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袁永靜
摘 要: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是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對全體黨員提出的時代要求。黨的三大優良作風是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整個歷史階段,創造性的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起來,產生的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新的作風,在歷史上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對黨的三大優良作風重要作用及其進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現實需要為出發點進行論述,從而強調我們黨當前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必須要繼承和發揚這三大優良作風,才能不斷與時俱進,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
關鍵詞:黨的三大作風 黨建工作 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
現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正滿懷信心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對我們的素質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駕馭複雜局面,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當前,從總體上看、從本質上看、從主流上看,我們黨的作風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一些黨員和幹部頭腦中黨的三大優良作風淡漠了,把黨的優良作風丟得不少了。他們有的忽視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學習,不能完整準確地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主義理論體系及其精神實質,甚至斷章取義,搞實用主義;有的當官做太爺,對群眾的疾苦漠不關心,貪圖享受,揮霍浪費,以權謀私,縱容親屬胡作非為,甚至徇私枉法,貪汙受賄,腐化墮落;有的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丟了,不講學習,不講政治,不講正氣,思想渙散,組織鬆懈,自由主義,紀律松馳的現象時有發生。他們在幹部和黨員隊伍中雖然只是少數,但其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黨要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堅決糾正這些不良現象。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發展的「重大機遇」的「十二五」時期,需要有什麼樣的精神來進一步凝聚、激勵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同心同德,克服困難,開拓前進去奪取新的勝利呢?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在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指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全黨,紮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努力把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發揚光大。
一、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的重要作用
能否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始終關係著黨的興衰和事業的成敗。在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中,擺在首位的就是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在民主革命時期,主要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和30年代前期,國際共產主義和我們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曾使中國革命幾乎陷於絕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則從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第一天起,就致力於建構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使中國共產黨又找到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成功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在實現重大歷史轉折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同志又首先提出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問題,並上升到關係 「亡黨亡國」的高度加以論述。他尖銳地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正是在鄧小平同志的帶領下,全黨發揚了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開闢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極大地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是黨的一切事業取得根本勝利的基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沒有任何私利的政治組織。當我們黨內出現錯誤或其它問題的時候,我們都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勇於改正錯誤,這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指出「應該使每一個同志懂得,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不管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還是新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切革命事業的勝利,無一不是同群眾密切聯繫的結果,特別是1998年中國人民的抗洪搶險鬥爭和戰勝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取得的偉大的勝利,更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的血肉之情。能否始終保持和發展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直接關係到黨和國家的盛衰興亡,因此,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報告中指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堅持以人為本,貫徹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使黨始終得到人民群眾支持和擁護。」這對於我們黨帶領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也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之一。正確地經常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保證黨的肌體健康,自覺清除自身的灰塵,增強黨的戰鬥力和凝聚力的銳利武器。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自黨誕生的那一天就產生了。黨的發展和鞏固就是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在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總結經驗和教訓中前進的。在遵義會議上,我們黨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達到了思想統一,結束了左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取得了長徵的勝利。延安整風,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順利進行解放戰爭,奠定了思想基礎。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包括在三中全會前舉行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黨內高層領導幹部積極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總結了長期以來 「左」的錯誤教訓,同時批評了「兩個凡是」的錯誤,確立了新的正確的政治路線,開始了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歷史上,我們的黨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問題上,也曾有過重大的失誤,主要是搞 「左」的那一套,借批評之名,行殘酷鬥爭、無情打擊之實。王明路線時期是這樣,後來 「文化大革命」時期更是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完全違背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作風,使黨內生活、政治生活陷入極不正常的狀態,這個教訓值得我們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