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人要警惕「Social思維定勢」的荼毒

2020-12-1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Social傳播是一種非常好的手段,特別是在注意力極度缺乏的今天,一些好的Social創意可以很好地幫助品牌提升認知,甚至直接刺激銷量。而我想表達的是:social傳播雖好,但千萬不能讓它成為你思維的定勢,否則對你將會是一種「荼毒」。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詞,叫做「social思維定勢」。什麼意思呢?

對甲方營銷人來說,大概就是指,不管活動目標是什麼,也不管有多少預算,在給agency下brief的時候,脫口而出地說:「我們這一次,想要打造一波的social事件,就跟最近老香雞發布會、人在茶在桶裝奶茶那樣,要能刷屏那種創意。」

對乙方營銷人來說,大概就是指,不管客戶的品牌是什麼調性、客戶的目的是什麼,直接就往各種social的切入點開始了頭腦風暴,並搬出以往的一些social傳播案例來參考,最後想出來的都是一些造噱頭、搞事情的想法。美其名曰social buzz,喚起受眾的關注。

前幾年,對這套social玩法,我是深信不疑,甚至是頂禮膜拜的,覺得作為從業者,能夠想出一個全民都關注的social創意,何其榮幸。

於是,就有了像上面講的那樣,不管是接到什麼brief,腦海裡首先想的就是,線上可以發起一個什麼有噱頭的話題、線下可以打造一個什麼博眼球的事件,連帶還會想一下KOL可以有哪些炒作角度……

可是,最近一兩年發現,深深印在腦海的這套social思維好像行不通了。最直觀的反映就是,交出去的各種提案,收到最多的反饋是:

「我們覺得這個創意很social,也很好玩,但是感覺跟我們品牌和產品關聯度很弱/對我們想解決的問題沒什麼實際幫助/跟我們品牌premium的調性不是很搭……」

所以,便有了這篇算是自我反省的思考:Social思維定勢對營銷人是一種荼毒。

也許有人要嘲笑我了:「自己方案過不了,卻反過來怪思維本身!」

我當然沒有貶低這個思維的意思,social傳播是一種非常好的手段,特別是在注意力極度缺乏的今天,一些好的social創意可以很好地幫助品牌提升認知,甚至直接刺激銷量。而我想表達的是:social傳播雖好,但千萬不能讓它成為你思維的定勢,否則對你將會是一種「荼毒」。

下面,我將從乙方視角,來說道說道:為什麼social思維定勢,對營銷人是一種荼毒?

01 social思維定勢——容易忽略基於營銷目的的策略性思考

大部分時候,如果一上來就從social傳播切入點來想創意,多半都是基於一些很淺層次的信息,比如這個產品本身一些屬性或者賣點的關鍵詞,再看看這些關鍵詞能不能玩出什麼花樣,比如可否結合時下網上的一些熱點段子玩官方接梗;或者是把這個屬性嫁接到其他品類/行業玩錯位營銷;最多也就再看看基於產品的賣點屬性,可以造出什麼噱頭,比如如果產品主打「真材實料」,是不是可以把它跟年輕人喜歡「be real「的情感點連接在一塊;如果產品打個性,是不是可以跟「不喜歡被標籤化」連接在一塊……

但其實回過頭來,發現這樣做,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基於營銷目的的策略性思考。換句話說,就是這樣出發想出來的social創意再好玩,也不一定能達到品牌做這一波營銷活動的目的。

舉個例子,有個主打關節健康的保健品品牌,想要做一波營銷活動。

了解市場的人會知道,消費者的關節健康這個需求,在中國還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很多人都還不知道,原來關節健康也需要像補鈣一樣,吃保健品來維護,所以說這個市場本身還需要被教育。

這個時候,我們提出的方案,就需要更多是針對品牌如何能一方面培育這個消費需求,同時基於品牌技術壁壘佔領這個品類的第一心智。而不是一上來,就咔咔整一堆跟關節這個關鍵詞相關的一些social玩法,比如諧音梗「關關難過,關關過」,或者是講一些有的沒的情感訴求。這些可能當這個市場足夠成熟的時候,有機會做。

另外一個案例是,華與華的一系列案例。

說實話,剛開始看到他們為一些品牌寫的slogan的時候,我是嗤之以鼻的。習慣了social思維的我,看到這些「土掉渣」的文案,都不禁在問自己:他們是怎麼把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文案,幾百萬賣給客戶的。

後來仔細看了他們前期從客戶生意層面分析下來,再一步步落地到營銷傳播的策略,覺得這些文案背後其實都是有紮實和精準的策略洞察支撐的。

這與其他廣告公司,一上來就寫詩一樣給你鋪陳各種消費者洞察的話術,再得出一句看起來很有梗的BIG IDEA比起來,無疑是更有說服力的。

02 不是所有的行業/品牌都接受或者適合social玩法

如剛開頭說的,social思維定勢了之後,不管接到什麼樣的brief,你首先都會朝著可以怎麼做才能博眼球的方向去想。但事實上是,不是所有的行業,也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接受或者適合social玩法。

比如很多奢侈品、高端定位的家電,或者具體到品牌apple,就很少會像是快消品那樣天天想著做刷屏,我們看到的這些品牌在營銷推廣上,要麼就是拍各種高端大氣的KV、視頻,做做私享會,要麼就是只要新品發售,就有人排隊去搶。即使做一些和消費者engage的互動,也都還是端著的。

我也在跟這些領域相關的方案中,提過很多大膽好玩的social玩法,並且前面還花了老多時間做鋪墊,講現在年輕人如何如何喜歡能跟他們玩在一起的品牌,要敢於放下架子等等,但最後結果都差不多:創意很好玩,但不太適合我們的品牌。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仔細想了想,想出了一個比較「冠冕堂皇」的理由:

這其實跟消費者在面對不同行業/品牌的時候,觸發他們購買的動機有關。像是一些快消品,消費門檻並沒有很高,而且可取代物太多,於是品牌不得不通過各種手段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和好感,而social傳播就是一種最能博眼球的手段之一。

但對於很多奢侈品或者有一定消費門檻的行業或者品牌,他們更多是通過對一小部分人溝通,來引領大部分消費者,讓他們覺得擁有這個品牌的人是一群很有品牌、高端,或者很酷的一群人。建立了這樣的形象之後,消費者都是主動嚮往的,而不再需要品牌通過過多花哨的溝通。

但近幾年,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奢侈品開始通過跟網紅合作,或者做一些「出格」的營銷動作。這背後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消費者兜裡有錢後,消費門檻自然也沒有那麼高了,品牌如果繼續高高在上端著,就沒有意義了。

03 social思維定勢——會讓你很難做一些不需要那麼有創意的事

這個點,聽起來很奇怪哈。實際上,這是結合我自身工作內容來講的,可能會對於職業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不一定對,大家辯證來看。

在我理解,social思維大部分都是用來策劃一些以創意驅動的大型campaign,有個大的創意主題,然後下面有各種線上線下的創意玩法。這個是廣告公司的核心能力嗎?當然是!

只是我感覺,隨著甲方預算越來越吃緊,品牌一年下來真正做的大型campaign越來越少,以前可能還可以跟甲方籤年框,規定一年有7-8個campaign,算下來也夠養活一個組的人了。但是現在,這些預算越來越被花在各種內容上,比如很大一部分變成了站內外的達人內容種草。

畢竟一波campaign做下來,聲量可能就維持個幾周,特別是H5、線下快閃店這些,少部分的還能被人記住,但過幾天也就忘了,大部分還都是那種上完線就上完了那種,留不下任何痕跡的那種。

但內容種草相比起來,可以更長久一些,通過內容構建的跟產品相關的消費場景,會一直沉澱在平臺上被算法推薦,而且如果提前做好關鍵詞的佔領,用戶搜相關內容的時候,還可以二次、三次觸達他們。所以,未來大型的campaign會越來越被這些算法推薦下的內容蠶食。

但做過這些工作的人會發現,它們其實並不需要那麼有創意,更多的是一種全盤的內容規劃能力。比如我的整體內容可以從哪些角度去規劃、分別觸及什麼樣的人群、相同的角度在對不同的人的時候,又可以構建什麼樣的溝通場景,匹配什麼樣的貨品等等。

面對這些工作,對於做慣了大型campaign、想慣了大手筆預算下的大創意,而且又被social思維定勢的人來說,剛開始是很難的,並且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做心理和思維的建設。

以上思考,不一定對。但我想告訴自己的是:應該具備更多思維能力,而不被social思維限制住。

#專欄作家#

電商營銷策劃,聚焦品效合一活動創意策劃。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知乎問答】營銷人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機巧3:通過「事」連接顧客可以借勢:傍大事件2014冬奧會,五朵雪絨花只開四朵,奧迪即稱「這事不是我幹」。柳傳志借「褚橙」炙手可熱之際,推出「柳桃」。可以造勢:造大事件事件這事,向來九敗一勝。機巧4:通過「地」連接顧客以本文為界:本文之前的「地」,多為有限貨架、中心化;黃金終端也好,深度分銷也罷,地就一畝三分,全看「地主」之誼——跪下不夠,還得舔!本文之後的「地」,日趨無限貨架、去中心化。不信去數淘寶有幾排貨架,百度有幾頁廣告。
  • 一勺言 | 這一屆營銷人要反思了
    營銷人的職業價值,在功利心與業績的硬約束下,日益被KPI化。事件營銷的情懷時代結束了,再這樣下去,地產會越來越乏味,弄不好,這一代地產營銷人都會與一場職業能力的集體信任危機,迎面遭遇。事情本不該如此。地產營銷人做的全部事情,本質是費率3%-5%的區間內的一個花錢遊戲。
  • 我要去 social 一下?
    相信大家一定有聽過這種說法:「我晚上要去 social 一下」、「他真的很愛 social 」...,嗯...聽是聽得懂,不過英文真的可以直接這樣說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更適當的說法吧!我們在說某人很擅長社交時,其實指的是社交這個行為、這個動作,所以英文應該要用動詞 socialize「社交、交際」,舉幾個例子給大家看:Jonas is good at socializing
  •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是指,人們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所形成的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和經驗教訓,並在今後的生活中反覆利用這種固定的思維模式觀察和思考事情。思維定勢對解決問題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思維能夠使人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然而在外部環境發生微妙的變化時,它容易使我們產生思維惰性,成為一種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阻礙創新和發展。
  • 「理性」和「感性」,並非是兩種「對立」的思維
    例如我們「迷戀」某樣東西,最初雖然是出自於我們的「感性」;但實際上,「理性」的思維確實也已經開始啟動。但當「理性」開始運作的時候,「感性」的思維並沒有消失,而是靠著「理性」的實踐來得到發揚。以「愛情」為例,並加以說明之,我們常常在說「真正愛上一個人是沒有理由的」。「為何沒有理由?」
  • 打破思維定勢,試試這4個方法
    打破思維定勢,指的是突破原有的思維框架,以更高的視野或更全廣的思維來看待問題,找出非常規的解決方案,進而實現人生的大飛躍。思維定勢這個詞不知道大家有聽過沒,如果沒有聽過,那麼我告訴你,能夠幾年如一日,薪資原地踏步,生活不見起色的罪魁禍首就是思維定勢了。
  • 打破學習的壁壘——思維定勢,手腦訓練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
    很多細心地家長,可能都發現過,孩子在考試的過程中,經常會錯一些以前錯過的問題,即使我們經常叮囑孩子要注意,可一到考試還是會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如何才能形成創新思維打破這種固定的思維循環路線呢?這裡有兩種方案:一、遇到好老師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遇到一位好老師,一名好教師可以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很多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如果能遇到一位好老師,都會鳳凰涅槃、一飛沖天,這樣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
  • 做好這八個關鍵,跳出思維定勢怪圈
    工作需要打破陳規的法子,寫作也要一種新的思路。跳出自己的思維怪圈,打破自己的定式思維,抓住以下關鍵點,你就是思維的贏家。突破思維的定式,不妨換個環境去思考問題。催生創意,就很有必要離開一成不變的環境。突破自己的思維定式,不妨嘗試以下空想。空想是一種搭建思維聯繫,重組思維模式以及回憶信息的途徑,這對於打破思維定勢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空想可以讓你聯想到平時想不到的東西。所以,不妨在平時的時間裡,給自己空想的時間,關掉手機,電腦,電視機,保證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大腦自由自在地聯想。或者在你洗澡的時候也可以邊洗澡邊空想。
  • 什麼是「自動化思維」?
    他就會發現,自己一直以來的假設「辜負了大家的信任」,根本就是不存在的。03 用控制思維替代自動化思維當你明確辨識出自己的「自動化思維」之後,對於其中一些無效的思維 —— 亦即於事無補。反而會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思維,可以進行主動幹預,嘗試用正向的「控制思維」去取代。
  • 思維定勢對醫學論文摘要漢譯英的影響
    思維定勢,又稱慣性思維,是認知主體按照自己固有的知識、經驗、觀念、方法思考分析問題的模式,表現為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作特定方式的加工準備。醫刊彙編譯發現,中國作者根植於中國文化,在英文寫作中通常會受到由此引起的思維定勢的影響。因此,以下對思維定勢碰撞在醫學論文英文摘要寫作中的幾種典型表現以及極易被中國作者忽略的幾個最具共性的語言問題進行闡述。
  • 以拼多多為例,看思維定勢的影響及破解方式
    編輯導語:思維定勢,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接下來,本文作者就以拼多多為例,看思維定勢的影響及其破解方式。
  • 5美元挑戰:跳出思維定勢
    這個團隊認為:連這「兩小時」的挑戰時間也沒有意義,同樣是思維的障礙,為什麼我們非要工作兩個小時呢?他們覺得在這個挑戰中最寶貴的資源,既不是「5美元」、也不是「兩小時」,而是他們周一課堂上的「三分鐘展示時間」。斯坦福作為一所世界名校,不僅無數學生們擠破了頭想進,很多公司也擠破了頭希望在裡面招到人才。
  • 讓自己變優秀,試試這4個打破思維定勢的方法!
    很多時候,我們抱怨自己太笨,能力不足,才導致效率低,難以出眾……實際上,能夠幾年如一日,薪資原地踏步,生活不見起色的罪魁禍首,就是思維定勢了。所謂思維定勢,是指人們在遇到問題或看待一個事物時,會按照習慣的、比較固定的思路去考慮和分析它,表現為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特定的思維方式。
  • 對「五道槓」撇嘴的「不屑弟」,不是在鄙視,是思維定勢在作怪
    用思維定勢去判斷事情,會有一定的好處,但也可能會引發其他的問題。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中,爸爸媽媽們要善於運用思維定勢的正與反,去引導孩子正確成長。1.思維定勢中的正:思維定勢中的正,需要家長反其道而行之。在萬事都依據經驗,三人為虎的評價中被定義時,我們應該傳遞給孩子的理念是:不輕易下結論。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之甄別信息首先認識到信息的欺騙性,提高警惕,然後才是不斷地提高自己鑑別信息的能力。明白了我們為什麼需要批判性思維,以及為什麼批判性思維這麼重要,我們也要避免流於「為反對而反對」,那麼如何培養一個人擁有批判性思維去批判性思考呢?1、 學會提問。
  • 考研數學:線性代數解題的八種思維定勢
    掌握有效而又正確的思維定勢,在考試做題中能夠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節省很多時間。下面是線性代數解題的八種思維定勢:  1.題設條件與代數餘子式Aij或A*有關,則立即聯想到用行列式按行(列)展開定理以及AA*=A*A=|A|E.  2.若涉及到A、B是否可交換,即AB=BA,則立即聯想到用逆矩陣的定義去分析。
  • 創新與改變,源於人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定勢的轉變與轉換!
    所以,「智慧教育創新理論」的結論是,改變,往往只在於人的思維習慣與思維定勢的轉變和轉換。通過從思維習慣和思維定勢的轉變,人才能往往從慣性思維與理性思維中走出來,才能有新的發現……隨之而來的就是開悟、覺醒、改變、驚喜、收穫等等讓人所願的一切!
  • 這次,我想好好聊聊設計思維(二):「設計思維」與「溯因推理」
    這是一個關於設計思維的系列文章,從我自己個人的感受中聊聊我理解中的設計思維。拋個磚,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交流。如我之前所說的,「解決問題」這個定義存在兩個問題:「問題」的定義是什麼 和「解決」是怎麼樣實現的。上一篇詳細論述了前一個問題,那麼這篇會好好討論後一個問題:「解決」是怎麼樣實現的。
  • 請停下「計數器」思維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朋友學寫作,會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每天要練習寫多少多少字,希望通過「量」的積累,來達到「質」的改變。像前幾年有一個活動很火,叫做「每天一千字挑戰」,要求自己每天寫一千字,雷打不動,風雨無阻。
  • 「心靈的思維」: 博雅教育的目標
    最重要的它是一種「心靈的思維」。這種思維會一輩子陪伴著你!我膽敢說全美國幾百所的博雅學院,都是以「心靈的思維」作為博雅教育的目標!」尊敬的楊福家校長(院士),各位來自全國頂尖大學的領導,同仁與同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同仁與同學,早安,大家好。楊校長和我在1979年在哥本哈根的波爾所認識後,轉眼就是3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