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孩子會不會稍有不如意就大發脾氣,躺到地上哭鬧,打人,咬人等等。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是應該哄他?還是應該不理他?哄他擔心慣壞了他,不理他又擔心他會失去對父母的安全感。
我們可以一起看看這個案例是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的:
吃過晚飯,一個媽媽帶著2歲半的兒子外出散步,走到一個小玩具店前面的時候,孩子熟門熟路地鑽了進去,媽媽只好跟在他後面走進了那家小店。
店主笑著看了一眼,說:「晚上是媽媽帶過來呀。」這個小傢伙是這兒的常客。
這時,只見孩子站在玩具櫃的前面,摸著這個,指著那個,嘴裡念念有詞:「這個是警察叔叔車,這個是消防車,這個是小轎車,這個是大火車!哎喲,大火車來了」媽媽站在旁邊,饒有興致地看著他自我發揮得不亦樂乎。
看著看著,孩子手裡舉著一個黃色的小轎車跑了過去,仰起小臉說:「媽媽,買這個!」那小眼睛裡忽閃忽閃著的是期待的光芒
媽媽把小車接過來看了一下說:「這個車家裡有一輛呀。你記不記得?「
孩子想了想,說:」記得。「
媽媽說:」那我們就不買了。「
孩子一聽,想了想說:「買這個!媽媽給錢!」
媽媽說:「家裡有,我們不買。」
「買這個!」孩子的表情開始從期待變成了緊張。
媽媽說:「這個車車家裡有哦,我們不買了。」
孩子的表情從緊張變成了焦急:「媽媽買這個,媽媽給錢錢!」
媽媽堅持說:「這個車車家裡有,我們不買!」
孩子感受到了堅持的態度,他的眼眶裡瞬間充滿了淚水,帶著哭腔說:「媽媽給錢錢,關門了!」聽到這一句,這個媽媽差一點就要笑場並且妥協了,而旁邊的店主已經笑到快抽過去了。
但是,這時候如果妥協的話那就前功盡棄了。如果這時妥協,那麼淚水攻勢便會成為孩子強而有力的武器,他將會一次又一次地向家長使用他的「武器」。當這樣的行為習慣形成之後,那麼當他面對別人的拒絕時,這就會成為他解決問題的方式。
但是堅持之後將要面臨的將是孩子暴風驟雨式的脾氣風暴!果不其然,當再一次堅持說不買之後,孩子的情緒崩潰了!他整個人往地上一坐,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四肢揮舞把媽媽從他身邊推開。
(想必這是很多家長都遇到過的尷尬情況,一個在公共場合嚎啕大哭的小孩,一個手足無措、又無比尷尬的想要馬上了結這個事情的自己)。
其實這個就是黎明前的黑暗時刻。此時,如果再堅持一下,把他的情緒疏導出去,那麼這一次的事件能讓孩子學習到一課。
【處理步驟一:先把當事人轉移出事發現場,這樣有利於轉移注意力】
不過在轉移的過程中,會遭受到孩子猛烈的掙扎和反抗,這時媽媽就一定要有棒棒的體力呀,要摟住了,不能摔了。還要堅定不移地把他轉移出去!估計孩子再大點,就很難做到一點了
出了玩具店,媽媽把他放在小區的路沿上,他繼續哭,媽媽則在他身邊的花壇邊上坐了下來。這個場面肯定是很尷尬的,會引來了無數路人的目光,也賺足回頭率。
媽媽說:「媽媽知道你很想要小車車。但是家裡已經有一個了,媽媽不會買。」
【處理步驟二:堅定地,不帶情緒色彩地表明自己的立場】
「哇哇哇~~~」
媽媽可以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傷心,所以媽媽陪著你哭。你想來媽媽這兒,你就過來。」
【處理步驟三:同理孩子的心情,並且表達了願意溝通和安慰他的意願】
「哇哇哇~~~」(孩子在地上哭了10多分鐘,媽媽就在路沿上坐了10多分鐘~~)
媽媽可以說:「媽媽抱著你吧。」
【處理步驟四:陪伴,不放棄,願意接受他的脾氣】
兒子從地上爬起來撲到媽媽懷裡,接著哇哇大哭。
(不管孩子什麼反應,媽媽得強作鎮定,要保持平靜,保持足夠的耐心。不要在乎路人的目光,這是媽媽和孩子之間的事情,與他人無關,重要的是處理好孩子的情緒,解決當下的問題。別人怎麼看,管他呢!誰的目光也沒有孩子的成長重要!
所以,爸爸媽媽們不要因為「大家怎麼看」而忘記了事情的根本是在於:好好處理孩子和你之間的事兒。
媽媽說:「哭沒有用,我們好好說話。」
「嗚嗚~~」(哭聲明顯小了下來)
媽媽說:「媽媽數1、2、3,我們停下來,好好說話。」
「嗯嗯~~」(哭聲再小了一點下來)
媽媽又說:「媽媽數1、2、3,我們停下來,好好說話。1、2、3。」
終於,孩子抹了把淚,打了個嗝,停下來了~~
【處理步驟五:設限,給選擇和行為的結果】
孩子有一下沒一下地啜泣,媽媽問他說:「心情好點沒?「
孩子說:「好了。「
媽媽說:「那我們回家吧?跟玩具店拜拜了。」
孩子:「不要回家嘛。」
眼看著又要哭起來了~~
媽媽忙換一種說法:「那我們跟玩具店說晚安,好不好?「
【處理步驟六:徹底離開現場和這個事件,轉移注意力。】
孩子想了一下,說:「玩具店晚安。」
媽媽說:「消防車晚安。」
孩子:「警察叔叔車晚安。」
媽媽:「小轎車晚安。」
孩子:「大火車晚安。」
一邊跟他數著店裡的玩具說晚安(又在轉移注意力),一邊拉起他慢慢站起來,往家裡走去
這個案例就是這樣結束了,希望大家都能從中有收穫
採取上述的處理方式,因為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①能幫助孩子在生活中更好地管理情緒
當孩子理智腦還未發育成熟,他們往往不能把脾氣控制在可以被他人接受的範圍內。同時,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正是塑造大腦的關鍵時刻,如果當孩子的脾氣來臨時,家長能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調節,將有利於他們建立重要的大腦通路,可以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更有效地管理情緒。
②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孩子處在這種情緒之下時,恰恰是家長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也就是說,當我們堅決地告訴孩子: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溝通才有效果的時候,孩子就會逐步從中學會處理問題的方法,而不再是一味地撒潑打滾。慢慢地,發脾氣也不再成為他們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
所以,當爸爸媽媽們面對著這樣的境況時,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自己冷靜下來,不能讓孩子的情緒撩撥起你的憤怒,要做好面對孩子情緒風暴的準備。那麼,接下來的每一步就能在你的掌握之中。
記住,保持堅定、平靜、接納、不帶任何責備情緒的態度,能讓你清楚地思考和知道要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