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早產的發生?

2020-12-25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千裡共嬋娟55

700克、600克……如今,早產兒的最低體重和胎齡記錄屢屢被打破,讓人在感嘆醫療技術先進之餘,也不免心有疑慮:早產兒怎麼越來越多!據韓國醫學專家近期研究,妊娠34周至37周的「後期早產兒」罹患多種疾病的概率,遠遠高於滿37周至42周的「足月產兒」。如何預防早產的發生?這是越來越多孕晚期孕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

感染是早產第一大隱患

「妊娠晚期,準媽媽最擔心的就是早產,而感染特別是生殖道感染是引發早產的第一因素。」孫利環解釋,不管呼吸系統、腸道等全身性感染,還是陰道炎、宮頸炎等生殖道感染,一旦波及羊膜,很容易引起胎膜早破,導致早產。

所以說,預防早產,首要是防感染。準媽媽一要少吃生冷食物、隔夜飯或外出就餐,避免急性腸胃炎和腹瀉;二要多喝水,防感冒;三要穿棉質、寬鬆內衣褲,一天一換,每天用溫開水清洗外陰。

「一旦準媽媽出現外陰瘙癢、白帶增多等問題,及早到醫院做婦科檢查,查白帶常規。確診後選擇相應的陰道栓劑。」孫利環提醒說,切莫因為害怕藥物影響胎兒而放棄用藥,否則,陰道炎症可能上行感染宮內,反倒容易導致早產甚至流產。

不過,孕晚期使用陰道栓劑治療婦科炎症時,放藥不能放得過深,動作也要輕一點。

雙胎、多胎、胎位不正防早產

懷雙胞胎、多胞胎的準媽媽,同樣10月懷胎,孕育風險更大,她們都是早產的高危人群。除了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以外,這類準媽媽即便沒有什麼不舒服的,也最好提前到妊娠36周入院。而一旦出現持續性子宮收縮,肚子出現密集的緊繃感,或下腹有下墜感、持續性後背酸痛、陰道出血等問題,很可能是早產徵兆,須隨時發現隨時就診。

除了懷雙胞、多胞胎的準媽媽,胎位不正的媽媽也要當心早產,建議無不適症狀者妊娠38周入院待產。

不過,臀位、橫位這兩種胎位不正的媽媽,如果不存在臍繞頸的問題,妊娠30周左右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試試「膝胸臥位」,或許能糾正你的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這樣糾正:準媽媽穿著寬鬆、純棉衣服,採取跪伏的姿勢,雙膝彎曲跪在床上,大腿與床保持垂直;同時,臀部高舉,胸與肩膀儘量貼近床面。維持此姿勢2~10分鐘,慢慢適應後可逐漸增加至15分鐘,每日早晚做一次,連做1周後複查胎位。

羊水過多也易早產

一聽說羊水過少,準媽媽都會擔心,怕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怕超期妊娠、更怕胎兒畸形。其實,羊水太多了,也不是啥好事。胡孟彩說,羊水過多,導致子宮張力過大,也容易早產。

除了妊娠糖尿病、中度貧血以及愛吃甜食、不愛活動的準媽媽可能羊水過多外,胎兒神經管缺陷以及有溶血問題的準媽媽,也容易發生這一問題,因此,很難預防。這可怎麼辦?

「除了定期圍產保健外,一旦準媽媽感覺呼吸困難、乏力、心慌時,要及早到醫院做B超查查羊水多少。」胡孟彩說,在排除胎兒畸形等問題後,一旦準媽媽羊水過多,準媽媽除了積極治療原發病,多臥床休息以外,必要時可以在妊娠中晚期時採取抽羊水治療,減少羊水量,以免造成準媽媽長期呼吸不適,甚至引起胎兒宮內缺氧、早產等。

宮頸口太松孕14~16周縫合手術防早產

對於宮頸口鬆弛的準媽媽來說,隨著妊娠月份增大,胎囊重量可能超過宮頸口的承受力,易導致頸管擴張、胎囊破水,這是反覆早產甚至自然流產的較常見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會宮頸口鬆弛呢?除了刮宮、分娩或手術所致的宮頸損傷外,有些人是先天性發育異常。不過,即便發現宮頸口鬆弛,也不用太擔心。

「妊娠14~16周進行宮頸口縫合手術,即能解除這一早產、流產的隱患,而一旦到了孕晚期,就不建議做了,否則,反倒容易刺激引起早產或流產。」孫利環特提醒準媽媽們:如果曾發生過反覆流產等,最好在孕前檢查時進行常規超聲檢查或宮頸擴張試驗,孕中期溢液特別多的準媽媽也要及時行超聲檢查,測定宮頸長度及內口寬度,以便及時發現宮頸口鬆弛,及早治療。

避免早產,32周後禁性生活、防便秘

妊娠早、中及晚期的前幾周,健康的準媽媽還是有權享受性趣的,但到達32周後,請切記禁止性生活。胡孟彩說,這既是為了防止感染婦科炎症,也是避免腹壓過大或刺激太強引起宮縮,進而引發早產。除此以外,準媽媽特別是妊娠高血壓、糖尿病、雙胎、多胎等早產高危人群更要注意以下方面:

1.營養全面,多喝牛奶,吃動物肝臟等,必要時補充鐵、鈣等製劑,防止鐵、銅等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早產。

2.避免劇烈活動,特別是要少做彎腰等會增加腹部壓力的動作。

3.防止便秘,喝蜂蜜水,吃膳食纖維豐富的新鮮蔬菜、水果等,以免排便困難誘發早產。

4.左側臥位,避免宮縮。

這些是我在網上看到的,覺得很不錯,分享給大家。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

相關焦點

  • 如何預防早產發生?孕媽不可不知
    所謂早產是泛指在妊娠37周以前出生,早產可能導致新生兒死亡率增加,也會增加新生兒呼吸窘迫、腦內出血、壞死性腸炎、感染等發生率,出生時的周數越小、體重越輕,則出生後的死亡率及併發症發生率越高,所以早產會造成家庭社會的負擔,對父母親生理及心理也會有很大的壓力,那麼該如何來預防及降低早產的發生呢
  • 寶寶為什麼會早產?如何預防早產?
    由於出生得早,發育不成熟,早產寶寶的器官功能和適應能力都比正常足月的寶寶要弱,需要悉心呵護,了解一些早產兒的常識有助於減少早產的發生,也好讓爸爸媽媽們做好早產寶寶的日常護理。究竟什麼情況下寶寶容易早產呢?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寶寶為什麼會早產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瓜未熟蒂早落」呢?1.
  • 早產的原因是什麼?準媽媽該如何預防?
    早產的原因是什麼?準媽媽該如何預防?當準媽媽孕周在28~37周之時,如果發生頻率為5~8分鐘一次宮縮,伴有宮頸管的縮短,那麼就是先兆早產,如果在此基礎上發生宮頸管擴張,那麼就是早產臨產了。僅管這幾年新生兒的出生數目減少,早產兒發生率仍約10%,且早產也是八成新生兒致死的原因。呼籲除了避免早產的危險因子,孕期過程也要注意是否有早產徵兆、及時就醫安胎,否則太早出生或體重太低的早產兒,均不利於日後的存活與發展。準媽媽們及早注意早產徵兆、及時就醫安胎,避免生出極低體重早產兒早產的原因是什麼?
  • 早產影響胎兒智力?預防早產,從孕期就要做到這些
    因為孕期很多的因素都會對胎兒造成影響,而且很多孕婦還出現過早產的現象  那麼,早產影響胎兒智力嗎?危害有多嚴重?準媽媽該如何有效預防早產?  早產兒容易發生各種近期和遠期併發症,近期併發症如呼吸窘迫綜合症、各種感染等,遠期併發症如腦癱、視網膜病變導致的失明、聽神經異常、智力障礙等。  早產時若胎肺尚未成熟,早產嬰兒生後肺不能很好地膨脹,會發生呼吸困難,嚴重時,可發生死亡。
  • 孕婦如何預防早產? 減少活動量避免久站
    生活中很多女性因為第一次懷孕沒有經驗,有了早產的現象。下面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孕婦如何預防早產 減少活動量避免久站」,一起來看下吧!首先來看下孕婦如何預防早產:減少活動量懷孕28周以後,胎兒開始迅速增大,準媽媽們要注意適當減少活動量,運動應主要以散步為主。
  • 孕媽如何預防早產?做好這幾點,定期產前檢查
    孕媽如何預防早產?做好這幾點,定期產前檢查據相關文獻稱,早產佔據分娩總人數的5-15%。在這個時間內出生的寶寶,其體重在1-2.5kg,身體各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屬於早產兒。早產兒的死亡率在國內達到12.7-20.8%,胎齡越小,體重就會越低,寶寶死亡率就會越高。
  • 我國十個媽媽就有一個早產 高齡產婦如何預防早產
    專家介紹,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繼肺炎之後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1500萬名嬰兒是未能完成37周妊娠的早產兒,其中有100萬名嬰兒死於早產併發症。研究顯示,許多早產兒即使有倖存活下來,也將面臨終生殘疾,包括學習障礙和視力、聽力問題。
  • 孕晚期須知:引起早產的7個原因,預防早產的5個要點!
    導語:到了孕晚期,孕媽媽會變得特別小心,但是有時候小心著卻還是會導致早產,那為什麼會發生早產這種現象呢?該如何預防早產呢?【早產發生的原因】1、太過勞累如果孕媽媽拍過勞累的話,在孕晚期就容易出現各種狀況,容易早產,為了胎兒的安全,孕媽媽千萬不要再熬夜加班,不要做家務,家人也要多關心孕媽媽,家務活替孕媽媽分擔比較好。
  • 孕婦怎樣預防早產
    早產是在妊娠28~37足周前這一階段提前分娩。早產兒由於各個器官組織發育還不夠成熟,體重往往低於2500克,也被稱為低體重兒。早產兒中大約有15%在新生兒期死亡,雖然有一部分能夠存活,但護理上稍有不當便會威脅到寶寶的身體健康。
  • 早產兒:引起孕媽媽早產的原因有哪些?孕媽媽該如何預防?
    導語:雖然注意著,但是保不準有意外的發生,孕媽媽需要做的就是小心謹慎,儘可能的順利度過孕期,能夠足月生產。為了減少早產兒的出生,孕媽媽需要了解一些早產兒的常識,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了早產兒的出生,應該如何預防早產?【引起早產的原因】1、提前出現宮縮如果還沒有到足月,孕媽媽出現了強烈的宮縮,就有可能是要生了。
  • 預防胎兒早產,3種食物最有效!
    為了避免發生早產的情況,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就應該未雨綢繆,在各種細節上做到避免早產,下面就給大家講講在飲食方面如何預防胎兒早產。預防早產第一招:魚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比肉、禽、蛋的蛋白質含量都要高,而且魚肉利於人體吸收消化,利用率高。吃魚不但有助於胎兒的大腦發育,還可以讓懷孕足月的可能性更大,讓寶寶出生後更健康、更精神。
  • 三種常見問題的預防:早產、過期產、難產
    孕晚期的媽媽無非會擔心三個問題,這就是:早產、過期產和難產。的確,我們將早產兒和過期兒都稱為「特殊兒」,寶寶出生後需要在新生兒科觀察幾日,即使回家後一段時間內也需要進行特殊護理。而難產問題曾經讓很多新媽媽對自然分娩產生恐懼。
  • 孕期媽媽該如何預防早產?專業醫生給你這五個建議,一定要注意!
    若早產發生的孕周越早,早產兒體重越輕,新生寶寶的預後越不好。想必大家在電視或電影中也有見過,有很多低體重的早產兒需要在保溫箱裡待一段時間。雖然現在醫學對於早產兒的護理以及治療等方面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是預防早產仍然是我們孕媽必備的一課。
  • 40%的早產是因為它,還不提早預防?
    如果在孕前查體中,通過陰道分泌物的檢查,得知罹患哪類病原體並加以預防,是不是就可以大大降低孕期早產率?或者篩查出哪類是早產的高危人群?該研究通過大樣本的調查取樣發現,乳桿菌在足月分娩的孕婦體內廣泛存在,而歐陸森氏菌和梭狀芽孢桿菌更容易導致早產。
  • 世界早產兒日丨保護胎兒、預防早產需要注意的N件事
    說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孕前哪些情況是懷孕後早產高危因素?如何預防?懷孕後孕婦出現哪些情況是早產高危因素?如何預防?嶽欣:孕期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胚胎的早產情況。預防:懷孕後要到醫院做一些正規的檢查,我們對所有的孕婦按五色來管理,根據病情由綠-黃-橙-紅遞進,規範的檢查及處理能讓後面的孕期更可控一些,很多問題早點發現,早點控制,對母親和孩子都有好處,早產的發生也相應降低。文化程度低、經濟收入少,使得一部分孕婦對健康保健意識低下,產前檢查次數少,不能及時發現妊娠中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影響我國早產率的重要社會因素之一。
  • 「科普」預防早產,準媽媽要知道·
    > 懷孕生孩子看起來簡單,但是有些孕婦就會出現早產在我國,妊娠滿28周至不滿37周之間或新生兒出生體重≥1 000 g的分娩都叫早產。早產兒先天營養儲備不足、抵抗力低下,各個臟器發育均不成熟,出生後容易合併多種疾病而影響其存活率和生存質量。
  • 如何預防早產?如何糾正胎位不正?
    因此,準媽媽在孕晚期更要注意:1、注意要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便觀察和預防孕婦發生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和胎兒發育過快。2、胎動監護——以便了解胎兒狀況。3、宮底測量——以便及早發現胎兒發育停止或者是發育遲緩等異常情況。
  • 兒子寫作業太拖拉,二胎媽媽氣到早產!預防早產,做好這3點
    如果寶媽上次妊娠早產,且發生在20-31周,那麼在下一次懷孕時,有30%概率在37周前分娩。之前早產過一次,再次懷孕早產的概率是15%,早產過2次,再次早產的概率就升為32%。早產怎麼預防?寶媽對照自己是否屬於容易早產的類型,如果是就提前預防,儘量減少早產的發生,畢竟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多待一天,就多了一份安全與健康。
  • 假性宮縮和早產徵兆有什麼不一樣?預防早產6部曲,寶媽請收好
    28~37周之間發生的分娩屬於早產,28周之前則為極早產,極早產兒要上呼吸機進保溫箱,通常體重只有2斤左右,出生存活率一般為60~80%,而且需要孕婦家庭付出較大的經濟成本才行。
  • 孕晚期如何預防早產?孕媽做好以下防護,讓寶寶遠離早產
    有數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17萬早產兒出生,其中,通過試管嬰兒和人工授精的孕婦,比正常懷孕的孕婦出現早產的機率更大。懷孕9個月孕婦忽然早產,原因是頻繁撫摸肚皮遙蕊懷孕剛9個月,再有一周胎兒就足月了,一家人都非常開心,就等著寶寶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