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穿越到民國課堂,跟沈從文、陶行知等大師,學上課!

2021-02-08 西安古西樓

為什麼民國多出大師?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要是深入探討起來,就會寫成一篇專業論文了。

但我們或許可以從教育這方面來試著窺探一番。

民國大師們是怎麼講課的?

雖然我們無法身臨其境,但我們可以從他人筆下對大師們的回憶中,領略那個年代那些衝在教育第一線的人,是如何上課的?

民國的課堂是古代傳統學堂和走向近代後課堂的一次銜接。

當時民國大師們,可都是個頂個的文學、歷史、文化、教育、建築等領域的前沿大家,他們的課堂肯定不同於古代學堂和現在咱們學生的課堂!

有的老師一開口,就立即使得學生感到親切;有的人就憑開場幾句話,就讓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人看似隨性自由地對待課堂,但實則內含深蘊,需得有悟性的學生去細細體會.

1、「教育如同餵雞,強迫是不行的」

這個人就是陶行知!

陶行知可是現代教育學大家,很有創造力。相信現在的教師沒有不了解陶行知教育理論的!

在民國課堂上,他注重「啟發式」教育。

一次他到武漢大學演講,一上臺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大公雞和一把米。他就在講臺上,一手壓著雞頭,一首捧著米,讓雞吃,雞死活不吃。後來他鬆開手,讓雞自己呆在那裡,雞卻開始低頭吃米。

陶行知就此解釋道:「教育如同餵雞,強迫是不行的。」

對於這句話,我相信很多現在教師們最懂了!

只有讓學生自己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樣課堂和教學的效果才會比填鴨餵雞似地教學,效果要好得多!

2、兄弟我是沒什麼學問的

梁啓超是當時清華國學的四大導師其中一個,他剛開始的課堂就是那種看似隨性,又有極大深蘊的。

走上講臺後,他只說一句:

「兄弟我,是沒什麼學問的!」

聽到這句話後,學生們當然在下面交頭接耳了,教室裡響起了討論聲。

大家都是第一次見到這樣教學的老師,而且說的話也很平易近人,一點也不古板!

而梁啓超則靜靜等大家的討論音量降低後,眼神輕輕往教室天花板移動,才緩緩地說:

「兄弟我還是有些學問的。」

3、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

說出這句話的老師,一定特別有趣!

他就是劉文典教授!

或許有許多人不太認識這位教授,他可是當時研究《莊子》最專業的學者!

而且是西南聯大中文系的,西南聯大大家都知道,更何況是個教授!其學術水平不可估量。

他上課的第一句話是:

「《莊子》嘿,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

如此俏皮般的話,相比在現在的課堂上也很難聽到吧?

不過劉文典也會拖堂!和現在的老師一樣,文章解讀沒講完,他就不下課,必須要講完自己得意的思想,才能下課。

4、你們睡覺可以,不要打呼嚕

如此有個性的老師,你絕對想不到,是寫《邊城》的那個沈從文!

沈從文的小說清新自然、娓娓道來。

可他上起課來卻也是個有趣的老師,他非常謙虛,覺得自己講課不好。

所以在第一次和同學見面時候就說,

「我的課講得不精彩,你們要睡覺,我不反對,但請不要打呼嚕,以免影響別人。」

可學生哪能相信沈從文大師不會講課呀?大家都當是文人的謙虛,就更敬佩沈從文了!反倒贏得滿堂彩。

他的學生汪曾祺曾說:

沈先生的課啊,是「毫無系統」,而且「湘西口音很重,聲音又低,還有學生聽了一堂課,甚至覺得不知道聽了一些什麼」。

汪曾琪打趣地評價:聽沈先生的課,你得學會「舉一隅而三隅反」。

5、人滿為患的課堂:有人不僅文學成就大,課也講得精彩

譬如大詩人聞一多,還記得他的《死水》、「三美」理論嗎?

這樣極有自己思想的大詩人,在正式講課之前,總是還未講話先吸上一口煙。(民國課堂確實自由)

猛吸一口後,才緩緩地說:「痛飲酒,熟讀《離騷》——乃可以為名士。」

他講唐詩,把晚唐詩和後期印象派的畫聯繫起來講,別具特色,他的口才又好,引經據典,信手拈來。

所以,他講課時,課堂上每次都人滿為患。

外校也有不少人來「蹭課」,課堂上特別擁擠。

而且據說,還有學生跑上幾十裡路,從外地趕來,就為聽他上課。

其實經常了解了解民國上課的歷史,對於現代的教育也十分有幫助。

民國是出於變革的時期,對於許多教育方式,民國大師們都做了許多實驗和探索。

最有趣的是,每位民國大師的教學方式,都各不相同,實在是現代教師可以深入了解的一個領域!

讀史可以思己。

讀一讀別人的課堂,倒也可以借鑑到自己的課堂之中。

關注西安古西樓~

在這裡,你不必成為別人,我們只帶你遇見靈魂深處的你自己!

相關焦點

  • 民國大師上課的精彩開場白,妙趣橫生!
    穿越回民國上課,老師們的開場白,各有千秋,既見秉性,又現風格。有的一開始就把課堂氣氛搞活躍了,有的幽默地介紹自己,有的是精心設計的,一張口就不同凡響,有的則是隨意而為,好似信口開河,其實意蘊深矣,有心者才能意會。
  • 民國大師課堂趣事多:有這樣的老師何愁不喜歡聽講!
    【分享導讀】民國出大師,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字映照在講臺上,他們的課堂文化也各不相同,各具味道。
  • 民國大師舌燦蓮花,劉半農幾句話流傳全國,陶行知一聞牛糞詩百篇
    民國大師舌燦蓮花,劉半農幾句話流傳全國,陶行知一聞牛糞詩百篇   民國時一個大師輩出的年代,百花齊放,這些大師們舌燦蓮花,往往有驚人之句,讓人佩服不已。
  • 民國大師上課的精彩開場白
    大師上課,不僅水平高,功底深,內容豐富,膾炙人口,令人難以忘懷;他們上課的開場白,也各有千秋,見秉性,見風格。這且不說,他在抗戰時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見作家沈從文也在跑,很是生氣,大聲喊道:「我跑防空洞,是為《莊子》跑,我死了就沒人講《莊子》了,你跑什麼?」輕蔑之情溢於言表。好在沈從文脾氣好,不與他一般見識。
  • 【教學風採】 ​ 與教育大師來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陶行知:你如果想要兒童變成順從並守教條的人,你就會採取壓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讓他能獨立地、批判地思考並有想像力,你就應該採取能夠加強這些智慧品質的方法。活教育教人變活,死教育教人變死。  陶行知:教學要合一,有三個理由: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第二,教的法子必須根據於學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並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
  • 陶行知: 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了
    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相信教育界泰鬥陶行知先生說過的這番話我們很多人都有印象,今天就一起來讀讀關於他在教育上的四則小故事,相信又會是不一樣的啟發。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
  • 思享|肖峰:陶行知與新旅、新安小學
    他們參觀了天廚味精廠、國營棉紗廠,到光華、大廈等中學大學演講,訪問上海山海工學團、商務印書館,到棚戶區了解了工人生活。1933年11月1日,他們按計劃到當時的上海新陸師範參觀、賣書、演講,賣書收入了十多元,還得到了新陸師範付給他們的十元演講費,陶先生為了支持他們的演講,特意寫了首詩讓他們帶去——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 馬仕錦: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的實效性
    陶行知「小先生制」產生的時代背景 何謂「小先生」,陶行知是這樣說的:「生是生活,先過那一種生活的便是那一種生活的先生, 後過那一種生活的便是那一種生活的後生,學生便是學過生活的人,先生的職務是教人過生活。
  • 沈從文:從逃學大師到文學大師
    兒時的沈從文喜歡逃學,不願受私塾先生的思想束縛。成年之後,他在徐志摩、胡適等人的幫助下,得以任職於文教界,並最終在文學創作上成為一代大師。來自湘西的「逃學大王」1902年12月,沈從文出生於美麗的湘西鳳凰城,排行老四。
  • 「教育即生活」與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較
    上課的時候,同學們帶來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一星期以後,學校請來了木匠師傅,他悶著頭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幾個。陶行知走過來,看見木匠師傅滿身是汗,就遞給他一杯水,說:「我們不是請你來做凳子的。」木匠疑惑地望著陶行知:「那叫我來做什麼?」 「我們是請你來做『先生』的。」 「我可不識字。」木匠慌了。
  • 陶行知教育理念對教師教學工作的啟迪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優秀、樸實的教育哲理。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發展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啟迪作用,還有利於培養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有一條不可跨越的鴻溝。教師是絕對的權威,不允許他人質疑,學生只是被動接收知識,缺乏一定的參與感,課堂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 老師別忘了陶行知"四塊糖故事"
    報料者稱,老師稱如果孩子不下跪,就不用上課了。(據4月17日中國網報導)  老師體罰學生,動輒就令學生下跪,已成了「職業病」了。近年來,媒體不斷有這樣的新聞爆料,公眾都快「審醜疲勞」了。學生在網上辱罵老師,讓老師知道了,老師要求學生「不下跪不要來上課」,又一次讓公眾看到這樣的醜劇上演。
  • 陶行知:一切為了平民教育
    陶行知師從孟祿,私淑杜威,他研修了杜威的名著《學校與社會》、《進步社會的教育》、《明日之學校》與《民主主義與教育》。杜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社會教育的思想深深切中了陶行知。後來他回國從事鄉村教育的核心理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即是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中國創造性發展版本。
  • 民國時的大學老師怎麼上課?
    除了剛剛列舉的兩部,還有許多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書籍都是課堂講義出身,如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傅斯年的《民族與古代中國史》、孟森的《清史講義》、徐寶璜的《新聞學》、李大釗的《史學要論》、錢玄同的《說文部首》等等。篇幅所限,只能割愛奉上兩部。民國時期,對於這些大師來說,講義的意義並不比一部學術著作差,前者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甚至更為沉重。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不僅如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學說還廣泛傳播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多國,對這些國家的教育改革產生了重要的啟示作用。所以,日本教育史學家齋藤秋男教授就曾表示:「陶行知不僅僅是屬於中國的,也是屬於全世界的。」
  • 學習陶行知,追求教育家辦學
    探討教育家辦學,我們不僅要關注現實與未來,更要回顧歷史,對民國時期教育家辦學的歷史、辦學的經驗進行深入的研究、充分的總結和科學的運用。從歷史的角度,看看那個時代的教育家是怎麼辦學的,他們有哪些好的辦學經驗,可以給今天的教育家和校長辦學提供借鑑和啟示。
  • 陶行知餵雞的故事令人拍案叫絕,填鴨式教育為什麼依然大行其道
    陶行知是何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民國時期的人民教育家。在中國5000年歷史上,雖然江山代有人才出,但能配得上這個稱號的還真沒有幾個人。陶行知對中國的教育深刻思考和深度實踐,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辦了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育才學校等教育機構,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在當時的中國大地上引起了轟動效應。
  • 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以及求學的經歷
    按照古代習俗,小孩到了6歲就要發蒙讀書識字.陶圖1-1行知6歲時因資質聰明,受到村中私塾先生賞識,免費對他進行啟蒙教育.此後,陶行知並沒有馬上進學堂,而是在家中隨父親讀書習字,接受傳統儒學教育.8歲時,進入萬安鎮吳爾寬先生開設的私塾做伴讀。
  •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們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被毛主席評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也曾說「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後的陶行知」,宋慶齡更是評價他為「萬世師表」。通過眾多名人對陶行知先生的評價,我們也可以知道,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對我們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這裡我們先選擇陶行知先生核心思想理論進行介紹。現在讓我們走進大教育家的知識世界。
  •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你也可以試試
    教學做合一認定在生活中教法、學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張事情是怎樣做的,學生就應該怎樣學;學生是怎樣學的,教師就應該怎樣教。教法和學法都來源於做法,統一於做法。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參與做家務,帶孩子見多識廣,社會生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只一味的注重成績好壞。下面講一個關於陶行知教育一個學生的故事,值得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