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我們都知道,史丹福大學是個好學校,
所以我們今天分享一個斯坦福的故事。
在斯坦福一堂名為「科技風險投資」的創業課堂上,Tina Seelig(蒂娜·齊莉格)教授對學生們提出了一個「5美元挑戰」。
這個挑戰是這樣的:
她把班裡的學生分成14個小組,每組各給一封裝有5美元的信封,作為啟動資金,每個隊伍需要在兩個小時之內,運用這五美元賺到儘量多的錢。
各小組都有幾天的時間去思考要如何完成挑戰,想好了就可以開始,當他們打開信封,就代表任務啟動,限時兩個小時。
挑戰完成後,各小組要在周日晚上將他們的挑戰過程與成果整理成文檔發給教授,然後在周一早上,每個小組用「三分鐘」的時間給全班講一講他們是如何掙到錢的。
規則就是這樣,
那麼如果是你,
你會如何完成這項挑戰呢?
普通的思路是這樣的:
拿這五美元去買點小來小去的東西,比如買點水果榨個果汁之類的,然後在校園內擺攤,做個中間商,也許還能賺個差價;
也有一些小組選擇用體力賺錢,他們花5美元購置了一些毛巾、水管、水桶之類的洗車工具,然後在路上幫客人洗車,賺點辛苦費;
要實在不行,也可以買個彩票。
但可想而知,這些點子雖然賺點小錢是沒問題,不過要想在14個小組裡脫穎而出,創造最大的價值,就比較困難了。
事實證明,
這些方法的名次都很靠後。
那優秀的小組怎麼做呢?
排名靠前的幾支優秀隊伍,壓根都沒有用上這5美元,他們意識到:這5美元所謂的啟動資金根本就沒意義,因為5美元基本上等於什麼都沒有,是思考的障礙。
他們想:「我們可是斯坦福的,兩個小時,不管做什麼都能創造出遠遠超過5美元的價值,這5美元不僅不能幫助我們,我們的眼光反而會被5美元所局限,只能在這個框架內進行思考,換句話說,它就是個累贅。」
在這項挑戰中,最寶貴的不是「5美元」的啟動資金,而是「2個小時」的賺錢時間。所以他們跳脫出這5美元之外,考慮了各種白手起家的可能性。
有個團隊的做法是:
在大學城附近找一些一到周末就要排長隊的高檔飯店提前訂座,然後把位置轉賣給那些不想排隊等待、或後來想要插隊的人們,結果,兩個小時內,他們總共賺了500美元。
還有一個團隊,
他們直接在校園裡擺了個攤,給學生們的自行車打氣,然後直接請求大家給他們小組的創業挑戰捐款,這一組的收入也非常可觀。
而最後排第一的那個團隊才是牛人,他們真正把「think outside the box」發揮到了極致。
這個團隊認為:連這「兩小時」的挑戰時間也沒有意義,同樣是思維的障礙,為什麼我們非要工作兩個小時呢?
他們覺得在這個挑戰中最寶貴的資源,既不是「5美元」、也不是「兩小時」,而是他們周一課堂上的「三分鐘展示時間」。
斯坦福作為一所世界名校,不僅無數學生們擠破了頭想進,很多公司也擠破了頭希望在裡面招到人才。
所以這個團隊把課上的三分鐘展示時間,最終賣給了一家想來斯坦福招人的公司,讓他們打一個三分鐘的招聘廣告。
他們問:「你們願意花多少錢換取一個,來這個班講話三分鐘的時間呢? 」
結果這家公司,出了650美元。
大家有沒有覺得很開腦洞呢?
當然,這個挑戰裡有些方法我們在現實中可能不太可取,我也不是讓人們都去當黃牛或號販子,而是希望我們可以跳出思維的定勢,打破我們思維的桎梏。
我當時第一次看到這個5美元挑戰,就特別有感觸,腦海中只有一句話:「真的是思維決定高度啊,誰說沒人給我們機會呢?哪有什麼所謂懷才不遇呢?還不是因為我們局限的思維導致的嗎?」
我們的思維被牢牢地限制在一個由經驗、認知、知識、習性所構建的盒子裡,也可以說是牢籠裡。我們在這個盒子裡工作、在這個盒子裡生活、在這個盒子裡演繹我們的喜怒哀樂,最終,我們也被埋葬在這個盒子裡。
試問:我們能打開這個盒子,並跳出這個盒子嗎?即便盒子外也是各種盒子,但我們能自由選擇此時此刻要在哪個盒子裡嗎?我們又是否能夠打破盒子與盒子之間的壁壘呢?
答案是:可以的。
這個盒子並不是什麼不可抗力,它就是我們自己製造的,那我們當然也可以打破它,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叫「解鈴還須繫鈴人」嘛。
那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需要隨時注意自己是不是陷入了思維的定勢,刻意增加一些練習,就拿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物品就可以開始。
比如:盒子不一定只能用來裝東西、水杯也不一定只能用來喝水,你可以自己在家嘗試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當然,不要在別人面前這麼做,人家會覺得你很奇怪。
但反過來,比如你今天看到一個人用宜家的大號杯子盛米飯吃,你不要笑他,如果真正遇到一些事情,這些人就很有可能跳出大部分人慣有的思維定勢,找到更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第二種訓練方法,
就是當你遇到問題時、思考某一件事時,把自己第一念想出來的、最直觀、最明顯、最普遍、人們最常用的方法先排除掉。
這個方法先不去考慮,好,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開始思考是否還有其他解決方案了。
這個概念可能聽起來有點虛,
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
我現在是一名父親,我覺得我兒子太胖了,我希望他可以開始鍛鍊身體。
那麼一般人會怎麼做呢?我的第一念,最直觀的方式是什麼呢?就是把兒子叫過來說一說,給他講講道理,然後試圖說服他開始運動,我也許會說:這樣不健康啊、不好看啊、以後討不到媳婦等等。
但是,不行,這個方案需要先放下,看我除了跟他講道理之外,還有沒有什麼別的方法。
比如,我可以帶兒子一起去看一場球賽、或者帶兒子一起去打羽毛球之類的,我也可以說我老了,感覺身子骨不如年輕時了,所以想要每周鍛鍊身體,你能不能陪我一起呀?之類的。
這種思考方式的練習適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各種情況下都可以嘗試,先否決自己最慣用的方案,摸索更多的方式,就這樣一點點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維定勢,那麼我們的人生,也將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好,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全部內容,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每天都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