士。

張陶庵-張岱

張岱,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是晚明文學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鑑賞的行家,崇老莊之道,喜清雅幽靜。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

張岱最擅長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白洋潮》《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快園道古》等絕代文學名著。另有史學名著《石匱書》亦為其代表作。

張岱在風花雪月、山水園林、亭臺樓榭、花鳥魚蟲、文房四寶、書畫絲竹、飲食茶道、古玩珍異、戲曲雜耍、博弈遊冶之中,著意營造賞心悅目、休閒遣興的藝術品味,在玩賞流連中獲得生活的意趣和藝術的詩情,放浪形骸,恣意歡謔,自稱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節義不成,學時文不成,學仙學佛,學種地,皆不成。時人呼為廢物、敗家子、蠢秀才、瞌睡漢,到老了,一言以總之,呼之曰:死老鬼!

張岱出身仕宦家庭,書香門第,家學淵源。先輩均是飽學之儒,精通史學、經學、理學、文學、小學和輿地學。自小被舅父誇為「今之江淹」。早年間生活優裕,居住在杭州。明朝亡了之後,便避居剡溪山,披髮著書,不仕清廷,講一腔悲憤之情悉注於文字之中,窮愁潦倒堅持著述。

其一生落拓不羈,淡泊功名,具有廣泛的愛好和審美情趣:

他喜遊歷山水,深諳園林布置之法;

懂音樂,能彈琴制曲;

善品茗,茶道功夫頗深;

好收藏,具備非凡的鑑賞水平;

精戲曲,編導評論追求至善至美。

待其晚年,自己給自己寫了篇墓志銘,算是給自己蓋棺論定,其中有幾句是這樣的: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

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

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

布衣疏莨,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紈絝子弟的奢靡之舉,張岱玩的比誰都嗨,晚明名士的狂狷之性,張岱表現得淋漓盡致,但在繁華之後,卻是無盡的蒼涼,家國不在,人何以自存?

相關焦點

  • 張岱:喧囂浮華是我,曲終人散也是我
    明末清初的大文學家張岱就是少數人之一,他早早寫好了自己的墓志銘,《琅嬛文集·卷五·自為墓志銘》: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 你一定讀過《湖心亭看雪》,但你知道張岱是個怎麼樣的人嗎?
    著名作家章詒和說「若生明清,只嫁張岱」,她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答案就在這篇文章裡。01 出身富貴,少年聰穎1597年,張岱出生於江南繁華地紹興山陰縣。04 自為墓志銘,歷盡繁華閱盡蒼涼張岱一生極具戲劇性,五十歲以前,他是「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的繁華美少年,五十歲之後,王朝更迭下,他離開了破碎的山河,隱入山中做了明朝的遺民。
  • 贏商專訪 | 閱己書屋申毅:閱盡人生 閱盡書香的繁華
    打造高端品牌,營造書香人生,閱人閱己閱萬物。本次贏商網獨家專訪閱己書屋總經理申毅,帶你走進閱己書屋的瑰麗世界。   在曲江管委會的鼎立支持下,閱己書屋傾情問世,全方位打造一個複合型閱讀空間。閱己書屋總經理申總在接受贏商網專訪時,對品牌的感慨溢於言表。閱己書屋能夠取得今日輝煌成就,贏得社會廣泛關注,離不開政府政策扶持與積極引導,有了曲江管委會的大力扶持,為書香之城的建設,以及閱己書店的順利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申總看來,閱己書屋就是消費者生活休閒的絕佳選擇。
  • 百年騎樓:歷經滄桑,愈加繁華
    周璇的輕柔又低沉聲音似在耳邊低訴,一個多情的小姐講述著相逢時的眼波流轉,離別的愁雲慘澹,青春時的活潑可愛,年老時的懷念,再多的語言也難以形容這聲音裡的滄桑感。    即使未到飯點,餐廳內已坐滿了人,我在想,是什麼吸引這些食客來此呢?
  • 張岱:西湖的雪可入夢 守候西湖四十年
    而要描寫西湖的雪,大概沒有人敵過張岱。張岱的《湖心亭小記》,留下了距今382年前那場杭州大雪,關於西湖的文字,被張岱輯錄於《西湖夢尋》,也有些篇目躋身《陶庵夢憶》。  1671年,《西湖夢尋》成書,張岱時年75歲。在西湖附近盤礴了四十餘年的張岱,水尾山頭,無處不到,他幾乎拿捏了西湖的每一寸肌膚。今人再說西湖,想到張岱,難免有怯意。
  • 國際飯店:歷經滄桑魅力永久遠
    國際飯店:歷經滄桑魅力永久遠 2020-06-16 0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閱盡繁華,歸於璽悅——金鼎·璽悅巡迴項目發布會盛大舉行
    現場座談會通過整體規劃、景觀設計、室內設計、配套服務及社區文化打造方面,對金鼎·璽悅項目進行了詳細解讀,傳遞出了「閱盡繁華,歸於璽悅」的豐富內涵,也表達了從注重項目品質轉向注重人文關懷、情感與體驗的升級轉變,為行業帶來參考意義。發布會現場氛圍高雅大氣,期間的座談會生動親切,最後進行了啟動儀式和媒體提問環節,現場觀眾反應熱烈。
  • 時光如一指流砂,洗盡滄桑鉛華,許人生一路風華
    時光如流水,流過滄桑、洗盡鉛華。時光如四季之風,滑過人生的臉頰,留下淺壑縱橫,留下的是一路風華!人一生歷經的風霜與苦辣,都攜一路風華,載入時光之冊。短暫的人生長河中,一代一代人在追求中彰顯各自跌打中的堅強,一代一代人或屈身或挺身都賦予生活搏浪中的雙漿。
  • 願閱盡千帆 歸來仍是少年 遍歷山河 仍覺人間值得
    那一抹鮮活的綠色,是寧謐的安慰,在世事變遷中,那一絲綠意,能撫平心靈的創傷,撫平被生活灼傷的疤痕,擁攬綠意入懷,便常有風清雲淡的境界,常有瞬間幻想的絕倫,常有安寧靜謐的安慰,歷經滄桑變幻,願綠意常在,希望閱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遍歷山河,仍覺人間值得。此心安處是吾鄉。碧桂園,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新品即將面世,恭迎品鑑!
  • 張岱小傳二類六種——看傳記作者們是如何相互抄襲的
    1張岱,字宗子,山陰人,明廣西參議汝霖孫也。年六歲,汝霖攜之適杭州。時華亭陳繼儒客杭,見岱,命屬對,奇之,謂汝霖曰:「此吾小友也。」及長,文思坌湧,好結納海內勝流,園林詩酒之社,必頡頏其間。岱累世通顯,服食豪侈,畜梨園數部,日聚諸名士度曲徵歌,詼諧雜進。及閒,以古事挑之,則自四部、《七略》以至唐宋說家薈萃瑣屑之書,靡不該悉。及明亡,避亂剡溪山。岱素不治生產,至是家益落,故交朋輩多死亡,葛巾野服,意緒蒼涼。語及少壯穠華,自謂夢境。著書十餘種,率以夢名。而《石匱書》紀明代三百年事,尤多異聞。年六十九,營生壙於項王裡,曰:「伯鸞高士,冢近要離,餘故有取於項裡也。」後又十餘年卒。
  • 十首描寫悲情的古詩詞,閱盡繁華,悲喜只是一種轉化
    其實閱盡人世繁華,歷遍人間滄桑,悲和喜只是一種輪迴和轉化。躲不過紅塵的喧囂,逃不掉俗世的煩惱,也就少不了悲傷。古人更有一顆敏感的心,不是惜春傷秋,就是嘆花憐水。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會激起詩人的靈感,觸動詞人的神經。劉希夷喜歡感傷,「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元稹容易傷懷,「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 【 魍魎 】、【 紈絝 】怎麼讀?
    第三題:朗讀範文1至60篇( 真題全)4、第四題:第一套:命題說話30篇(真題全)5、第四題:第二套:命題說話30篇(真題全) 6、模擬試卷及測試I(7個模擬測試) 7、模擬試卷及測試II(10個模擬測試)魍魎 [ wǎng liǎng ]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英文翻譯紈絝
  • 滄桑閱盡凡塵明 揮毫灑墨書華章——記啟功親傳弟子 李傳波
    滄桑閱盡凡塵明 揮毫灑墨書華章——啟功親傳大弟子 李傳波【藝術家李傳波簡介】李傳波,1961年出生於山東曹州,號東山墨人,1990-1998觀其作品,一股文人風骨,名士情懷融入其間,彰顯出作者所追求和嚮往的一種生活境界。一如他的為人,率真執著,博學篤厚,虛懷若谷,文雅高逸,具有中原文士的樸實性情,所謂「字如其人」,即是如此。
  • 繁華落盡,寂寞成殤
    轉眼,又至寂寞時節,秋風撫葉,泛成黃色,落了一地的滄桑;鳥落廊前,輕聲一吟,留下幾世的悽涼。如花美眷,敵不過似水流年。一切美好,都會悄然褪色,暗自凋零,最後落入塵埃。化作孤獨,上了心頭。繁華落盡,亂世成殤。人生似列車,幾經周轉,穿行了多少過往。
  • 陳三立:書生意氣,名士風範
    陳銳身懷良玉之才,卻為衣食所驅,四處奔馳,往往「寄其意於譏訶謔浪」,「頗與世鑿枘」,人皆指目之曰:「名士!名士!」外表看來輕世肆志的陳銳,實際上也是一個「愛氣類,篤故舊」且「善感易怨」的性情中人。因此,儘管兩人「所操頗持異同」,「未嘗不互憐微尚,終始厚情感於冥漠也」,昆弟之交「相保數十年」。而黃濬《花隨人聖盦摭憶》所錄三立致陳銳書札,也正是謔而不虐的名士之氣的真實記載。
  • 在越王崢「遇見」張岱,是什麼支撐他在亂世中修書?
    古越國太遠,兩千多年後,明清之際,在張岱這裡,越王崢是實在的烽火記憶。於張岱一生而言,越王崢是特殊的。這是他人生巨變、亂世顛沛的第一站,是張岱之所以成為我們這些後代人眼中的張岱,一切的開端。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張岱遭逢亂世,清兵攻陷紹興。兩年前,崇禎帝在北京自縊殉國。
  • 哪有什麼壞人變老了:只是在歷經滄桑以後再也不相信好人有好報了
    哪有什麼壞人變老了:只是在歷經滄桑以後再也不相信好人有好報了大家都說我們現在人太冷漠了。太壞了。甚至這幾年頻頻傳出,老人不敢扶了。小偷不敢抓了。其實只是歷經滄桑以後老人再也不相信好人有好報了而已。其實我們這一代的老人。曾經最喜歡的書是金庸小說與水滸傳。我們也曾經有仗劍走天涯的夢。曾經我們這一代老人。最崇拜的是雷鋒。
  • 富順古佛鎮 歷經滄桑古意猶存
    地處龍貫山脈南麓的古佛鎮。直到今天,這條由石板鋪就的大路,在古佛場雙河口仍有約兩百米長的路段保存較為完好,只是當初的通衢大道已變作農人的耕作小路,唯有挑夫和馬幫留下的或深或淺的踏痕尚能顯示出昔日的喧囂與繁華。  據清同治版《富順縣誌·倉儲志》載,古佛場(古佛堂)是下東路十三處儲備糧食的社倉之一,具備賑災備荒、安民固本、平抑糧價、調節市場、供養軍隊、備戰應戰等重要功能。
  • 歷經滄桑,終於與人生相遇:我學會了感恩
    繁華歷盡,方知平凡是真!歷經滄桑,終於與人生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