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北工業大學外語學院9名本科生組成實踐隊,對西安市旅遊景點、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英文標識語進行調查,發現西安市英文標識語存在翻譯不當、標識語系統不完善等問題,兵馬俑、大唐芙蓉園等景點英文標識語覆蓋率較高,公交站點、地鐵系統等缺失英語譯文。另外,西安市公眾對標識語關注度不夠。
英文標識體現城市文化軟實力
一般來說只要是張貼或者印刷在公共場合的、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和宣傳的語言標牌(標語)都屬於標識語,或稱公示語。標識語的翻譯體現一個城市、地區軟環境建設的國際化水平。2011年1月24日,陝西省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編制出臺了《公共場所公示語英文譯寫規範》,該系列標準的出臺,使陝西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的全國第三個、西部第一個發布公共場所公示語英文譯寫規範省級地方標準的省份。
前不久,西工大實踐隊在我市10多個知名旅遊景點、車站、機場、遺址公園等公共場所,收集標識語共314條,包括各種路牌、公示牌、景點簡介、解說牌等英譯樣本,旨在發現英語公示語系統存在的問題,為完善標識語系統及相關的設施,提升西安城市形象提供可供參考的意見。
旅遊景點英文標識覆蓋較全
從準確性來看,在314條標識語中共發現問題標識語38條。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以及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識語英語翻譯準確率較高,其他地方則出現各種不當翻譯。此次調查發現,我市「問題標識語」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覆蓋不全面不均衡。在兵馬俑、大唐芙蓉園這些重點旅遊文化中心,以及機場等地,英文標識語的覆蓋比較全面,相比之下,其他地區標識語的英語翻譯則不夠。在景區中,漢城湖公園的標牌英語翻譯尤為不足,大多數僅有漢語。而在公共場所裡,各個公交車站、地鐵系統,以及道路指示信息中,很多都缺失英語譯文或以拼音代之。
另外一個問題是翻譯不規範,比如:拼寫錯誤、語法錯誤、詞彙錯誤、用詞累贅等語言方面的錯誤;逐字逐句翻譯、不符合目標與表達習慣等語用方面的錯誤;文化背景不同所引起的不適當語氣或語意模糊等情況。
多數人沒在意英文標識
此次調查還設計有問卷,針對公眾對英文標識語重要性的認知、關注度、對西安城市標識語系統的印象以及對誤譯的態度進行了調查,共收回500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0.9%受訪者認為西安市的標識語系統是「完善的」,37%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注意過」。在對日常生活或旅遊時留意英文標識語程度的調查中,44%的人表示「偶爾」關注,20%的人表示「經常」關注。儘管公眾能夠認識到英文標識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但很少有人會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多數人視而不見。
在受訪的38位國際遊客中,23位(佔60%)認為西安市的英文標識語是較完善的,能夠起到有效傳遞信息的作用。少數國際友人反映公交車站、地鐵站,以及機場銀行外幣兌換窗口等服務窗口的英文標識語覆蓋不夠,有的翻譯不當,給他們帶來不便。
建議加強管理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調查認為,政府有必要組織專業團隊進行大規模的排查糾錯。為應對翻譯資源短缺的現狀,相關部門應該設立具有翻譯資格的專業人員,長期負責西安城市英文標識的翻譯工作,以確保翻譯的準確性。
「規範的公示語翻譯是城市文明的標誌。」負責此次調查的西工大外語學院分團委書記李慧說,市政建設部門應該充分重視城市英文標識的使用情況,規範英語語用的宣傳,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學生們發現的問題標識語
●拼寫錯誤:
在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的一個飲水處,標識語中purified一詞被寫為punrified。
●語法錯誤:
曲江湖邊一標識牌上寫道「Please do not swimming」,正確的表達應為「no swimming」或「Please do not swim in the lake」。
●詞彙錯誤:
漢城湖景區「遊客止步」的標識語被譯成「guests stop」。 「stop」一詞有「停止,終止」,在「bus stop」中即為停站等待之意。對於中國遊客來說「guests stop」可理解為遊客止步之意,但是對於外國遊客來說可能誤解為所有遊客都需要在這邊等待。對於「遊客止步」可翻譯為「staff only」,這樣外國遊客便明白是員工專用,自己是不能進去的。
●翻譯不當:
在大明宮歷史博物館,每一件歷史文物的名字都有中英文翻譯,比如:唐·三彩粉盒:Tri-color Powder Box.Tang Dynasty。我們將「三彩」譯為 「Tri-color」,那麼在外國人看來即可理解為三種顏色,而在中國文化中,「三彩」是多彩的意思,並不專指三種顏色。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邢璐(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