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面對2歲寶寶發脾氣該如何做?

2020-11-03 恆陸然

你家的孩子會不會稍有不如意就大發脾氣,躺到地上哭鬧,打人,咬人等等。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是應該哄他?還是應該不理他?哄他擔心慣壞了他,不理他又擔心他會失去對父母的安全感。

我們可以一起看看這個案例是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的:

吃過晚飯,一個媽媽帶著2歲半的兒子外出散步,走到一個小玩具店前面的時候,孩子熟門熟路地鑽了進去,媽媽只好跟在他後面走進了那家小店。

店主笑著看了一眼,說:「晚上是媽媽帶過來呀。」這個小傢伙是這兒的常客。

這時,只見孩子站在玩具櫃的前面,摸著這個,指著那個,嘴裡念念有詞:「這個是警察叔叔車,這個是消防車,這個是小轎車,這個是大火車!哎喲,大火車來了」媽媽站在旁邊,饒有興致地看著他自我發揮得不亦樂乎。

看著看著,孩子手裡舉著一個黃色的小轎車跑了過去,仰起小臉說:「媽媽,買這個!」那小眼睛裡忽閃忽閃著的是期待的光芒

媽媽把小車接過來看了一下說:「這個車家裡有一輛呀。你記不記得?「

孩子想了想,說:」記得。「

媽媽說:」那我們就不買了。「

孩子一聽,想了想說:「買這個!媽媽給錢!」

媽媽說:「家裡有,我們不買。」

「買這個!」孩子的表情開始從期待變成了緊張。

媽媽說:「這個車車家裡有哦,我們不買了。」

孩子的表情從緊張變成了焦急:「媽媽買這個,媽媽給錢錢!」

媽媽堅持說:「這個車車家裡有,我們不買!」

孩子感受到了堅持的態度,他的眼眶裡瞬間充滿了淚水,帶著哭腔說:「媽媽給錢錢,關門了!」聽到這一句,這個媽媽差一點就要笑場並且妥協了,而旁邊的店主已經笑到快抽過去了。

但是,這時候如果妥協的話那就前功盡棄了。如果這時妥協,那麼淚水攻勢便會成為孩子強而有力的武器,他將會一次又一次地向家長使用他的「武器」。當這樣的行為習慣形成之後,那麼當他面對別人的拒絕時,這就會成為他解決問題的方式。

但是堅持之後將要面臨的將是孩子暴風驟雨式的脾氣風暴!果不其然,當再一次堅持說不買之後,孩子的情緒崩潰了!他整個人往地上一坐,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四肢揮舞把媽媽從他身邊推開。

(想必這是很多家長都遇到過的尷尬情況,一個在公共場合嚎啕大哭的小孩,一個手足無措、又無比尷尬的想要馬上了結這個事情的自己)。

其實這個就是黎明前的黑暗時刻。此時,如果再堅持一下,把他的情緒疏導出去,那麼這一次的事件能讓孩子學習到一課。

【處理步驟一:先把當事人轉移出事發現場,這樣有利於轉移注意力】

不過在轉移的過程中,會遭受到孩子猛烈的掙扎和反抗,這時媽媽就一定要有棒棒的體力呀,要摟住了,不能摔了。還要堅定不移地把他轉移出去!估計孩子再大點,就很難做到一點了

出了玩具店,媽媽把他放在小區的路沿上,他繼續哭,媽媽則在他身邊的花壇邊上坐了下來。這個場面肯定是很尷尬的,會引來了無數路人的目光,也賺足回頭率。

媽媽說:「媽媽知道你很想要小車車。但是家裡已經有一個了,媽媽不會買。」

【處理步驟二:堅定地,不帶情緒色彩地表明自己的立場】

「哇哇哇~~~」

媽媽可以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傷心,所以媽媽陪著你哭。你想來媽媽這兒,你就過來。」

【處理步驟三:同理孩子的心情,並且表達了願意溝通和安慰他的意願】

「哇哇哇~~~」(孩子在地上哭了10多分鐘,媽媽就在路沿上坐了10多分鐘~~)

媽媽可以說:「媽媽抱著你吧。」

【處理步驟四:陪伴,不放棄,願意接受他的脾氣】

兒子從地上爬起來撲到媽媽懷裡,接著哇哇大哭。

(不管孩子什麼反應,媽媽得強作鎮定,要保持平靜,保持足夠的耐心。不要在乎路人的目光,這是媽媽和孩子之間的事情,與他人無關,重要的是處理好孩子的情緒,解決當下的問題。別人怎麼看,管他呢!誰的目光也沒有孩子的成長重要!

所以,爸爸媽媽們不要因為「大家怎麼看」而忘記了事情的根本是在於:好好處理孩子和你之間的事兒。

媽媽說:「哭沒有用,我們好好說話。」

「嗚嗚~~」(哭聲明顯小了下來)

媽媽說:「媽媽數1、2、3,我們停下來,好好說話。」

「嗯嗯~~」(哭聲再小了一點下來)

媽媽又說:「媽媽數1、2、3,我們停下來,好好說話。1、2、3。」

終於,孩子抹了把淚,打了個嗝,停下來了~~

【處理步驟五:設限,給選擇和行為的結果】

孩子有一下沒一下地啜泣,媽媽問他說:「心情好點沒?「

孩子說:「好了。「

媽媽說:「那我們回家吧?跟玩具店拜拜了。」

孩子:「不要回家嘛。」

眼看著又要哭起來了~~

媽媽忙換一種說法:「那我們跟玩具店說晚安,好不好?「

【處理步驟六:徹底離開現場和這個事件,轉移注意力。】

孩子想了一下,說:「玩具店晚安。」

媽媽說:「消防車晚安。」

孩子:「警察叔叔車晚安。」

媽媽:「小轎車晚安。」

孩子:「大火車晚安。」

一邊跟他數著店裡的玩具說晚安(又在轉移注意力),一邊拉起他慢慢站起來,往家裡走去

這個案例就是這樣結束了,希望大家都能從中有收穫

採取上述的處理方式,因為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①能幫助孩子在生活中更好地管理情緒

當孩子理智腦還未發育成熟,他們往往不能把脾氣控制在可以被他人接受的範圍內。同時,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正是塑造大腦的關鍵時刻,如果當孩子的脾氣來臨時,家長能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調節,將有利於他們建立重要的大腦通路,可以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更有效地管理情緒。

②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孩子處在這種情緒之下時,恰恰是家長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也就是說,當我們堅決地告訴孩子: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溝通才有效果的時候,孩子就會逐步從中學會處理問題的方法,而不再是一味地撒潑打滾。慢慢地,發脾氣也不再成為他們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

所以,當爸爸媽媽們面對著這樣的境況時,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自己冷靜下來,不能讓孩子的情緒撩撥起你的憤怒,要做好面對孩子情緒風暴的準備。那麼,接下來的每一步就能在你的掌握之中。

記住,保持堅定、平靜、接納、不帶任何責備情緒的態度,能讓你清楚地思考和知道要怎麼做。

相關焦點

  • 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父母不知如何應對?這篇文章或許會幫助你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首先父母要了解2歲的寶寶為什麼憤怒。為什麼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寶寶進入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進入萌芽期,寶寶會經歷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所以會表現得非常好鬥。他們常見的表現有這五種:喜歡拒絕,每天要說數不清的「不、不、不」!
  • 寶寶1歲「小氣」、2歲「發脾氣」、3歲「太淘氣」該怎麼引導?
    1歲寶寶「小氣」,2歲寶寶「發脾氣」、3歲寶寶「太淘氣」,作為家長「很生氣」!……1到3歲寶寶的這三種令人頭疼的現象,應該如何科學引導呢?父母需要理解寶寶當下情緒的合理性,並理解沒有人願意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把自己手中的東西跟別人分享。不要給孩子貼上小氣的標籤,而是安撫她的情緒,「寶寶很喜歡手裡的玩具,還想再玩一會兒對嗎?那你就玩吧,媽媽一起陪著你。」如果其他小朋友真的想來拿你寶寶手裡的玩具,你要禮貌地捍衛自己孩子的權益:「等我們玩好了再給你哦!」而不是出於成人的理解逼迫自己的孩子分享。
  •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面對發怒的孩子怎麼辦,如何預防孩子發脾氣
    寶寶媽在群裡發了個「怒」的表情包,留言說:「俗話說:孩子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前一秒興高採烈,風平浪靜,下一秒暴風驟雨,天崩地裂。今天我領教了。早上莫名其妙穿衣服就哭,問了半天才明白,晚上做了個有人偷吃她糖的夢。」,星天媽回覆說:「這一累就控制不住自己,昨天晚上我因為孩子讀繪本不能一個字一個字地指讀,對他發脾氣了。想起來現在後悔的不要不要的。」
  • 一歲寶寶有自我意識,不該做的事不讓他做就愛發脾氣,該怎麼引導
    很多一歲寶寶自我意識萌發,想脫離父母的掌控,自己說了算。當遭受父母的阻礙時,他們往往會通過哭鬧發脾氣表示抗議。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孩子這一行為。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分三步應對:接納情緒、全程冷靜陪伴和事後復盤。
  • 寶寶管家說:一歲多寶寶發脾氣,寶媽們如何應對
    一歲多的寶寶脾氣大,在嬰幼兒中很常見。所以寶媽們不要慌張,耐心處理即可。寶寶發脾氣的必然性1.寶寶心理規律一歲多的寶寶,正處於探索時期。這一階段的寶寶,會熱衷於嘗試新行為,並用試誤的方法解決問題。發脾氣,就是他們的一種探索方式,需要父母引導才能糾正。
  • 3歲以下的寶寶,發脾氣總喜歡打人,行為背後的原因父母知道嗎?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裡的寶寶脾氣不好,該怎麼辦?不少家長表示,幾歲大的孩子真的太讓人不省心了!在外面的時候總是因為不滿足孩子而哭鬧,發脾氣,在家的時候也會一言不合就吵起來,摔東西的情況經常出現。
  • 我家寶寶一言不合就發脾氣?聰明的父母都會這樣做!
    從前的天使寶寶去哪了?孩子一言不合發脾氣時,我該怎麼做? ------------------------------------負面情緒分割線------------------------------------- 「為什麼孩子常常因為屁大點的事情就大發脾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 2歲寶寶也有叛逆期!孩子一生三次叛逆期該如何度過?
    大多數的孩子在2歲以後,即會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俗稱「寶寶叛逆期」),這也是父母最頭痛的時期。「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是國外對這一時期的寶寶的獨特稱號。另外,除2歲左右的寶寶叛逆期外,孩子還會經歷其他叛逆期嗎?......看完今天的這篇文章,一定會對您有所幫助!
  • 一兩歲的寶寶總愛發脾氣,這是為何?該怎麼辦呢?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我們是否曾經在街上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亂發脾氣,然後很輕鬆地說,以後我家的孩子一定不會這樣!但如今真的做了父母,卻發現我們也無法逃脫。面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似乎是每一位父母必修的功課。那麼寶寶到了一兩歲為何容易發脾氣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一兩歲的寶寶為何愛發脾氣?
  • 面對孩子發脾氣不知道該怎麼辦?幼師都是這樣做的
    孩子總是發脾氣,面對這樣的孩子,你是不是總是束手無策,有的時候甚至想『退貨』?首先你要知道,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發脾氣,特別是2-3歲的孩子。但是,通常來講,在孩子4-5歲時,孩子發脾氣的頻率和強度就會慢慢降低。一.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 為什麼2歲以後的寶寶總愛發脾氣,甚至會咬人?
    最近我們的學習群裡面,很多家長都在抱怨,原本可愛的天使寶寶,自從到了2歲,就變成了折磨人的惡魔寶寶。動不動就發脾氣,哭鬧,有時候甚至還會咬人。從孩子的角度而言,這個階段是「了不起的2歲」,因為當他們成長到這個階段,他們對於能夠掌握的本領,感到十分興奮。他們是不是經常跟你說:「媽媽,你看,我會這樣做。」「爸爸,你看,我會那樣做。」
  • 寶寶愛發脾氣家長如何應對?解決方法是這樣的
    寶寶脾氣很壞怎麼辦,尤其是現在獨生子女大多都很任性,這讓父母很頭疼,一個不開心就會大哭大鬧,這可怎麼辦才好?,最初的表現是在寶寶2歲到4歲的時候。有了自己的自主願望,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是你去幹涉的話,就會開始各種形式的反抗,比如寶寶不想吃飯的時候,你叫他吃,他就會哭鬧,摔東西來面對家長的強行餵飯,碰見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要強行的索要,不肯滿足的話就會開始不依不饒。為何寶寶喜歡發脾氣呢?
  • 2歲寶寶也有叛逆期!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該如何度過?
    2歲的孩子啥都不懂,怎麼就叛逆呢?大多數的孩子在2-4歲,即會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俗稱「寶寶叛逆期」),這也是父母最頭痛的時期。「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是國外對這一時期的寶寶的獨特稱號。但從兒童發展心理學角度來說,這一時期孩子的轉變——喜歡說「不」、愛發脾氣、愛「造反」,其實都是他們成長的一種表現,這也是塑造孩子人格的一個黃金期。一、2-4歲孩子的叛逆期有哪些特點?
  • 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父母該如何面對?
    哪些事情不該做。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說教、控制,甚至逼迫孩子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孩子就會感到憤怒、壓抑,當他找不到發洩的渠道時,攻擊性就會向外,所以哭鬧、打人或者發脾氣等攻擊行為也就成為了一種保護自己的防禦方式。
  • 寶寶2歲處於叛逆期愛發脾氣怎麼辦?這6個方法幫助孩子控制情緒!
    閨蜜君君家2歲的寶寶最近好像進入了叛逆期,總是把「不不不」掛在嘴邊,無論做什麼都是先拒絕,從來不思考。君君覺得自己之前那個可愛聽話的小公主,一下子變成了「小辣椒」,讓人很頭疼。家裡人都拿她沒辦法,青青害怕孩子以後就一直是這種性格,該怎麼辦呢?
  • 寶寶2歲是個「小魔頭」?發脾氣、打罵、講道理都沒有這兩招管用
    2歲就到了叛逆期?‍因每個孩子生長發育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的寶寶可能在1歲10個月是叛逆期,還有的寶寶會延後到2歲多,這都沒有關係只要寶媽經常和寶寶接觸。知道他正在經歷兒童自我意識階段,雖然表面上事事不如大人意,但實則是寶寶學會分化、區分以及接受的過程。
  • 兩歲寶寶愛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先做好情緒教育,讓娃「安靜」下來
    父母先做好情緒教育,讓娃「安靜」下來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正確引導引導孩子的情緒當寶寶到兩歲左右,愛發脾氣喜歡亂丟東西,父母說的話不願意聽,喜歡跟父母對著幹,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會非常頭痛,孩子還小不能動手去打,也不能罵孩子,會擔心寶寶教育不好,養不成好的性格習慣。
  • 寶寶2歲就到了叛逆期,別再發脾氣打罵他了,聰明媽媽會用這兩招
    我很生氣開始吼他,既然好好講道理沒用,於是叫老公把小尺子拿過來打手心……寶寶才2歲就到了叛逆期?確實,經歷過的人都知道寶寶到兩歲左右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從剛開始認為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到逐漸意識到「我是我,媽媽是媽媽。」 他們便會有自己的小情緒,不再是聽父母話的乖寶寶。
  • 兩歲寶寶發脾氣就摔東西?育兒專家:不用擔心,發育好才這樣!
    兩歲寶寶發脾氣就摔東西?育兒專家:不用擔心,發育好才這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幾個必經的階段,而處在這些階段的孩子往往會令家長們尤為頭疼。兩歲寶寶發脾氣就摔東西?第一次當媽的同事面對這種情況很是無措,於是便在網上尋求幫助,查閱了許多育兒相關的資料,並且特意詢問專家,在那之後同事對於孩子的表現也漸漸不再那麼緊張。對於大多數孩子為什麼在1~2歲這個階段,一發脾氣就摔東西一事,育兒專家給出了個答案:不用擔心,孩子發育好才會這樣。為什麼專家會這麼說呢?
  • 講道理和發脾氣,對2歲孩子最沒用!「低聲教育」才是最好的方法
    從最開始的帶娃辛酸,到寶寶慢慢掌握某一個技能的喜悅,這些都是滿滿的血淚史。 但隨著寶寶的生長,父母們似乎越來越勞累了,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寶寶開始頻繁哭鬧,愛發脾氣,甚至還會對爸媽「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