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從逃學大師到文學大師

2020-12-17 鳳凰網讀書

兒時的沈從文喜歡逃學,不願受私塾先生的思想束縛。成年之後,他在徐志摩、胡適等人的幫助下,得以任職於文教界,並最終在文學創作上成為一代大師。

來自湘西的「逃學大王」

1902年12月,沈從文出生於美麗的湘西鳳凰城,排行老四。6歲那年,沈從文被送入私塾。因受不了私塾的呆板與嚴厲,他時常想逃出去玩。在其他頑童的影響下,他學會了種種逃學而又可以騙過先生和父親的辦法,從此也成了一名頑固的逃學少年。

可好景不長,沈從文的逃學被父親發現了。父親將沈從文送往另一家私塾,那裡的先生打起人來毫不留情。有趣的是,沈從文倒是更喜歡這家私塾,因為表哥也在這家私塾,而表哥很會逃學,沈從文因此比以前逃得更厲害。

沈從文就這樣「變本加厲」地繼續自己的逃學生活,但也因此在私塾讀「小書」的同時,一直有機會「閱讀」一本用湘西的自然人情寫成的「大書」。

念到高小畢業時,沈從文想去參加當地舉辦的軍事學校。家裡也覺得,與其讓他在外面撒野,不如讓他去受軍事訓練,便同意了。那一年,沈從文15歲。不久,沈從文便隨軍隊向沅陵開進,直到1921年,這支部隊「全軍覆沒」,沈從文又被遣回家鄉。

這三年,沈從文一事無成,只見青年夥伴一個個地死去,逐漸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可言。眼看自己日益成年,生計卻無著落,沈從文不得不前往芷江投奔舅父黃巨川,在舅父掌管的警察所裡做辦事員,又在七姨夫熊捷三的引導下讀詩和寫小楷。

熊捷三的胞兄正是民國首任總理熊希齡。因這些雖曲折但確鑿的親戚關係,沈從文得以進入熊希齡的「現代相府」,迷上了「相府」裡收藏的林紓翻譯的西方文藝著作,從中獲得了一些寫小說的靈感。                

沈從文的警察所歲月雖然近乎於混日子,但終歸還是有點寄託。1922年,他到湘西巡防軍首領陳渠珍手下做文書同樣也是混日子。

還好,在陳渠珍的報館裡做校對時,沈從文認識了一位從長沙來的見過世面的印刷工人,後者向他介紹了《新潮》、《創造周報》等新文化期刊。受新文化薰陶的沈從文因此想去北京求學,並得到了陳渠珍的同意。

京城有才華的「文學青年」

1923年,沈從文來到北京,報考了燕京大學國文班。可他只有高小文憑,標點符號都不懂,面試時更是得了個零分,連報名費也被燕京大學退了回來。沒辦法,他只好去風氣自由的北大偷聽,去琉璃廠的書肆學東西。

這時的他決意要做一名「文學青年」了,而且是毫無經濟基礎的文學青年。為了應付經濟危機,他只得租一間由儲煤室改成的小屋,名之曰:「窄而黴小齋。」為了解決吃飯問題,他向報社投稿,因沒有名氣,又沒有名家提攜,沒人願意發表。窮困潦倒之際,他給當時在北大任教的鬱達夫寫了一封求助信,鬱達夫接到信後,頂著鵝毛大雪去「窄而黴小齋」會見了向他求助卻素不相識的文學青年,請他到飯館飽食了一頓。

歸後,悲憤的鬱達夫寫了一篇《給一個文學青年的公開狀》發表在《晨報副刊》,替沈從文鳴不平,並把他介紹給了《晨報副刊》主編。從此,沈從文經常在《晨報副刊》發表散文詩歌,「北漂」的日子總算有了點基礎。

1925年3月,沈從文在《晨報副刊》發表《遙夜》,訴說自己在北大的困窘與堅持,引起北大知名教授林宰平的注意。林教授不僅撰文讚揚沈從文是「天才少年」,而且主動約見,給予諸多鼓勵與幫助。多年以後,沈從文回憶起林教授的提攜,仍會感激得「熱淚盈眶」。                

也正是這一時期,沈從文迎來了自己生命的春天。林宰平、胡也頻以及老鄉丁玲,還有《京報》、《民眾文藝》等期刊,都如及時雨一般向他襲來。連學界領袖級人物梁啓超都對他有了好感。

1925年秋天,林宰平趁勢又把沈從文介紹給「新月」派,使他結識了徐志摩、聞一多等人。10月,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公開把沈從文列為約稿作者,還撰文稱讚沈從文的文學才華。

從1926年起,沈從文的散文、小說及戲劇作品又被商務印書館、北新書店、光華書局出版,他因此在兩三年之內成為京滬兩地文壇的新星。

1927年,京城學人紛紛南下,沈從文亦於年底遷至上海,並很快在葉聖陶主編的《小說月報》上發表了小說,關係網進一步擴大。雖說經濟上並沒有徹底翻身,但有這些關係,也足以讓他可以在文教界找到出路了。

沈從文到上海後,和胡也頻、丁玲辦起了兩家月刊社,出版《紅黑》和《人間》月刊,同時還經營書店。不過經營得並不成功,《紅黑》和《人間》都只出了3期,就停刊了。苦悶無聊中的沈從文寫信給朋友,希望能回到北京謀職,以便離開得遠一些。

最終真正出手援助他的是徐志摩與胡適。徐志摩很清楚,以沈從文的經濟基礎,想靠文藝生存是不可能的,因此一直在找機會,想給他謀一份穩定的同時又能讓他繼續留在上海從事文學的差事。《紅黑》停刊那會兒,胡適出任中國公學校長(註:中國公學是中國最早的大學之一),徐志摩覺得機會來了,便將沈從文推薦給胡適。                

身陷失戀痛苦的大學講師

沈從文就這樣成了大學講師。他有這份穩定的工作,確實得感謝徐志摩,要知道他只有小學文憑。而胡適之所以會接受沈從文,則是因為沈從文可以幫助他改革中國公學的課程體系,以便增加新文化與新文學的教學比重,因此,他安排沈從文給大學部一年級學生開設「新文學研究」和「小說習作」。

加上好友徐志摩的面子,胡適更是主動把他介紹給當時在教育部教材編審委員會擔任負責人的楊振聲,使他得以在該委員會兼職,多一份收入。

而到真正登臺的那天,沈從文卻很緊張,以至於前10分鐘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呆呆地站在那裡。後來胡亂開講起來,在10分鐘內,把準備好可以講一個多小時的內容全講完了。有人把這件事反映到校長胡適那裡,胡適卻說:上課講不出話來,學生不轟他,就是成功。由此可見胡適對於沈從文的信任。

不知道沈從文之所以10分鐘不說話,是不是因為他步入教室後看見臺下坐著一位讓其怦然心動的女學生?這位女生名叫張兆和,中國公學的校花。

實際上,張兆和對沈從文的第一印象很理性,絲毫談不上個人的好感,只是心想,既然他是胡適之校長請來的,應該不會差。等到聽了第一堂課後,連起初一點理性的印象都沒有了,變成「並不覺得他是位可尊敬的老師,不過是會寫寫白話文小說的青年人而已」。又過了一段時間,張兆和對於沈從文的印象更是進一步惡化成厭惡了。因為她收到了沈從文寄來的一封信,拆開後發現只有一句話:我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愛上了你?

一個老師怎麼能對學生說這樣的話呢?她決定儘量躲避沈從文。而另一頭的沈從文哪裡知道張兆和的反感與緊張,只是在那裡渴望能得到她的回應。一封信不行,就寫第二封,第三封,還向張兆和的好友打聽消息……                

沈從文甚至痛苦得想自殺了,這才引起了張兆和的一點回應。因為張兆和的好友向她建議,快點去找校長說清楚,不然,沈從文真的自殺,就脫不了干係了。

張兆和帶著信去找胡適,希望胡適能出面制止沈從文的瘋狂舉動,沒想到胡適居然覺得信寫得蠻好,說接觸接觸也沒什麼。之後的張兆和繼續保持躲避,讓沈從文徹底絕望。但他不會因此自殺,他對胡適說自己打算離開傷心之地。

胡適聽後,又去找張兆和當說客,並說如果她家裡有什麼阻力,他可以去斡旋(註:胡適與張兆和父親是好友)。

痛苦的沈從文終究還是離開了,只在中國公學待了一年。胡適因為批判時局,引發與上方的矛盾,辭去了中國公學校長一職。胡適一走,沈從文則更沒有理由留在這個傷心之地了,隨後,胡適、徐志摩把沈從文推薦給了時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的陳源。

受人歡迎的「談天」教授

1932年夏,等了近四年、時在青島大學任教的沈從文終於迎來了轉機。沈從文先是贏得了張家大姐、二姐的同情,接著又在張府與張兆和的父親聊得很投緣,令未來嶽父十分賞識,最後,於當年底,收到張兆和的電報,上寫: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那一刻,沈從文欣喜若狂。胡適也很高興,他當年的苦心斡旋終於換來了沈從文、張兆和的百年之好。                

婚後不久,好友楊振聲辭去青島大學校長轉赴北平,沈從文隨後也跟了去,寄居在楊家,並和楊振聲一起編寫教育部布置的中小學教科書,生活穩定、甜蜜,同時,文學事業也是蒸蒸日上。

後來「盧溝橋事件」爆發,知識分子紛紛前往內陸,沈從文也跟著過去了,並在昆明的西南聯大擔任教授。聯大時期的沈從文迎來了教學事業的頂峰。

總之,沈從文不善於學院派的「講課」,而善於「談天」。他的「談天」教學與他的文學創作一樣,都是在啟發學生怎樣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恰當地表達出來。在西南聯大,他的教學職業從未與自己的生命體驗分離過,而他的生命體驗也贏得了學生的喜愛,使他從一個不會上課的講師,變成了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教授。

相關焦點

  • 大師們的「逃學」趣事
    (原標題:大師們的「逃學」趣事)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
  • 沈從文:這位滿身湖南味的一代文學大師
    小時候的沈從文其實是一個天性貪玩、還有些賭性、又不愛讀書的鄉下孩子,因家境貧寒,13歲時(即1915年)才從私塾轉到鳳凰縣立二小繼續念高小,半年後又轉到文昌閣小學讀書。因經常逃學去看木偶戲,多次被班主任責罰。以致,一代大師沈從文的初始學歷就定格在小學文憑上。
  • 大風號 | 沈從文:史上最會撩妹的文學大師
    原標題:沈從文:史上最會撩妹的文學大師文| 宙歌· 主播| 北辰與喧鬧的沱江兩岸比起來,位於聽濤山上的從文墓顯得寂靜而冷清。從虹橋下沿古街下行三公裡至聽濤山,行至半山腰,一塊半坍的石碑上書「沈從文墓地」幾字,算是為遊客辨明方向。幾個農夫和苦工在巖石上坐著乘涼,見有人前來竟有點意外。
  • 文學大師沈從文也曾被人瞧不起?——談西南聯大的人與事
    但在這樣龐大的文學洪流之下,有一個人是例外。他沒有留過學,不是知識分子出身,早年從軍,曾在軍閥部隊裡當過小兵。 他的名字叫沈從文。 然而沈從文卻並不抱著批判的態度寫這些人的故事,在他的筆下,湘西的百姓有著樸拙的生命力,他們雖然生活在痛苦中,卻會自己想辦法求生存,為自己走出一條生路來。 這種與眾不同的文學風格讓沈從文名噪一時,當時的許多大學紛紛向他遞來橄欖枝,邀他去做講師。這卻招來了一些在大學任教的知識分子的不滿。
  • 帶你穿越到民國課堂,跟沈從文、陶行知等大師,學上課!
    為什麼民國多出大師?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要是深入探討起來,就會寫成一篇專業論文了。但我們或許可以從教育這方面來試著窺探一番。民國大師們是怎麼講課的?雖然我們無法身臨其境,但我們可以從他人筆下對大師們的回憶中,領略那個年代那些衝在教育第一線的人,是如何上課的?民國的課堂是古代傳統學堂和走向近代後課堂的一次銜接。
  • 逃學大王沈從文當了老師,結果第一次登臺講課太害羞:人多,怕了
    過去那個年代很多大師文豪都沒有文憑,若論學歷,其實今日許多高材生可以秒殺一票民國大師。如沈從文僅僅只有小學學歷,1923年他去報考燕京大學國文班,結果落第未被錄取,於是就到北京大學成了一個旁聽生。而僅僅只有小學學歷的沈從文童年時代也是一個活脫脫的逃學大王,貪玩成性,絲毫沒有大師應有的傳奇故事,也許這才顯得足夠真實。
  • 韓寒:我對「炮轟文學大師」事件的總結
    果然,很多把燒香當成作家頭等職業道德的文學評論家,他們紛紛對我說,你膽敢罵大師,侮辱大師、顛覆大師、向大師潑汙水,甚至傷害整個民族的文學尊嚴。 我要感謝很多湧現的專家、評論家、時論家陪我玩,是你們讓我分散了注意力。我的朋友賽車手徐浪出事以後,心情非常不好,加上自己的兩條收養的小狗得了細小冠狀病毒的交叉感染,很危險,不斷地去寵物醫院,也很難過。
  • 《北大文學課堂》:跟隨大師足跡,發現文學之美,傳承北大精神
    不過,隨著通信技術的變革,大學裡的優質資源和信息也以更多的方式普及到更多的人。美中不足的是,我們與真實的課堂還有距離。「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研究」是北大中文系的一門招牌課程,在喜愛文學、研究文學的人心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當年也對北大中文系有過嚮往,雖然失之交臂,但在北京讀書時,還可以騎車去北大中文系蹭課聽,如今已經不太容易實現了。
  • 盤點民國時期哪些低學歷的文學大師,看了準會顛覆你的看法!
    那麼下面就來帶大家盤點一下,民國時期那些低學歷的文學大師,看看你都認識幾個?1、魯迅我們都知道魯迅是近現代最著名的一個文學大師,他的文章也都收錄在了課本裡,我們從小就開始學,而且他的那些文學,對於那個時代是有著很強的批判性。
  • 近代4位大師級人物,魯迅是中專,沈從文是小學,而他學歷更低
    在中國近代史上,曾湧現出許多大師級人物,他們的思想或是著作,對於後世都有重要影響。不過或許出乎人們預料,其中有些大師並沒有出眾學歷。 魯迅,留下許多經典作品,至今仍被人拜讀。但若深究其學歷,大概也只能算是中專吧!
  • 簡約與克制鑄成的悲劇——小讀一代文學大師沈從文的《邊城》
    ——但沈從文卻偏偏沒這麼寫。他大可以像沙翁一樣,說翠翠的父母的死,是天保的家長一手造成的,因而爺爺恨他們家。但翠翠卻看上了儺送,而天保卻在不斷爭取,同是爺爺極力反對諸如此類。或是學歌德,說天保與儺送讓翠翠心痛不已,掙扎不過,撐船下了饒雞籠,數天之後,爺爺尋到了斷漿折舵,腸斷在饒雞灘云云。
  • 走近大師,「閱讀文學經典」第三季今天首圖開講
    5月16日,由首都圖書館、人民文學出版社、人民日報社聯合主辦的第三季「閱讀文學經典」系列講座在首都圖書館正式開講。「閱讀文學經典」系列講座年年與大家見面,2018年、2019年連續舉辦了「經典閱讀,從四大名著講起」「走近世界文學經典」兩季活動。第三季以「曾經風雅 走近大師」為主題,邀請黃喬生、錢振綱、周立民、傅光明、李揚、季紅真等我國文壇六位頂尖學者,圍繞魯迅、茅盾、巴金、老舍、沈從文、蕭紅等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六位大家的文學作品進行剖析。
  • 考研必讀書《北大文學課堂》:在北大中文系讀書是怎樣一種體驗?
    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北大文學課堂》,就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在三尺講臺上,學習的是諸如魯迅、周作人、鬱達夫、茅盾、沈從文、張愛玲、錢鍾書、穆旦等經典作家,講課的是錢理群、孫玉石、嚴加炎……倘若我們沒有機會坐在講臺下,那麼就是看一看此書,由大師帶路,在文學的課堂裡暢遊一番,體會一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什麼感覺,也是極好的。
  • 大師未必高學歷!
    翻開民國史,我們驚奇地發現有許多大師,他們在學問上廣採博納,博大精深,學究天人,但他們的學歷卻低得嚇人。而當今人們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讀了碩士讀博士,讀完博士讀博士後,一輩子最好的年華都用在讀書上。近代文學巨匠沈從文,他的學歷只是小學,可他創作發表了《邊城》《長河》《湘西散記》《沈從文小說選集》《沈從文散文集》等五十多部文學著作和《唐宋銅鏡》《戰國漆器》等6部文物論著。他還先後在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任教講學,並進入諾貝爾文學獎的終審名單。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只有初中畢業。
  • 幼年逃學,打架鬧事,長大卻成一代文豪,沈從文:從軍生涯救了我
    沈從文,中國現當代著名京派作家。他的作品中,總是流淌著一股溫暖的浪漫,令人心向神往。而他本人不僅深受國內讀者的喜愛,在國外也享有崇高的地位。如果說七歲看老,那麼沈從文絕對不會成為一代文豪。因為幼年時的他,頑皮逃學,打架鬧事無所不能。
  • 那些學歷低的大師們!
    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並不重要。」劉半農:常州府學堂肄業證﹀國學大師梁漱溟(1893年10月——1988年6月)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但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到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哲學的時候,還只是一個中學畢業生的身份。
  • 那些低學歷卻牛氣哄哄的大師
    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並不重要。」 因此,在他和長兄雙雙考入常州府中學堂不久,錢穆就輟學在家,後又到一間小學任教,開始了長達十年的鄉村教育生涯。 其間錢穆以面壁之功專治儒學和史學,終於因學術著作《論語文解》獲得了上海聖約翰大學教授錢基博的賞識,將他推薦到無錫省立第三師範任教。
  • 沈從文,一個被很多人看不起的鄉下人,他的文學地位到底很低嗎?
    沈從文尤其是當時的國學大師劉文典,他極其看不起當時的沈從文。可我不會給沈從文四毛錢。沈從文都要當教授了,那我是什麼?那我豈不成了太上教授了嗎?」為什麼劉文典這麼鄙視沈從文呢?一個是因為劉文典性格狷介,沈從文則老實憨厚,沈從文就成了受欺負的「老實人」了。還有就當時劉文典主要研究的是國學經典,沈從文研究的則是新文學。
  • 【掌故】那些學歷低得嚇人的大師們
    錢穆:天可憐見,中學都沒有畢業 錢穆被稱為中國當代最後的大儒,然而這個大師連中學都沒有畢業。因此,在他和長兄雙雙考入常州府中學堂不久,錢穆就輟學在家,後又到一間小學任教,開始了長達十年的鄉村教育生涯。其間錢穆以面壁之功專治儒學和史學,終於因學術著作《論語文解》獲得了上海聖約翰大學教授錢基博的賞識,將他推薦到無錫省立第三師範任教。之後,他接連接到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聘書,這個連中學都沒有畢業的無錫小子同時在北京三所最負盛名的大學執教,一時名動京師。
  • 當代書評 | 作家沈從文是怎樣煉成的——王曉陽讀《沈從文的前半生》
    唯其如是,沈從文從家鄉到北平謀生時才會得到當時一批文化名人學者如林宰平、梁啓超、徐志摩、胡適等人的肯定、關心和幫助,有的成為很好的朋友。他也逐漸進入文藝圈子,寫作品、編刊物,嶄露頭角。如果說沈從文被選聘到中國公學任教,可能是胡適的偏愛,那麼後來他先後進入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大,與眾多一流大師學者同時執教,就不能全說成是遇然和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