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學校都複課了,複課後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孩子成績下滑。尤其是許多二年級家長,憂心忡忡,本來就聽說了三年級現象——許多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績都很好,能考滿分,或者一直保持95分以上。但是到了三年級,成績迅速下滑,一學期過去就連考90分都難了。
可孩子這學期感覺的確沒有學好,那再過幾個月開學到三年級該怎麼辦?
其實三年級現象和疫情並沒有關係,許多孩子成績下滑的原因,早在一二年級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目前準備讀一年級的大部分孩子,都會上幼小銜接班,所以他們在一年級開始上課的時候,對開學初語文的拼音課程,數學的十以內的簡單分合,已經能夠掌握。
這部分孩子學習起來並不覺得吃力,學校在聘請一年級老師的時候,一般都會挑選比較有經驗的老師任課。
所以在一年級的時候,往往一個班級的均分會非常的高。像我今年帶的一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均分已經達到99點多。
全班43個孩子,最低分95分也只有一名孩子,考98分倒數第三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會覺得孩子成績非常好,其實這種好目前說存在一定的假象。因為許多孩子都是由於提前介入了學習,等於同樣的知識學了兩遍,才會有今天這個成績。
我教語文,所以從語文的角度來說,咱們的孩子在語文學習的時候,是佔盡了天時地利的。
因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即便這個孩子他不讀書,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依靠的都是漢語。語文正是對漢語的學習,運用。
一些簡單的句子類題目,只要孩子智商沒有問題,都可以通過生活實踐來學習鞏固。加上老師有系統的輔導所以一年級二年級的孩子,學習稍微認真一點,成績都不會太差。
再加上現在的家長,素質都比較高,有這種刻意培養孩子的意識,所以孩子在學校、在老師、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這三方的合力之下,一二年級的成績考在90多分是很正常的。
一二年級的課程設置中,都是基礎知識為主。數學是計算,語文是生字詞。題目容易,難點也不多。孩子在課堂上只要認真聽課,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一般成績都不會太差。
我們都知道,生活中作為知識分子的老師都比較好面子。儘管學生的成績和金錢並不掛鈎,和工資獎金都沒有關係。
但是每次考試,老師們之間也會互相詢問,假如哪一個班級的均分比較低,老師也會覺得不好意思。
所以對一些個性比較活潑,比較調皮的孩子,老師會作為重點去抓。這也就導致了許多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成績都能跟上隊,掉隊的不太多。
並不是說你在一二年級考100,到了三年級考不到100分,你只能考九十八、九十七、九十九就說明你退步了。
我們不能夠在不對等的情況下,單純用分數來衡量孩子的成績,這裡邊是有一個認識的誤區。
就像20歲的大人和五歲的孩子去掰手腕,你不能說五歲的孩子掰不過這個20歲的大人,就說明這個五歲的孩子沒有力氣。
拿一二年級的分數和三年級的分數比較,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一點通過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可以明顯的感覺到。12年級孩子在學校有任何狀況只要老師聯繫家長,家長的反應都是比較重視,應對很及時。
但是到了三年級以後,家長看了兩年的孩子她也會存在一個疲勞的感覺。對孩子學習的情況的重視,相較於一二年級的時候已經開始逐步下降。
舉例說一二年級,當老師打電話請家長到校協商孩子作業問題,家長一般都是當天就會到。
等到了三年級,大部分家長可能出於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就會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拒絕,或者是拖延。因為他們不能接受孩子退步,生怕聽到這樣的消息,所以拒絕溝通。
這就和父母在剛懷孕期間,初為人父、初為人母的時候,可能會買來許多育兒的書籍去看。我怎樣才能夠把孩子養好,對孩子進行胎教。
但是真正到了孩子讀書的時候,父母養了孩子這麼多年,他心理上可能會形成一種習慣,也會產生一種養育疲勞,覺得孩子難管,覺得自己非常的累,很辛苦。
這時候即使你要求父母,去買關於育兒等,這些培養孩子方面的書去看,他已經看不進去了。
那麼一二年級的家長就和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一樣,對孩子讀書存在一種新奇。而三年級的家長就已經產生了這種養育疲勞。
許多人會在心理上認命,他有一種感覺,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從讀書上尋找出路,或許我的孩子就不是讀書的料,這種想法,可以讓家長暫時逃避,也可以用這樣的理由來給自己放鬆。
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形成了一種誤區。他已經先入為主,發現孩子成績掉隊,他不是找原因,而是認為可能我的孩子就不是讀書這塊料,他自己首先放棄了。
這就導致了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學習習慣。那麼好成績的取得只是孩子在吃老本,尤其是聰明的孩子,這種時候如果沒有抓住對學習習慣的培養,到三年級他的成績掉的是最快的。
三年級的教學點和一二年級已經開始不一樣,三年級的語文已經不局限於在生字詞的認識和書寫上。
已經開始要求孩子學會運用,這時候也開始接觸了簡單的句子。對於沒有養成良好聽課習慣的孩子來說,課堂上的重難點把握不住,考試就不可能考出好成績。
一二年級的看圖寫話,只要孩子認真觀察圖畫,按照老師教的方法,都能夠寫出簡單的幾句話,所以這像這樣的題目他不會丟太多的分數。
但是到了三年級,寫話變成了寫作。字數也有幾十字、一百字上升到了兩百多字。不再有形象直觀的圖畫給你觀察,而是變成了抽象的一句話,作文題目。
許多孩子寫不出來,上課不聽課,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會進行寫作訓練,寫作的滲透,沒有養成聽課習慣的孩子,他就抓不住這個點,沒有學會,一到考試,30分的作文她可能要丟掉15分20分。這就直接拉低了他的分數。
一二年級的閱讀理解,題目也相對簡單。主要是數自然段和數句子,尋找文章中比較明顯的一些信息。
等到了三年級,除了要尋找比較明顯的信息,閱讀還會要求孩子對這些信息進行簡單的整合,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述。
沒有養成良好聽課習慣的孩子,在一二年級吃老本的孩子,這個時候的成績就會斷崖式下滑。出現老師和家長所說的,三年級現象。
第一、孩子在讀一二年級的時候,先不管他的成績如何,分數高低,一定要把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放在第一位。
可以給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安排時間表,讓孩子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必須先完成作業才可以玩。
第二、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書寫習慣。幾乎所有孩子到三年級退步以前他都會有一個跡象,那就是作業書寫的時候開始潦草,不再工整。
我經常說成績好壞有孩子的學習能力高低之分,但是書寫的工整與否,對待作業的態度這就是學習態度的問題。
如果一個孩子書寫由工整認真到潦草錯誤百出,那麼不管幾年級這個孩子的成績很快會退步,分數馬上就會擺到你面前。
第三、一定要做好跟老師的配合。不管家長知識水平和文化程度的高低,你不是專業的老師你都不要去質疑老師對孩子的教育。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家長也就只有老師是真心希望你的孩子能夠學好。
即使作為老師,術業有專攻,假如你作為一位大學老師,我們能說你沒有文化沒有知識嗎?不能,但是讓你去教一年級的孩子你也教不好。這就是專業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