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羅歡攝影報導
一出生背上就長了一個「小包」,因為家中境況不好,一直沒有進行治療,直到「小包」長成了「大棒球」,8個月的程程(化名)才到省城治療。近日,記者在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病房裡看到,術後10多天的「棒球寶寶」程程恢復良好,背上的「大棒球」已經消失,「孩子終於可以平躺著睡覺了。」程程的父親羅先生高興得合不攏嘴。
「棒球寶寶」呱呱墜地一塊心病籠罩家人心頭
家住興義市望謨縣的羅先生在8個月前喜得貴子,可小男嬰一降生,背上就有個小包塊。然而因為家中貧困,程程的病情一拖就是8個月。程程的爸爸羅先生說:「從一個小包慢慢變成了大膿包,都已經有棒球那麼大了。」
8個月來,程程除了背上漸漸長大的「球」,右手和右腳也不能自主活動,大小便處於失禁狀態,孩子的病情像一塊心病籠罩在家人心頭,羅先生和妻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趕緊帶孩子到省城看病。
都是先天性脊柱裂惹的禍不手術可能「癱瘓」
2017年12月,程程的爸爸帶著他來到了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經副主任醫師韓鋒診斷,孩子為先天性脊柱裂,其包塊為脊髓脊膜膨出,這是一種先天性神經系統發育畸形,由於先天性椎板發育不全,同時存在脊髓、脊膜通過椎板缺損處向椎管外膨出。該病發病率為千分之四,是新生兒致殘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多認為脊髓脊膜膨出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致病。包括周圍環境因素和遺傳學說,例如母親孕期沒有補充葉酸,接觸化學物品等。通過詢問得知,原來程程的母親在懷孕期間並沒有進行規範的產前檢查,也沒有補充葉酸。
該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隋建美表示,脊髓脊膜膨出會導致感染、認知功能障礙,癲癇,肢體功能癱瘓、下肢麻木、無力,大小便障礙等危害,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而且程程背上的膨出囊有棒球大小,表麵皮膚已經變得菲薄,隨時可能破裂,一旦出現感染,後果將更加嚴重,手術已是唯一治療辦法。所幸,8個月的程程還處於治療的黃金時期。
獲救助資金進行手術醫生成功「縫補」脊柱裂口
考慮到羅先生家庭困難,隋建美主任還積極爭取了醫院開設的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資金的支持,讓羅先生一家可以報銷2萬元,他們自費僅需幾千元。
2017年12月27日,韓鋒和主治醫師楊明為程程實施「脊髓脊膜膨出修補手術」,成功摘除了「大棒球」。手術持續了一個多小時,醫生找到了脊柱2釐米的裂口,以筋膜為「布」層層「縫補」,隨即將包塊剝離,內裡充滿腦脊液。
手術非常成功,背上沒有「棒球」後,程程終於可以撒歡打滾,平躺著睡個踏實覺,右手右腳也終於恢復了活動。抱著健康的孩子,羅先生和妻子開心得不知如何是好,一遍遍向醫生表達著感激之情。
最後,韓鋒提醒廣大家長,先天性脊柱裂的常見症狀為骶尾部皮膚隆起、多毛、色素沉著等。嬰兒出生後家長若發現上述異常,應及早就診,該病越早治療效果越好。除此之外,對於貧困的患兒家庭,還可以申請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資金進行手術,減免自費部分的大部分費用。(羅歡 來源 貴州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