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之後吃什麼怎麼吃就成了孕媽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下面愛寶來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懷孕期間營養補充的時間表,希望對你們有用哦。
0-8周補葉酸,預防孩子畸形
備孕前三個月和孕後前三個月都要補充葉酸,防止貧血、早產、胎兒畸形,因為早期正式胎兒神經器官發育的關鍵時期。麵包、麵條、白米和麵粉等穀類食物,菠菜、蘆筍、豆類及蘋果、柑橘、橙子等都富含葉酸。除了食補以外,還可以口服葉酸片來保證每日所需的葉酸。
9-12周補鎂和維生素A,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
鎂和維生素A對胎兒肌肉生長和骨骼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懷孕頭三個月攝取的鎂的數量關係到新生兒身高、體重和頭圍大小。可以多吃色拉油、綠葉蔬菜、堅果、大豆、南瓜、甜瓜、葵花籽和全麥食品。
13-16周補碘,胎兒甲狀腺工作需要
懷孕前期是胎寶寶大腦快速發育的時期,這時候胎寶寶所需要的營養完全依靠準媽媽補充,孕早期缺碘會影響寶寶神經細胞的增殖分化、腦蛋白合成障礙,從而直接影響寶寶智力的發育,尤其對女寶寶的影響更為嚴重。所以準媽媽們孕前期一定要注意補充碘。海藻類食物如海帶、紫菜、裙帶菜等,含碘量高,每周吃50克,能有效補碘,但不宜經常大量食用。海虹、乾貝、蝦皮、蝦米、豆腐乾、開心果、鵪鶉蛋、火雞腿、牛腱、奶、菠菜、小白菜、青椒、松仁、南瓜子、核桃都含有碘。另外,準媽媽在購買食鹽時,可以買含碘食鹽。
17-20周補維生素D和鈣,促進寶寶骨骼和牙齒發育
孕17-20周是胎寶寶迅速鈣化時期,對鈣質的需求量劇增。從孕17周起,準媽媽每天都要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和鈣,促進寶寶骨骼和牙齒生長發育。幹乳酪、豆腐、雞蛋或鴨蛋、蝦、魚類、海帶等都可以補鈣和維生素D,準媽媽應每天服用鈣片。而且,單純補鈣還是不夠的,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有效吸收,孕媽媽要多吃魚類、雞蛋,另外曬太陽也能製造VD,孕媽媽可以適當曬曬太陽,不過要先做好防曬工作哦。
21-24周補鐵,避免孕媽媽發生缺鐵性貧血
21周-24周準媽媽和胎寶寶的營養需求量都在猛增,很多準媽媽都開始出現貧血症狀。鐵是組成紅細胞的重要元素之一,動物肝臟、瘦肉、雞蛋等都富含鐵元素,或者每天口服0.3—0.6克硫酸亞鐵。
25-28周補食物纖維,預防便秘
因為不斷長大的胎寶寶會壓迫孕婦的胃,引起胃部灼燒,可能會引起便秘,纖維對保證消化系統的健康很重要,也能夠減輕便秘,有助於維持血糖水平的穩定,所以這個階段要注重糧食纖維的食物。
富含糧食纖維的食物:胡蘿蔔、四季豆、紅豆、薯類。
29-32周補不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中的Omega3和DHA對孩子的眼睛、腦部、血液和神經系統的發育都有所幫助,整個孕期都需要補充這些元素,尤其是懷孕的最後3個月,胎寶寶的腦部發育迅速的時候。
早餐應該經常包含各種魚類,堅果蔬菜。
33-36周補蔬果
由於孕婦所需能量的增加,不要忘了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這對孕婦和孩子都至關重要。
多吃像獼猴桃、蘋果、石榴等維生素多的水果。
37-40周補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
孩子的神經開始發出起保護作用的髓鞘,發育過程將持續到他出生以後,髓鞘發育依賴於維生素B12,這種維生素幾乎存在於動物製品之中,維生素K對血液凝結很重要,尤其是準備分娩的時候,所以這個階段需要補充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可以多吃些紫菜及海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