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自言自語,離群索居,不愛和人交往。
他們專注於自己的世界,給他人神秘感。
他們不是被冠以「天才」的高帽就是被誤認為「智障」。
他們就是孤獨症的孩子們。
孤獨症一直是個世界性的難題,成因直到目前也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但基本可以確定幾類最常見的病因,比如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
心理學研究表明:0-7歲是個體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心理發生、發展的關鍵時期。
同樣,在孤獨症康復中,也需要遵循「三早」原則,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
今天給大家帶來在孤獨症孩子幹預過程中幾個簡單有效的小技巧:
1、營造機構化氛圍
孤獨症孩子對自身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
為確保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和訓練計劃有效進行,家長和機構老師需要根據個體特性營造出適合他們的環境,同時必須清晰地告訴孤獨症孩子兒需要做什麼?做多久?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2、採用多種溝通方式
有效的溝通確保訓練能正常進行,清晰準確的溝通能夠讓孤獨症孩子兒更好的配合我們進行訓練。
我們需要根據孤獨症孩子不同的特性採用適合的方式和他們進行溝通,確保信息傳達順暢和準確。
3、善用視覺輔助視覺
善用視覺輔助視覺是孤獨症孩子幹預治療中重要的一個方面。
如線條圖、照片或訓練卡片等,更多語言和視覺的輔助能夠幫助孤獨症孩子更好的理解和溝通。
4、鼓勵社交互動
社交互動是孤獨症孩子治療訓練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大多數孤獨症孩子對父母和老師並不牴觸,可以很好的為他們營造一個互動環境,鼓勵他們參與互動,逐漸向真實社交場景轉變。
5、溝通使用描述和指令
孤獨症孩子理解能力有較大限制,他們無法理解抽象概念或比喻、面部表情和手勢等,因此對於孤獨症孩子的溝通儘可能使用簡單的語言直接描述和下達指令。
6、預留理解和反應時間
正常人也有反應不過來的時候,所以對於孤獨症孩子,需要給他們時間來理解你表達的意思。
7、避免受到感官刺激
孤獨症孩子很多對感官十分敏感,常常讓父母和老師措手不及,如:對某些氣味、照明、聲音等。
因此父母和老師需要特別留意這方面,同時提前準備減壓方案。
8、減壓方案
由於孤獨症孩子兒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等影響,所以一定要多準備幾套緩解和制止其不當行為的方案。
孤獨症孩子的幹預治療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嘗試不同的方式進行,父母和老師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有耐心。
為此,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特邀: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主管康復治療師、濟寧醫學院講師——張倩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