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883字,預計閱讀10分鐘)
大話股權|範權峰
和朋友一起創業,要做好一個心理準備,就是失去友情。
為什麼這樣說,有時候,我覺得,和朋友一起創業就像婚姻一樣。
有多少熱念中的小情侶期望自己的愛情天長地久,但有多少婚姻都死於婚後的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的小事。最開始做律師的時候,我也做離婚的案子。我發現,來諮詢離婚的案子,按婚齡來分,一般分成兩種,一種是剛結婚不久,其中以懷孕後,或小孩一兩歲期間最多。第二種是結婚很多年了,孩子大了,兩口子感情確實不行了。
對於前一種,我發現,問題主要出在夫妻之間,沒有對婚後生活建立起一種預期,總覺得婚後也可以像談戀愛時那麼甜蜜,結果遇到柴米油鹽的事情,遇到育兒的事情,兩個人就開始產生分歧了,如果此時不可調和,當感情耗盡,往往就只有離婚。
創業與此很類似,創業初期,大家說幹就幹,合伙人之間總是對創業充滿了激情,這時候往往會掩蓋住很多問題。但創過業的人都知道,創業是一件非常反人類的事,你可能會整夜整夜的失眠,創業甚至會損害你的健康,你會遇到很多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合伙人之間有分歧,開始可能還可以靠友情維持,但矛盾越來越深,當友情耗盡,往往就會出現問題。
說到底,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合伙人之間沒有對未來建立共同的預期。那麼共同的預期是什麼呢,這裡,我根據這麼些年為企業服務的經驗,總結出了五大點,分別是企業的戰略、商業模式、利益分配、決策機制、退出。
如果合伙人之間能夠就這5點達成一致意見,我相信你們的合作肯定會很長久,相反,如果那些啥都不想,說幹就幹的,往往會死的很慘。中國每年有一百多萬新註冊的公司,但這之中只有不到1萬家能拿到風投的投資,只有幾百家、甚至幾十家能夠上市,所以,你應該明白創業是一件非常艱辛的旅程。
為了讓大家少走彎路,朋友之間的友誼能夠長長久久,這裡我就把我這幾年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簡單點說,你想做一家什麼樣的企業,是開個小麵館,還是上市公司,無論是什麼,和你的朋友達成共識。
你的商業模式直接關係到你以後是否能夠成功,那種誤打誤撞成功的案例,現在越來越少了,如果你要找風投融資,也得拿出你的商業模式,讓風投認可。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的確定,可以在合伙人之間建立一種預期,讓大家能夠就此達成共識,減少以後的分歧和矛盾。
商業模式的確定有很多方法,我主要簡單講講奧斯特瓦德和皮尼厄的《商業模式新生代》中歸納的九個基本要素,大家也可以去買點商業模式的書,自己研究一下。
第一,客戶,你的企業要服務什麼樣的客戶,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需求,而你的目標客戶是什麼群體,是白領,是學生,是家庭主婦等等。除了水、電、氣,很難有一件產品能夠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所以精準的客戶定位對你來說很重要。
第二,價值,你能夠為你的客戶帶來什麼樣的價值,你的客戶為什麼要購買你的產品。如果你是生產電風扇的,你客戶憑什麼購買的你產品,你的產品和別的產品有什麼區別。
第三,渠道,你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找到你的客戶,或者說你的客戶通過什麼方式找到你。比如說網購、零售、直營店等等。
第四,客戶關係,你如何接洽並留存你的客戶。
第五,利潤來源,你為你的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你的收入從何而來。比如說小米手機,大家都知道,小米的手機基本上沒有什麼利潤,更多的利潤是來源於增值服務。
第六,核心資源,為客戶創造價值需要什麼資源,比如說人力資源、廠房、機器設備。
第七,關鍵業務,如何使你的商業模式運轉起來,採購、運營、建設?
第八,合作夥伴,不是指你的合伙人,主要指外部合作夥伴,如供應商等等。
第九,成本,整個商業模式的成本。
和你的合伙人就上面九點達成共識,如果不能達成共識,就算是只有一項分歧,也可能會給你的企業帶來災難。
這裡主要是指股權分配,這個很重要,這裡主要介紹一種動態的股權分配模式。
在創業初期,你和合伙人之間肯定是有一個原始的股權分配方案,但無論一開始怎麼分,都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問題。比如一個小股東,持股比例只有10%,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小股東的貢獻越來越大,此時怎麼辦,加工資?如果他的貢獻比大股東還大了,怎麼辦?也通過加工資來解決?
這裡,我們可以在創業之初預留一部分股權,放入期權池,比如說預留50%的股權,先不分配,然後,每年根據每個合伙人的貢獻情況,每年分配其中的10%給股東。
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股東的貢獻變化問題,從另一個角度想,他還可以激勵股東,相當於告訴股東,無論你是大股東還是小股東,只要你對企業付出的多,你都可以分得更多的股權。
這裡,我只是簡單的說一說,我在喜馬拉雅上有一張專輯叫「大話股權」,大家可以去聽,上面有很詳細的操作方法,包括合伙人怎麼找,原始股權怎麼分配,股權怎麼動態調整,以及下面要講的決策機制和退出的問題等等。
這個問題往往是出現在經營過程中的,企業有一點成績了,這時候合伙人之間可能會對企業的戰略,或者說商業模式(雖然說戰略和商業模式已經達成一致意見了,但市場在變化,人也在變化,幾年前的方案並不見得就一定適合現在,這些東西都需要時不時的修訂),有不同的看法,這種分歧出現之後,合伙人之間又沒有辦法達成一致意見。
同時企業也沒有解決這種問題的機制,就是出現理念上的分歧之後,還能夠齊心協力的走下去的機制。
有朋友說,應該一開始就找志同道合的人,但實踐中哪有那麼好找。而且有些問題,一開始合夥是看不出來的,因為有些人一開始是很聊得來,但並不代表價值觀就完全一致,哪裡有100%契合的人啊,肯定都是有矛盾的。
同時,我們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有分歧,也不見得是壞事,不同的意見也可以碰撞出火花嘛,如果企業完全都是一種聲音,是可以解決內耗問題,但往往一個決策失誤,就可能導致企業的失敗。所以重要的是設置一種決策機制,讓不同的意見可以統一,讓彼此可以求同存異。
創業往往是比較艱辛的,幾年不賺錢可能都是常事,說實話,我們有的合伙人不見得有這種毅力,長時間看不到收益,可能有的合伙人就會打退堂鼓。你想,本來企業現在就很艱難,如果這個時候有人退出,肯定會對其他合伙人的心裡上造成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信心上,有可能企業就這樣散了。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套機制,能夠約束合伙人,既然要一起創業,那我們就好好幹,不要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還有的情況,比如說,有的合伙人在創業的過程中,漸漸掉隊,無論是能力還是其他方面都不再適合企業了,這個時候,如果還帶著這個合伙人,可能對企業來說,就是一種負擔。當然從感情上,我們不應該拋棄我們的戰友,但帶上她,可能大家都會死,這個時候,最好設計一種機制,讓合伙人能夠好聚好散。
以上,簡要的和大家分享了企業的戰略、商業模式、利益分配、決策機制、退出。有時候我覺得一個人創業,很多困難都可以克服,但當你和朋友一起創業的時候,你能克服,你朋友也能克服嗎。如果在合夥之初,合伙人之間能夠就這幾項達成一致意見,我相信,你們創業成功的概率肯定會翻倍,合伙人之間的友情也不會因為創業而消失。
最後,再說一下我喜馬拉雅的專輯「大話股權」,現在更新的內容主要就是創業初期合夥的一些問題,後期還會更新股權融資部分,教大家和風投談融資,以及股權激勵,如何給員工做股權激勵。另外,還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大話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