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產的原因是什麼?準媽媽該如何預防?
早產的原因是什麼?準媽媽該如何預防?當準媽媽孕周在28~37周之時,如果發生頻率為5~8分鐘一次宮縮,伴有宮頸管的縮短,那麼就是先兆早產,如果在此基礎上發生宮頸管擴張,那麼就是早產臨產了。僅管這幾年新生兒的出生數目減少,早產兒發生率仍約10%,且早產也是八成新生兒致死的原因。呼籲除了避免早產的危險因子,孕期過程也要注意是否有早產徵兆、及時就醫安胎,否則太早出生或體重太低的早產兒,均不利於日後的存活與發展。準媽媽們及早注意早產徵兆、及時就醫安胎,避免生出極低體重早產兒早產的原因是什麼?
-
準媽媽一定要知道!
為了預防這些問題的發生,關於「破水」,每位準媽都有必要提前了解: 什麼是「破水」?但準媽媽一定要分清破水和尿頻的區別,別只當是尿溼了褲子掉以輕心! 羊水味道清淡;尿味比較刺鼻。破水時,準媽媽會突然感覺到有較多的液體從陰道排出,然後會持續有少量液體不斷流出。 出現「胎膜早破」怎麼辦?
-
準媽媽早產是怎麼回事?遇到早產跡象,孕媽要要格外謹慎
最重要的一點等到孕晚期「早產」,這種情況很容易發生,因此為了以防早產的情況發生,如今大部分人會選擇在家待產,雖然起居方便了,可也要預防緊急情況的發生,有時候不小心跌倒很容易造成羊水外流,了解過婦產知識的都知道,這種情況對於胎兒來說十分危險,因此外出必須看清楚道路是否平臺無水滑現象。
-
如何預防早產的發生?
作者:寶寶知道 千裡共嬋娟55700克、600克……如今,早產兒的最低體重和胎齡記錄屢屢被打破,讓人在感嘆醫療技術先進之餘,也不免心有疑慮:早產兒怎麼越來越多!據韓國醫學專家近期研究,妊娠34周至37周的「後期早產兒」罹患多種疾病的概率,遠遠高於滿37周至42周的「足月產兒」。如何預防早產的發生?這是越來越多孕晚期孕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
-
早產兒容易患上這六種疾病,媽媽們知道如何預防早產的方法嗎?
每一個新生兒的抵抗力都較弱,尤其是早產嬰兒抵抗力則是更弱,護理不當就會熱生疾病的困擾。我想每一個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提前出生,那麼你知道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情況嗎?那麼今天就和櫻桃君一起去看看早產兒容易患上的疾病以及預防早產出現的方法!
-
「科普」會吃的媽媽,健康的寶寶——妊娠期的營養需要
妊娠併發症、早產、胎膜早破、感染增加。4. 分娩時容易有子宮收縮乏力、難產、產後出血等。5. 產後易患產褥感染、乳汁不足等。2006年聯合國營養執行委員會提出,從妊娠到出生後2歲,是通過營養幹預預防成年慢性病的機遇窗口期。
-
懷孕早期流產率高,準媽媽要注意這兩點
早期懷孕的流產在醫界認為多屬「自然淘汰」,其中大多屬於染色體異常,因為胎兒染色體異常,所以自然就留不住,其他的流產則是原因不明,推測可能是病毒或是細菌感染引起,但是大多數還是查不出原因。醫師說,早期懷孕流產率15%其實還是低估的數字,因為其實有許多婦女自己可能還不知道自己懷孕了就流產了;例如有些女性可能在懷疑「這個月月經怎麼還沒有來?」
-
準媽媽的抗糖之路「妊娠糖尿病」
哪些準媽媽容易成為"糖媽媽"在日常攝入的食物中,澱粉等碳水化合物是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澱粉經身體吸收後分解為葡萄糖,葡萄糖在血液裡的濃度就是我們常說的「血糖」,而胰島素就是用來調節人體的血糖水平,在胰島素髮揮正常時,葡萄糖才不至於聚集在血液中使血糖濃度升高。
-
母乳很好但並不魔幻,過度神話是要「逼死」媽媽們麼?
昨天,丁香媽媽在微信群收到一個媽媽讀者的留言,諮詢一篇關於母乳爆文的科學性。圖片來源:丁香媽媽微信群丁香媽媽一直都說,母乳是寶寶最好的口糧,做科普了這麼多年,對母乳對好處不說倒背如流,至少也能說得十有八九。知道這篇文章是說母乳好,但在點進文章後,還是被驚呆。
-
都知道懷孕要補葉酸,很多準媽媽卻沒補對
然而重視並不意味著了解,見過太多越重視反而越焦慮的例子:➊ 備孕時,只知道要做檢查、補葉酸,卻不知道到底哪些是必做、還有沒有別的營養要補?➋ 懷孕後,葉酸也補了,產檢也按時做,仍然擔心不夠,一點點風吹草動就以為是胎兒出了問題。準父母想要給寶寶最好保障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很多人之所以如此焦慮,其實還是因為沒有掌握到專業的知識。
-
都知道懷孕要補葉酸,但很多準媽媽卻沒補對
然而重視並不意味著了解,見過太多越重視反而越焦慮的例子:備孕時,只知道要做檢查、補葉酸,卻不知道到底哪些是必做、還有沒有別的營養要補?準父母想要給寶寶最好保障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很多人之所以如此焦慮,其實還是因為沒有掌握到專業的知識。就拿葉酸來說,葉酸是預防胎兒畸形的重要營養,補對葉酸是整個備孕懷孕期間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是很多準媽媽從懷孕才開始補葉酸,其實是有滯後性的。
-
寶寶為什麼會早產?如何預防早產?
作者:寶寶知道 孕育加油站一般來說,寶寶會在媽媽肚子裡呆夠37周,若不到37周寶寶就著急著出來了,這種情況就屬於早產,換言之,胎齡不足37周出生的嬰兒被稱為早產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出生的早產兒達1500萬,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
-
世界早產日:「早產兒」與「足月兒」有何不同?主要表現在6方面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讀書寫作,喜歡分享備孕、孕期、育兒知識,喜歡我的文可以關注我哦!導語: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日,那就來說說關於早產兒的話題。上一篇提到了關於早產兒的呵護和孕期造成的原因與預防方法。
-
孕婦怎樣預防早產
早產是在妊娠28~37足周前這一階段提前分娩。早產兒由於各個器官組織發育還不夠成熟,體重往往低於2500克,也被稱為低體重兒。早產兒中大約有15%在新生兒期死亡,雖然有一部分能夠存活,但護理上稍有不當便會威脅到寶寶的身體健康。
-
準媽媽做好這6點,有效降低早產風險
早產是每位準媽媽在孕晚期最害怕發生的事,也是導致嬰兒死亡的最常見原因。胎兒在懷孕的第37周後被視為足月,正常的妊娠應持續約40周。早產是指妊娠達到28周但不滿37周就分娩,此時所分娩的新生兒被稱為早產兒。全世界範圍內,每年大約有1500萬嬰兒早產,佔全世界嬰兒出生數的十分之一以上。
-
什麼樣的準媽媽容易早產?
導讀:我們都知道,健康的寶寶出生必然是要等到足月才能夠生產的,但有的時候我們也常常會見到很多早產兒的出生。沒有在媽媽的肚子裡待夠時間,就被迫早早的出生,為了維持寶寶的生命健康,還需要在保溫箱裡多待幾周。
-
準媽媽如何預防食物過敏?
準媽媽在懷孕的時候,食用過敏性的食物可能會引起流產、早產,胎兒畸形,甚至可能導致胎兒多種疾病。 引起過敏的食物範圍很廣,魚、油、酒、醬等都會引起過敏。 但一般來說,常見的也是最易引起過敏的物質主要是蛋白質,準媽媽如何預防食物過敏?
-
孕期預防早產,可能會導致胎兒留級,孕媽要了解
如今,出現早產的孕媽媽有非常多,可能對於準媽媽們來說,早產的定義還不是很了解。所謂的早產也是因為胎兒在宮內發育沒有達到一個足月的標準,提前的生產了,這種嬰兒叫做早產兒,當然早產兒的健康上是有缺陷的,尤其是體質會很差,將來的護理也會難上加上了。
-
準媽媽有早產徵兆該如何保胎?這種情況要儘早手術
大多數孕媽是在懷孕37周後分娩,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足月分娩,但也有一部分孕媽會提前早產。導致早產的因素有很多,宮頸鬆弛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女星徐若瑄就曾因為它,在整個孕期不得不長期臥床保胎。宮頸鬆弛在醫學上叫做「宮頸機能不全」,它到底是怎麼回事?孕期遇到宮頸機能不全,該如何保胎呢?又該如何預防呢?什麼是宮頸機能不全?
-
孕晚期預防早產要吃對,注意這4點,讓寶寶順利降生
孕晚期預防早產要吃對,注意這4點,讓寶寶順利降生在孕29周,準媽媽的體重肯定還會再次增長,有的準媽媽怕身體增長過快,對飲食更加苛刻,通過節食、少吃來控制體重,有的準媽媽選擇吃生食、不潔食物,或出現腹瀉問題而引起早產,每天飲足量的水,避免身體缺水而導致子宮收縮,引發早產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