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25日,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因長期勞累過度逝世,享年55歲。陶行知為中國教育做出卓著的貢獻,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陶行知不僅有教育方面的作品,還在詩歌方面頗有造詣,他的主要作品如下:《中國教育改造》、《齋夫自由談》、《行知詩歌集》、《行知詩歌前集》、《行知詩歌三集》等。今天,我們用陶行知的20句語錄來緬懷這位為中國教育奉獻生命的偉大教育家。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奮鬥是人生的代名詞奮鬥是萬物之父。
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於在與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有發明之力者雖舊必新,無發明之力者雖新必舊。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我們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就是教育的出發點。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人像樹木那樣,要讓他們長上去,則應該是,立腳點求平等,出頭處謀自由。
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本來事業並無大小;大事小做,大事變成小事;小事大做,則小事變成大事。
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瀰漫於宇宙,洗蕩於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漢。
大雨過後,有兩種人;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蔚藍與美麗;一種人低頭看地,看到的是淤泥與絕望。
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
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我們對於書的根本態度是:書是一種工具,一種生活的工具,一種「做」的工具。工具是給人用的;書也是給人用的。用書必有目的。遇到一本書,我們必須問:您能幫助我把這件事做的好些嗎?您能幫助我過一過更豐富的生活嗎?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時、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與哥哥。還有一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