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 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了

2021-02-13 明教育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相信教育界泰鬥陶行知先生說過的這番話我們很多人都有印象,今天就一起來讀讀關於他在教育上的四則小故事,相信又會是不一樣的啟發。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臺,不慌不忙地從箱子裡拿出一隻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幹什麼。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隻叫不吃。

怎麼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裡塞。大公雞拼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鬆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

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臺下一時間掌聲雷動,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育才學校音樂組的壁報《小喇叭》又一期出刊了。壁報前人頭攢動,越湧越多。一定有一兩篇有水平的創作發表了,同學們邊看報,邊議論,外圍的人向裡擠,裡面的人不願讓,有人建議:"讀一下,讀一下吧!"只聽得一個油腔滑調的聲音開始朗誦了:"人生在世有幾何?何必苦苦學幾何。學習幾何苦惱多,不如學習咪嗦哆!"歪詩不脛而走,傳遍了全校,引起了爭論,多種評價,褒貶不一。

陶校長知道了此事,也觀看了小詩。次日,陶校長邀請小作者促膝談心,和作者研究人生與數學的密切關係。從吃飯、穿衣談到音階頻率的振動,直到國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數學,離不開數學。因此,人人要學數學,數學對人們就象人們離不開空氣、水分、陽光、營養品一樣的重要。

小作者聽到陶校長的諄諄誘導,連連點頭說:"校長,我這下真的明白了你為什麼要我們同學把學好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方法論這四門功課作為開啟文化寶庫的'四把鑰匙'的道理。我檢討,……"陶校長馬上接過話頭說:"現在我們是民主討論,不是榫會,你能認識問題,提高思想,就是進步。"小作者連連點頭說:"我們音樂組不少同學都有這種思想,讓我去說服他們!"

陶校長眯著雙眼放心地說了一句:"好啦!我們今天的民主探討到此結束。"

有一天,一位朋友的夫人來看陶行知先生。陶先生熱情地讓她坐下,又倒了一杯茶給她,問道:「怎麼不帶兒子一起來玩?」

這位夫人有點氣乎乎地說:「別提了,一提就叫我生氣。今天我把他結結實實打了一頓。

陶先生驚異地問:「這是為什麼?你兒子很聰明,蠻可愛的哩!」

朋友的夫人取出一個紙包,裡面被拆得亂七八糟的一塊手錶。這表成色還很新,鍍金的表殼打開了,玻璃破碎,連秒針也掉了下來。她生氣地說:「陶先生,這表是才買的,竟被我兒子拆成這樣,您說可氣不可氣!他才七八歲,就敢拆表,將來大了恐怕連房子都敢拆呢!所以我打了他一頓。」

陶先生聽了笑笑說:「壞了,恐怕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了!」

夫人有點愕然:「為什麼呢?難道我這樣做不對嗎?」

陶先生搖搖頭。

夫人又接著問:「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說對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呢?」

陶先生把拆壞的表拿過來,對夫人說:「走,我們上你家去,見見這個小『愛迪生』。」

到了朋友家裡,陶先生見到那個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樹下,聚精會神地看螞蟻搬家。夫人一見又來了氣,正要罵他,陶先生立即勸住了。

陶先生把孩子攙起來,摟在懷裡,笑嘻嘻地問:「你為什麼要把媽媽的新表拆開來呢?能告訴我嗎?」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媽媽一眼,低聲說:「我聽見表裡的嘀嗒嘀嗒的聲音,想拆開看看是什麼東西在響。我錯了,不該把手錶拆壞,惹媽媽生氣。」

陶先生說:「想拆開看看是什麼東西在響,這沒有錯。但你要跟大人說一聲,不能自作主張。來,你跟我一起到鐘錶店去好嗎?」

孩子又望望媽媽,說:「去店裡幹什麼?」

陶先生說:「去看師傅修表啊,看他怎麼拆,又怎麼修,怎麼裝配,你不喜歡嗎?」

孩子高興得跳起來:「我去!我去!」

陶先生拿著那隻壞表,帶著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鐘錶店。修表師傅看了看壞表,說要一元六角修理費。

陶先生說:「價錢依你,但我帶著孩子看你修,讓他長長知識。」師傅同意了。

陶行知和孩子站在旁邊,滿懷興趣地看師傅修表。看他怎樣拆開,把零件一個個浸在藥水裡;又看他加油後,把一個個零件裝配起來。從頭到尾,整整看了一個多小時。全部裝好後,師傅上了發條,表重新發出清晰的嘀嗒聲。孩子高興地歡叫起來:「響了,響了,表修好了!」

陶先生臨走又花一元錢買了一隻舊鐘,送給孩子帶回去拆裝。孩子連聲說:「謝謝伯伯!謝謝伯伯!伯伯真好!」

陶先生把孩子送到家後,孩子立即跳呀蹦的跟媽媽說:「媽媽,伯伯買了一隻鍾,讓我學習拆裝呢!」

那位朋友的夫人不解地問:「還讓他拆啊?」

陶行知笑笑說:「你不是問我對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嗎?我的辦法說是,把孩子和表一起送到鐘錶鋪,請鐘錶師傅修理。這樣修表鋪成了課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速成學生,修理費成了學費,你的孩子好奇心就可得到滿足,或者他還可以學會修理咧。」

陶先生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孩子拆表是因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實就是一種求知慾,原是有出息的表現。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慾打掉了嗎?與其不分青皂地打一頓,不如引導他去把事情做好,培養他的興趣。中國對於小孩子一直是不許動手,動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殘了兒童的創造力。我們應該學習愛迪生的母親,那麼理解、寬容孩子,那麼善於鼓勵孩子去動手動腦,這樣,更多的『愛迪生』們就不會被打跑、趕走了。」

夫人聽了恍然大悟,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誠懇地說:「陶先生,您說得對,太謝謝您了,我今後一定照您的辦法去做。」

投稿郵箱:hantop_huyong@163.com,要求:符合[中國教育研究]風格,獨家首發,有啟發性的明確觀點,有可讀性和可傳播性,字數2000字以上,同時附上100字左右的作者簡介。

相關焦點

  • 夢語轉發:中國的愛迪生被槍斃了
    夢語齋按語:《中國的愛迪生被槍斃了》是講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躬身教育的幾件小事,很受啟發,這讓我聯想到卞總文峰仁兄在教育上的用心,其實與陶行知先生相比,文峰仁兄做得一點也不差,我想如果有更好的環境,文峰成為中國又一位大教育家的期許指日可待!很可惜,《中國的愛迪生被槍斃了》這篇短文中的第二個故事,不知是作者粗心還是什麼緣故,裡面亂了行,我又不會重新編緝,只有請每位讀者自行理順了。
  • 別把你家的愛迪生給槍斃了!
    ,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1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
  • 別"槍斃"一個中國的愛迪生
    老師幽默地說:"恐怕一個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了。"這個母親不解其意,老師給他分析說:"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創造力的一種表現,你不該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從小有動手的機會。""那我現在該怎麼辦?"這位母親聽了老師的話,對自己的行為後悔不迭。"補救的辦法是有的。
  • 給孩子鑰匙,使他們自發的打開知識寶藏,解讀陶行知的教育之道
    他還提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他就是——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不僅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
  • 教育家陶行知的驚人之論:教育就像餵雞(深度好文)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 陶行知:想要孩子愛上學習,關鍵是做到這3件事,越早越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可以給到各位家長一些建議。1917年,陶行知先生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畢業後歸國,在沒有離開過校園。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最後,陶行知先生放開大公雞,自己推後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吃起來了。這個時候,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孩子就像是餵雞,強迫孩子去學習,硬把知識灌給他,這樣掌握的知識是不會牢固的。但是如果讓孩子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臺下掌聲雷動。
  • 陶行知:每天6個「一分鐘」,成為孩子最好的導師
    一分鐘讚美 陶行知的一位朋友,因為孩子把一塊新買的金表拆壞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頓。陶行知聽聞說道:「你打掉了一個『愛迪生』。」 他親自到朋友家,帶那個小孩到修表店,孩子十分興奮,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師傅修表。
  • 陶行知:止於人民幸福 倡行民主教育
    看到陶行知先生這些樸實的話語,你有沒有陷入沉思?今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誕辰120周年,斯人已逝,但他的思想依然閃光,照徹今天的教育之路。  我們為何紀念陶行知?不只是為他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裡孜孜以求地為教育所作出的探索,更是為了追問,今天,他的教育思想有多少變為了現實?
  • 陶行知成為真正的教育家,一個字貫穿始終
    陶行知的「痴」,是愛。我讀過他的《預備鋼頭碰鐵釘》,這是他給一個叫吳立邦小朋友寫的回信。暫且不說這封信的具體內容,只引用他在信中開頭的一段話,即可說明他的痴是愛:「接讀你的好信,如同吃甘蔗一樣,越吃越有味。世上有十八歲的老翁,八十歲的青年。要想一世到老都有青年的精神,就須時常與青年人往來,所以我很願意和青年人通信,尤其歡喜和小孩子通信。
  • 陶行知:家長每天6個「一分鐘」,成為孩子最好的導師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教育要從小做起,從生活點滴做起,讓我們每天留出6個「一分鐘」,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尊重和引導,幫助孩子成長!陶行知是近代史上偉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曾這樣稱讚他:「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
  • 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以及求學的經歷
    13歲時,陶行知的父親因為吸食鴉片身體衰弱,家庭經濟狀況也因此變得窘迫,陶行知被迫輟學,回家務農.農閒時陶行知仍然非常愛好讀書,其父也儘自己所能來教育他,指導他攻讀儒家經典.父親的知識畢竟有限,很快就難以滿足陶行知的求知慾.後來,在親友的介紹下,陶行知又向當地著名的秀才和貢生求學,分別修習"四書和"五經".憑藉父親的言傳身教和四處求學這兩條途徑,陶行知深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 邱滋培:陶行知擇業觀的啟示 | 行知縱橫
    《時代教育·行知縱橫》副主編,「大成陶書」副總編輯,成陶新媒體總監,中國教育學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2019年成都市「好記者講好故事
  • 教育家陶行知:家長每天6個「一分鐘」,成為孩子最好的導師
    陶行知是近代史上偉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曾這樣稱讚他:「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陶先生曾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今天,讓我們從陶行知先生的語錄中,尋找6個「一分鐘」,多給孩子一些愛和關注,教育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業!
  • 他為中國教育做出傑出貢獻,用這20經典名言,緬懷偉大的陶行知
    1946年7月25日,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因長期勞累過度逝世,享年55歲。陶行知為中國教育做出卓著的貢獻,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陶行知不僅有教育方面的作品,還在詩歌方面頗有造詣,他的主要作品如下:《中國教育改造》、《齋夫自由談》、《行知詩歌集》、《行知詩歌前集》、《行知詩歌三集》等。今天,我們用陶行知的20句語錄來緬懷這位為中國教育奉獻生命的偉大教育家。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奮鬥是人生的代名詞奮鬥是萬物之父。
  • 熊浩:萬世師表 陶行知
    ▲ 1929年春,為發展江蘇北部鄉村小學教育,陶行知派曉莊師範學生李友梅等到淮安創辦新安小學。陶行知寫信鼓勵師生,要用「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堅持辦學。 資料圖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並且,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
  • 教育家陶行知:每天堅持6個「一分鐘」,家庭教育就是這麼簡單
    陶行知是近代史上偉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曾這樣稱讚他:「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一分鐘讚美陶行知的一位朋友,因為孩子把一塊新買的金表拆壞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頓。陶行知聽聞說道:「你打掉了一個『愛迪生』」。他親自到朋友家,帶那個小孩到修表店,孩子十分興奮,眼睛一眨不眨的看師傅修表。
  • 教育家陶行知言論,和孩子相處應該把握的六個關鍵點
    教育家陶行知言論,和孩子相處應該把握的六個關鍵點教育家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用心傾聽,你就會發現,孩子其實什麼都懂!2.示愛陶行知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用自己的行動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關懷。3.參與陶行知說:「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共同去完成一些事情,讓孩子去參與一些事情,知識、能力、品質就都跟著來了,讓孩子除了學習什麼也不做,就是毀滅孩子。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這個人物及其教育思想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考點之一。陶行知的相關知識點在考試中考查的方式比較多樣化。比較常見的形式是單選題和多選題,時常也會讓考生論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相關教育思想比較多。很多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認為掌握這部分的知識很吃力。對此,今天就以時間為線索來梳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為大家的備考獻出綿薄之力。
  • 崔祖瑛:時代呼喚陶行知
    ,記者專訪了原中國陶行知基金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陶行知教育基金會發起人崔祖瑛先生。陶行知一貫推崇武訓。他強調:「武訓雖然死了,它的精神可是要活到千萬年的。如果我們個個都有武訓的精神,還怕國家不進步嗎?」武訓被打倒了,陶行知自然也就不能提了。1981年10月18日,鄧穎超在「紀念陶行知九十誕辰大會」上的開幕詞指出:陶行知先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愛國知識分子由教育救國走上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一個典型。1984年底,中央批准成立中國陶行知研究會、中國陶行知基金會。
  •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們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被毛主席評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也曾說「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後的陶行知」,宋慶齡更是評價他為「萬世師表」。通過眾多名人對陶行知先生的評價,我們也可以知道,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對我們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這裡我們先選擇陶行知先生核心思想理論進行介紹。現在讓我們走進大教育家的知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