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嵩《荔枝詩》:金門若有栽培地,須佔人間第一名-黃巢雄風再現

2020-12-19 桂臨塞上

露溼胭脂拂眼明,紅袍千裹畫難成。佳人勝盡盤中味,天意偏教嶺外生。桔柚遠慚登貢籍,鹽梅應合共和羹。金門若有栽培地,須佔人間第一名。

南漢白龍元年(公元925年),龔州人(今廣西平南)梁嵩,憑一首《賦荔枝詩》折桂金鑾殿。榮登狀元。

荔枝,嶺南佳果,每年的夏至時節大量上市。古時龔州盛產,《果譜·二如亭群芳譜》載:「潯州亦有荔枝,獨平南所出最佳,皮色綠而雜,以紅點斑駁可愛,名曰:綠葉香,味亦不下鬱林(玉林)」

梁嵩生於產地,自幼吃荔枝,想必對荔枝已經爛熟於心,偏偏遇上南漢皇帝劉龑親自出試題,題目就是《荔枝》。可能是皇帝也喜歡吃荔枝,科考時候正值夏至荔枝大量上市,皇帝一邊殿試一邊剝著荔枝吃,忽然想到的這個題目吧。

不管是不是皇帝隨心而為,反正梁嵩也算是瞌睡遇上枕頭了。一蹴而就,寫下了這首堪稱荔枝詩詞的扛把之作。金門若有栽培地,須佔人間第一名。讀起來果真是霸氣外露!有沒有黃巢「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的感覺?

黃巢,唐末農民起義領袖,他實現了詩中的宏志,把大唐王朝攪得如同一鍋粥,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也把大唐帶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舊唐書》載: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九月,黃巢翻越五嶺,兵圍廣州,同年十月,黃巢率軍離開廣州,向西北進發,攻取了桂州(廣西桂林),控制了嶺南全境。

從黃巢控制了嶺南,到梁嵩問鼎狀元,間隔了區區不過四十六年。其時大唐已經覆滅,黃巢也已經兵敗被殺,歷史已經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嶺南也成了南漢的地盤。同樣的一片土地,要說梁嵩也一定聽說過黃巢的威名,雖然說其生卒年代不詳,但是,他一定是黃巢起義前後出生的。

梁嵩生於亂世,自幼好學,苦讀多年,也肯定讀過前朝諸多詩人創作過的荔枝詩賦,那個動蕩的年代,不止只有武夫爭霸,更有眾多文人學子關心時政,民間疾苦,以圖施政安民。

沒想到殿堂考試題目竟然是尋常的水果荔枝,如何才可以破繭而出,出奇制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樣的詩句是萬萬不能效仿的。搞不好有砍頭的危險。或許梁嵩想到了當下的這個亂世始作俑者-黃巢,更想到了他在廣州的所作所為。

廣州是南漢的首都,也是曾經被黃巢起義軍攻打佔領過的地方,黃巢佔領廣州後,出於洩憤,他下令屠城,據《中國印度見聞錄》記載,除大量的漢族官僚、將士、地主、商人罹難外,僅僅是死於屠刀下的穆斯林、基督徒、猶太人便多達12萬人。而根據10世紀阿拉伯學者馬素第撰寫的《黃金草原》記載,被黃巢軍隊屠殺的外國人則多達20萬人。雖然兩組數據出入很大,且難免有誇大之嫌,但數量極多的平民遭遇屠戮,卻是不爭的事實。

南漢劉氏耕耘嶺南多年,重建廣州城時候,一定見到過滿目瘡痍的城垣,雖然驚心,但一定感受過黃巢的威風和兵鋒寒慄。

從地理位置來說,南漢劉氏雖然也是一方霸主(藩王割據),但終究是偏安一隅的一個小朝廷而已。劉龑憑藉父兄在嶺南的基業,公元917年在番禺(今廣州)稱帝,開始還是想有所作為的,從其開科考就可以看出來,他還是想網羅人才的。只是為什麼要以荔枝做題目,怎麼想的?這個就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了。

殿堂之上,梁嵩思考一番,金門若有栽培地,須佔人間第一名躍然紙上,作出如此氣勢又一語雙關的詩詞。看似普通的一位文人,卻能有這麼高的心境,說明他也是心懷抱負和理想的。或許他也想學黃巢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得不說,他是大膽的,或者說他是想放手一搏。他通過佳人勝盡盤中味引出「共和羹」的典故(春秋時晏嬰對齊景公談君臣關係,曾用「共和羹」設喻)。是希望皇帝能夠重視他,從而鋪墊出最後一句金門若有栽培地,須佔人間第一名,朝廷如果有栽培他的地方,則他可以成為人中豪傑,獨佔鰲頭。

前四句看似平常,單純地讚美荔枝,後四句筆鋒一轉,通過荔枝抒志,寓進諫和諷刺於讚頌。這樣的詩作能不受皇帝重視嗎?

所以說他是幸運的!但又是不幸的。

南漢皇帝劉龑執政專寵宦官,視殺人為兒戲,更是誅滅了異母諸弟,《資治通鑑》:「盡聚南海珍寶,以為玉堂金殿,群臣有才能及進士狀頭或僧道可與談者,皆先下蠶室」。生活上淫奢縱慾,政治上非宦不信。面對這樣的現實,梁嵩在《荔枝詩》的理想被破滅了,不願同流合汙,只有不得不思退身以自保之計,一篇《倚門望子賦》,告別了朝廷和他的理想抱負!

荔枝雖然沒有讓梁嵩實現抱負,也沒有再現出黃巢的宏志,但是卻襯託出梁嵩高尚的人格,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是多麼的耀眼,奪目!只是,吃荔枝的時候,您有想起他嗎?

我是桂臨塞上,謝謝閱讀關注!

相關焦點

  • 概括黃巢一生的三首詩
    他年若我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此詩當作於黃巢年青時,發動起義之前。青年黃巢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結果落第而歸。他親眼目睹了科舉制度的腐敗,考場的黑暗,決心有朝一日徹底改變唐王朝黑暗的社會現實。第二首: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航拍-廣西平南縣大鵬梁嵩--風水狀元地
    梁嵩的舅父廖某雖然很富有,但做人很黑心,性惡,時常罵人。開頭他極不願收留梁嵩,後來見自己小妹求得多了,又見梁嵩人生得乖巧,就只好答應了。梁嵩在廖家除了放馬之外,從早到晚還要做這做那,一天都是忙忙碌碌,舅父還時常對他指責。    有一天,梁嵩的舅父請來了一位地理先生,安排家人打掃一間好的房間給先生住。梁嵩和家人幫掃地鋪床。
  • 皮日休用黃巢的名字,作了一首絕妙的詩,可是卻因此喪命
    皮日休用黃巢的名字,作了一首絕妙的詩,可是卻因此喪命。這究竟是一首什麼詩呢? 《唐才子傳》記載「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襄陽人也。隱居鹿門山……」鹿門山位於湖北襄陽,漢末名士龐德公,也就是命名諸葛亮為臥龍的隱士,還有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都曾在此隱居。
  • 黃巢起義有多恐怖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如今提到黃巢,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殘暴無比,是超級殺人狂、吃人惡魔。起義軍進入長安城後,為解決軍糧問題,竟然把無辜老百姓當作軍中口糧,「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 滿城盡帶黃金甲居然是他寫的,你還知道黃巢有哪些詩詞嗎?
    黃巢曾經寫過三首詩,恰好這三首詩就代表了他的人生。第一首詩叫:《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這是他小時候寫的,首先說明小黃巢是很有才氣的,而且很有志氣,我們知道,菊花在現在代表身體器官,但在古代,它是高雅的象徵,宋朝大士周敦頤說: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這說明,菊花是退休老幹部拿著花灑擺弄的東西,比如陶淵明寫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黃巢的這首詩,不僅殺氣騰騰,更透著一股邪氣
    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黃巢起義軍採取流動作戰的方式,橫行全國十年之久,兩度攻陷長安,沉重地打擊了腐朽不堪的唐王朝的統治。值得諷刺的是,黃巢雖打著為民除害、「天補平均」的旗號;卻生性嗜殺,殘忍到令人髮指。
  • 中國古代殺氣最重的一首詩,黃巢甘拜下風,張獻忠也比不過!
    有人說是沖天大將軍的詠菊,沖天大將軍也就是黃巢,也有人說是張獻忠的七殺詩,有傳言張獻忠是殺人魔王。其實我覺得這兩個都不算是古代殺氣最重的詩。古代殺氣最重的詩其實是這首 不惹庵示僧殺盡江南百萬兵,腰前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顧嘵嘵問姓名。很多人可能都沒聽過這首詩,這首詩的作者來歷驚人,中國歷史五千年比他還厲害的人卻還不超過十個。
  • 黃巢做了四年皇帝,寫了三首詩,留下一個結局之謎
    公元875年,早就對唐王朝不滿、心中蠢蠢欲動的黃巢與兄侄八人揭竿起義,響應王仙芝。公元877年,王黃會合。第二年,王仙芝戰死,黃巢被推為義軍首領。黃巢採用遊擊戰術,轉戰全國十多個省份,極大地削弱了唐王朝的力量。公元880年底,黃巢攻陷長安,自立皇帝位,國號「大齊」。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 賈雪楓 ‖ 四川荔枝栽培的文獻與文物實證
    01四川荔枝栽培的文獻記載荔枝在司馬相如《上林賦》中作「離支」。從東漢開始「,離支」已寫成今名「荔枝」。荔枝樹喜高溫高溼,喜光向陽「,是廣東、廣西、福建南部和四川南部等地廣泛栽培的果樹,……它只能抵抗-4℃左右的最低溫度」。低於-4℃,所有荔枝樹都會凍死。
  • 黃巢:三首詩流傳於世,兩首菊花詩大氣,一首看慣了世間滄海桑田
    黃巢(820年-884年),今天的山東菏澤人。屢試不第,最後走向起義的道路。歷史多次證明,千萬別小看落第的書生,鬧不好就來個文學巨匠、起義領袖什麼的。黃巢選擇了後者。關於黃巢先不多說,關於他的故事下回再分解。這次主要是他的詩。
  • 秋分至,我又想起了唐朝黃巢的兩首賦菊詩
    我的生活中,「菊」和我真的好像有不解之緣:生活中的我喜歡喝菊花茶,工作上又遇上不少友好的同事都是什麼「菊」之類的,所教的學生至少有10個以上名叫「秋菊」或含有「秋菊」兩個字。今天分享我與黃巢的兩首賦菊詩的故事。這是發生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當時因為自己學校的一些原因,帶著委屈的我辦理停薪留職,應聘到了一所私立學校工作。
  • 荔枝栽培管理與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能讓產、質量有保障
    荔枝(學名:Litchi chinensis Sonn.)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喬木,高約10m。果皮有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成熟時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但不耐儲藏。分布於中國的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廣東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種的記錄。
  • 荔枝的特性,苗木繁殖與栽培技術
    荔枝的特性,苗木繁殖與栽培技術一、經濟價值:荔枝為我國的特產,是廣大勞動人民喜愛的果品之一。色味香甜,稍帶微酸,果肉為假種皮,含葡萄糖達66%。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磷34毫克、鈣6毫克,維生素丙36毫克,以及少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乙等,營養價值很高。
  • 宋江嘲笑黃巢不丈夫,事實上以他的水平,給黃巢提鞋都不配
    看過水滸傳的親都知道,宋江因為寫了一首反詩,從此就踏上了造反的道路,當然最後他還是回頭了,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那宋江寫的反詩是什麼呢?是這樣寫的: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籲。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最後這句聽起來挺厲害的,意思是,等老子牛逼了,黃巢都不算什麼人物。
  •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蘇東坡的荔枝情結
    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蘇東坡晚年寫了不少詠荔枝的詩,這首詩是他在惠州初次食用荔枝後寫的。這首詩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荔枝描寫的可謂生動形象,栩栩如生。詩雖然寫的很好,但背後的故事卻不見得美好。
  • 黃巢看到菊花,寫下這兩首詩,都很有氣勢,你喜歡哪一首?
    今天來看唐代詩人黃巢的《題菊花》和《不第後賦菊》。先來看看《題菊花》,這首詩是黃巢在青年時候寫的,起義之前所做。這首詩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作者想要掌握整個社會的宏偉理想與抱負。黃巢一生跌宕起伏,所做的詩也是非常的有氣魄,都是為了展現他自己雄偉的壯志豪情,通過詩文來表達是人自己的情感,今天這首《題菊花》就是如此。
  • 三首詩詞寫盡一生:黃巢和菊花的不解之緣
    黃巢的家中世代以販賣私鹽為業,家境十分富足。有了富裕的家庭條件做後盾,少年時候的黃巢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他善於劍術,馬術和箭法也不錯,並且還粗通筆墨,小時候就很有詩才。據說黃巢五歲的時候陪同自己的祖父,父親為菊花連句。眼看著秋風瑟瑟,菊花金黃,黃巢的祖父和父親卻一時語塞,找不到合適的詩句來形容。這時候五歲的黃巢不假思索的說道:堪於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