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立:書生意氣,名士風範

2020-12-20 青瞳視角

徐悲鴻繪

◎張求會

本書是一部全面展示陳寅恪家族二百年奮鬥歷程的史學研究著作。作者以大量史料為基礎,結合相關研究成果,通過講述義寧陳氏數代先賢的事跡,勾畫出中國近代史上這一著名家族的發展脈絡。書中介紹了義寧陳氏的起源和陳偉琳在家族崛起過程中的奠基作用,重點評析了陳寶箴的仕宦生涯、維新變法的理念與實踐,以及陳三立所參與的政治經濟活動、交遊情況和詩文創作成就,凸顯出陳氏家族自覺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家族特質,從而為研究陳寅恪的道德學問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性支撐。全書材料周全詳備,考證嚴謹細緻,立論通達公允,文筆流暢古雅。

一提到陳三立,許多人立即會想到徐一士、吳宗慈等人筆下的那位雅望清標、蕭然物外、性情淵默的老儒。其實,青年時代的陳三立一直是一個頗為自負的才子。他繼承了陳寶箴健談豪爽的作風,與友朋相摩以道義、相輸以肝膽的同時,使酒鬥詩、張燈縱談時時可見,徵歌賭酒、流連坊曲在所難免。晚年始終折磨著陳三立的便血病,究其根底,也與青年時代的縱飲大有關聯。這一段生活,在三立本人的詩文中也曾留下一二痕跡。

光緒四年(1878)三月,毛慶蕃來長沙拜謁三立之父寶箴,盤桓數月,遊宴不輟。七月初三日,三立邀約廖樹蘅陪同毛慶蕃又一次訪遊衡山。「及登祝融峰,遇暴風雨,衣襦沾溼,達僧寺,張燈就飲,倚幾縱論。」談話涉及學術流派,三立受家學影響,傾心於王陽明氏,對朱子之學則頗有微詞。不料,生性循謹、篤守程朱垂為家範的毛慶蕃,聽聞此言,「怫然變色,責其謬誤,徑去而強臥」。半夜時分,三立不斷聽到慶蕃輾轉嘆息之聲,最終忍不住起身來到慶蕃床前,謝之曰:「猶未熟寐耶?頃者語言誠不檢,然自揣當不至為叛道之人,何過慮至此耶?」慶蕃不語,「微昂首頷之」。次日清晨,二人「一笑而解」。

與毛慶蕃這位「畏友」相比,湖南武陵人陳銳(伯弢)才是陳三立少壯俊遊的真正良朋佳友。二陳氣味相投,狎若昆季。陳銳身懷良玉之才,卻為衣食所驅,四處奔馳,往往「寄其意於譏訶謔浪」,「頗與世鑿枘」,人皆指目之曰:「名士!名士!」外表看來輕世肆志的陳銳,實際上也是一個「愛氣類,篤故舊」且「善感易怨」的性情中人。因此,儘管兩人「所操頗持異同」,「未嘗不互憐微尚,終始厚情感於冥漠也」,昆弟之交「相保數十年」。而黃濬《花隨人聖盦摭憶》所錄三立致陳銳書札,也正是謔而不虐的名士之氣的真實記載。

陳銳之外,陳三立的另一位老友黃忠浩同樣堪稱性情中人。光緒三十年(1904),閉門索居的陳三立得知黃忠浩「以候選道改授狼山鎮總兵」的喜訊後,撫今追昔,不禁追憶起年少時的段段往事:

我初識澤生,躑躅長沙市。短小精悍姿,蓬勃搴霞綺。城南校經堂,燈火羅髦士。文學富穰穰,呻嗶就案幾。談兵好大言,君與杜五耳。(謂杜雲秋。)而我相諧嬉,頡頏誇爪觜。遮邀每晨夕,飲啖恣睥睨。東街買豚蹄,西市斫魚尾,南園供瓜蔬,北巷賒醬酏。滿堂八九人,喧呶翻甕蟻。或為上鵒舞,或效獼猱跪,或擊劍破柱,或灑墨涴紙。被醉踏廣坰,明月如潑水。雜沓據樹石,錯亂排泥滓。君時赤雙頰,仰天立岌嶬。飢鴉啄其頭,眼眵發盡指。扶掖到敝廬,倒枕鼾尺咫。中宵映燭坐,謝我謂幾死。姜茗點腸腹,掉舌更拊髀,指畫格鬥狀,捕盜同捕鬼。……

閱盡人間滄桑,回首年少時的赤子情懷,怎能不讓人陣陣感傷?

三立心性既高,得名又早,偏偏久售不果。抑鬱侘傺之餘,難免心生不平之氣。除了在外同陳銳等人借酒澆愁,回到家中有時也會對著妻子羅氏傾吐一番。羅氏沉篤如其父,平日寡言少語,承順顏色,但規勸丈夫卻「言皆戇切」。三立「嘗醉後感時事,譏議得失,輒自負,詆諸公貴人,自以才識當出諸公貴人上」,入則與羅氏言之。羅氏愀然曰:「有務為大言對妻子者邪?」一言驚醒夢中人,三立為之面慚,不能答。然而「酒酣耳熱」之際,「中鬱發憤」,往往又會情不自禁地再次向妻子訴說起來。

光緒十一年(1885),湘撫卞寶第(頌臣)聽說陳三立長於文辭,急欲致之幕府,於是屈駕拜訪。三立「以其先施也,往見之」。交談間,貴為巡撫的卞大人「所言虛浮無實,無適聽者,于洋務尤遠」。「彼此言論不能相入,而可以共事乎?」三立毅然辭謝了巡撫大人的盛情邀請。即便是數年後,三立高中甲科,居官京曹,也自覺早非仕宦中人。

光緒二十二年(1896),機遇再次降臨:陳三立與鄒代鈞、杜俞等六人同時被光祿寺卿曾廣漢奏保,諭準著各督撫給諮送部引見。匪夷所思的是,兩人卻以「變法人」自勵,以為「中國人變法,當自抗旨始」。

陳三立的名士之氣,肇始於湘,鼎盛於湘,終結於湘。光緒初年,陳銳、黃忠浩、易順鼎、袁緒欽等湘中少年,均是激發陳三立名士習性的重要人物;丁酉、戊戌之間,黃遵憲、羅正鈞、熊希齡、鄒代鈞等維新之士,均是陳氏父子「名士行」中的常客,樂則嘯歌,憤則痛哭,主賓意氣上幹雲霄;戊戌、庚子之禍,父死而國變,君父家國無可復問者,從此湛冥憂憤,刳肝瀹髓,以成詩歌文字之奇,名士之氣遂澌滅於此。其後,流風餘韻,雖不絕如縷,壯觀終難再現。

光緒十五年己丑(1889)四月,陳三立成進士;五月,以主事分吏部考功司;七月初,請假回籍。這是陳三立一生中唯一一次正式的仕宦經歷。

陳三立到任不久,吏部的一位書吏衣冠楚楚地登門相賀。三立根據來人的衣著、舉止,「誤以為搢紳一流」,遂「以賓禮接見」。書吏見狀,喜形於色,「亦昂然自居於敵體」。交談不過數句,三立始知訪客原來是本部的僚吏,「乃大怒,厲聲揮之出」。書吏羞愧難當,掩面而去,臨出門時小聲嘀咕:「不得庶常,何必怪我?」強顏自飾之餘,頗含譏刺之意。三立雖以楷書不中律而未入翰林,又豈會遷怒於無知書吏?真正令他勃然大怒的,還是「部吏弄權,勢成積重,吏部尤甚,茲竟貿然與本部司員抗禮,實大悖體制」。三立當眾「折其僭妄,弗與假借」,並非小題大做,而是藉此表明對綱紀壞弛的深惡痛絕。

其實,積重難返的又何止吏部?長官顢頇,屬吏弄權,早已比比皆是,見怪不怪。書生畢竟是書生,名士只能是名士。陳三立原本也是身懷大志,亟於有所作為,如今親身經歷了小京官的真實體驗,這才深切感受到了什麼叫「浮沉郎署」,什麼叫「難有展布」。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三立以侍親為名毅然辭官而去,此時距離三立到任剛剛兩個月。

三立辭別京師,經天津,往遊金陵,留月餘,八月始還長沙。三立在南京的這一段行程至今仍有不少模糊之處,目前所能確定的只有以下一點:三立在寧一月,一直寄宿在與父親為昆弟交數十年的父執許振禕家中。十五年後,三立寓居南京時,還曾在一首題為《瞻園·集次抱冰宮保韻兼呈花農布政》的詩中自注道:「己丑夏曾留瞻園一月,時許仙屏丈為布政使。」至遲己丑(1889)八月廿六日,三立已回到長沙。認真推究起來,三立中甲科後「不數月即告終養」,事先極有可能同父親做過商議。而歸途中逗留南京,可能也是為了驅散心中的抑鬱和失望。此時此刻的陳三立,也許並不如後人所猜測的那樣意態從容、悠然自得。三立此行,在江寧布政使官舍內結識了許振禕之子恩緝(熙甫),父輩相交數十年,兩位年輕人雖是新交,卻也惺惺相惜。恩緝「恂恂儒雅,顏溫而氣肅」,而三立則「意態暴露,酒酣或益恣語不檢」,二十餘年後,恩緝辭世,三立為作碑銘,回首往事,怨艾、愧疚之心依然深沉而真摯。

與陳寶箴相比,陳三立的確缺乏遊刃於官場所必備的一些素質。己丑辭官之後,戊戌維新時的趨庭贊畫同樣暴露出三立不諳宦術的「弱點」,即便是後來接管南潯鐵路總理職事,也終因格於人事而廢罷。任事南潯鐵路局時,陳三立經常自謙:「書生指畫肚,赧未習其器。」細細體會此類詩句,也可以將其視為三立的自知之明。

書生意氣,名士風範,既是陳三立不擅俗務的根源所在,又何嘗不是他的可親可愛之處?義寧陳氏的書生意氣與名士風範,還將在此後的艱難歲月裡一再凸現,留下眾多可歌可泣之事。

(選自《陳寅恪家史》,東方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

相關焦點

  • 李開軍|陳三立致端方信札十通考釋
    雖然後來的事實證明陳三立的想法失於簡單,但當年那種「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擔當,還是十分了不起的。端方如何回復他?我們一時還無從看到覆函。但很顯然,大成借款沒有「作罷」;從後來端方對陳三立的諸多回護來看,他應該是支持了陳三立的大局選擇。
  • 小說丨蘇啟平:書生意氣
    小說《書生意氣》故事梗概:名校女碩士肖聰畢業後成了平陽市三中高一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工作中,學校安排她與年級部主任「書生」韓湘在教育教學中結成師徒對子。久而久之,肖聰對韓湘產生愛慕。韓湘為人正直,面對多次商業賄賂均義正辭嚴的予以拒絕,不惜得罪他人。可是她對肖聰的關心與照顧卻一如既往。
  • 陳先樞:陳三立長沙佚詩十六首
    陳三立詠長沙佚詩十六首陳三立(1853—1937),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人,光緒進士,同光體贛派代表人物,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其父陳寶箴系維新派人物,曾任湖南巡撫,其子陳寅恪為著名史學家、陳衡恪為著名畫家。
  • 當代書法名士丁祥紅,楷書《皇帝陰符經》欣賞,筆格超逸遒勁幽古
    當代書法名士丁祥紅楷書《皇帝陰符經》欣賞:書者介紹:丁祥紅,字正雅,1969年出生,雲南曲靖人。8歲開始練書法,深得家學之傳,勤於臨帖,筆耕不輟,尤其是對歐楷筆法,鑽研細學,書功俱佳,字體端莊大氣,一絲不苟,富有格局美,力感美,氣勢美,結構美,自然美。
  • 航拍江西修水陳寶箴陳三立故居 建築融合徽派與客家特色
    陳家大屋坐落在江西省修水縣寧州鎮竹塅村,是晚清維新派重臣陳寶箴和著名詩人陳三立父子的出生地。 劉佔昆 攝陳家大屋分鳳竹堂、新屋裡、官廳三部分,其中鳳竹堂由陳寶箴祖父陳克繩初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即1792年,新屋裡和官廳為光緒年間陳寶箴中舉後修建。
  • 身為書生很尷尬嗎?唐代詩人寫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古典詩詞大多數都是由古代著名的詩人所寫做的,他們的身份是古代士大夫,但最早都是以讀書人的身份示人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書生。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這在很多人的眼中代表著一種身份的認可。畢竟在那個時代,學而優則仕。
  • 張鴻漸:那個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的名士,為何輸給了驕傲的狐仙?
    這一夜,忽然聽到院子裡有人聲,她出來一看,原來僕婦偷偷收留了一個書生。書生自稱叫張鴻漸,是河北名士,看起來很是風流高雅。舜華一見歡喜,便將張鴻漸請入一間精緻客舍。然後主動來到他的床前,有點靦腆地對他道:「妾以君風流才士,欲以門戶相託,遂犯瓜李之嫌。得不相棄否?」我看您是一位高雅才子,想要託付終身,所以冒昧而來,不知道您是否嫌棄我?
  • 比起眾所周知的「百無一用是書生」,它的前一句才是更為辛酸
    大家在讀書時代相信都讀過詩句「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誠然,現在的我們確實有這樣的言論自由,但是這在古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我國封建主義社會階段,哪怕是再開明的王朝,都有因言獲罪之人,而這些人中大多數說的不過是心中所想,抒發自己的見解,或為民請命,或抨擊奸佞。
  • 宋詞版「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這個書生有點狂!
    在回鄉路上,寫下了這首疏狂妙詞,可謂盡顯書生意氣。這首詞起首14字便盡顯朱敦儒的疏狂之氣,我本是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所以天性便有些懶散疏狂。其實這兩句也是對拒絕皇帝賜官的解釋,簡言之就是熱愛山水乃我之天性,並不是不給皇帝面子,其實有一句歌詞可以很好地概括周敦儒的這句話,那就是「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不得不說周敦儒這個書生真的是有點狂!
  • 唐代詩人陳子昂善長安街頭「摔琴作秀」自薦:真名士自風流,是金子...
    話說當年在唐朝都城長安,有賣胡琴者喊價昂貴,無人願買,卻有一書生上前買下,驚詫眾人,書生還邀請眾人明日來此看他彈琴演出。第二天,還真有不少人前來,書生也早已備好酒餚。出人意料的是,書生並沒有演奏胡琴,而是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我雖為書生,但帶了許多詩文來到京師,沒想到如同碌碌塵土般不為人知。彈琴演奏,是樂工做的,我怎麼會幹這種事呢!」說完,一把將胡琴摔在地上。緊接著,又將自己帶來的文軸遍贈眾人。圍觀者被深為震撼。此事口耳相傳,書生名聲大噪。
  • 美文丨書生襟抱本無垠
    從唐代陳陶的「莫道羔裘無壯節,古來成事盡書生」,李賀的「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到宋代陸遊的「天公不負書生眼,留向人間看太平」,再到近代曾國藩的「天下蒼生待霖雨,此中風物屬詩人」,楊度的「若要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以及毛澤東的「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無不體現了讀書人的遠大志向和精神風貌。
  • 00後陳立農飾演書生路演宣傳,這顏值也太高了吧!
    大家好我是揚揚,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陳立農,因為最新的電影《赤狐書生》即將上映,陳立農在裡面飾演的是一個書生,然而在最近的路透照中看到陳立農的顏值也太高了。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一下吧!最近,由陳立農、李現、哈妮克孜、王耀慶等主演的電影《赤狐書生》即將公映,該片講述的是陳立農飾演的窮苦書生來京趕考,被欲取丹活命的小狐妖李現看得目瞪口呆,不期而遇,卻在歷盡千辛萬苦之後漸生真情。影片宣傳攻勢激烈,其中一段火爆全網,由哈妮克孜和陳立農主演。
  • 經典非凡 雋永卓越的名士克萊斯麥系列月相男裝腕錶
    [腕錶之家 2015鐘錶與奇蹟]經典優雅氣質是名士表的製作理念,它見證人生難忘的時刻。克萊斯麥系列氣度不凡,經典設計雋永流傳。新設計的克萊斯麥系列月相男裝腕錶秉承親和的奢華理念,標誌著名士表製作的又一步跨越。
  •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說明古代文人怎樣的生活狀態?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縱觀中國歷史,中國文人最喜歡做的就是吼幾句酸詩騷詞,抱怨一下自己的懷才不遇! 李白和杜甫中國詩壇最有名的兩人,一個詩仙一個詩聖,都喜歡沒事抱怨一下自己懷才不遇。
  • 一首《白馬篇》,盡顯曹植的少年意氣與文採飛揚
    我們先來看詩人的少年意氣。這時的曹植還未曾遭遇挫折,少年不識愁滋味,激情昂揚,躊躇滿志。這種情感也直接表現在《白馬篇》裡,表面上是寫遊俠兒,實際上是寫他自己。一開篇的「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寫得十分帥氣,白色的駿馬佩著金色的籠頭,在廣闊的大地上飛馳,一個英武豪俠的年輕人形象躍然紙上。再看「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 書生能達萬戶侯——你也能有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的男人情懷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一個家道衰落的皇室後裔作為一個充滿正義和擁有一顆愛國情懷的男兒何不穿上盔甲帶上武器,去收復我們失去的關山五十州。一個滿懷報國之志的書生《南園十三首·其五》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暢地表達出來了。詩人一下筆就是反問,其實也是在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
  • 書生為國可提三尺劍,有德有才方為讀書人
    古往今來,讀書人數不勝數,習得文字、通讀經典、能詩能吟者謂之書生。天下之大,無處不有書生也。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洋洋灑灑千言傳於後世豈不快哉?讀書人身上總是被人貼上很多標籤,古代行軍打仗的將軍若能讀幾本儒家經典便被說成儒將;整日埋頭苦讀、手無縛雞之力遇事毫無辦法的人被說成百無一用是書生,凡此種種、概莫能是。讀書人可以治理國家,像歷史上的名臣宰相;讀書人也可以禍國殃民,像歷史上的佞臣奸賊。所以,讀書人有多面性,而有德有才的人方為真讀書人。
  • 激蕩四百年:為了恢復晉室他們奮不顧身,名士們卻在新亭對泣
    長安淪陷後,賈疋被迫投降了漢國,還送兒子到漢國作為人質。索綝勸回了賈疋的兒子,又一起勸說賈疋恢復晉室。賈疋投降漢國本就是情非得已,在索綝的勸說下終於回心轉意,被推為平西將軍,率眾五萬前往長安收復失地。賈疋的反正鼓舞了雍州一大批人,雍州刺史麴特、新平太守竺恢、扶風太守梁綜等不願投降漢國的地方官員紛紛響應,部眾超過十萬人。得知賈疋等人反正,鎮撫雍州的劉粲派其部將劉雅、趙染進攻新平,沒有攻下來。
  • 書生意氣般文雅的男孩名,個個都富有智慧與涵養
    在生活中,不僅霸氣並且充滿陽剛氣息的男孩很有魅力,而且如書生意氣般文雅的男孩,也能給人一種風度翩翩的感覺,所以,男孩風格眾多,不同風格類型的男孩,有不同的氣質。就如充滿書香氣息的文雅男孩來說,既符合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又富有智慧與涵養,因此,接下來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如書生意氣般文雅的男孩名。文彥「文彥」作為男孩名字是十分令人驚豔的,「文」偏智慧,「彥」篇德才,兩者合併為男孩名字相得益彰,提升了智慧與涵養的層次等級。
  • 好聽霸氣的名字:200個大氣磅礴的男孩名,男兒意氣揮斥方遒
    毛主席在《沁園春·長沙》中寫道:「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寫出了男兒豪情,寫盡了男兒志氣。江河萬裡,多少男兒志在四方,憑藉著自身的聰明睿智、堅強自信,闖過千山萬水,大展鴻鵠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