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40歲的衛女士懷了二胎,她家老大是個11歲的兒子,臨近期末考試,兒子寫作業拖拖拉拉,衛女士看著兒子的樣子,氣不打一處來,把兒子訓了一頓。
訓完兒子,衛女士覺得胸悶氣短、血壓上升,衛女士此時孕37周多,怕有意外趕緊去醫院,發現血壓高達219/128mmHg,相當危險,醫生建議儘早分娩,2天後衛女士生下一名健康的小公主。
但願衛女士的小棉襖不像哥哥那麼讓人費心。衛女士生產時已經37周多,嚴格意義上不算早產,如果不是媽媽生那麼大氣,寶寶也許可以在媽媽肚子裡再待幾周。
每個媽媽都希望寶寶在肚子裡待到「瓜熟蒂落」,但是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寶寶早產,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早產這些事」。
寶寶沒有到月份生出來,身體器官沒有發育完善,很容易發生危險,為了讓寶寶更好地發育,一般會把寶寶放入保溫箱,巨額的費用也讓家庭陷入困難。
早產是指在孕37周之前分娩,目前全球寶寶的早產率逐年上升,我國早產率在3%-7%左右。
早產最先出現宮頸縮短,隨後宮頸消失,宮口擴張,覺得有盆腔壓迫感,陰道異常分泌物,子宮出現規律宮縮。
之前有人問我:「我家老大是36周的時候出生,現在懷了老二,會不會也是早產?」不少媽媽有類似的疑問,不知道肚子的寶寶會不會早產。
如果孕媽年齡小於18歲,或者大於35歲,發生早產的概率會增加;吸菸的媽媽早產的風險增加30%;如果孕媽心理壓力過重,情緒波動大,也會導致寶寶提前出生。
除此,如果媽媽懷孕時身體狀態不佳,也會有早產的風險,例如宮頸管短,子宮有畸形,有細菌性陰道炎,有妊娠高血壓,或者妊娠糖尿病。
如果寶寶是雙胞胎,60%都會早產,不過孕媽也不用太擔心,雖然雙胎比單胎早出生,但是經過護理,也是可以健健康康的。
如果寶媽上次妊娠早產,且發生在20-31周,那麼在下一次懷孕時,有30%概率在37周前分娩。
之前早產過一次,再次懷孕早產的概率是15%,早產過2次,再次早產的概率就升為32%。
寶媽對照自己是否屬於容易早產的類型,如果是就提前預防,儘量減少早產的發生,畢竟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多待一天,就多了一份安全與健康。
1、消除早產的高危因素
媽媽最好能在最佳生育年齡要寶寶,不要不信邪,科學是有道理的,不是說只要在最佳年齡生孩子就一定沒事,超過了就一定有事,只是不是最佳年齡,發生各種意外的風險提高。
如果寶媽或者寶爸吸菸,為了寶寶暫時戒菸吧,研究稱戒菸可以降低大約18%的早產風險。
如果孕媽有泌尿系統感染及陰道炎,最好治療好再懷孕,降低早產的風險。
2、使用孕激素預防早產
寶媽之前有過早產史,這次又懷孕的話,要格外注意再次發生早產的風險,可以在孕16周到24周用孕激素預防性治療。
如果孕媽在孕中期做陰道超聲時發現宮頸縮短,但是還沒有其他症狀時,也建議使用孕激素預防治療。
最好的給藥方式是經陰道用藥,每天陰道用黃體酮凝膠200mg。
3、宮頸環扎
宮頸環扎通俗講,就是因為宮頸機能不全,沒有到預定孕周就出現宮頸縮短、宮口擴張,如果聽之任之,孕婦會發生流產或是早產,為預防這種情況,提前把宮頸給扎住,人為加固宮頸。
現在最常用的方式是經陰道做宮頸環扎,手術相對簡單,對寶寶影響小。
孕媽之前有過早產,做宮頸環扎可以有效降低再次發生早產的風險,但是做這個手術也有風險,比如可能導致子宮收縮、出血、感染,或者胎膜早破,所以選擇做手術也要謹慎。
如果孕媽檢查時發現宮頸縮短,但是之前沒有發生過早產或懷孕中期流產,就不要急著做手術。宮頸長度大於2.5cm,也不用處理。寶媽懷的是雙胞胎,做宮頸環扎甚至弊大於利。
雖然使用各種方法想讓胎兒待到足月,但是有些時候,孕媽早產不可避免,這個時候就要採取一些措施,保證胎兒健康出生。
1、宮縮抑制劑
早產不可避免時,因為胎兒沒有足月,身體發育不完善,貿然生出來有危險,這個時候需要抑制宮縮,爭取更多時間來採取措施保護胎兒。
如果出現早產跡象,想保胎至少48小時,都可以使用宮縮抑制劑。
如果有不適合再延長孕周的情況,就不要用宮縮抑制劑保胎了,比如出現胎膜早破,胎死宮中,致死性畸形,胎盤早剝等。
2、糖皮質激素
國際上有共識,糖皮質激素對早產兒有益處,產前使用糖皮質激素,能有效降低新生兒發生死亡、腦出血及呼吸窘迫的概率。
胎兒要在孕35周前出生,無論胎膜是否完整,都建議使用糖皮質激素,我國大部分地區用的是地塞米松5mg肌肉注射。
3、硫酸鎂
早產分娩前使用硫酸鎂,可以減少早產兒發生腦癱,並且能幫助寶寶發展粗大運動。
如果孕媽懷孕24-30周,並且要在24小時內早產,建議使用硫酸鎂保護大腦。分娩前4小時開始使用硫酸鎂。
硫酸鎂保護大腦,但是也不是使用越多越好,長期使用會損害胎兒骨質發育。
總之,如果孕媽存在早產的高危因素,要提前預防,如果早產不可避免,使用正確的措施,可以把對寶寶的影響降到最低,做好了各種準備,早產兒也可以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