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你媽爭辯」瑞典作家巴克曼教給兒子的6個人生法則

2020-08-24 心靈書園

【孩子,你現在所見周遭的一切,就是「生活」。它有時會很複雜,需要你用不同的經驗來應對。你需要誠實、勇敢、公正;需要愛與被愛;需要體驗失敗和難堪;需要體驗成就的喜悅;需要堅定的信念;需要墜入愛河。——巴克曼】

《不要和你媽爭辯》是瑞典作家巴克曼的第一部非虛構類作品。巴克曼作為新手奶爸,在該書中記錄了養育一歲多的兒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窘態和趣事,更重要的是分享了很多人生法則。

看完全書,你會發現巴克曼是一個勤勞、溫情的爸爸,是一位體貼、忠誠的丈夫。他會幫孩子整理屎和尿,會獨自去超市購買一大堆嬰兒用品,上網搜索遇到的育兒問題,晚上陪兒子睡覺……他對妻子又是非常用心的,妻子生氣了,他使盡辦法把她逗笑;晚上妻子休息了,他一人獨自陪著不願睡覺的孩子,為的是讓勞累了的她好好睡個覺。

他身體力行地去愛妻子,教兒子如何去愛媽媽。他告訴兒子:你最愛的人是你媽,我最愛的人也是她,她是咱倆人生中最大的幸運。

像類似的表白句子,全書處處可見,難關有網友看完此書後的評語是:這樣的丈夫給我來一打。但在中國,看來是不太可能,中國強調男主外,女主內。儘管現在很多女人出來工作,但是養育孩子的事大部分都由女人來負責,能夠真正參與到具體事務中的爸爸,很少。作者來自瑞典,瑞典講究男女平等,是個名副其實的女權國家,不要和你媽爭辯,孩子一出生父親就教給兒子這一個重要的生存法則了。

巴克曼在字裡行間處處流露出溫情,處處展現出智慧。比起吃喝拉撒,他更關心的是孩子長大後該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該如何去應對人生中必然出現的問題,因此,他在書中跟兒子分享了很多有見地有價值的人生法則, 我總結了7個人生法則,跟大家分享。

關於獨立

巴克曼告訴兒子,大概20歲他就需要搬出去獨立生活了。

要學會用另外一個角度看待事情,糟糕的事情也有它美好的一面。

盡情地玩耍,盡情學習,盡情長大。找到熱愛的事,找到值得愛的人,然後為了他們全力以赴。在需要的時候釋放善意,在必要的時候展現強硬。和朋友在一起。以及,不要沿著箭頭相反的方向走。

關於戀愛

不要找一個愛你優點的姑娘,找一個能包容你缺點的姑娘。

女性值得擁有和男性同等的權力、自由和機遇。面對彪悍的女人也不要退縮。

如何具體向兒子描繪愛情呢?巴克曼承認自己也了解不多,因為他只愛過一個女人。「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像是在一個遙遠的魔法國度裡當海盜,充滿了無盡的冒險和無盡的寶藏。逗她笑就像是穿著一雙大大的雨靴,跳進深深的水坑那樣快樂」。或許,這就是對愛的最好詮釋了。

關於媽媽

毫不保留的投入一切——這就是她愛我們的方式。

面對媽媽的辛苦付出,巴克曼告訴兒子要懂得感恩。

他以身作則,告訴兒子要如何真正地去愛媽媽。養育小孩,最怕的就是熬夜陪孩子了。巴克曼在孩子未出生之前,是 「擅長睡覺、睡覺愛我,我愛睡覺」。自從有了孩子後,為了讓辛苦了一天的妻子好好睡一個覺,他主動承擔陪伴不願睡覺的兒子,玩玩具,看動畫片,一直折騰到凌晨三點多。

媽媽最不擅長的事爸爸去承擔了,夫妻間的最愛就是一份最好的家庭教育,耳濡目染之下的孩子也會像爸爸一樣去尊重媽媽,關愛媽媽。

關於朋友

巴克曼給兒子立下的兩天交朋友的規定:真正的朋友不會搶你暗戀的姑娘。真正的朋友不會在「魔獸世界」裡黑你的裝備。

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交上各式各樣的朋友。一起打籃球的朋友,一起吃喝的朋友,一起聊天的朋友,一起喝酒的朋友……。

生活中需要一些永遠不會改變的東西。選一兩個朋友深交,隨時隨地、無論什麼事都可以分享的那種朋友。

關於男子氣概

什麼是真正的男子漢?

真男人懂得尊重女性,知道女性值得擁有和男性同等的權力、自由和機遇。

真男人也可以坐下,閉嘴傾聽,並且在犯錯的時候低頭承認錯誤。

真男人做真實的自己。

關於善與惡

在人生的每一個小群體中,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有落地窗的獨立辦公室,你遇到的人都會把周圍的人劃分為兩類:強者和弱者。

最強的人並不是動手打人的人,而是那些不還擊的人。

永遠不要沉默,永遠不要別過臉裝作沒看到,永遠不要把刻薄當能力。不要把善意視為軟弱。

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太多,我想作為父母總會擔心孩子這做不好那做不好,就像巴克曼一樣,喜歡把自己經歷過的對的事或者錯的事分享給孩子,希望他少走點人生彎路。在書中,巴克曼跟孩子分享了許多有價值的人生觀,我想最基本最重要一條就是要教會孩子愛父母,愛父母最簡單的一件事就是:尊重為家裡貢獻最大的那位——媽媽,不要和你媽爭辯。有了良好的家庭關係,才能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

《不要和媽媽爭辯》值得每對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一看。全書語言幽默搞笑,讀起來很輕鬆,你會覺得養育孩子既有樂趣、也有煩惱,更有責任。

相關焦點

  • 巴克曼《不要和你媽爭辯》:很溫馨的一本書
    這些文章本是巴克曼寫給自己的兒子,但字裡行間展現出巴克曼特有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十分睿智也非常溫暖。李安導演在《喜宴》中說,父母終其一生想要子女一句感謝,子女一生都想要父母一句道歉。父母關係是上輩子修來的緣分吶,但是卻因為關係如此親密,傷害彼此而覺得理所當然。 父母子女的關係是我們一直都需要重視的最寶貴的關係。
  • 《不要和你媽爭辯》:處理好育兒焦慮,從父親身上汲取榜樣的力量
    《不要和你媽爭辯》這本書的作者是81年生的瑞典人弗雷德裡克·巴克曼,大家對他的那本《一個叫做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一定不陌生,2012年這本書暢銷世界各地。15年的時候還翻拍成了電影。作為當代的父親,巴克曼對子女教育的焦慮其實和大多數父母一樣,但他卻能很好地處理好家庭成員間的關係,以及對孩子教育的焦慮。
  • 《不要和你媽媽爭辯》:一本父親寫的書
    《不要和你媽媽爭辯》是巴克曼第一本非小說類散文集。它記錄了一個初出茅廬的父親在育兒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瘋狂的事情,例如整天與凳子和奶瓶打交道,追著孩子清理雞毛,犧牲個人的時間甚至睡覺時間,不斷的趕上現代社會對父母的苛刻要求。
  • 《不要和你媽爭辯》:化解育兒焦慮,不僅要穿上鎧甲更應豎起軟肋
    如果你也時常因為孩子焦慮,時常不知所措,非常推薦你可以看看這本小書《不要和你媽爭辯》。在《不要和你媽爭辯》這本書裡,作者用自己的兩種身份組成兩條線索,兩條線索分明但卻是時時羈絆,總不可分離。作為男孩,他懂得從兒童的角度對兒子進行說理;作為父親,他明白首先應該愛自己的女人。一個身為父親的男孩,他的良苦用心和濃濃愛意,浸透了這兩條線索,通過這樣的形式,向我們傳達了他的育兒心得。
  • 《不要和你媽爭辯》值得一看
    奶爸撰寫的《不要和你媽爭辯》要是你會有這樣的情緒,那不如看看《不要和你媽爭辯》這本書吧,這本書出自一個寶爸之手,他用詼諧風趣的文字,向我們呈現了他剛剛當爸爸的那些經歷與感受,以及對自己另一半那份濃厚的愛意。
  • 瑞典小說《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中文版上市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四川文藝出版社 【瑞典】弗雷德裡克·巴克曼繼《煙霧瀰漫你的眼》後,磨鐵圖書旗下大魚讀品引進瑞典著名80後博主、專欄作家,近五年來瑞典最成功的作家弗雷德裡克有媒體評論稱:這是本精緻的書,在這個如生命慶典的故事中,抒情的語言如五彩紙屑般慷慨拋出,為本已很壯觀的聚會增添火花和顏色。巴克曼筆下的人物感覺如此真實,讀者很可能會發現相似的人就住在自己的社區。或許,你發現生活的真諦、與人相處的樂趣,就從這本書開始。
  • 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我看了下自己的手機,是自己用兼職家教的錢剛換的,不到1500。我沒接話,繼續自顧自地看手機。她再次主動開腔問我:「你們這些大學生,現在是不是上課下課都愛玩手機?難怪現在近視的那麼多,要我說,不是看書導致的,是看手機看的。」我說,我眼睛初中就近視了,那時候還沒用手機呢。她不折不撓,繼續說,你是不是快畢業了?
  • 《清單人生》:這個「槓精」老太太的故事,有趣又催淚
    催淚又很治癒的故事的作者——瑞典當代作家弗雷德裡克·巴克曼。▲弗雷德裡克·巴克曼弗雷德裡克·巴克曼,1981年出生於瑞典赫爾辛堡,以撰寫博客和專欄起家。如今他和妻子及兩個孩子居住在斯德哥爾摩。某天,巴克曼把自己和老爸在宜家吵架的過程寫在博客上,妙趣橫生的對話讓他瞬間爆紅,吸引眾多網友到巴克曼的博客討論和吐槽自己的家人。
  • 瑞典著名作家:生命 因讀書而不朽
    劉仲華 攝 世界讀書日19年,讓我們聆聽來自海內外的聲音—— 世界讀書日前夕,人民日報記者走近瑞典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謝爾·埃斯普馬克,感受他的讀書世界。 「讀書讓人永恆。」談起讀書,謝爾·埃斯普馬克開門見山,一語中的: 「通過讀書,人們可以進入他人的人生,感受他人的情感。
  • 瑞典「老頑童」 | 我和兒子一起學中文
    在瑞典念書,小學就是個玩。他媽看他每天蹦蹦跳跳地回家,也沒有多少作業,就跟我說,這真是小強來到了玩樂國(新加坡把皮諾曹翻譯成了小強)。我和他一起分析他在學校的狀況:優勢,數學「拔頭子」,英語,瑞典語中等,如果把中文學好了,那不就是加分項嗎。他說對,還可以結交中國小朋友。這個時候,我們兩個都沒把母語課當回事。兒子的第一個母語老師是個臺灣人。人很好,但教學水平很一般。兒子總是覺得學的不過癮。到了初中,母語老師換了一個年輕人,一個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老師。
  • 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一種無謂的消耗
    就是說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這純屬浪費時間。因為它從來沒有感受過寒冬,它從來沒有體驗過冰雪,在它的世界裡只有春天的陽光和炎炎夏日,它永遠都無法理解你所說的冰雪寒冬,這純屬浪費時間。這就好像是給一個從未見過光明的盲人講關於光的事情,你很清楚,你不可能說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光明,因為他從來沒有體驗過光明。
  • 當媽的酸甜苦辣:孩子太會爭辯,當媽的該怎麼辦?看我的
    兒子超級會爭辯,每次說出來話讓我無言以答瞬間石化,不信,請看,這都是他小時候的「名言」。1、任性、頑皮搗亂時——你沒有激發我聽話的心情。 (都是我這當媽的錯。)2、不講衛生,亂扔亂丟垃圾時——有什麼樣的媽媽,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 永遠不要和層次低的人爭辯,他會拉低你的智商
    永遠不要和層次低的人爭辯,他會把你的智商拉低到和他一個水準線,然後用他豐富的經驗打敗你,你和什麼樣層次的人爭辯,就註定了你將會淪為什麼樣子的人。 記得大學畢業剛進公司的那一年,有一天我和胡哥到外面去辦事。
  • 永遠不要和認知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但爭辯有個重要前提:參與的人要處於同一個維度。單身至上的女人硬要和熱衷相夫教子的女人討論「婚姻是一場災難」,選擇北漂的青年非得和留守家鄉的同學爭論「是大城一張床好還是小城一間房好」,都是行不通的。和認知不同的人爭辯, 絕大多數都是在浪費時間。
  • 大連人壓哨籤入2位瑞典國腳,盤點大連足球史上的15位瑞典外援
    大連萬達負責此事的是俱樂部主任王克民和朱元寶,對接的是在瑞典進修併兼任瑞典王國於默歐市政府中國事務代表大連籍醫學博士任本先生。在通訊落後的情況下,3位先生通過寫信、打電話、發傳真等辦法多次聯絡溝通,歷經周折,終於在11月23日(1995年甲A聯賽結束後4天)將5名瑞典外援帶到了大連。
  • 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就像對牛彈琴,看了你就明白
    朋友表示,當眾講出他的錯誤,會讓他沒有顏面,而且他也沒尋問其他人意見,也沒必要和他爭論辯駁,和人面對面地對著幹不是明智之舉。 卡耐基聽後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最後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在爭論中利於不敗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要爭論。
  • 龍蝦教我的人生法則|渡過
    生活中,如果你顯得垂頭喪氣、萎靡不振,那麼別人會把你當做失敗者一樣對待;相反,如果你筆挺站立,人們的對你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包括你在內的每個人都會認為你是有能力的,至少第一印象如此。有了這些積極反饋,你會更加放鬆,和他人的互動也更流暢。有了這份信心之後,你會接納並努力優化自己的存在。
  • 莊子:夏蟲不可以語冰,遇事永遠不要和這樣的人爭辯
    不要和自己不在一個層次的人去爭辯,沉默就是最好的應對,聖人和小人的區別就在於,聖人從不會主動惡語相向別人,從不會對別人產生惡意,小人總喜歡看別人的難堪,戳別人的痛處,還暗地裡竊喜不已,這兩者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真的是夏蟲不可以語冰。你和不同層次的人去爭辯,爭得面紅耳赤,爭得臉紅心跳,最後的輸贏誰都不服,有什麼價值呢?