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2021-02-19 逗趣經濟初體驗

陰差陽錯,我竟開始了在經濟管理學院的尋師!最初,我找到一個金融學的研究生姐姐,然而姐姐也無能為力:託賓嗎?不好意思啊,我不太了解他,可能幫不了你。你找老師問一下吧。你看,就在那間辦公室裡!

於是謝別了學姐,我又跑到辦公室,找到一位老師。將我的來意搞清楚後,老師接過了我的小本本。然而不大一會兒,我的本本又一次被遞了回來。這一次,老師是這樣回答的:你這是投資方面的問題,託賓是搞投資的,和我的方向不是一回事兒!這樣吧,我給你找一找咱們學院投資方面的老師吧!

就這樣,一周以後,我又攥著我的問題小本本,出現在了一位學院資深投資老師的教室門外。原本以為勝利就此唾手可得,可是誰料,快要下課的時候,匆匆往外趕的我一個沒注意,竟是被連在牆壁上的充電線絆個正著。等到一瘸一拐的我趕到教室的時候,老師早已離去多時!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

不過,幸運的是,最後我還是從一位尚未離開教室的學長那裡得到了老師的聯繫方式。說來有趣,幾經輾轉,最後竟還是在空空蕩蕩的教室外,和老師通過電話才取得聯繫!老師特別熱情,還告訴了我他的郵箱號。我把寫好的文章連並問題發給老師,老師給了我很多精彩而有建設性的建議。說來有些不好意思,老師還誇獎了我!在感激老師無私指點的同時,我真的要感嘆一句:好事多磨啊!

相關焦點

  •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注釋定風波:詞牌名。
  • 經典新聲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 」,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 ,餘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
  •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即使大家都這樣,但我可以不這樣,這,難道不是東坡先生的那首詞麼---「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對對對,就是它了,用這首詞來形容參加黑帶班的收穫,再合適不過。一參加黑帶班,我是帶了任務的,就是把靈性整理做成課程。
  • 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原文及賞析
    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宋詞,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 【北宋】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定風波》北宋·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前半部分是寫實:滂沱大雨打在山林的樹葉上,  發出密集的刷刷聲,可那又怎麼樣?別去管那風聲雨聲了吧,還不如唱著歌吹著口哨淡定前行呢。拄著竹杖穿著草鞋,一身登山的打扮輕裝前行,比騎馬還顯得輕快一些呢。
  • 詩詞朗讀: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春風微涼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我信步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丨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別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卻聽著雨打竹葉聲,哼著小曲,慢慢的走著。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瘋癲。  想像一下,在某個早晨是天高氣朗的日子,幾個朋友一起去郊遊,待到高興時,卻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連連。怪天公不作美,這是遊玩的興致全無,可是有一人卻與眾不同。別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卻聽著雨打竹葉聲,哼著小曲,慢慢的走著。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瘋癲。
  • 教材教學|《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教學設計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學生讀)(1)如何理解「餘獨不覺」,並且與上闕當中的動詞「莫聽、吟嘯、徐行」有什麼聯繫,這些動詞有什麼作用,說說自己的看法。
  • 美接二連三挑釁中國,華春瑩: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對於連日來美方在涉華問題上的種種污衊攻擊,我想起蘇軾的一句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7日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在福特總統博物館鼓動中美對抗巴爾16日是在福特總統博物館發表演講的。他特意提到,福特在美國與中國重新接觸的黎明來臨之際,位居美政府最高層。
  • 宋詞三百首丨80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
  • 吟嘯徐行——蘇東坡的音樂情懷
    他貶謫黃州後第三年的三月七日,與友人郊遊,在沙湖道上遇雨,拿雨具的僕人早已離開,同行的人都狼狽奔走,但他坦然地慢慢行走,灑脫地吟詠《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