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江西修水陳寶箴陳三立故居 建築融合徽派與客家特色

2020-12-20 瀟湘晨報

陳家大屋坐落在江西省修水縣寧州鎮竹塅村,是晚清維新派重臣陳寶箴和著名詩人陳三立父子的出生地。 劉佔昆 攝

陳家大屋分鳳竹堂、新屋裡、官廳三部分,其中鳳竹堂由陳寶箴祖父陳克繩初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即1792年,新屋裡和官廳為光緒年間陳寶箴中舉後修建。 劉佔昆 攝

陳家大屋分鳳竹堂、新屋裡、官廳三部分,其中鳳竹堂由陳寶箴祖父陳克繩初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即1792年,新屋裡和官廳為光緒年間陳寶箴中舉後修建。 劉佔昆 攝

11月21日,航拍「陳寅恪故裡」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寶箴、陳三立故居(陳家老屋)。 劉佔昆 攝

故居為磚木結構,一進兩重,中開大天井,是典型徽派和客家建築特色的融合,歷經200多年,大部分保存完好。院內還保留有陳寶箴中舉的旗杆石和陳三立中進士的旗杆墩各一對。劉 劉佔昆 攝

2013年,陳家大屋、陳克繩墓、水口古石橋一起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佔昆 攝

2017年,由江西省文物保護中心制定修繕方案,經過為期一年的修繕和陳展布展工作,2018年初正式對外開放。 劉佔昆 攝

為保護、傳承、弘揚義寧精神,樹立義寧陳氏文化世家標杆,當地政府於2017年啟動義寧陳門五傑故裡文化旅遊項目建設,總體規劃面積約209公頃,其中核心景區約64公頃,核心景區以陳寶箴、陳三立故居為中心,新建義寧陳氏文化紀念園、遊客服務中心、旅遊公路、遊步道等,於2020年10月完成核心區建設並投入正式運營。劉佔昆 攝

11月21日,航拍「陳寅恪故裡」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寶箴、陳三立故居(陳家老屋)。陳家大屋坐落在江西省修水縣寧州鎮竹塅村,是晚清維新派重臣陳寶箴和著名詩人陳三立父子的出生地。大屋分鳳竹堂、新屋裡、官廳三部分,其中鳳竹堂由陳寶箴祖父陳克繩初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即1792年,新屋裡和官廳為光緒年間陳寶箴中舉後修建。故居為磚木結構,一進兩重,中開大天井,是典型徽派和客家建築特色的融合,歷經200多年,大部分保存完好,院內還保留有陳寶箴中舉的旗杆石和陳三立中進士的旗杆墩各一對。

【編輯:李霈韻】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江西留存的12處名人故居,管窺贛鄱大地璀璨奪目的歷史文化
    革命的戰爭年代,江西走出了325位開國將軍,是全國最多的省份,他們的名字銘記在共和國豐碑。讓我們從江西留存的12處名人故居,透過那些或精美或簡樸的傳統建築,追尋他們的主人足跡,管窺贛鄱大地璀璨奪目的歷史文化吧!
  • 探尋「陳寅恪」-江西新聞網-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四覺草堂」,以山名堂  同治元年(1862年)秋天,陳寶箴在江西義寧竹塅老家建了一座讀書樓,取名為「四覺草堂」。而且,陳寶箴晚年也以「四覺老人」自號。  何謂「四覺」?武寧人李復在《四覺草堂記》中有個說明:「陳子又深有懼夫視、聽、言、動之四目,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四端,而或有不能以自覺也,遂以名斯堂。」
  • 江西的李坑,遍布徽派建築,是攝影寫生的好去處!
    提起江西,很多朋友都會想到廬山,想必你也見證了廬山的真面目。但是朋友們知道江西婺源嗎?婺源有一個古村落,那裡有小橋流水,這裡的人家、風景都很美,所以人們去過一次,就想著下一次的旅行。下面想說的景點就是江西的李坑。
  • 江西贛州五龍客家風情園,航拍視角下的國家4A景區,夏日風光很美
    五龍客家風情園對於贛州人來說還是很熟悉的,一個有山水風光地處城市中的景區。五龍客家風情園地處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沙河鎮沙河大道,距市區0.8公裡、火車站2公裡,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東鄰貢江,與贛縣客家文化城隔江相望。園區內山水環抱,風光秀麗,功能齊全,設施完備。
  • 150年來,中國最牛的文化家族,出自江西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從江西義寧(今修水)的陳氏家族講起。陳寶箴與子孫合影雍正末年,陳寅恪的祖上,是從福建上杭遷居江西義寧的客家移民,被稱為「棚民」。陳寶箴先後投入曾國藩、席寶田幕中,當時就被稱讚為「海內奇士」。湘軍攻入天京(南京)後,太平天國幼主洪天貴福逃出天京,並一路逃到江西,陳寶箴出計將其一網打盡。無論在何處任職,出任何職,陳寶箴都力推善政,勤勉圖強,造福百姓。
  • 江西婺源李坑的水墨意境與徽派建築
    徽派建築的特點徽派建築的特色主要體現在當地的民居上,當地的民居從選址、造型、結構到裝飾都體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審美觀念,而李坑更是把這一風情和觀念表現的淋漓盡致。李坑民宅的以青磚壘高牆,用小青瓦鋪成魚鱗狀的破面屋頂,從屋頂兩側高過屋脊的馬頭牆都是徽派建築的特色。3、徽派建築布局靈活李坑民宅內部一般都修建花園,用石板、鵝卵石鋪成小路,小橋流水 成為百搭組合。
  • 江西5地上榜「中國天然氧吧」,九江1地上榜
    境內有長江新石器時代文化代表山背文化,誕生了詩書雙絕黃庭堅、湖南新政倡導者陳寶箴及陳三立、陳衡恪、陳寅恪等一批傑出人物。▲ 生態修水。陳蘆根 攝▲ 大洋洲公園。▲ 修河風光。修水是南方重要林業縣之一,森林覆蓋率達到72.8%。
  • 四水歸堂——徽派建築文化特色
    徽派建築是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一個重要流派。徽派建築主要分布於安徽黃山、江西婺源及浙江金華等地區。徽派建築的建築風格與古徽州人文山水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明清期間,天井作為一種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形式被廣泛應用,早期的徽州和江西的民居都深受其影響,可以說是有堂皆井。「天井」一詞最早出現於我國軍事名著孫子兵法中,《孫子行軍篇》記載「凡地有絕澗天井、天陷、天隙,必然遠之勿近也。」原指天井是四面陡峭、中間低平的作戰地形。
  • 客家的來歷 客家土樓建築的特色介紹
    參觀各式建築往往是旅遊中的重頭戲,從帝王宮殿到普通民居,從萬裡長城到亭臺樓閣,每一處建築都有它看不夠、道不完的精緻與美妙。然而在福建的西部我見到了最令人震驚的民居建築——客家土樓,其外觀既可以與古羅馬雄偉的競技場相媲美,又讓人懷疑許多現代體育館的設計是不是受了它的影響。由於土樓獨特的造型,龐大的氣勢及防潮抗震等優勢被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民居建築。
  • 江西贛州古城古韻 山水客家情!
    以鬱孤臺、八鏡臺、蔣經國故居等歷史建築為主景,以古城牆為吸引元素,以展現贛州宋代歷史風貌為主題,共同形成多層次、立體化、富有江南宋城特色的夜景氛圍,將文創、演藝、文化與商業融合
  • 走進梅縣區愛國民主人士丘哲故居喆廬,感受客家文化與革命情懷的融合
    如今,人物已留青史,但故居飽經風雨後仍屹立不倒,它既是時代風雨、人世滄桑的見證,更是傳承弘揚丘哲愛國精神的載體。置身喆廬,門前的水塘,映照著熠熠生輝的故居;故居的磚瓦,散發著革命志士的無我情懷。從外觀看,喆廬有著西洋樓的裝飾,但仔細參觀後,其布局、大門、屏風、天井等採用傳統的客家風格元素,特別是屋前池塘、屋後叢林、屋中天井,猶如一座經典的圍龍屋。而門樓、通廊、百葉窗、壁爐則是典型的西洋風格元素,整座建築中西合璧,渾然天成,錯落中有和諧大美。
  • 陳三立:書生意氣,名士風範
    書中介紹了義寧陳氏的起源和陳偉琳在家族崛起過程中的奠基作用,重點評析了陳寶箴的仕宦生涯、維新變法的理念與實踐,以及陳三立所參與的政治經濟活動、交遊情況和詩文創作成就,凸顯出陳氏家族自覺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家族特質,從而為研究陳寅恪的道德學問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性支撐。全書材料周全詳備,考證嚴謹細緻,立論通達公允,文筆流暢古雅。
  • 徽派建築:中華大地上的一抹亮色(圖)
    其中,徽派建築是中華大地上的一抹亮色,她與安徽的山水田園巧妙地融合,演繹著中國古典神韻之美,不僅是安徽文化旅遊獨特之魂,也是「安徽旅遊再起步」的品牌符號,足以傲世。2016年,歙縣計劃投資1.2億元,對徽州古城、許村鎮、漁梁街、棠樾村進行整治,並完成3個古村落的整治利用、152處單體古建築的保護利用。截至目前,31個重點項目全面開工建設,開工率100%,已經完成投資8300萬元。
  • 什麼是徽派建築?
    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即便不懂建築的人也會被鱗次櫛比的徽派建築所折服徽派風格建築的優雅貫穿百年具有獨一無二的氣息在眾多興起的文化建築中徽派建築早就成為了大家熱衷的風格01.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徽派建築風格今天,我們在看到的很多徽派建築就是兩種文化交融的形式體現宏村圖片來源@網絡02.
  • 江西詩派黃庭堅和江西茶派寧紅茶
    九江除了和近代史患難相伴的廬山,還有「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和江西詩派的黃庭堅,以及享譽世界的「寧紅」茶。修水是江西的北門戶,自古為兵家必爭。史稱洪都分寧,與湖南的平江唇齒相依。南臨九嶺水系,北抵幕阜山脈,修河蜿延其中。兩岸翠峰疊嶂,山多田少,地勢高峻。林木蒼鬱,雲凝深谷,霧鎖高崗,有孕育優秀的良好環境和土壤。當然,修水也無愧於這裡的山水和環境。
  • 江西修水艾米果
    艾米果是我們江西九江地區修水縣與武寧縣人叫法,還有周邊縣江西奉新、銅鼓、宜豐、分宜、湖南瀏陽、平江、湖北通城、崇陽等地也是這樣發聲叫法,而江西贛南地區叫做清明粑。清明粿,又名青團、菠菠粿、清明粑、清明饃饃、蒿子粑、艾果等不同地方叫法不同。但我們修水人艾米果與鼠鞠草、青蒿等綠色植物做成,還有與浙江、安徽等省用麵粉大米做法不同。我們家鄉修水艾米果起源何時,沒有考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