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 孫駿 通訊員 魏林玲)「早產兒」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焦點,缺失了最後幾月來自母體的各種營養物質和免疫因子,「早產寶寶」抵抗力低下、各臟器發育不成熟、適應外界環境能力低下、易合併多種併發症、甚至會影響其存活率和生存質量。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 ,中國每年早產兒出生率約為10%。為呼籲人們關注早產問題,WHO將每年的11月17日定為「世界早產兒日」。了解各種早產易發因素更是解決此問題的重中之重。中國江蘇網記者邀請南京市第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嶽欣就關於早產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解讀。
說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孕前哪些情況是懷孕後早產高危因素?如何預防?
嶽欣:母親孕齡大於35歲、吸菸史或經常被動吸菸、體重過輕[BMI <19的孕婦(BMI=體重kg /身高m2)]、具有早產史的孕婦、距前次妊娠時間過短會增加早產風險。
預防:懷孕前期是一個很好的窗口期,很多問題早點發現,早點控制,減少不必要的損傷,對母親和孩子都有好處。高齡孕婦肯定是高危孕婦,因為年齡的升高,健康狀況的下降,以前沒什麼病,但懷孕後到了某一個階段疾病就出來了,對子宮內胎兒的生長環境有不良影響,「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恰當的階段完成人生的任務是非常重要的」 。孕前戒菸戒酒、控制體重[ BMI控制在19—24],兩次妊娠間期控制3年左右。
懷孕後孕婦出現哪些情況是早產高危因素?如何預防?
嶽欣:孕期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胚胎的早產情況。懷孕後未戒菸或經常被動吸菸、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疾病都會增加孕婦早產可能性。
預防:懷孕後要到醫院做一些正規的檢查,我們對所有的孕婦按五色來管理,根據病情由綠-黃-橙-紅遞進,規範的檢查及處理能讓後面的孕期更可控一些,很多問題早點發現,早點控制,對母親和孩子都有好處,早產的發生也相應降低。文化程度低、經濟收入少,使得一部分孕婦對健康保健意識低下,產前檢查次數少,不能及時發現妊娠中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影響我國早產率的重要社會因素之一。
感染是早產發生的重要誘因,常見的感染有哪些?
嶽欣:感染和炎症是引起早產的重要病因,同時導致胎兒損傷,包括腦白質病變和肺損傷等。至少有38%的早產與感染相關,越早出現早產,由感染所致的機會越大。子宮內感染、牙周感染、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胃腸炎等妊娠期感染過程中,微生物可通過以這些到達羊膜腔和胎兒,最終誘發胎膜早破及早產。
預防:陰道炎早期診斷及治療、口腔衛生、牙周炎早期治療、外出避免呼吸道感染、清潔飲食。
子宮的狀態,羊水量也會引起早產嗎?
嶽欣:子宮畸形(如縱膈子宮、單角子宮、雙角子宮)可引起早產,因為孩子在子宮裡面,就像小魚在水裡遊,是不斷生長和運動的過程,「房子」的形態結構和「羊水量」的異常會引起胎兒的「逃避行為」。除了子宮畸形,目前引起早產的子宮因素還有宮頸機能不全,宮頸的「扎口」作用減弱,子宮頸縮短鬆弛,且縮短長度越長,孕婦發生早產的概率越大。
寶寶的健康情況會引起早產嗎?
嶽欣:先天畸形是早產兒發生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研究發現,15%的先天畸形胎兒可能發生早產。試管嬰兒發生早產的風險也隨之明顯高於自然受孕。此外,多胎妊娠易發早產,孕期加強管理。
孕婦從懷孕早期、中期到後期,生活中我們需要關注些什麼減少早產?
嶽欣:我們要做的無非就是在孕期創造好條件,一句話:健康心理、管住嘴、邁開腿。產前進行大量的體力勞動或較大的思想壓力均會產生軀體化症狀、人際關係、焦慮、恐怖、偏執等心理因子陽性率升高,這對妊娠期來說是較為不良的因素,嚴重者可能導致早產,懷孕的過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情,需要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懷孕以後遇到問題,尤其是高危孕婦,要早點到醫院接受正規的檢查,這對後面的結局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