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們的7大現代育兒觀
在上述背景之下,新時代的爸爸們,也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育兒觀
1
尊重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
如果說老一代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往往是「像別人家孩子一樣優秀」,那麼新時代的父母們則更懂得接納和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個性,他們主張順應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 想要培養「一個擁有自身閃光點的孩子」。
順勢而為是必須
38歲,外企市場總監,2個男孩的爸爸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做家長也沒有什麼可以吃遍天下的「一招鮮」,只能儘量順勢而為,讓孩子的優勢得到發展,劣勢也得到提高。」
2
孩子是一個完整的靈魂
中國的傳統教育理念秉承三綱五常的人倫道德,父為子綱,父子之間有尊卑之序,而深受西方文明浸染的新世代的年輕爸爸們已擯棄了這種傳統觀念,他們將孩子視作一位與他們平等的人,給予孩子理解與尊重。在調查中發現:
只有11.8%的爸爸認為「我是他爸爸,他要聽我的」;
64.9%的爸爸不贊同「體現父親威嚴要比能和孩子成為分享心事的朋友更加重要」;
而32.7%的爸爸贊同「我們一起玩,犯錯也無所謂」;
92.4%的爸爸們都認為「父母和孩子能夠互相打分是不錯的教育方式。」
他不屬於你,你也不屬於他
35歲,文藝青年、IT人士,7歲女孩的爸爸
「在眾多的育兒哲學裡,我很喜歡的理論是「孩子是一個完整的靈魂」。我常用這個哲學思想指導育兒實踐。我是人,孩子也是人,一些人與人之間常見的原則是適用的。比如,一定程度的平等。所以我堅決地反對打孩子,無論孩子有什麼錯,你打他而他沒有打你,完全因為你在身高體力方面佔優勢。不強求孩子一定按照我的想法行事。」
38歲,企業管理專家和創業者,4歲男孩的爸爸
「以前家教是這樣,我是老子,你是兒子,我打你還是對你好。現在演變成尊重,他不屬於你,你也不屬於他。從根本上你們倆是獨立的。他屬於他自己。他雖然現在小,你承擔責任去監護他,但你沒有權力去打他。還是應該建立一種平等,你去理解他,包括同理心對待。」
3
學習應以興趣為驅動
出於因材施教、以及給予孩子平等理解與尊重的教育理念,爸爸們放下傳統的權威身段,願意給孩子更多民主,讓他們從興趣出發去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學習,並通過激發興趣去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在調查中發現:
74.2%的爸爸表示「我願意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方向,讓他們決定自己的興趣和所需」。
尋找最擅長的領域
40歲, 企業管理諮詢顧問, 5歲男孩的爸爸
「不少家長看到別人都學鋼琴、學圍棋,就要孩子一定也要學,而孩子如果不喜歡,就會很痛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當孩子特別喜歡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說明他的大腦構造或者思維方式適合這個東西。按照經濟學上的原理,一份資源投在最擅長的領域,單位投入的收益最大。所以應該抓孩子最敏感的東西,他的特長。
你就帶他接受不同的東西,讓他暴露在各種機會面前,然後看他對哪個更感興趣。當他對這個東西的興趣逐步濃厚之後,要啟發他認識到更高的東西,他會自己樂於朝那個方向去努力。」
4
玩即學習
傳統的中國式育兒觀中,通常認為玩是浪費時間,而在現代育兒觀裡,科學已經廣泛證實——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新一代中國爸爸們也相當認同這種育兒觀:
75.8%的受訪爸爸表示非常贊同「我崇尚孩子從小在玩的過程中激發他的潛力」這個觀點。
而且爸爸們還特別喜歡和孩子一起玩,32.7%的爸爸表示自己是那種「我們一起玩,犯錯也無所謂」的爸爸。
玩出興趣
35歲,金融界, 4歲男孩的爸爸
「朗朗爸爸的教育理念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要會玩,在玩的過程中寓教於樂。在他看來,小男孩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柔柔弱弱的,一定要在玩中培養出男子氣概。他一直有意培養朗朗有懲惡揚善、保護弱者的概念,設計了cosplay超人、大俠等各種遊戲。」
38歲,建築師和繪本畫家,2個男孩的爸爸
「我始終相信兩點: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個需要提出來凌駕於生活之上的事情,最好的辦法還是融入生活之中;孩子的天性和生理狀況決定了『玩是第一位的』,玩出興趣來了,他自己就想學了,我們的教育引導得跟著人家的時間表來走。」
5
視野重於知識
怎樣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在未來具備競爭力的人才?這是爸爸們都特別關心和思考的問題。他們從自身的人生經驗中得出很重要的一點感悟是: 眼界非常重要,可以決定未來。在我們的調查中:
82.9%的爸爸非常同意「我會從小鼓勵孩子更多的與外界接觸與他人接觸。」
千萬別輸在視野
40歲, 企業管理諮詢顧問, 5歲男孩的爸爸
「一些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小孩,也很努力,但輸在視野。底層的孩子,和中產階級的人差據除了資源之外,差在事業和目標。很多時候輸在視野上,不知道應該朝哪個方向走。如果一個人有明確的目標,確信朝這個方向走,大概成功的概率會比較大。成人也是這樣,孩子也是這樣。」
6
有準備地靜待花開
近幾年「快樂教育」的觀念在年輕父母中悄然風行,在我們的調查中:
68.8%的爸爸都認為讓孩子「快樂的無壓力成長」是最重要的。
然而同時,又有61.9%的爸爸表示「由於擔心孩子將來在學校的壓力,我會選擇提前讓他在很小的時候開始學習承擔壓力」。
這兩種觀點看似對立實則並不矛盾,用一個比喻來說,就是「有準備的靜待花開」:孩子就像一株植物,作為家長你不知道也無需刻意強求它開出怎樣的花朵,但要為這株植物悉心培土施肥,然後靜待花開。
快樂教育不是什麼都不做
44歲,外企 IT高管, 2個孩子爸爸
「爸爸真棒」的創始人之一、清華博士爸爸盧克
「快樂教育,不是什麼都不做就等著開花結果。
因著對女兒的先天資質有自信,在幼兒園到小學期間,盧克夫婦對女兒只進行了生活能力和藝術啟蒙,從沒給女兒報過書法奧數之類的補習班。女兒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也的確堪稱優秀,這讓盧克覺得自己的快樂教育挺成功的。接下來的「小升初」一戰,卻讓盧克感受到了競爭的殘酷,經過了幾次失敗的面試,盧克裁紙刀,原來還多民辦初中都要看孩子的奧數等方面有含金量的獲獎證書,而女兒卻沒做過這方面的準備。
盧克深刻地反思對女兒的教育:之前覺得都無所謂,沒有給孩子樹立目標,沒有幫助孩子一把,讓女兒沒有突出的亮點。女兒各方面都很優秀,而沒能給她提供更好的機會,這是父母的不負責任。」
7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贏在起跑線」,這是近十多年來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早教領域的一句廣告語,當時也的確擊中了廣大父母的心理。然而時過境遷,我們發現這種觀念的影響力已經在逐漸消弭,轉而被「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個新的觀念所替代。
馬拉松比賽最後的贏家
45歲,理財專家和曾經的全職奶爸
「在玉米爸看來,人生就像跑馬拉松,剛開始不用急著領先,只要跟在跑得快的人後面,別落下太遠就行了。馬拉松比賽最後的贏家,往往不是那些一開始就在前面的,而是一直跟著,到關鍵時刻能夠發力衝刺的人。」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教育不好成焦慮)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