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孩子的日常幹預實操訓練教學

2020-08-28 神州兒女兒童康復

他們自言自語,離群索居,不愛和人交往。

他們專注於自己的世界,給他人神秘感。

他們不是被冠以「天才」的高帽就是被誤認為「智障」。

他們就是孤獨症的孩子們。


孤獨症一直是個世界性的難題,成因直到目前也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但基本可以確定幾類最常見的病因,比如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

心理學研究表明:0-7歲是個體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心理發生、發展的關鍵時期。


同樣,在孤獨症康復中,也需要遵循「三早」原則,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

今天給大家帶來在孤獨症孩子幹預過程中幾個簡單有效的小技巧:


1、營造機構化氛圍

孤獨症孩子對自身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

為確保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和訓練計劃有效進行,家長和機構老師需要根據個體特性營造出適合他們的環境,同時必須清晰地告訴孤獨症孩子兒需要做什麼?做多久?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2、採用多種溝通方式

有效的溝通確保訓練能正常進行,清晰準確的溝通能夠讓孤獨症孩子兒更好的配合我們進行訓練。

我們需要根據孤獨症孩子不同的特性採用適合的方式和他們進行溝通,確保信息傳達順暢和準確。


3、善用視覺輔助視覺

善用視覺輔助視覺是孤獨症孩子幹預治療中重要的一個方面。

如線條圖、照片或訓練卡片等,更多語言和視覺的輔助能夠幫助孤獨症孩子更好的理解和溝通。


4、鼓勵社交互動

社交互動是孤獨症孩子治療訓練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大多數孤獨症孩子對父母和老師並不牴觸,可以很好的為他們營造一個互動環境,鼓勵他們參與互動,逐漸向真實社交場景轉變。


5、溝通使用描述和指令

孤獨症孩子理解能力有較大限制,他們無法理解抽象概念或比喻、面部表情和手勢等,因此對於孤獨症孩子的溝通儘可能使用簡單的語言直接描述和下達指令。


6、預留理解和反應時間

正常人也有反應不過來的時候,所以對於孤獨症孩子,需要給他們時間來理解你表達的意思。


7、避免受到感官刺激

孤獨症孩子很多對感官十分敏感,常常讓父母和老師措手不及,如:對某些氣味、照明、聲音等。

因此父母和老師需要特別留意這方面,同時提前準備減壓方案。


8、減壓方案

由於孤獨症孩子兒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等影響,所以一定要多準備幾套緩解和制止其不當行為的方案。



孤獨症孩子的幹預治療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嘗試不同的方式進行,父母和老師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有耐心。

為此,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特邀: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主管康復治療師、濟寧醫學院講師——張倩老師。

相關焦點

  • 孤獨症康復機構門外的父母:金錢與孩子前途的抉擇
    專業依賴性高、康復周期漫長,而這兩者帶來的直接結果便是——幹預費用太高,很多孤獨症家庭往往被迫在金錢和孩子的前途之間做抉擇。但更多的時候,他們沒有選擇。在和老師的日常溝通中,很多家長對老師的建議似懂非懂,很多居家幹預建議在家中無法很好地實施。即便是惡補了很多專業的知識,也不知該如何恰當地運用在生活中的日常教學中,出現「一聽就會,一做就廢」的尷尬局面,這皆是因為缺少了實操的學習和指導。
  • 殘疾預防,從兒童早期幹預開始——孤獨症兒童早期幹預圖書推薦
    《孤獨症兒童的行為教學》作者系統地學習過應用行為分析,並曾在孤獨症兒童專業訓練機構中任教,積累了大量的案例和教學經驗。作為美國科學委員會認定的有效實證數據支持的有效幹預方法之一,關鍵反應訓練(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PRT)模式的核心是通過孤獨症兒童動機的激發,以及家庭的參與與自然情境下的幹預來提升其溝通與社交能力。
  • 我們該如何對孤獨症孩子進行幹預?
    啟示最近宅家期間,通過天寶·格蘭丁(Temple Grandin)個人網站,閱讀了幾篇她撰寫的關於孤獨症的文章,頗受啟發,她描述了孤獨症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也提到了可能的神經機制,基於此,如何有的放矢地進行幹預,提出了她個人建議,甚有道理。在此,結合個人臨床經驗,總結出部分心得,想陸續寫點東西,寫到哪算哪,與大家分享。
  • 孤獨症孩子的日常康復8大訓練要點
    重 視 溝 通溝通是所有核心技能之中最為關鍵的技能,因為它不僅決定了孤獨症兒童能否正常發展,也會影響所有其他相關核心技能的發揮,所以對孩子進行溝通的訓練應該越早越好。因此,不管你的孩子目前是否具備口頭或語言的表達能力,溝通訓練都應該是孩子早期教育計劃中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感 官 挑 戰感官的挑戰是大多數孤獨症兒童都遇到的。
  • 孤獨症兒童語言特徵及幹預方法總結
    語言障礙是孤獨症兒童核心障礙之一。孤獨症兒童基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語言問題。1.構音異常。語音語調使用不當;發音問題,有些孤獨症兒童不發音或發很小的音。2.說者技能障礙。當孤獨症兒童想要獲得物品時,大部分會自己去拿想要的東西,無法獲取時部分可能拉著大人的手去指想要的東西。
  • 北大六院賈美香:孤獨症康復怎麼做才有效?
    另一方面,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孩子是在家裡度過的,而我們知道,孤獨症孩子的黃金幹預期是0-6歲,這意味著要想孩子取得進步就得爭分奪秒,所以孩子的居家時間也要合理、高效地利用起來。第三,家庭生活的諸多場景和活動流程如洗漱、穿衣、吃飯、打掃衛生等,都是孩子相應技能提升訓練的關鍵教學環境。
  • 上饒孤獨症幹預:讓別人知道我家孩子是孤獨症=公開「處刑」?
    事實上,很少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如果你對他的發展狀況非常擔心,你最好立即尋求孤獨症專業人士的諮詢和幫助。觀望和等待只會使你失去為孩子及時進行幹預治療寶貴的時間。即使很多沒有語言的兒童在經過幹預訓練後也可以學會說話。即使有些孩子經過幹預後仍然語言滯後,他們也完全可以通過學習如手語、圖片交流系統、對話板等功能性溝通方式來掌握溝通技巧。
  • 十年免費康復訓練450名孤獨症兒童 讓「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獨
    記者今天在黑龍江省殘疾人康復中心舉行的「國家殘疾人事業專項彩票公益金助學項目(學前教育)」捐贈儀式上了解到,黑龍江省殘疾人康復中心採用國際核心幹預方法,2009年—2018年已向450名孤獨症兒童提供免費康復訓練服務。據了解,孤獨症是世界上人數增長最快的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已經引起了醫學界、教育界、患兒家庭以及殘聯、民政等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
  • 根據孤獨症孩子的特點進行認知幹預(3)
    觸痛覺方面觸痛覺方面,孤獨症孩子對某些光滑物體特別著迷,如不停觸摸光滑桌面,有的喜歡撫摸媽媽的臂膀等。在痛覺方面,孤獨症孩子常表現遲鈍或反應慢。如一般小孩摔倒、打針或磕碰,會因疼痛而哭鬧、尋求大人安撫,孤獨症孩子則反應沒那麼明顯,甚至感覺無所謂。反而,孤獨症孩子對別人的擁抱、撫摸、牽手、撓癢則極易反感和躲避,包括母親。不願更換衣褲鞋子,也是因為新換衣服穿著不舒服,甚至引起感覺疼痛。天寶訴說早年經歷,她從記事起,就痛恨被擁抱。別人擁抱的刺激,就像海浪在吞沒她,不堪忍受,必須逃離,因此通常就是猛地掙脫他人懷抱。
  • 通訊:探訪重慶兒童孤獨症門診 醫生稱越早幹預效果越好
    每多一個病人,就意味著多一個孩子能得到及時的幹預和訓練。」李正坐診的發育行為門診還有一個在患者之間通俗的稱呼——「自閉症門診」。「我們醫院從2016年底開始設立兒童發育行為門診,現在醫院一個月大約有30-50例新增兒童孤獨症譜系障礙病例。」李正告訴記者,隨著近年兒童孤獨症的社會關注度增高,目前被篩查出來的病例也越來越多。
  • 改變自閉症家庭幹預現狀,2020國際自閉症康復實操訓練營圓滿閉幕
    12月6日晚,由中美星星橋全程籌辦的2020國際自閉症康復實操訓練營完美落下帷幕。本屆實操訓練營歷時2天,邀請了3位北美資深自閉症領域實操專家,代表著國際自閉症康復領域理論與實操高度的最前沿水平。3大目標、8場實操演示,改變家長實操困境對於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來說,居家幹預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 來自星星的孩子——記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兒童孤獨症培訓中心
    此外,母親懷孕年齡大及母親懷孕時父親年齡大,比年輕母親懷孕,孩子罹患孤獨症的風險有顯著提高。(3)影像學研究:發現孤獨症患兒的大腦結構及功能存在異常,孤獨症患兒大腦多個功能腦區體積減少及信號傳導異常。近年來研究熱點關注患兒腦內存在長期炎症反應,從而導致腦發育障礙,進而引發孤獨症產生。總之,孤獨症發病機制非常複雜,凡是引起腦發育障礙的因素均可能會增加罹患孤獨症的風險。
  • 孤獨症兒童認知訓練技巧
    ,進行認知訓練是他們康復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認知訓練是運用組織好的材料,依據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孤獨症兒童認知的特點,有目標,有計劃,有系統的對他們進行認知學習的過程。二、認知訓練在孤獨症兒童康復中的作用1
  • 她,讓孤獨症兒童不再孤獨
    中國公益在線(www.gyzxcn.com)訊化州市步步贏兒童孤獨症康復機構位於化州市鑑江區大橋下灣頭村39號,建築面積2680平方米的獨棟四層教學樓,戶外活動場地面積4500平方米,機構教學設施完善,設有多樣化功能教室,是一家為當地特殊孩子提供優質服務的康復訓練特殊教育機構。
  • 聊聊我家孤獨症孩子被學校勸退的這一年|經驗分享
    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的時候,教授給了我關於孤獨症的宣傳單,封面寫著「星星的孩子,不同的色彩一樣美麗」。看著這幾個字,我真的很懵, 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孩子天真可愛的樣子和稚嫩的聲音浮現在我眼前和耳畔, 我在心裡反覆默念,「孩子這麼可愛, 我不要他是不同的色彩!」
  • 孤獨症寶寶,爸爸媽媽該如何愛你?】
    來治療的孤獨症孩子家長,都會有一些培訓,一是給家長定期排憂解難,二是讓日常幹預可以在規範中進行時刻進行,太難了、搞不定這是最常聽到的家長反饋。作為一個,連父母都不認識的孤獨症孩子家長,或許只有在孩子睡著了,才能安心的撫摸孩子的頭髮…「孤獨症」在近幾年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一是因為科普的越來越多,了解的家長也越來越多
  • 家長們如何為孤獨症孩子選擇幼兒園?
    ;4.普通學校是否願意接收孤獨症兒童;5.普通學校和老師是否了解孤獨症,能否給予理解和關照;6.孩子班級的家長會不會有意見,能不能接受。04幼兒園的教學形式孤獨症孩子幾乎都伴隨著社交障礙,以集體活動為主的教學形式是孤獨症兒童需要的,培養集體意識也是他們進入幼兒園的主要目標之一。
  • 北大醫療腦健康聯合中科物棲發布孤獨症兒童能力提升智能工具「嗨...
    4月27日,北大醫療腦健康聯合中科物棲發布國內首款針對孤獨症兒童能力提升的智慧式家庭幹預工具——嗨小保。據悉,嗨小保是兒童孤獨症康復教育領域的首款智能干預工具,其以應用行為分析理論(ABA)為基礎,搭載了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可以為不同需求和階段的孤獨症家庭提供在線評估、方案配置、康復訓練、數據記錄、效果分析、遠程輔導等一站式家庭幹預解決方案。當孤獨症康復遇到AI,康復不再受限。
  • 採訪了30位自閉症\孤獨症媽媽後,我們發現了一個秘密
    我每天都會堅持1-2個小時做孩子的家庭幹預,或桌面教學,或跟孩子玩遊戲,讓他在遊戲中學會分享、排隊、輪流、輸贏、規則等等。,為了學習更多的幹預知識,這一年我看過不少於10本書,從《應用行為分析與兒童行為管理》、《孤獨症兒童早期幹預丹佛模式》、《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關鍵反應訓練掌中寶》,再到《兒童發展心理學》、《蒙臺梭利早教經典》等,我開始全方位學習孩子的幹預和教養知識。
  • 孤獨症孩子是否有必要做感統訓練?
    01 一直聽到有家長在問,孤獨症的孩子是否需要做感覺統合訓練? 其實,對於孤獨症孩子而言, 他們的感覺統合技能並沒有像正常兒童那樣得到完善的發展,會出現了一定的缺陷。02 根據感覺統合理論發展而來的感覺統合訓練療法, 就是基於兒童發育過程中神經系統的可塑性, 對孤獨症孩子提供一種感覺輸入的控制, 使其能夠統合這些感覺, 促進腦神經生理發展,達到改善兒童運動協調、語言功能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